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真假嬴政(30)
【忽然有些同情良良了。】
【是啊,昔有吳起為士兵吮瘡,今有嬴政與張相挽臂同游鹹陽,這讓人想不賣命都不行啊!】
【太狠了,這下坐實了張家降秦之事,張良光做題是完不成任務了……】
【才抱着張平痛哭,依依送別的韓王,這會兒是不是在吐血啊?】
【可憐韓王,賠了良良又送弩,簡直比榜一大哥還貼心吶!】
嬴政并不在意韓王吐不吐血,張氏一族主動放棄在韓國的家産和地位來投,哪怕張良曾經刺殺過他,這個标榜也得立起來。
正如千金買馬骨,有老張相在萬卷藏書樓裏立着,就能讓天下人都看得,他們口中的暴秦,只針對那些殘酷欺壓百姓的世家公卿,而家風良好的有才之士,無論過去是敵是友,都可以在秦王麾下一展所長。
甚至無論年齡大小,無論性別是男是女。
就如十多歲的少年張蒼張良,已過花甲之年的荀卿和張開地,正如相裏愛和墨家的幾個女子。
對于嬴政來說,能幹的人,就如同韓信點兵,多多益善。
嬴政發現自己的思路跑偏,立刻收了回來,韓信那小子還不知出生了沒有,倒是可以打聽一下蕭何在哪裏,算下來,這個劉邦身後最大的功臣,比張良還大了兩三歲,史書裏記載他曾在大秦出仕,任沛縣主吏掾,以他的才學,這等小官顯然是因為他的家世不夠,無人力薦,才勉勉強強謀得一個出身。
這樣的人,嬴政倒是願意找一找,用一用。
至于那些出身公卿世家,動辄以出身論貴賤的“士人”,嬴政壓根就沒打算用他們。
天下人才濟濟,不缺那些世祿蠹庸之輩。
自他穿越回來之後,如同後世人所說的蝴蝶效應,帶動了這個世界的變化,也改變了許多人的出生和死亡。
這是屬于他的時代,卻又不再是前世的那個世界。
Advertisement
憑借記憶宮殿裏的寶貴資料,他可以比前世走得更穩,更快,更遠。
所以,那些無能之輩的叫嚣,說他不孝無道,狂悖無禮,他連理都懶得理。
說他無禮的人,瞧瞧他對張開地這樣的老人都能出城遠迎,不計前嫌,奉為上賓,又有哪點失禮了?
失敗者的無能狂怒,叫得再大聲,表現得再激動,也只會成為勝利者慶賀時歡呼聲中的背景。
更何況,真當他不知,那些人故意這般指責他,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因為他對他們的忽視和打壓。
若是他肯表現一點點對公卿世族的“尊敬”,保留他們的特權,重用他們的子弟,這些罵聲會頓時銷聲匿跡,甚至罵他的人,轉頭都會成為他的擁趸,主動去攻擊其他不肯遵從他的人。
在世家的眼裏,從來沒有什麽善惡正反之分,只有利益關系。
所以無論合縱連橫,有利可圖時衆人趨之若鹜,反之則随時翻臉背刺,甚至連他們口口聲聲奉為圭臬的“周禮”,也沒能讓他們在東周公國被秦軍滅亡時做出任何支援的舉動。
當然,動動嘴皮子,罵幾句暴秦的話,還是沒少說的。
說歸說,打歸打,也沒耽誤他們跟秦國聯姻送禮送美人,反之,只要刀沒砍在他們身上,割肉出血的不是他們,這睦鄰友好就可以繼續維持下去。
直到……嬴政推出的新法令,徹底推翻了原本周王室與諸侯共治天下的根基,打破了公卿世家保持原來勢力和土地的夢想,真的成了天下公卿世族的公敵。
嬴政腦海裏忽地想起《孟子》裏的一句話:“自反而縮,雖千萬人,吾往矣!”
