第27章 三更合一
太皇太後跟萬琉哈氏見面聊了聊,對她頗為滿意,聽着萬琉哈氏進退有度的侃侃而談,也十分心驚她的學識之廣。
不管提到什麽,萬琉哈氏都能立刻信手拈來給兩人說些有趣的。
她也不說深奧的東西,就是簡單的游記或者當地有趣的傳說,哪怕是太皇太後也聽得津津有味。
要不是蘇麻喇姑委婉提醒康熙下朝過來了,太皇太後才驚覺跟萬琉哈氏竟然不知不覺聊了一個多時辰。
康熙下朝的時候得知萬琉哈氏被太皇太後召見,也沒多想,只覺得皇祖母是聽他說的好奇,于是把人召過去看看。
至于太皇太後沒提前說一聲,後邊突然一大早去重華宮請人,康熙心下明白,這是皇祖母的一點小考驗了。
他對萬琉哈氏很有信心,并不覺得她會過不了太皇太後這一關。
但是等康熙去了慈寧宮,才發現自己還是想錯了。
萬琉哈氏何止過了太皇太後這一關,甚至跟她都親近了不少。
就連皇太後也是如此,這就叫康熙十分詫異了。
畢竟當初宜嫔跟皇太後熟悉起來,也費了不少時日。
這才一個上午,皇太後看向萬琉哈氏的眼神都透着五分慈愛了。
康熙心下啧啧稱奇,臉上并不顯,進來跟太皇太後和皇太後請安。
萬琉哈氏也起身給康熙行禮,後者揮揮手示意她坐下,自己也在萬琉哈氏身邊落座。
“在門口就聽見皇額娘的笑聲,萬琉哈氏這是說的什麽叫人這般高興了?”
康熙用蒙語一問,皇太後就笑着說道:“萬琉哈氏是個有趣之人,知道得很多。”
Advertisement
剛才萬琉哈氏提的就是一位海商意氣風發出海,但是遇到風暴失去了大半的船隊和貨物,轉頭卻去了一個孤島發現寶貝,帶回來賣了天價,于是東山再起。
她把這故事說得曲折離奇,将海商怎麽倒黴說得相當慘,後邊再卷土重來又十分出人意料和振奮人心。
別說皇太後,就連太皇太後和蘇麻喇姑聽得也十分入神。
康熙是知道海商寫的那本書,只是沒想到萬琉哈氏能說得如此有趣,叫太皇太後和皇太後都聽得入神了。
難怪太皇太後說召見定嫔,應當打個照面,說一會話就好了。
這一說居然一個多時辰,他都下朝了,萬琉哈氏還在慈寧宮,就足見太皇太後和皇太後有多喜歡聽她說話的。
而且這說的外邊的事情,前所未聞,還特別新奇有趣。
宜嫔确實能逗笑二人,說的卻大多是在家中的趣事,又或是幾句俏皮話,跟萬琉哈氏這樣是截然不同。
如果說宜嫔提的是身邊事,幾句俏皮話,那是閨閣姑娘家常有的。
并不算特別稀奇,也就宜嫔嘴皮子利索,說得就十分有意思。
但萬琉哈氏明顯是看得書多,知道得多,說得也就更遠了。
太皇太後和皇太後的身份雖然尊貴,但是兩人也就從家鄉到宮中,然後就沒出去過。
外邊的世界如此新奇,簡直前所未聞,也難怪兩人聽得入神。
康熙都來請安了,萬琉哈氏不好繼續留下打擾他們三個說話,就起身告退了。
康熙是看出太皇太後有話要跟自己說,也就沒留萬琉哈氏。
皇太後見了,也識趣地借口離開了。
只留下祖孫二人,另外就是蘇麻喇姑還在。
沒有其他人在,太皇太後這才開口道:“我被皇上說得好奇,就請了定嫔過來說說話,果然是個有趣的人兒。”
康熙點頭笑道:“确實如此,定嫔跟着她阿瑪博覽群書,知道得自然就多了。”
太皇太後贊同得點頭,卻又說道:“若果定嫔不是女子,如此大才想必能成為皇上的左膀右臂。”
康熙嘴角的笑容不變道:“皇祖母,如今這樣也不錯。朕哪怕在後宮,也多了個人能說說話。”
這跟在前朝還是不同的,跟朝臣們是商議,各人有立場,也更內斂許多。
他跟萬琉哈氏就能暢所欲言,而且她一直都能跟得上自己的想法,偶爾還能不謀而合,甚至想出奇妙的解決之道,讓康熙大為歡喜。
萬琉哈氏就像是個寶庫,越是挖掘卻發現更多的寶藏,根本看不見盡頭在哪裏。
這就叫康熙十分歡喜,又充滿了挖掘的興趣,也不知道這寶藏裏頭還會給他什麽樣的驚喜。
太皇太後見康熙興致盎然的樣子,不得不潑冷水道:“皇上有沒想過,定嫔有這樣的見識和眼界,并不甘心只留在小小的後宮當中,甘願當個普通的嫔妃?”
