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1)
康熙回到重華宮,早就有機靈的太監讓小廚房燒了許多熱水,一桶桶往殿內送。
他這次沐浴的時間有點長,泥巴幹掉後不好洗,得慢慢刷掉才行。
換了好幾桶水之後,浴桶裏的水才變得幹淨了起來。
康熙這才起來,就聽見外邊有人急哄哄來禀報,進來的時候因為太急都沒看見門檻,直接被絆倒,整個人摔趴在地上。
李德全皺着眉頭道:“慌慌張張做什麽,何事……”
那人都顧不上爬起來,擡起頭就慌張道:“皇上,太和殿燒起來了!”
康熙從屏風裏出來,身上只穿着單衣,後邊的太監正捧着衣裳追出來。
他蹙眉道:“太和殿燒起來了?禦林軍去滅火了嗎?”
趴在地上的人忍痛起來跪下禀報道:“回皇上,禦林軍和附近宮人都趕去太和殿滅火,只是火勢太猛烈……”
如今還刮着北風,助長了火勢蔓延,宮殿又都是木頭做的,這一燒簡直不得了。
宮裏的防火設備,就是在四周都放下大水缸,每天都加滿,随時能做撲滅火勢的準備。
小火還能立刻撲滅掉,大火就要束手無策了。
宮人最多只能用水袋灌滿水,然後扔進火勢裏面試圖滅火。
另外會有更多的人瘋狂打水,畢竟水缸的水就是應急用,哪怕大缸是滿的,在這時候一會兒就要用完了。
康熙向前走了兩步,示意顧凝宸留在重華宮,還安撫兩句道:“別擔心,朕去去就來。”
他說完轉身就離開重華宮,上了轎子一路到了太和殿前。
Advertisement
康熙還以為禦林軍和宮人會慌張混亂,去到的時候看見太和殿的火勢依舊很大,救火的人卻頗有秩序。
一部分人從水井打水,一部分人就專門送水去大水缸,一部分人從水缸裝滿水袋,另外還有一部分人專門投擲。
每一個部分的人都負責一件事,确實不會一路慌慌張張打水然後吭哧送過來,彼此還可能跑得太快撞在一起把水灑了,明顯有條不紊多了。
康熙剛下轎子,已經有太監來禀報道:“皇上,拖爾弼大人恰好經過,見太和殿這邊救火亂糟糟的,就跟禦林軍一起指揮衆人分工救火。”
聞言,康熙仔細一看,才發現裏面灰頭灰腦幫着裝水袋的人竟然是拖爾弼!
他因為離着火場比較近,臉上沾了灰。
周圍人也多,要不是有人提醒,康熙壓根就沒注意到拖爾弼。
拖爾弼年紀大了,也不逞能,打水、送水和投擲水袋都需要大力氣。
所以他就選了用力氣最小,卻也比較關鍵的一件事來做。
拖爾弼裝水的相當熟練,他之前已經吩咐腿腳快的小太監去內務府倉庫取空的水袋過來。
這些年紀小的太監在這邊連裝水都沒法做,還不能什麽都不做在旁邊光看着,力氣太小,個子也小,連水缸都夠不上,就被他派去跑腿。
小太監雖然個子小,小腿倒騰得飛快,一路氣喘籲籲來回送,這時候喘着氣道:“大人,水袋……沒,沒有了!”
拖爾弼停下手,擡頭見太和殿的火勢依舊沒有變小的樣子,頓時眉頭都皺了起來。
康熙也發現了,北風越發厲害,這火勢根本壓不下去。
他讓人叫拖爾弼道跟前來,得知水袋已經沒有了,這繼續救火簡直杯水車薪,索性擺手道:“也罷,讓人都退回來。”
太和殿這火救不了,就沒必要填人命進去。
禦林軍和宮人很快退後,太和殿的火勢變得更為猛烈。
康熙站在遠處,看着太和殿被徹底燒毀,最後燃盡了,只剩下一片黑色的殘骸,他扭頭吩咐道:“李德全,派人查探一番,火苗究竟從哪裏開始。”
是人為,還是意外?
