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孝宗不肖父(15)

趙構回到臨安時,才知道,跟他從皇帝變成太上皇一樣,臨安也改回了原名杭州,成為江南行署所在,留在這裏的朝臣們,集體降級成了江南行署的屬官。

等于從原本皇帝的直屬官員,變成了地區行署的官員,看着品級和俸祿沒變,實際上無論從實權還是待遇,那降的都不是一點半點。

誰都知道,在新帝放棄臨安為都城後,留在杭州的官員們,就等于前朝皇帝的棋子,再也沒辦法爬上新帝的棋盤。

想做新棋盤上的一枚棋子都沒機會,這就是當初他們懷疑和不信趙政的結果。

哪怕新帝開恩科取仕,并沒有刻意回避江南的士子和原來這些朝臣們的子弟,但他們也很清楚,在自己身上打下前朝皇帝烙印後,不論他們還是族中子弟,想重獲新帝的青睐和重用,那幾乎是不可能之事。

正在他們以為自己徹底完了的時候,太上皇……前任皇帝趙構居然從海上回來了!一時間杭州城全城轟動,那些原本都已經沉浸在煙花瓦舍中的官員們,瞬間打起了精神,一個鹹魚打挺飛撲向太上皇,一把鼻涕一把淚地向他哭訴告狀。

而回到皇宮的趙構,已經傻眼了。

氣得。

他都顧不上心口疼,就連忙召見了那些留守的臣子,并将身邊的侍衛都派出去打探情報,務必要弄清楚他出巡的這段時間,到底發生了什麽事。

怎麽出去游獵一番回來,辣麽大的一個皇位就不見了呢!

最要命的是,不光皇位不見了,連皇城的城牆都不見了……

趙政這厮,帶走了十八營禁軍不說,之後還借着要北伐之事,命人回來搬走了國庫內庫,拆了一大半城牆,而留守的官員,一無名分二無兵權,只能眼睜睜看着他讓人将皇宮幾乎搬空,連太上皇後和他的三個兒子都一并搬去了汴京。

留下的話還十分好聽,既已收複汴京,自然要恢複舊制,杭州的皇城不能作為皇宮,作為行宮當然不能又那麽高的級別,越矩之處,被拆走也是理所應當。

至于太上皇,若是回來,當然也要請回汴京皇宮中居住,豈能住在杭州行宮?

他連臨安的皇宮,都降級成了行宮,就更不用說其他的人了。

趙構先是氣得頭暈腦脹,差點就想帶人沖去汴京殺了那個不孝子。

Advertisement

可等一波又一波的朝臣進宮來向他哭訴新帝的所作所為之後,趙構漸漸地冷靜了下來。

他忽然發現,留在臨安的這些官員,除了向他抱怨哭訴之外,沒有一個抓住了重點。

這些蠢貨,抱怨趙政将皇城開放,甚至将宮苑禦花園對外開放,只收取租金就可以讓那些平民百姓進去參觀游玩,雖說能出得起這個錢的也并非尋常平民,但對于官員們來說,那些粗鄙的鹽商海商,居然都可以跟他們一樣進出宮苑,而他們現在反倒舍不得花費一日百金的租金進去游玩,簡直是對他們身份地位的一種踐踏和侮辱。

可若非如此,負責留守杭州行宮的人,簡直連維持這座行宮的開銷費用都拿不出來。

畢竟,趙政可是打着要侍奉太上皇後的名義,連皇宮內庫的銀錢和物資都給搬空了,而趙構昔日選秀進宮的妃嫔宮女,也被他一道恩旨放走了大半。

要知道趙構這三十多年雖然沒能留住一個孩子,但選秀可是從沒停過,生兒育女之事他一直在努力,雖然未實現。

所以他的後宮妃嫔宮女人數,甚至不亞于他的父皇宋徽宗。

宋徽宗在靖康之難前,就有三十二個兒子三十四個女兒,被俘之後,在金國還又生了六子八女,這有記載的就有八十個孩子。

而趙構,一共就一子五女,兒子死于驚吓,女兒們被俘送去金國的路上夭折,還有兩個入了金人的浣衣院,結局可想而知。

在南宋臨安的皇宮中,趙構曾有一後四妃和若幹才人美人,然而除了貴妃曾生了個太子還夭折後,就再沒有人生育過,所以在搬家時,趙政就下旨,準許這些無子的後妃,自主歸家另嫁。

願意跟着去汴京的,他也會奉養終老,不願意去汴京的,習慣了江南生活的,那麽留下回娘家也行,自行另嫁也行,哪怕自立女戶的,他也不攔着,甚至還會送上一份嫁妝,從皇宮內庫出錢,足夠她們出宮後平安度日,安享餘生的。

只有太上皇後和四妃跟着去了汴京,等着跟太上皇一起安享晚年。

至于宮女……不管有沒有被臨幸過,趙政全都放出宮去,也都附贈了一份退休金,由得她們自行嫁娶。只有那些年紀大了又別無去處的太監,還留在行宮負責看守此地,等着迎接太上皇的歸來。

這會兒大宋尚沒有那麽多對女子強加的貞烈節義牌匾,甚至在南宋初期,趙構都親自下旨鼓勵寡婦再嫁,也曾規定宮女二十五歲便可退休出宮,自行嫁娶,只不過趙政放寬了這一條,無論年齡大小,只要不想去汴京的宮女和妃嫔,都可以出宮。

對于這些曾被困于皇宮無子無女,前路一片黑暗的妃嫔宮女而言,簡直如蒙大赦,不管有沒有娘家,只要離開皇宮,自己手裏有錢,買鋪子或者買地,再收養個孩子或者另嫁,怎麽不比在宮中苦捱到死的強?