康熙知道太皇太後的話中話,笑着搖頭道:“皇祖母該看出來了,萬琉哈氏看得多,見識不差,卻對外沒什麽特別的野心,甚是知足常樂。”
太皇太後想想也是,萬琉哈氏之前沉默寡言,從來就沒怎麽表現過。
她如此學識淵博,要是有野心,哪怕有點上進之心,早早就入了康熙的眼,哪會被冷落好幾年?
要不是康熙因為避雨偶然去了重華宮,恐怕還得很久才會發現萬琉哈氏這性子。
太皇太後無奈道:“哪怕她如今沒有,以後呢?還有她娘家人,她的家族……”
說到這裏,她也有點說不下去了。
畢竟就萬琉哈氏那個書癡的阿瑪也是數年如一日呆在五品官位上,每天琢磨着就是怎麽跟別人借新的書來看。
家族的話,就沒幾個在朝中當官,想有野心也得先進來啊!
康熙知道太皇太後一直如此,給他一些最壞的預設,叫自己心裏有準備,以後不會有比這個更差的情況了,處置起來就心裏有數。
太皇太後說到最後也笑着搖頭道:“我這是年紀大了,都有些杞人憂天起來。定嫔确實是個好孩子,是我想得有點多了。”
聞言,康熙笑着搖頭道:“朕知道皇祖母也是擔心,畢竟人心可能會變。”
他想到哪天萬琉哈氏變了,有了野心和上進心,可能會跟自己說:皇上,隔壁這個國家土地肥沃,那個國家有礦,不如出兵都占了吧!
光是想想,康熙就忍不住笑了起來。
太皇太後見他笑了,不由好奇一問。
聽康熙一說,太皇太後無奈道:“也是,就定嫔這個見識和眼界,哪裏會在意份位和家族,只怕會想給皇上多出謀劃策。”
普通的後宮女子有了野心,多是得到帝王的獨寵,自己能生下繼承人,孩子以後能夠繼承大業,她自己成為皇太後,這就足夠風光了。
換做萬琉哈氏的話,她眼裏的世界那麽大那麽廣闊,區區後宮根本就占據不了她多少心神了!
思及此,太皇太後也笑了笑,卻也憂心忡忡道:“定嫔如此聰慧,卻一直困在後宮之中,我倒是擔心她慧極必傷。”
言下之意,康熙未必能留下她很久,萬琉哈氏把所有書看完,又不能出去的話,怕是要郁郁而終。
康熙一怔,明白太皇太後之前鋪墊了那麽多,恐怕最想說的就是這一點了,他神色鄭重道:“皇祖母放心,朕明白了。”
他不能用對待普通嫔妃那樣來對待萬琉哈氏,那些嫔妃們想要的,并不是萬琉哈氏要的。
她過于聰慧,卻也比任何人都要敏感,哪怕嘴上不說,心裏很多事都能明白,絕不能随意糊弄過去。
要讓萬琉哈氏長長久久留在他身邊,就得更用心待她才行。
閑談許久,太皇太後露出一絲疲倦之色,康熙立刻就起身離開了慈寧宮。
等康熙一走,太皇太後對身邊沉默的蘇麻喇姑道:“皇上也是個自幼就極為聰慧的孩子,我這年紀大了,未必能多留幾年。他在這高處不勝寒的位置上,也就只能跟我說說話。若是我不在,皇上怕是連個說話的人沒有。”
“如今可好,倒是多了個定嫔能陪皇上說說話了。”
蘇麻喇姑連忙道:“主子福壽安康,這樣的話可別說了。”
見她滿臉憂心難過的樣子,太皇太後拍了拍蘇麻喇姑的手背道:“若是我不在,你也得好好過下去。皇上待你甚是敬重,想必以後也會好好待你。”
見蘇麻喇姑眼圈紅了,就要落下淚來,吓得太皇太後連連搖頭,不敢繼續說下去了。
萬琉哈氏出了慈寧宮,就坐轎子回去重華宮了。
她回去沒多久,慈寧宮的賞賜就送來了。
太皇太後送了一對瓷瓶,一個巴掌大的盒子,裏面卻全是各色寶石。