他到底沒回去重華宮,而是去了乾清宮輪番聽着不斷傳來的消息。
直到入夜,康熙才确定這只是一場意外。
卻也是因為禦膳房的太監在後院用火不小心,導致失火,又因為北風把火苗蔓延到太和殿的斜廊。
太和殿側邊的斜廊是木制的,一點就燃,算的上人禍了。
不管如何,太和殿突然燒毀,收拾後就要開始重建的事宜。
原本斜廊的木制結構顯然擋不住火,康熙在桌上寫寫畫畫,試圖琢磨着怎麽解決這個問題。
要防火,那就只能換成石牆。
另外救火的設施也得重新設計一番,康熙點了點寫滿的一頁紙,随手扔在了火盆上。
還是李德全小心翼翼提醒,他這才恍惚發現時辰不早了,就問道:“定貴妃那邊可是睡下了?要是沒有,就派人告知一聲,朕今晚就不過去了。”
他這臉色實在太差了,着實不必過去,吓着顧凝宸就不好了。
李德全應下,回頭讓小太監去跑腿遞話,很快回來道:“皇上,貴妃娘娘讓禦膳房做了一碗羹湯過來。”
顧凝宸知道康熙這會兒肯定沒心情用飯,甚至晚飯都沒用,就讓禦膳房準備了好克化的羹湯。
熱乎乎吃上一碗,肚子裏墊了東西,心裏也能舒服一點。
确實康熙喝完一碗,才感覺自己有點餓了。
之前他心情太壞,也就沒感覺餓,這一碗羹湯下去,肚子熱熱的,反而勾起了饑餓來。
康熙吩咐李德全讓禦膳房再送一碗面條來,李德全聽後喜不勝收,趕緊去交代了。
沒多久禦膳房就送了一碗面條來,當然不可能是素面,裏面放了滿滿的肉醬。
要不是天色暗了,不能送太多吃的,免得不好克化,禦膳房恨不得送一桌菜過來。
康熙吃完後又在新的紙上寫寫畫畫,筆跡很潦草,只有他能看得懂。
直到半夜他才睡下,第二天在平日的時辰起來去早朝。
朝中大臣半夜就收到太和殿被燒毀的消息,早朝的時候一個比一個安靜。
康熙早朝的時候也沒說別的,就是打算重建太和殿,具體如何還得仔細商榷。
他下朝後原本打算去禦書房,走了一半卻忽然改變主意:“李德全,去重華宮。”
李德全得令,立刻讓擡轎的太監轉道。
顧凝宸昨晚擔心得睡不着,夜裏等到康熙不過來的消息,心裏更是放心不下,讓人送去羹湯。
好在聽聞沒用晚飯的康熙到底還是用了羹湯,另外還叫了一碗面,有了胃口。
能吃就好,免得餓着肚子心裏更要難受了。
這會兒聽說康熙來了,顧凝宸趕緊出去迎。
她才到了門口,康熙已經大步走了進來,握着自己的手往回走道:“你不必出去,外邊冷着呢!”
握着顧凝宸的大手很暖和,反倒一直在有地龍殿內的她雙手有點涼。
康熙握了一會,感覺掌心裏的小手終于暖和了才放開:“朕昨晚叫你擔心了吧,看着你這小臉就知道沒睡好。”
顧凝宸笑着搖頭道:“我擔心皇上也是應該的,倒不是擔心皇上是難受或是消沉,而是擔心皇上廢寝忘食琢磨解決之法。”
聞言,康熙就笑道:“凝宸是懂朕的,光沉湎太和殿被燒毀的難過之中,根本就解決不了任何事。”
與其傷心難過,他倒不如盡快找到解決之法了。
顧凝宸讓陳女官送來一頁紙,上面畫了一輛車。
車子很奇怪,雖有輪子,卻不是一邊推,而是兩邊都有雙杠能推。
中間的箱子四四方方的,最上面有個管狀的東西,微微彎曲。
側邊更是有橫杆,右下角有一個圓形的孔,大概有拳頭大小。
要是其他人看着這古怪的東西,可能就會先問了,康熙卻習慣自個先琢磨一番再問。
他看了一會,試探着問道:“凝宸這東西是為了救火用的?”