他曾開創一個偉大的帝國,不惜為此承擔所有罵名,也曾在地底沉睡兩千年,醒來後在陌生的世界迷茫徘徊,如今回到自己的世界,只要自己覺得對的,那麽管他什麽父道祖制,什麽禮儀仁義,哪怕千萬人唾罵反對,他都一樣要走下去。
“大王?”張開地看到四壁圖書,那些輕薄順滑的紙張,已經覺得自己是掉進了米缸,和荀卿聊了幾句,便笑吟吟地向嬴政說道:“多謝大王今日相迎,只是大王身為一國之君,日理萬機,老夫等人已得大王派人安頓,并無他事,就請大王安心,不必再為吾等誤了大王的要事。”
嬴政點點頭,說道:“張相若是與老師議定開課之日,且讓人通知寡人,張相的課,寡人定要洗耳恭聽。”
張平看着老父一把年紀,笑得如同個孩子般“天真”,也只能嘆息一聲,想想怎麽替老父親備課。
能與稷下學宮祭酒荀卿同臺講課,傳至天下,那便是大儒之名到手。
就算張家五世相韓,政客與大儒,一國相與天下師,孰輕孰重,他還是很清楚的。
嬴政給張家安排的住處,并不在鹹陽內城,而是在萬卷藏書樓所在的新城區。
包括荀卿和韓非等人,治學立法的這些學術派,嬴政都給他們安排在了新城,并在此設立了大秦第一個“學宮”,亦以萬卷為名,太師荀卿兼任祭酒,張開地和幾位曾在各國擔任過相國的長者為博士,另有助教若幹,廣招天下學子,只要能通過入學考試者,皆可免費在此讀書,衣食住行全由秦王包攬,只是學成之後,需為秦國效力十年。
各國諸侯在唾罵嬴政此舉的同時,也不得不承認,這是陽謀。
他們如果能出得起錢,請得起老師,同樣也可以般邯鄲學宮,臨淄學宮等等,就連魏國的稷下學宮,如今人都跑了大半,還能怪得了誰?
大家就只好去怪韓王。
若不是韓王沒事找事,搞什麽疲秦之計,也不至于讓秦王像是打了雞血一樣,不但沒有疲,反而亢奮起來。
還利用鄭國做借口去壓榨韓王。
韓王你都敢對秦國用“疲秦之計”了,咋就不能硬氣一點頂住呢?
說是張良去行刺秦王政,結果呢?
送去了韓國最先進的床弩及工匠,搭上了韓國埋伏在秦國三十年的間諜兩家,最後……韓王居然還把張家全族人都送去了秦國!
(╯‵□′)╯︵┻━┻你這不是秦王要啥給啥,還買一送一嗎?
其他各國諸侯,都開始懷疑,當初韓王說什麽疲秦之計,到底是在疲秦,還是在助秦?這韓王是真的反秦先鋒?還是埋伏很深的內鬼?
趙王第一個蹦出來質疑:“你若跟秦國沒關系,當初為何打着将上黨十九城送給我之後,眼看着秦國在長平坑殺我四十萬将士,卻坐視不理,無動于衷?”
“你分明就是與秦國合謀!故意設計坑殺我趙國将士!”
剛剛得知張氏一族被秦王政赦免,并奉為上賓後吐血的韓王,連着接到齊楚趙魏四國諸侯來函質疑,又忍不住吐了口血,只是這一次,他沒能忍得住,吐啊吐的,淚流滿面,揚天長嘆。
“天既生秦,何必生孤?”
遂,卒。
韓桓惠王既薨,子韓安繼位,卻不敢再稱王,眼看韓國人心惶惶,軍心渙散,在收到韓非的勸降信後,終于交出韓國印信,只求保留宗室祖祠祭祀,不敢再有他念。
王翦率軍入城受降,卻并沒有多高興。
甚至有些惋惜地向韓非抱怨:“早知如此,我就領兵去別的地方,也好過就這麽吃吃喝喝進城,寸功未立。”
韓非卻搖頭:“上兵、伐謀,不戰、而勝,者,為、上!”