或是鑲嵌做首飾,或是當壓箱底的好東西也行。
皇太後送的東西就有意思了,除了一對玉佩之外,是一本關于草原美景和風俗的書。
這書有些泛黃了,一看就是翻了多次,看了許多年。
估計是她想家的時候,就讓人念一念。
這恐怕是皇太後最喜歡的,卻特意送過來,萬琉哈氏小心翼翼看了兩眼就放回錦盒裏頭。
想着她回頭謄抄一份,原本還是送回去給皇太後,不好奪人所愛的。
皇太後會蒙語,讀寫卻不太好,該是有人給她讀一讀。
萬琉哈氏起身在書架前流連,第二次送書來,翰林院就更周到了,還把書單謄抄了一份給她。
她記得中間有一本是蒙古的游記,作為回禮給皇太後的話,必然會喜歡的。
萬琉哈氏很快就從書架裏找到那本書,翻開看了看。
這是個商人去蒙古游商,中途不幸受傷,被熱情的牧民留下養傷快一年才好,卻喜歡上這個地方,于是留下來住了很久,還讓商隊運送草原缺的貨物進來。
當然草原人熱情好客是一回事,這商人看中草原的商機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不過他寫得不錯,草原的美麗風光,豪爽的草原漢子,舞姿大開大合的草原姑娘們,都寫得極為詳細有趣。
仿佛一席畫卷展開在面前,許久不曾回去草原的皇太後看了,想必也能更新一下對家鄉的印象了。
玻璃盒子如今還不能用,萬琉哈氏就讓金桂在庫房裏找了一個漂亮的檀木盒子裝好,回頭讓腿腳快的清霞親自送去慈寧宮給皇太後。
回禮自然要一起,太皇太後的話什麽都不缺,她打算親手做個抹額,繡上福壽二字,又好看又喻意極好,也是個心意。
萬琉哈氏讓文雪幫着掌眼,用什麽顏色的繡線搭配一起才好看。
金桂和月瑩幫着把不同眼線的繡線拿出來,擺滿了整個桌子,叫萬琉哈氏能細細挑選。
她挑得都要眼花缭亂,好在有文雪在,幫忙選了好幾種搭配,萬琉哈氏只要看着喜歡直接點頭拍板就行了。
萬琉哈氏這邊忙着回禮,後宮其他人就得知她去了慈寧宮不但沒被訓斥,甚至還被太皇太後和皇太後一起賞賜了。
而且賞的還不少,顯然太皇太後和皇太後都很喜歡定嫔。
畢竟太皇太後和皇太後之前帶頭節儉,跟着康熙賞賜都不多,這次相當大手筆。
惠嫔手裏捏着帕子,感覺整個人都要泡在醋裏,酸得不行。
也不知道定嫔是不是手裏有現成的迷魂湯,把人迷得七葷八素的。
她想來想去,心裏跟貓爪一樣癢癢的,實在好奇萬琉哈氏究竟怎麽讓康熙如此寵愛,又讓太皇太後和皇太後都這般喜歡她的。
惠嫔吩咐大宮女雨彩道:“你小心打聽打聽,定嫔平日跟皇上都談些什麽,或者都喜歡做些什麽。”
雨彩聽得一愣,無奈道:“主子,這事卻是不好打聽。”
畢竟打聽萬琉哈氏跟康熙說什麽,被康熙知道,她的腦袋就要保不住了。
就是透露消息的人,腦袋也不想要了,誰敢透露半分?
而且康熙在重華宮的時候,在門外伺候的是李德全,誰敢不要命湊到他身邊去偷聽,然後還遞消息出來?
至于萬琉哈氏平日喜歡什麽,雨彩立刻就能說出來,畢竟這在後宮裏也不是什麽秘密了:“主子,定嫔娘娘最喜歡的自然是看書了。皇上讓翰林院送了兩回書,外頭跑腿的太監親眼看見,說每回都好幾個大箱子。”
她比劃了一番,惠嫔也有些咂舌,畢竟這箱子那麽大,裏頭到底多少書啊!