她就明白沒什麽能難得住康熙,于是笑着點頭道:“皇上猜得不錯,這是我昨晚琢磨出來的水車。”
顧凝宸的畫工不算特別好,只能畫出一個輪廓來,就給他仔細解釋每個部分。
兩邊都能推,這樣就能兩個人一起推,增加速度了。
而且不需要擔心掉頭的問題,兩邊的方向都能直接走。
最上面的管狀東西,和側面那個拳頭的窟窿,都是用來接駁水管用的。
側面的一根杆子,一上一下就能圓盤增加水箱裏面的壓力,最上面接了管道後對着起火的地方就能用水龍來澆滅。
雖然做不到高壓水槍那麽大的壓力,比起只能用水袋或者水桶來潑水,怎麽都要有效得多。
水箱做得再大,水總會很快用完,那麽就能從側面這個水管源源不絕輸送水源進去。
輸送的源頭可以是井水,也可以是其他水缸。
哪怕水車比水缸和水井高,因為水箱裏面壓力更高的關系,就能運用虹吸原理,讓水流從低走到高處,灌滿水車。
這樣就不必擔心水車裏沒有水,更不需要人力來灌滿,那樣效率就太低了。
當然這只是顧凝宸的設想,具體還需要工匠做出來。
康熙聽完後微微挑眉道:“水往高處走,倒是有趣極了。”
他并不覺得顧凝宸是在空口說夢話,反倒很想試一試:“這個水箱用什麽材質,銅制的?”
她點點頭,雖然銅制的用久了可能會生鏽,但是裏面的水又不是用來飲用的,稍微生鏽也無妨,只要不影響使用就行了。
“這水車得密封好,我想着這四邊需要加固,能鎖邊的話就能更嚴密一些。”
密封不夠,水壓也就不夠了,那水流就無法從底下上來進水箱裏面。
顧凝宸又指着圖紙道:“我還想着這水箱底下有鎖扣,輪子能拆開。如果附近就有水井的話,這車能直接擡到水井上方,吸水就更容易了。”
如果是小巷的地方,整個水車進不去,拆掉兩邊輪子被人擡着進去就可以。
康熙一聽就知道,她這設計不止是用在宮裏,哪怕在宮外,甚至更狹小的胡同也能用。
也是,就顧凝宸這心善的樣子,宮裏容易失火,宮外亦是如此。
救火就是救人,自然希望所有地方都能用上,而不是只用在空曠寬敞的地方。
康熙就笑着點頭道:“不錯,這個想法朕覺得可行。”
他讓李德全準備了新紙,用鉛筆重新在上面把顧凝宸的想法畫成圖紙。
比起她那張只有輪廓的圖紙,康熙這個就要畫得詳細多了,工匠看着就能直接動手制造。
他還在最上面的管道改成銅獅子的模樣,張大口,管道就能直接扣在獅子的大嘴上。
顧凝宸仔細看了看,感覺這只獅子張大口的樣子,怎麽很像那只被獻上來的白獅?
不管如何,畫了這只銅獅子之後,她感覺這簡陋的水車都變得高大上了不少。
就說康熙跟自己一樣是理科生,更擅長理科,為什麽在美術和音樂上也那麽優秀了?
這簡直不科學!