王翦哂笑:“是啊,不戰而勝是兵家最高境界,可你得讓大王承認這是我的軍功啊?大王能認嗎?”
嬴政當然不認,大秦如今猛将如雲,都摩拳擦掌地想要出征各國,王翦不戰而勝若是算了一等軍功,那其他人血戰沙場又得怎麽算?
李斯替王翦可惜,“以王将軍之才,便是開戰,亦可在三月內踏平韓國……”
“踏平?”嬴政冷笑着斜乜了他一眼,“踏平之後呢?再花錢修複重建?”
“你要記住,寡人是滅周而立,跟其他受周天子赦封的諸侯不同,各國封地是由周分封而來,如今寡人代周為天子,那天下土地臣民,皆為寡人所有,而非諸侯私産。”
“若諸侯作亂,自當平之。若無事生非,那殺來殺去,死的都是寡人的臣民。以後這天下,誰人去替寡人耕種勞作,開疆拓土?”
“李斯,汝有大才,再看遠一點,你要替寡人牧民,是牧天下民,而非一國之民。”
李斯聽得心潮沸騰,險些落下淚來。
“是臣目光短淺,不能理解大王心意。大王所言,正如聖人生而知之,遠勝微臣數十載所學,大王既為代天行事,請容微臣以後以聖人稱之。”
呵,秦王政站在王座之前,俯瞰着李斯,笑了笑。
“準。”
【李斯這簡直就是影帝級別的演技啊!】
【能夠拍馬屁拍得不落痕跡,自己先感動得涕淚橫流的,李斯天下第一人也!】
【你們從哪看出李斯拍馬屁的?他不是被秦王教訓了一番,立馬認錯嗎?】
【幼稚了吧?你以為李斯是真的替王翦可惜嗎?】
【最懂政哥的莫過李斯,最會演戲的也莫過于李斯,有錄像的可以看回放,李斯在提起王翦的時候,左手小手指曲了一下下……】
【那能代表什麽?微表情?微動作?】
【代表他言不由衷,替王翦可惜是假,擔心韓非立功受重用是真。當然,順便捧一下政哥就更漂亮了!】
【你們……學權謀術法的,心眼都成蓮蓬了吧?】
【其實最會演的難道不是政哥嗎?政哥對張老相國挽臂而行時,全鹹陽的臣民看到都快哭了!】
【哈哈哈,沒錯沒錯,連張良聽到都哭了。】
張良……一個噴嚏,苦逼地繼續替祖父備課。
這本來是張平的事兒,可張平一看到回到家的兒子,得知這個對外招搖號稱自己十五歲,實際上足足虛了兩歲半的兒子,竟然已經在萬卷學宮講過兩次課,還場場爆滿後,就果斷把這項令爹頭疼的工作交給了兒子。
作為一個尚有老父,下有兩兒的中年人,張平深覺,自己上可啃老下有孝子奉養,完全可以躺平享受,何必那麽辛苦累着自己呢?
萬卷藏書樓那麽多新鮮的好書,他都未曾讀過,這秋高氣爽之日,賞菊品酒,讀書寫字,豈不快意?
被親爹毫不留情地當成苦力的張良,原本就是由祖父教養長大,替祖父備課并不算難,可難就難在,他自己還有課要講……
秦王政毫不客氣地将《九章算術》和一些張良包括張蒼都沒聽說過的經濟算法類書籍都塞給了他們二人,要求他們根據大秦的國情,先制定出一套實用的稅收和財政政策,以及記賬方式,并且要教會至少五百書吏,以後這些人,将成為大秦中央派駐各郡縣負責財稅的吏員,直接對中央負責,由計相管轄。
嗯,他現在,是大秦第二計相,和張蒼并列,本來秦王政沒讓他們分什麽正副左右,倒是張蒼那小胖子口口聲聲說是他教張良記賬,當然應該由他做老大……
張良“委委屈屈”地從了,張蒼見他這般,又有些不好意思,幹脆将秦王政給他的賞賜和獎勵分了一大半給他。
“你也知道,我祖父是張儀,我爹這一輩子都沒多大出息,就指望我了……我就算争了這個第一計相,可實際上你我兄弟不分彼此,你要喜歡的,都給你!你說的話,我都聽!”
