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位極人臣

寧安華心中存着事, 也沒耽誤她集中精神,和羅十一各用長刀對打了兩個時辰。

異能三級後,她的體質又有了極大改善, 不但沒出現羅十一擔心的生産後肌理損傷、身體素質下降等問題,反而在力量、耐力、柔韌性、協調性、靈敏度上都有了很大提升。

為了不引起懷疑, 她用将近兩年時間逐步展現出了這些, 到今天終于不用再掩飾。

天将黃昏,兩人收了刀勢。

羅十一汗透衣衫:“痛快!”

寧安華退後幾步, 歪在椅子上調整呼吸:“哪日能打贏你才算真的痛快。”

羅十一總誇她有習武天分, 自己又何嘗不是天才。三級異能者就算從沒鍛煉過, 身體素質也站在了普通人的頂峰。不算懷孕一年,她習武至今三年有餘,不靠異能, 依然打不過羅十一。

她能和羅十一走二百招,不用異能,又能和羅焰走幾招?

如果有機會能和羅焰打一場就好了。

羅十一坐在寧安華身邊:“快了。照這樣再過幾年, 我就沒什麽能教你了。”

寧安華彎眉:“教完了我還有二姐兒,你可歇不着。”

一閑下來, 賈雨村和承恩公府的兩封帖子又讓寧安華陷入思索。

羅十一用手肘碰了碰她:“在愁什麽?”

寧安華略有遲疑:“我在想, 皇後娘娘是看中了安碩還是看中了黛玉。”

羅十一有一會沒出聲:“……抱歉,我不知道。”

寧安華給檀衣使了個眼色。

Advertisement

看檀衣把人都帶出了院子, 她握了一下羅十一的手:“這是好事。”

她笑問:“你有什麽好道歉的?”

羅十一清秀的眉眼間少見地帶了一抹迷茫:“真的是好事嗎?”

寧安華堅定地握住了她:“是好事。”

她深吸一口氣,忍住心中不舍:“你想回去,應該還來得及。”

“不。”羅十一搖頭,“我不想……”

我不想為了任務……親手送認識的人去死。

“我能知道的有用的消息只會越來越少。”她看向寧安華。

我會逐漸沒用。

“這是好事。”寧安華再次重複。

她将另一只手也覆在羅十一的手上:“姐姐, 信我。”

信我會一直把你當姐姐。

——只要你不背叛我。

羅十一眼中閃動,半晌說:“好。”

寧安華笑道:“二姐兒還有一個多月就滿兩周歲了, 姐姐有空,還是快給她把小名起出來罷。”

羅十一:“……”

差不多歇夠了,寧安華在随雲院洗澡換了衣裳,才拎着刀回了立幽堂。

林如海今日回來得早,等她的功夫,已把兩封帖子看完。

見他面前擺着帖子,寧安華挂上刀,問:“賈化的帖子怎麽回?”

林如海揉了一下額角:“我親自回帖,備一份禮送去,人就不請了。”

寧安華在他對面坐下,接了茶問:“他做過安碩和玉兒的西席,表哥怎麽要對他敬而遠之了?”

她從原著知道賈雨村是個趨炎附勢的小人,所以不願意和他有任何接觸。

林如海是為什麽也要疏遠他?

林如海一笑,問:“妹妹難道不知,他做過什麽才得了王大人的舉薦?”

寧安華笑道:“他無根無基,全靠賈家才得起複,賈家讓他胡亂判過薛蟠的案子,他聽命辦事,也是無可奈何啊。”

林如海笑道:“妹妹心裏都明白,當時甄家之案未滿一年,他即便不應,只要任上有政績,也未必不得升遷。是他有心攀附,願意抛了良心做事,賈家王家才能用得動他。”

他一哂:“當年朝廷起複舊員,我本有意相助一二。哪知他見我和賈家要疏遠了,便先讨好賈琏,走了賈家的門路,起複之事一字未對我提。這也罷了,好聚好散,也算體面。這幾年,他與你我從無通信,現下卻如此殷勤,這等見風使舵……”

他不慣背後說人,便将刻薄的話省了,最後說了一句:“倒可惜了他的學問才幹。”

寧安華:“原來如此。那年我本還疑惑,表哥也算看重他,怎麽他要起複這樣大事竟沒出力?”

她放下茶杯,坐在林如海身邊,從背後勾住他的脖子:“表哥現今官居吏部尚書,位極人臣,也怨不得人家回心轉意,想要讨你歡心。”

本朝太宗皇帝在位時,曾有宰相之亂。因此太宗怒廢丞相制,同時廢除了中書省,分中書省之權于六部,改由皇帝親自掌管六部。

雖因政事繁雜,太宗又設文華殿、武英殿、正心殿、華蓋殿、文淵閣、東閣六處殿閣學士,總稱“內閣學士”,予以議政之權。但內閣學士對各部衙門并無管轄權,更無對政事的決策權,不設官署,多由各部侍郎或翰林兼任,僅作為皇帝顧問,為正五品。

因此,在現在的大周朝堂上,正二品的六部尚書即為文臣之首。

而吏部掌全國文官的選拔、考核,吏部尚書又為六部尚書之首。

所以,說林如海現今“權傾朝野”是誇張了,但一句“位極人臣”,他還是當得起的。

林如海用額頭抵住寧安華的:“高處不勝寒……”

寧安華一笑:“三年前,才做戶部尚書時,表哥還說‘再難,也難不過做巡鹽禦史’了呢。”

林如海想了一回,也笑了:“是我不如從前,竟險些自誤了。”

他把寧安華抱起來,兩人面對面,他低聲說:“王大人調職兵部尚書是北靜郡王提議,皇上欣然同意。賈化調任何職也是皇上親自圈定。依我之見,皇上絕非朝秦暮楚之人,從前肯用十年剪除甄家,如今已手握大權,必不會輕易放過別家。王大人和賈化此番調動,皇上必有深意。但你我不必攪進去。王家、賈家有任何親近之意,你都不必回應。”

寧安華問:“那若表哥猜錯了,皇上力除甄家只為奪權,并不為吏治民生,一朝正位,只願諸臣拜服,太平享樂,怎麽辦?”