康熙畫到水管上面就停頓了一下,顧凝宸也是發愁這個,昨晚才沒睡好的。
畢竟後世用的水管,現在的科技根本做不出來。
後世用的是pvc合成水管,需要穩定劑合成,如今化工方面壓根就沒起來。
她一時想不到最好的,這時候也照實說了:“皇上,我昨晚想了很久都沒想到用什麽來做這管子。”
康熙無奈道:“想不到那就好好休息,看你這臉色,昨夜難道輾轉難眠就想這個去了?”
顧凝宸沒點頭,他都能猜出來,臉色更無奈了。
康熙低頭看着圖紙想了一會道:“用竹子的話是柔軟,卻需要經常更換,而且竹子不太耐用。”
太過用力,或者稍微遠一點,竹子的長度就不夠了。
他又琢磨了一會道:“可以試試用銅制管道,管道薄一點,中間做幾個關節能夠轉動,變換方向。”
康熙這個想法相當不錯,顧凝宸如果能看見自己,腦袋上肯定有一個燈泡被點亮的樣子:“皇上,這個很好。”
定下結構和材質,剩下的只需要交給工匠去做就行了。
圖紙寫得足夠詳細,英華殿的工匠不可能照着都做不出來。
有了水車,以後宮裏如果失火,也能避免像昨天那樣因為水流不夠,延誤了救火的時機,反而讓火勢更加猛烈了。
康熙打算先在宮裏試用,确實沒什麽問題就多做幾架,另外也送幾輛去順天府。
京城裏如果哪裏發生火災,順天府也能派人帶着水車去救火了。
畢竟京城的布局就是四通八達,還連成一片。
如果哪裏着火了沒能及時滅火,就會蔓延一大片,造成巨大的損失。
太皇太後聽聞太和殿被燒毀,也擔心康熙因此難過,還特地請他到慈寧宮來。
然而她見康熙絲毫沒有一點消沉的樣子,反而興致勃勃,臉上帶着笑,放心之餘也忍不住問道:“皇上看着氣色不錯,我也就放心了。”
康熙連忙內疚道:“叫皇祖母擔心,是孫兒的不是了。”
他又跟太皇太後說起水車來:“朕和定貴妃一起構思了這個水車,讓工匠試着做出來,回頭能用上,以後宮裏救火就要容易一些。”
水車暫時還沒做出來,康熙只能跟太皇太後大概形容一下水車的樣子。
太皇太後聽得挺新奇的:“居然不用人送水進去,水箱就能直接從井裏汲水了?也不用人把水從水箱裏倒出來,就能從管子裏傾瀉而出?”
她滿心好奇,就笑着道:“等水車做好試用的時候,皇上得提醒我一起去看看。”
康熙笑着應下,難得太皇太後感興趣,他自然不會拒絕。
太皇太後也知道康熙在後邊開辟了一塊水田,為了種下水稻。
這倒沒什麽,畢竟康熙一向都喜歡親力親為。
水田不大,種水稻對康熙來說不辛苦,也能在處理政務之餘,稍微活動活動了。
而且水田雖然是康熙種下的,也是他親自插秧,平日依舊有幾個太監專門看守,免得有不長眼的鳥兒動了水稻苗,又或者出了什麽問題沒能及時發現禀報。
當然太監們只守着,基本上沒有康熙的允許是不能動水田裏的稻苗,方便他能随時觀察,中間不會出現任何人為的誤差。
太皇太後自然而然也提起宜妃和五阿哥來:“小五是個好脾性,吃了就睡,睡醒就吃,也不鬧人。宜妃的月子坐得不錯,臉色也慢慢好了起來。”