對于民間百姓來說,只要有嫁妝,那些寡婦甚至比年少的貧家女還更多人求娶,更不用說這些知書識禮的宮女,不光是尋常百姓,連那些富商和官宦世家都願意聘娶。

至于她們昔日和太上皇的關系,誰在乎呢?反正現在的新帝遠在汴京,手握重兵不說,推行新法的手段也十分強硬,任誰都知道,就算太上皇回來,也很難再翻盤。

更何況,人都已經娶了,太上皇回來,還能忍着頭頂的青青草原來跟他們算賬?那豈不是要認下這片綠?

趙構的确也沒去算這筆賬找這些人的麻煩,畢竟對于那些女人,他原本就不在意也記不得,在海上令歌姬懷孕之事,還一直放在他心頭,早就打算舊的不去新的不來,這下趙政幫他清空後宮也是一樁好事。

他現在最大的問題,在于到底去不去汴京。

趙構實在無法想象,趙政是如何打敗金兵,殺了完顏亮的。

大宋的士兵有多少戰鬥力,他心裏不是沒數的。

當初能打的岳家軍和韓家軍,自從岳飛韓世忠死後,就被他拆的拆,調的調,留守在江北五州的節度使,都是以“守”著稱,從來對金兵來犯只有緊閉城門,堅守不出的,哪裏有敢迎頭痛擊,打敗金兵的。

昔日金兵幾百或一兩千騎,就追殺得大宋數萬大軍潰敗而逃之事,是他當初親身經歷過的,所以哪怕岳飛當初一路勝仗打到汴京城外,他也覺得那孤軍深入最後難免失敗,一旦敗了沒人替他守住江北,金兵又會南下搜山檢海,将他抓去金國□□。

心理陰影之大,導致他一聽說弑君篡位殘暴之極的金主完顏亮率領六十萬大軍南下,誓要“立馬吳山第一峰”,他就慌不疊地按照早就準備好的退路逃往海上巡獵。

誰能想到,一直默默無聞,安靜乖巧的在他手下三十年的趙伯琮,哦,現在叫趙政,竟然在這個時候,突然像變了個人似的,不光親征北伐,還殺了完顏亮奪回汴京城,然後黃袍加身……

一想到黃袍加身,趙構就一個激靈。

他不是沒聽宮人傳謠,說趙政是開國皇帝轉世附體,才會突然性情大變,立下如此不世之功,重奪汴京。

這謠言從黃袍加身之事傳到杭州就開始傳播,到趙構回來時,已經傳得沸沸揚揚,天下皆知,甚至杭州城裏的大小茶館勾欄瓦舍,都有說書人眉飛色舞地講述龍興帝刀斬完顏亮,黃袍加身先帝附體,重振大宋榮光……

趙構的怒火,也是在聽到這個謠言時,只覺得當頭一盆冰水澆下來,凍得他渾身如墜冰窟,渾身發抖,徹底沒了火氣。

他原本還想用繼子之說,去汴京壓制趙政,就算他現在是太上皇,可父子大義,孝道為本,趙政就算當了皇帝,也得向他下跪,聽從他的旨意。

到時候,他只要再選一些好生養的女子入宮,再生個兒子,便可廢了這個白眼狼皇帝,重掌大權。

這如意算盤,在到杭州行宮之前他都打了無數遍,早準備帶着行宮的人和大臣們北上去找趙政算賬,可等到他的人出去打探完消息,聽到了這些已經在民間廣為流傳的謠言話本之後,趙構終于冷靜下來。

他赫然發現,自己的如意算盤,打不響了。

如果全天下的人,都以為趙政是開國皇帝英魂附體,才會如此性情大變,有如神助般打敗金兵奪回汴京重振大宋,那麽……他現在去了汴京,那個白眼狼若是真的裝腔作勢,冒充開國皇帝附體,那趙構去以父子大義孝順之道去壓制他的話,那白眼狼反口說自己真的是開國皇帝,又當如何?

哪怕明知這世上絕無鬼神之說,可趙政性情大變本事大變有目共睹,而如今又故意讓人造勢,讓全天下的人都認為他是開國皇帝被不肖子孫氣得從棺材裏爬出來附體在趙政身上,才能有今時今日的局面。

三人成虎,衆口铄金,更何況此事傳遍天下,老少皆知,甚至有不少人還給新帝立了長生牌位,認定他的開國皇帝的時候……

若白眼狼當面自認是開國皇帝英魂附體時,趙構他,認還是不認?

作者有話說:

嬴政:你想認我當兒子?那我就先當一回你祖宗!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