惠嫔就是個不愛看書的,以前在閨閣的時候學規矩極好,但是讓學大字就頭疼,勉強會一點字,寫得不怎麽樣。
不過大多數滿族姑奶奶都是如此,萬琉哈氏算得上是異類了。
不但喜歡書,而且聽聞家裏的阿瑪也是個書癡,兩父女簡直是一模一樣。
只是康熙不止送一回,還送了兩回書,可見萬琉哈氏是真的愛書成癡了。
惠嫔皺着眉頭開始苦惱,難道她也要學着萬琉哈氏的樣子,重新打開書看一看,學一學嗎?
她猶豫了一會,還是下定決心道:“你讓小豆子去翰林院跑一圈,看看能不能借兩本書回來。”
雨彩是知道惠嫔多不喜歡看書,進宮幾年來除了因為太皇太後的大佛堂念經,她跟着抄經書一陣子,書架上也擺了幾本經書。
不過惠嫔翻開的次數屈指可數,更別提是其他書了。
如今忽然讓人去翰林院借書,估計也是因為萬琉哈氏的緣故。
主子發話,雨彩只能照辦,讓外頭的太監小豆子麻溜去翰林院借書。
她還私下小聲叮囑道:“記得選些淺顯一點,比較有趣的書回來。”
小豆子一聽就明白,惠嫔不愛看書,要是特別高深的肯定看不懂,到時候羞惱成怒,再遷怒他就不好了。
于是他連連點頭,一溜煙跑去翰林院,見着品級不高的小吏也叫大人,好聲好氣問了一圈來借書。
一個小吏被叫得心情不錯,給小豆子指了路:“東邊是藏書閣,拿着書到門口就能借出,只需要登記一下。若是不知道選什麽,門口也有人能詢問一二。”
小豆子連連道謝,還塞了一個荷包過去。
這是他出來的時候,雨彩給自己的,知道到翰林院必然要打點妥當才好辦事。
小吏收了荷包,面色更和緩了一點,還小聲附贈了一個消息給小豆子:“你來得正巧,不少宮裏的娘娘都派人來翰林院借書。來的人要麽不識字,要麽說不清楚自家主子想要什麽書,索性翰林院商量着讓小吏輪流在門口招呼幫忙。”
小豆子要來早了,那亂糟糟的,也不知道該如何選。
如今正好,裏頭已經亂過了,安排好了,他過去也有人幫着選書,不必自個頭疼了。
翰林院這兩天也不知道怎麽回事,宮裏頭來借書的嫔妃是絡繹不絕。
他們還不好拒絕,畢竟不久前康熙發話,若是後宮嫔妃想借書,那就借了,只要登記下來就好。
但是這段時間來借書的嫔妃就沒幾個,忽然一窩蜂都來了,翰林院也是給打了個措手不及。
好在混亂了一會之後,就有人想到法子,安排兩個小吏在門口守着,隔兩天換人。
這樣小吏也不至于放下手裏頭的事,還有打點的賞錢收,輪着來又不會太累,自然都是願意的。
小豆子謝過這個小吏,就快步去了藏書閣的門口,果然遇到好幾個宮裏跑腿的太監。
太監之間都混了個眼熟,一看就知道誰是哪個宮的。
他們彼此看了一眼,前頭的急着想多借兩本書,後邊的擠着上去,生怕好書都給借完了。
很是吵吵鬧鬧的,兩個小吏忙得團團轉。
還是翰林們被吵得不行,叫來侍衛在門口盯着,太監們才收斂了許多。
每個人只能借兩本書,還掉後才能繼續借。
有些太監不樂意,使出渾身解數想多借兩本,還想偷偷塞荷包,小吏板着臉不收,也不答應:“這是翰林院的規矩,哪怕大臣來借書也是如此。”
太監一臉欲言又止,可能想說怎麽重華宮的定嫔娘娘就不用借,直接就被康熙送了好幾個大箱子的書。
不過話到了嘴邊,他自然是不敢問出口的,又被侍衛盯着,只能老老實實拿着兩本書回去給自家主子複命了。