禦醫說宜妃沒傷着身體底子,算是萬幸,卻也得好好養着才行。
原本擔心五阿哥鬧騰,太皇太後就把他挪得遠一點。
如今倒好,五阿哥被抱過來也是安安靜靜的,醒來後只盯着人看不會鬧,亦不怕生。
康熙點點頭道:“有勞皇祖母費心了,也得勸着皇額娘可不能累着了。”
太皇太後一聽就笑着道:“她如今每天精神奕奕去逗弄小五,別提多高興了。累着倒也不會,那麽多伺候的人在,不會叫她都操心着。”
康熙再次點頭,反正五阿哥養在皇太後這裏就是讓她身邊熱鬧一點,可沒有累壞她的意思。
太皇太後又提及佟佳氏,她這病來勢洶洶,過年沒能起身,就不能參加春節的宮宴。
如今依舊還是沒能下榻,每天昏昏沉沉的。
除了用藥就是昏睡,禦醫換了幾個藥方都不太給力。
不過太皇太後也聽禦醫隐晦提了,佟佳氏這病是以前操心多了,累壞了,撐着一口氣才沒讓身體垮下來。
如今這一口氣下來了,身子骨自然受不住,得慢慢補起來才行。
但是佟佳氏這千瘡百孔的身體,怎麽補都不可能完全補上,只能說勉強修補一番,好歹能好一些。
禦醫也跟康熙禀報了,他心裏是有數的。
看來四阿哥暫時只能在重華宮多住一段時間,這孩子是個安靜的也不鬧人,除了醒着的時候稍微喜歡粘着顧凝宸之外也沒什麽不好的地方。
再長大一點,他會說話了,走路也利索了,康熙就得親自教導這個四兒子需要更像巴圖魯一點,不能總粘着定貴妃,老窩在她的懷裏了。
太皇太後也是這個意思,讓四阿哥總換地方住,對孩子也不好。
而且四阿哥明顯有起色,聽聞已經能開口說些零星的話,都會叫阿瑪和額娘了,叫太皇太後十分欣慰。
她原本還擔心定貴妃沒養過孩子,哪怕有高嬷嬷在,也未必比佟佳氏好太多。
如今太皇太後就放心了,看來養孩子這個,沒養過的未必不會,也得看人了。
定貴妃養着四阿哥挺好的,那就繼續養着。
反正有高嬷嬷在,也不必定貴妃怎麽操心了。
兩祖孫說了一會話,康熙就離開了慈寧宮。
他先去豐澤園看了看昨天種下的水稻,沒什麽問題,另外讓人圈了旁邊小一點的兩塊地,也不必急着開荒,只用栅欄圈起來就行。
圈了四四方方一塊地,兩塊地差不多大,康熙滿意地點頭,就讓李德全去請大阿哥和二阿哥過來。
兩位阿哥剛下學,就被康熙派人叫了過來。
看着豐澤園內的兩塊不大的土地,康熙就道:“這兩塊地你們一人負責一塊,從開墾到種下,澆水、施肥和除草都得親自來。最後誰的收成最多,朕就有賞。”
大阿哥聽得雙眼一亮,他讀書一般,背書也不怎麽好,每次去尚書房的時候都被比自己小的二阿哥壓一頭,心裏很不痛快。
但是種地的話,他力氣大啊,必然能贏過二阿哥!
大阿哥偷偷看了二阿哥一眼,一副康熙的賞賜就是他的囊中之物的表情。
二阿哥一看大阿哥的表情就能猜出他在想什麽,只低聲應下,卻覺得自己未必會輸。
雖然他年紀小一點,力氣也不如大阿哥厲害,但是自己有腦子。
種田不只是需要力氣,也得需要腦子仔細規劃才行。
兩兄弟彼此看了一眼,都覺得自己會贏!