張良微微一笑,“既然當我是兄弟,那下個月學宮的課,你替我去講?”
張蒼:“……”
“不!”
頭可斷血可流,讓他給那些傻子講課,他能給氣死。
明明那麽簡單的題,他反複講一百遍,就是有人不開竅,聽不懂做不出來,每次做每次錯還每次問,問得他都想吐血。
他甚至懷疑,自己沒長個子光長胖,就是因為被他們氣得……氣漲了!
張良為難地說道:“剛才還說我喜歡的都給我,什麽話都聽我的,結果……連代課都不肯……”
張蒼痛苦面具:“良哥啊,你讓我幹什麽都行,只要不是去講課就行。”
“真的?”張良眨眨眼,看着他,“幹什麽都行?”
張蒼用力點頭:“什麽都行!”
張良笑眯眯地說道:“那以後向大王彙報的事,當然也應該由你這個第一計相去,對不對?”
“啊這……”張蒼瞬間紅嘟嘟的小胖臉變成了小白臉,痛苦加深,“良哥啊,明明大王上次都是問你的……”
張良一攤手,“可我得去講課啊!”
“講課,還是見大王,你自己選!”
張蒼想起上次見大王時,大王翻看賬簿的速度,犀利的眼神,還有那一個接一個的問題……就打了個哆嗦。
當時他還在想,幸虧拉攏住了張良,否則……光是這些問題,就能問死他。
明明這些賬簿和課題都是他和張良一起做的,可到了秦王政面前,被問上幾句,他腦子就成了一團漿糊,甚至連自己算的數都能忘了。
更不用說去反駁大王。
可張良就敢。
不過想想,良哥可是敢于行刺大王的人,那膽子本來就大,不像他,怼不過大王時,動不動就被帶着跑偏了思路,完全接不上話。
“怎麽?見大王也不選嗎?”張良遺憾地說道:“身為大秦第一計相,蒼蒼啊,你得勇敢一點承擔責任啊!”
張蒼嘴唇抖了抖,糯糯地說道:“可那些賬簿……大部分都是我算的……我也做事了……”
“行吧,既然這樣,那你不敢見大王,也不願講課教學生,都要讓我去做的話……”
張良嘆了口氣,“備課內容和彙報材料……啧,我可弄不完啊……”
張蒼如蒙大赦,立刻拍着胸脯說道:“那就都交給我!我來備課,我來準備彙報材料和文書,到時候你只要拿着去講就行。”
張良皺皺眉,“那豈不是連我的活兒也讓你做了?多不好啊……”
“有什麽不好的?”張蒼推了他一把,“咱們兄弟還計較什麽?更何況你不是要替我講課,替我去見大王嗎?都一樣,都一樣!”
“好吧!”張良“勉為其難”地将學宮的備課資料交給張蒼,提醒他最少要出五套題給那些新入門的學子,然後甩甩手,回家接受自家老爹的壓榨了。
張蒼奮筆疾書,忙得連飯都忘了吃,到了晚上還讓人點燈鏖戰,準備明天一早就全部交給張良。
秦王政正好路過他所在的宮室,得知他加班的原因後,摸摸他的腦袋,長嘆了口氣。
“蒼蒼啊,你也快長大了,以後一定要記住,不光是長得漂亮的女子喜歡騙人,長得漂亮的男子也一樣,而且越漂亮的,越會騙人。”
“哦?知道了……”張蒼渾然不覺,并不知道前世的自己,曾經多次因為女色失去工作,臭名遠揚,還差點連命都丢了,只是覺得被自家師兄的關懷深深打動。
“政哥……大王你放心,我的眼裏,只有工作!”