後邊的小豆子一聲不吭,默默到了之後也是不知道如何選書,小聲問了小吏要兩本淺顯的。
小吏對這類要求也不是第一次聽見了,後宮嫔妃有些壓根就不識字,直接借圖多字少的書最好。
翰林院早就選了一批适合後宮嫔妃們看的書,小豆子只管在裏面随便挑兩本就行了。
小豆子簡直是閉上眼指了兩本,小吏更是見怪不怪,畢竟後宮嫔妃們識字都不多,更別提是這些跑腿的太監了。
小吏收了荷包,還是挺耐心解釋道:“這兩本是游記,頗為有趣。而且圖畫多,字比較少,看着圖也能猜出這些字說的是什麽。”
小豆子聽着就覺得合适,笑眯眯收下就回去延禧宮了。
惠嫔看着這兩本書也很滿意,圖是真的多,字是真的少,看着就不會眼暈了。
她當場翻開,看得是津津有味。
惠嫔派人去了,榮嫔知道後也去湊了熱鬧,借回了兩本書看一看。
還別說,哪怕她識字不多,打開書看的時候,仿佛還真有種才女的感覺,身上似乎都帶着幾分書卷氣,肚子裏好像都有點墨水了。
灼瑤聽說後宮嫔妃都去翰林院借書,也來問佟佳氏要不要去借兩本。
佟佳氏聽後笑笑道:“不用,沒這個必要。”
她作為貴妃還跟着後宮嫔妃們一起胡鬧,實在有點掉價了。
佟佳氏問了問,最後除了萬琉哈氏和自己之外,就德嫔和宜嫔沒有去翰林院借書。
宜嫔的話,她正大着肚子,讓人收拾東西準備挪去慈寧宮,自然沒必要摻和這個。
德嫔沒動彈,就讓佟佳氏有點意外了。
永和宮裏,大宮女漣漪自然是問過德嫔要不要去借書的,被德嫔搖頭攔下了:“我跟萬琉哈氏相處過一陣子,她從小飽讀詩書,咱們這臨急抱佛腳去看那麽一兩本書,能頂什麽用?對比之下,這不是更加相形見绌,跟東施效颦一樣嗎?”
拿自己的短處去跟別人的長處比,怎麽可能比得過?
尤其萬琉哈氏從小愛書,看了多少年,嫔妃看個十本八本的,難道就以為自己能超過她,這不是癡心妄想嗎?
而且在德嫔看來,才女有萬琉哈氏一個就足夠了。
看看後宮幾個受寵的嫔妃,性子就沒有相似的,足見康熙沒有特別喜歡的類別。
另外也就是,誰都不願意當第二。
比如宜嫔性子爽朗,又嘴皮子利索,會說俏皮話,其他嫔妃就沒有學她的。
一個學不好,那就尴尬了。
再就是宮裏有一個性子直爽的宜嫔,叫康熙印象深刻,再來一個就得往後排了。
康熙每次想起直爽之人,首先想到的就是宜嫔,接着才是另外一個人,後邊跟着的那個心裏能不郁悶死?
嫔妃們就得有自個的特色才是,讓康熙每次想起什麽,都能立刻想到。
哪怕嫔妃們有些許重疊,比如善解人意,比如小意溫柔,卻都各有各的特色,絕不會完全重複。
如果萬琉哈氏知道德嫔的想法,就得感慨後宮嫔妃都知道給自己立人設了。
這人設還是有個人特色的,獨立又鮮明。
藏書閣那邊鬧哄哄的,後宮嫔妃借書的事自然傳到康熙耳邊。
康熙傍晚去重華宮的時候,還跟萬琉哈氏提起這事來。
萬琉哈氏一怔,笑着答道:“皇上,這是好事。畢竟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看多了自然能明理。而且後宮嫔妃們主動看書學習,小阿哥們自然更勤勉,就連格格們也跟着學一些。”
後宮嫔妃都學起來了,小阿哥們不得更努力才行嗎?