康熙看兩人鬥志昂然的樣子就笑着點頭道:“朕讓人專門做了農具,适合你們這年紀用的。從今天開始也行,明兒開始也行。先墾地,然後選種子。”
種的自然是紅薯和土豆,一塊地分成兩半來種。
農具送來,打造的比成人的要小一圈。
大阿哥年長一點,個子高力氣大,農具稍微大一點。
二阿哥的農具小,看着精巧得跟玩具差不多了。
見狀,大阿哥就哼笑一聲,二阿哥就差給他一個白眼。
兩人都是不服輸的性子,拿着新到手的農具就開始了。
不過大阿哥是直接幹,埋頭苦墾。
二阿哥卻在自己的那塊地走了一圈,然後用農具畫了幾條線,按照一條線慢吞吞開始墾地。
康熙看見後,心裏微微點頭。
大阿哥是盲幹的性子,有點沖動,卻很願意賣力氣,吭哧吭哧幹得熱火朝天。
二阿哥明顯是三思而後行,琢磨出開墾的方向後才開始動手。
只是一會兒,二阿哥就幹不動在喘氣休息。
大阿哥滿身勁,就是墾得歪歪扭扭的,康熙感覺眼疼,卻沒提醒他。
等他墾完一圈停下來擦汗,正高興地咧嘴一笑,發現二阿哥沒墾多少,就更高興了。
但是大阿哥轉頭看自己的那塊地,一路墾下來,就跟狗啃一樣,東一頭西一頭,都不是直的。
相比之下,二阿哥雖然慢,但是他直條條墾下來的路線,就要好看得多了。
大阿哥呆住了,只能硬着頭皮用農具在地上畫一條線,按照線來墾地,這才不再歪了。
而且他也慢了許多,知道把地裏的雜草拔了,石頭扔一邊。
等天色擦黑的時候,兩個孩子都幹不動了。
康熙就讓他們收拾收拾,明天繼續。
他看兩個小阿哥回去後,還吩咐李德全讓人送去上等的藥膏。
第一次墾地,兩個孩子太興奮,但是手心嫩,估計早就被農具給磨破或者磨出水泡來。
果然大阿哥回去後,肚子餓得咕咕叫,換了一身幹淨衣服就抓起筷子要吃。
可是手心一疼,筷子都拿不住,啪叽掉在桌上,他都呆住了。
低頭看着手心磨破了,還滲着血,大阿哥一臉呆滞。
身邊的嬷嬷和宮女趕緊給他擦拭幹淨,然後上了傷藥,用幹淨布條包住掌心,他才能重新拿起筷子吃了起來。
雖然還有點疼,但是天大地大吃飯最大,大阿哥餓得能吃掉一頭牛,這點疼很快就抛諸腦後。
二阿哥就疼得拿不起筷子,最後用勺子來吃飯。
他倒沒覺得什麽,只暗暗琢磨明天要多幹一點,不能被大阿哥給比下去。
章嬷嬷就心疼多了,心裏只覺得皇上也太急躁了一點,二阿哥才幾歲大,就讓他去墾地,這手心好幾個水泡,挑了之後還往外冒血。
她一聽二阿哥明天還要去墾地,忍不住道:“二阿哥這手心傷成這樣,不如跟皇上提一提,等傷好後再墾地?”
二阿哥搖頭道:“那不行,養幾天,我就要落在大哥後頭了。而且這點傷算什麽,大哥也傷着了,他明天肯定接着墾地。”
大阿哥能做的,他怎麽就不能做了?
章嬷嬷還想勸,二阿哥攔下道:“知道嬷嬷心疼我,這也是皇阿瑪給我和大哥的歷練,哪能區區小傷就停下來?而且皇阿瑪派人送來的傷藥極好,擦完就不疼了。”
而且他敢打賭,大阿哥明天肯定帶着傷繼續去墾地,自己要不去就得落後了!
兩個小阿哥摩拳擦掌,吃完飯早早就睡下,第二天一早鬥志昂然去墾地。
果然互相看到對方,他們眼裏都露出果然如此的神色來。
惠妃得知大阿哥因為墾地,手受傷了,很是心疼。
她也只能讓人送傷藥去阿哥所,除此之外自己也不能去禦書房找康熙,阻攔兩個小阿哥種田。
畢竟康熙年輕時候就親自種田了,每年春耕儀式都直接下田,從來沒敷衍過。
他尚且如此,怎麽可能讓自己的兒子去敷衍了事,裝模作樣在田地裏擺弄一下,卻對田地的事毫無所知?