呵,你說到做到才好。
嬴政哪裏不知,張蒼生平好美人好美食好美衣,堪稱纨绔之祖,也因此栽了不少跟頭,可現在……身為一個小胖子,身邊有張良這樣面如好女的對照組,只怕以後再也沒有那樣的好日子過了。
剛剛嘲笑完對自己悲慘未來一無所知的張蒼,嬴政回到寝宮,就看到內侍送來的幾封奏折。
如今大秦的奏折,都已經改用上等的紙板和竹紙所制,按照文武各部職司,分成了五色封面,只需要一看奏折封面顏色,就能知道屬于哪個部門,輕重緩急,一看便知,就不用像前世那樣,一天要批閱八百斤竹簡奏折,其中還有一大半是廢話和沒事找事。
而這幾封奏折,就是宗室那些人沒事找事的折子。
因為張蒼的緣故,他這會兒心情好,便随手打開了看了眼,立刻哼了一聲。
“又要寡人聯姻?真是笑話!”
歷代秦王繼位,都會先封賞後宮,這會兒的秦國王宮還沒有什麽佳麗三千,只有一後三夫人,之下便是美人和宮女,并沒有嚴格的等級制度,甚至連女官也沒有設立。
但無論哪一位秦王,後宮之人也沒有下兩位數。
可到了嬴政這裏,因為繼位的年紀太小,他還要守孝三年,便沒有立刻立後選美人,後宮甚至連正經的太後都沒一個,成蟜的親娘白夫人已經讓他打包送出鹹陽,圈了塊地讓他們母子衣食無憂,只要別在他的後宮戳着礙眼找事就行。
後宮冷冷清清,宗室們就忍不住了,一而再再而三地上書請他先選美人入宮,就算現在要守孝,總得有人掌管後宮事務,更何況,與諸侯聯姻,是歷代秦王的慣例,如今雖然滅了韓國,可楚國和齊國依然強勢,若是讓齊楚聯手趙魏,只怕還有可能重現信陵君率聯軍攻打函谷關之事。
事實上前世也的确有蕞城之戰,聯軍險些攻入鹹陽,那也是秦國立國以來,國都第一次受到被攻破的威脅。
也是最後一次。
所以宗室們還是建議,以秦王聯姻,破壞五國合縱之約,既符合祖制,亦符合秦國當下的利益。
若是換了前世的秦王政,他也就答應了。他的後宮之中,不光六國女子,甚至連一些蠻夷小國的美人,都可以組成一個百人隊。
可是……有了後世無數歷史野史YY史小說記憶的嬴政,看到這些奏折時,腦中莫名其妙地蹦出來一個令他十分不爽的想法。
讓朕去聯姻……娶來那些美人,到底是讓朕享受美色呢,還是讓她們來嫖朕?!
為什麽?朕還要靠聯姻去讓六國安心?
娶了那些美人,他們就能安心?就能以為換得到和平?
就像當初派出那些質子,就能讓兩國休戰?
美人從來無法阻止國君征戰的腳步,也從來不是君王昏聩禍國的原因,他以前是需要美人來生孩子替自己傳宗接代,現在……想起蠢得自殺的扶蘇,殺光了自己二十多個兄弟姐妹的胡亥,嬴政就恨得牙疼。
只要不讓那些美人進宮,就不會生出那些蠢兒子,他才不要靠女人去贏得天下,而是要等一統天下之後,再選擇一個真正能替他管理後宮的女人。
嗯,這個工作,或者可以交給張良,呵呵,那個心眼多得可以當篩子的家夥。
誰讓他沒事老欺負小胖子,難道不記得小胖子是朕的師弟,歸朕罩着嗎?!
作者有話說:
張良:采訪一下,政哥你上章問我,知不知道你為啥出行都備四輛馬車,我母雞啊!政哥能不能公布答案?
嬴政:非專業粵語差評。至于四輛馬車……難道你覺得三和五比四好?不夠對稱,也缺少四方氣勢……
張良:那位什麽不是八呢?發發發不好嗎?久久久和六六六也不錯啊!
嬴政:朕是不會告訴你,在兩千多年後,曾經有一份考卷,裏面一百道選擇題,都TM是四個選項!朕一個都沒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