連帶在嫔妃們身邊養育的格格們也跟着讀書識字,也不是壞事。
康熙搖頭道:“若是原本就識字的嫔妃還好,不識字的也不知道會不會教壞了格格們。”
萬琉哈氏趁機提議道:“皇上不如給格格們也請個女先生,教導規矩的同時,讀書識字也是好的,還能學一學簡單的算數,以後掌家看賬也方便,不至于給下人蒙騙了去。”
後宮的格格們許多以後都去和親,年紀不大就背井離鄉,可能水土不服,可能語言不通,可能孤單寂寞,早逝得特別多。
如果她們能讀書識字,書中自有一方天地,心裏起碼也有了一份寄托。
萬琉哈氏可能無法阻攔和親此事,那麽就讓這些格格們以後能過得更好才是。
她們肚子裏有了墨水,腦子裏有了知識,腦瓜子就能更靈活一點。
換了一個陌生的地方,就能想辦法讓自己過得更好一些。
康熙自然不覺得女子無才便是德,反倒覺得女子讀書多更聰慧,看看萬琉哈氏就知道了。
只是他之前沒時間,也騰不出手,加上後宮嫔妃親自養育格格們,康熙也不好多插手。
如今康熙琢磨一番,覺得後宮嫔妃起了愛讀書的風氣,那麽讓格格們讀書,她們自然也是樂意的。
康熙就派人去慈寧宮跟太皇太後提一提,太皇太後沒有意見,就讓李德全去跟佟佳氏說一聲。
給格格們請女先生這件事,得佟佳氏來安排了。
佟佳氏被康熙這個傳話給弄懵了,怎麽忽然之間要給格格們找女先生教讀書了?
不過想想後宮嫔妃最近一個個都很愛讀書的樣子,被康熙知道後,覺得女兒們也該喜歡,于是就讓她安排了嗎?
佟佳氏有點頭疼,畢竟宮外如今讀書好的才女大多是漢女,她們請進宮裏當女先生有點不合适,來回跑也累人,留下來這身份也尴尬。
加上這些漢女大多擅長的是詩詞歌賦,格格們很不必學這麽深奧的。
康熙的意思也是這樣,不是逼着女兒學四書五經和吟詩作對,而是更實在一些。
讓她們能知道得更多,眼界高一點,學得接地氣一些,以後也能用起來的知識,而不是空中樓閣,就是個花架子,平日過日子當中毫無用處。
佟佳氏腹诽,康熙這要求還不如直接讓萬琉哈氏當格格們的女先生算了。
畢竟她讀書是真的多,學得也廣,教導幾個年紀小的格格是綽綽有餘了。
當然佟佳氏就是想想,真跟康熙說出口,他肯定是不樂意的。
畢竟萬琉哈氏要是去當女先生,那陪着康熙的時間不就少了,康熙自然就不願意了。
思來想去,佟佳氏只好去慈寧宮找太皇太後商量此事,她着實找不到适合做女先生的人選。
太皇太後聽後,倒是笑道:“你也太心急了一點,格格們才丁點大,不管要教什麽,先得識字才是。”
這種小事讓識字的女官暫代就是了,回頭等格格們識字多了,才換更适合的人,中間幾年就能慢慢物色人選的。
宮裏的女官比起外頭要更規矩一些,身家清白,都是再三查過的,不管學識如何,起碼識字,也知道什麽能教什麽不能教,絕不會帶壞格格們就足夠了。
佟佳氏這才恍然大悟,滿臉歉意道:“是我想岔了,倒是着急過來,打擾了太皇太後歇息,是我的錯了。”
太皇太後不在意地笑笑道:“你這也是急着替皇上分憂罷了,何錯之有?”
至于女官的人選,太皇太後沒幫佟佳氏決定,還讓她慢慢想不要着急。
佟佳氏還是很快決定選一位姓周的女官,年紀是三十歲左右,性子溫和,又十分有耐心,教導格格們是再适合不過了。
這位女官就在慈寧宮辦差,擅長蒙語、滿語、漢語。
給皇太後念書的幾個女官當中,就有這位周女官在。
這邊佟佳氏緊鑼密鼓挑選女先生,那邊康熙吩咐完,這事就算是過了。
反正佟佳氏總會很快選到最适合的人,這一點康熙從來沒懷疑過,也不必多操心。
自從那天康熙跟萬琉哈氏對弈大半天,她累得夜裏都昏睡過去,第二天險些沒能爬起來,他就不敢再這樣累着人了。
只晚膳之後,他跟萬琉哈氏下上一盤,算是飯後閑暇的消遣。
就下一盤棋的話,萬琉哈氏也不會累着,康熙又不至于一直惦記了。
康熙直接送了一套棋盤過來,用的是上等玉石,拿在手裏确實暖暖的,用的竟然是暖玉。
也不知道是不是之前涼的玉石棋子怕會冰着萬琉哈氏,這天越發冷了,索性就換了暖玉棋子。
萬琉哈氏有些好奇地摸了摸這些暖暖的棋子,金桂已經擺好了棋盤,她跟康熙就對弈了起來。
她白天暗搓搓回想了幾個後世才有的厲害棋譜,琢磨這回可以一鳴驚人,能贏過康熙了。
哪怕只是險勝,那也是贏了千古一帝啊!