顧凝宸只覺得康熙真是接地氣,對種田之事除了請教老農之外,就是親自實踐,免得被人糊弄了去。
他也讓兩個兒子來墾地,明白種地多辛苦,糧食多麽不容易得到。
兩個孩子以後才會珍惜糧食,也更明白糧食的不易,就不會随意浪費了。
顧凝宸在後世的時候曾聽幾個研究員閑聊,聊的是自家孩子。
說是學校老師在課堂問孩子,大米從哪裏來。
回答得五花八門,有說是超市買來的,有說是家裏米桶來的,還有說快遞送來的,聽着真是又尴尬又無奈。
不過也不能完全怪責孩子,畢竟很多一直住在城裏。
人口密度大,別說田地,家裏有個地方種菜就不錯了。
而且後世的生活十分便利,能從各個渠道得到糧食,孩子們年紀小沒親眼看過糧食從田地裏種出來,也就只能說出這般帶着童真又好笑的答案了。
哪怕如今,很多家裏富裕的孩子也是沒去過田地,糧食怎麽種自然并不清楚。
康熙作為皇帝能帶着孩子一起種田,實在很難得了。
畢竟種田多辛苦,小阿哥才多大。
聽聞兩個小阿哥手心都起水泡還磨破了,擦藥後一聲不吭,依舊每天早早去墾地。
前後三四天的功夫,他們兩個才算是把自己那一小塊地啃了一遍,就可以開始播種了。
土豆是切塊後種下,不過切塊後放在水裏養出土豆苗之後再種下,那成活率會高很多。
紅薯也是如此,兩個小阿哥特地做了功課,所以一邊墾地一邊養苗。
等小苗長出來的時候,他們也墾完地,正好種下。
兩個小阿哥又是吭哧吭哧種了好幾天,才算是種好了。
他們再辛苦澆了一遍水,剛開始的耕種就完成得差不多了。
回頭兩個小阿哥還得時不時過來拔雜草,小心施肥,看看有沒蟲害,不然還得殺蟲。
什麽時候施什麽肥,施多少肥,殺蟲又用的什麽才能殺掉蟲子卻不會損害苗苗,這些都有講究。
兩人只能在上課之餘,還跑去翰林院找農門的書來看。
他們晚上得先做白天的功課,接着才能看書,每天都過得極為充實。
哪怕不怎麽喜歡看書的大阿哥,看農書的時候都尤為認真仔細,生怕落下一點,自家田地裏的苗苗就得毀了,還要被二阿哥比下去。
他這認真看書的勁兒傳到惠妃耳邊,她欣慰得眼淚都要下來了。
惠妃心想還是皇上有辦法,讓不愛看書的大阿哥也開始認真看了起來。
顧凝宸聽說後也十分好奇問道:“皇上是知道大阿哥不愛看書,才讓兩個小阿哥自個去翰林院借書來讀嗎?”
康熙笑着道:“不是有句話說的,書非借不能讀也。越是逼着他看書,他越是看不進去,還不如讓他主動去借,也就會認真看了。”
尤其兩個孩子年紀相當,有競争才有動力。
康熙每次看他自己水田的時候,也會繞到兩個小阿哥的田地溜達一圈,看看有什麽問題。
這之後他們是解決了,還是沒解決,康熙心裏也有數。
要沒解決,後續畝産受損,小阿哥也就明白哪方面還能改進。
顧凝宸聽見後心想,小阿哥要是看收成差了,不會直接哭出來嗎?
哪怕小阿哥看着比同齡人要成熟,到底還是幾歲的孩子啊!
不過康熙也不是故意欺負兒子,他另外劃拉了兩塊地,也是種下紅薯和土豆。
他這邊做過什麽,小阿哥要是細心觀察,也能跟着做,就能發現問題并很快解決了。
觀察力,動手能力,這些都得從小培養才是。
顧凝宸總算明白後來九龍奪嫡為何發生,就是因為康熙把兒子們從小就教育得太好了。
一個個都很優秀,誰都不服誰,不就打起來了嗎?