林如海坦然笑道:“那便是林某無福,不能得遇明君,從此只求明哲保身,再不問社稷蒼生了。”

寧安華凝視着他的眼睛:“表哥能做到嗎?”

林如海眼中似有潮水翻湧。

他最終沒有回答這個問題。

三日後,寧安華盛裝麗飾,乘大轎前往承恩公府。

承恩公江定已由工部尚書調為刑部尚書。原刑部尚書調為禮部尚書。原禮部尚書李學義,又調回了工部尚書。

由工部尚書轉為刑部尚書,雖職權略有提升,但六部尚書同級,說來也不過平調。

而江皇後之長兄,順天府尹江明德,上命兼任禮部侍郎。

他身兼兩職,品級不變,仍是正三品。

父子兩人同日調任,承恩公府都未辦宴慶賀。

今年正月在國孝裏,各家都沒辦年酒。去年林如海休傷假,寧安華向宮內告病,除夕沒入宮,正月也都躲了。

是以林家回京已有三年,林、江兩家已有了幾分交情,這卻是寧安華第一次來承恩公府。

既是第一次上門做客,理當格外鄭重。

寧安華把檀衣、菊露、寒燕、春澗都帶上了。除擡轎的八人和車夫,管家還帶四個小厮、四個男仆跟随護衛。還有林平家的和陶嬷嬷另帶四個小丫頭、八個媳婦婆子服侍。共是一乘大轎、四輛車,四十人停在了承恩公府正門。

車轎停穩,先是後面四輛車的丫鬟婆子下車,一齊上前,和衆小厮男仆将寧安華所乘大轎圍起。

待衆人站定,寒燕方打起轎簾,由檀衣和菊露一左一右,攙扶寧安華下轎。

寧安華站穩,迎面便見一位三十餘歲,身穿淺紫宋錦褙子,頭戴挂珠金鳳,生得端雅秀氣的夫人滿面是笑,帶了許多丫鬟仆婦接上前來。

她在三年前的除夕宮宴上見過這位夫人,認得這就是皇後之長嫂宋氏。

承恩公府正門大開,又有宋氏親自相迎,如此禮遇,是對寧安華的尊重,也驗證了寧安華的猜想。

若承恩公府是想給自家孩子提親,并不用這般鄭重,找借口單獨請她上門。

不過半月便是端午。

先走節禮稍加暗示,若彼此有意,再找兩家都交好的人家或官媒私媒上門說和。再中意時,若有一家是疼愛女兒的,會讓孩子們先見上幾面。方方面面都妥當了,再走六禮,方是正常結兩姓之好的做法。

宋氏笑容和氣,語氣尊敬而不失親近,見寧安華不排斥,便親自扶她邁入正門,送她上了軟轎。

男仆小厮們自有承恩公府的管家請下去吃茶。檀衣四人和林平家的、陶嬷嬷等共十來個女子緊緊圍随在寧安華軟轎後。

軟轎停在承恩堂外。

寧安華下轎,宋氏又親扶她進了院門。

承恩公夫人就等在承恩堂正門處,亦是衣飾鄭重。

她身邊除丫鬟仆婦外,還有兩個年輕姑娘伴着,一個大些,有十四五了,另一個小些,看上去和黛玉差不多大,大約十二三歲。

這兩個女孩兒生得有五分像,雖不是一樣的妝飾,但衣裙簪環相差不多。

見寧安華進來了,承恩公夫人便帶兩個孫女向前迎。

寧安華加快腳步,趕至承恩公夫人面前,俯身一禮笑道:“承蒙看重,特邀我來賞花,今日要叨擾您了。”

她還有郡君封號,爵比侯爵,只低公爵夫人一等。承恩公夫人忙還了禮,亦有許多謙辭,又讓孫女們見了禮。

江家祖籍在安徽,也算大族,現下住在京中的只有承恩公這一支。是以承恩公府雖大,正經主子卻沒有幾個。

承恩公有兩子兩女。其長子江明德、次女江皇後和幼子江明越是一母同胞,夫人溫氏嫡出。還有一女是妾室所出,比江皇後大兩歲,已出閣成婚二十年了。

現今住在承恩公府的,只有承恩公夫婦的子孫們,還有承恩公夫人溫氏的娘家侄孫一人。

能與寧安華同席而坐的,就只有溫夫人、宋氏、江明德的長子媳婦,還有江明德年長的兩個女兒。

滿園群芳灼灼,席上人少清淨。

江明德一庶一嫡兩個女兒都知書識禮,言行舉止合宜得體。她們年輕的面容姣好,和盛放的牡丹比起來也并不遜色。

承恩公夫人不談正事,寧安華也不急,只管盡心游玩,放松享受。

承恩公府花園比林家的大兩倍,花園裏的水量更是有林家的五倍。

寧安華從來沒想過讓林如海封侯封公。文臣不比武将,若得高封爵位,必是立下了不世之功。

但這一上午逛下來,她是真的想要一個公爵府邸這麽大的私人花園了。

未初二刻,席散。

江明德的兩個女兒告退了。

承恩公夫人邀請寧安華到她房內小坐片刻。

寧安華欣然同意。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