康熙見萬琉哈氏今兒下棋的棋風變了,就知道她又有了新的想法,頓時興致盎然。
他已經許久沒有這種棋逢敵手的感覺,每次下棋,萬琉哈氏都會給自己帶來不一樣的驚喜。
這回也是一樣,棋風飄忽不定,讓人摸不着頭腦,一不留神很可能就要走錯一步,然後滿盤皆輸。
康熙細細斟酌一番才下棋子,每一步卻踩在點子上。
萬琉哈氏試了幾次,發現居然沒能坑着他,着實可惜。
最後兩人不相上下,算是打了個平手。
康熙意猶未盡放下手裏的棋子,笑笑道:“你這是哪裏來的棋譜,比之前的更厲害了,叫朕險些招架不住。”
李德全在旁邊聽得心下震驚,定嫔這棋藝如此厲害,竟然讓皇上說出險些招架不住的話來?
萬琉哈氏對他調皮地眨眨眼道:“皇上,這是我以前看過的棋譜,倒是忘記在哪裏看的,今兒很是努力回想起來。想着能險勝皇上一回,可惜卻依舊沒能成。”
康熙聽着心情不錯,對手要是沒有一顆想要贏他的心,那就沒意思了。
再就是萬琉哈氏看的書太多,不記得究竟是哪一本也正常。
看她這“下一回肯定會贏”的心思都寫在臉上,康熙不由有幾分期待了。
之前因為請女先生的事打斷了,他又提起翰林院借書的事來:“朕之前想着後宮嫔妃可能也有愛書的,只是沒有借書的地方,于是就讓翰林院安排了。你若是這些書裏沒有喜歡的,或者想要看別的,也能去翰林院借上幾本。”
萬琉哈氏笑着應下,又道:“皇上送來的書已經夠多了,足夠我看一段時間。等我看完後若是有感興趣,想借同類的書來看,再派人去翰林院也不遲。”
她也不貪心,又不必因為合群的關系,跟其他後宮嫔妃一起湊熱鬧去借書了。
康熙點點頭,也知道翰林院如今給後宮嫔妃準備的書大多就是淺顯的,并不适合萬琉哈氏。
回頭他還是讓翰林院送書單來,親自挑上一些合适的書給萬琉哈氏才是。
另外也得讓翰林院去外頭搜集更多的書,別是只吃老本。
不然光是藏書閣那些書,被萬琉哈氏都看完了,那匆匆忙忙去哪裏找更多的好書出來?
康熙想到萬琉哈氏的阿瑪這幾年又去外頭借了不少書,估計也謄抄了許多好書,不如派人過去問一問,指不定有什麽珍藏的好書卻是翰林院那邊藏書閣沒有的?
借着此事,也讓拖爾弼修書一封一并送進宮裏來給萬琉哈氏。
她進宮多年也沒跟娘家人聯系,想來會高興的吧?
萬琉哈氏沒料到康熙暗地裏給自己準備了一個驚喜,隔了幾天她收到拖爾弼親筆信箋的時候還有點懵。
金桂在旁邊見自家主子整個呆住了,也不知道是不是驚喜過頭,小聲催促道:“主子不打開信來看看嗎?”
“看,自然要看的。”萬琉哈氏雙手緊了緊手裏的書信,金桂則是退後兩步給她斟茶,很快退到門邊,沒打擾自家主子看家裏的來信。
主子進宮多年第一回收到阿瑪的信,心裏只怕歡喜得很,就想安安靜靜反複多看幾遍了。
萬琉哈氏原本想着原身的阿瑪多年沒見自家女兒,如今得了康熙之命能寫信進來,一開始肯定會寫思念之情。
哪知道她一打開信,開頭兩句就是拖爾弼委屈巴巴寫着:娘娘,皇上把我最近收羅來的那些書全帶走了。一共十二本,回頭點一點,別是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