宮裏種地如火如荼,皇莊也種了起來,各地亦如此。
南邊天氣暖得早一些,也就更早一點時間播種了。
那邊除了加種了紅薯,另外還有番麥,也就是玉米。
番麥在北邊種的多,如今南邊也開始種了起來。
土豆的數量并不多,所以只能暫時在皇莊種着,等種多了,也能慢慢讓南邊種起來。
不少海商就看到了商機,知道這邊想要土豆,一窩蜂回去找了一圈然後陸續運了不少過來。
顧凝宸看他們這架勢,就快把自家的土豆全弄過來了。
只是這樣土豆的數量增加,哪怕是已經發芽的,沒有壞掉就能直接種下,何樂而不為?
康熙也是這麽想的,簡直多多益善,給的價錢不算低。
除了歐洲的海商,東南亞不少商人也聞風而動。
畢竟土豆在當地是真的不值錢,大規模送過來後單價雖然也不會特別高,但積累起來就不是一個小數目了。
再就是如今誰都想在拍賣會上謀個位子,要是他們送來的土豆足夠多,讓康熙心情不錯,多開放幾個名額,自己不就能進去拍下寶物了?
康熙解除海禁之後,在沿海的天津、寧波、杭州和廣州四個城市開拍賣會。
拍賣會已經是限制了名額,依舊需要驗資。
越是不讓人進去,越是讓人想進去了。
大批海商手裏有錢,可是管着拍賣會的戶部卻不做人,說拍賣會的場地有限,只能驗資從高到低進場。
哪怕只差了一點,可能就被擋在門外,讓海商們如何不吐血?
這主意自然是王談提出來的,物以稀為貴,要是随便就能進拍賣會,就不會讓這些人趨之如骛了。
而且拍賣會明顯給自己人的名額多一點,西洋人要少一點。
拍賣會的理由也讓人挑不出毛病來,有什麽好東西,當然得先就着自己人。
甚至有專門給本土大家族、富商等人開的小型拍賣會,讓西洋人更是咬手絹,快要氣死了。
偏偏他們還奈何不了,只能加緊打點,在朝廷疏通一番,希望能夠增加西洋人進拍賣會的名額了。
不少大臣收到打點,他們自然聽說拖爾弼的舉動,愣是讓康熙大悅,于是一個個都仿效了起來。
所以康熙在禦書房看折子,發現打開一個是銀票,打開另外一本還是夾着銀票,就忍不住笑了起來。
他把這事當做玩笑給顧凝宸說了:“看來拖爾弼做了榜樣,其他人都想跟着他學了起來。”
雖然不能做第一個人,被康熙誇贊,但是後邊跟着也能讓康熙稍微記住,只送這點錢算什麽,簡直賺翻了!
這算盤打得太響亮,顧凝宸都看出這弦外之意,也跟着笑道:“這樣一來,皇上就是最後的贏家了,賺了個盆滿缽滿。大臣們又能在皇上面前留下好印象,哪怕是一點點也足夠了。”
她又好奇道:“皇上可要增加西洋人在拍賣會的名額?不然他們這麽一送,總歸會打動幾個大臣,跑來給皇上谏言?”
一兩個就算了,人多了,康熙聽着估計就煩了。
康熙微微一笑道:“有人這麽努力就為了給朕送錢,朕要一直擋着也不好。只是就這麽全給了也不行,名額就不太值錢了。”
顧凝宸看着他笑,感覺康熙如果是一顆湯圓的話,切開看裏面肯定是黑芝麻餡,全是黑的。
她豎起耳朵,就聽康熙繼續道:“朕打算在每個港口,給西洋人那邊只多開一個名額。”
顧凝宸就疑惑了:“皇上,要是驗資的時候,那些西洋貴族的身家都差不多,只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