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履新

連着睡了好幾天,這又要睡,唐臻躺在床上直烙餅,精神得兩眼放光。

閑極無聊,把恩恩叫出來給她開了圖書館,她鑽進去查了查月經帶的制作方法,畫好圖樣,撕了幾塊布自己笨手笨腳地縫,做得歪歪扭扭,但勉強能用,才洗了洗挂在屋裏晾幹。

沒有姨媽巾太不方便,只能用老辦法了!

折騰完了,躺回床上繼續烙餅,幾乎到了東方泛起魚肚白,她才緩緩睡去。

沒過幾個時辰,聽到別處院子傳來的雞鳴,唐臻幾乎立刻就醒過來了。

撂倒的這幾天,也不知道她的寶貝咖啡樹怎麽樣了,得趕緊去問問!

也不知道是不是心有靈犀,唐臻起床後,正在用早飯,就聽映月說葉典史和程公子來了,等着和她一起去縣衙。

她正迫不及待,扔下筷子一抹嘴就往外跑,到院子裏便看見一副鮮活的畫面。

葉庭軒正在逗焦瑪玩,他第一次穿了典史官服,胸口是繡的是練鵲補子,衣袍暗綠色,與中衣的白色領子相和,襯得一張帥臉端方俊秀,腰間束了玉帶,勾勒出寬肩窄腰的勻稱身形,整個人看起來挺拔而又精神。

旁邊程衍換了身幹淨的白袍,仍是那個翩翩公子的做派,緩緩搖着扇子與他說笑,朝陽映在他們身上,給兩人塗上一層淡淡柔光,兩名青年看起來比在京城的時候都活潑開朗了許多。

開心真是金錢買不來的,若是白寒城一行能讓他們覺得輕松自在,能放手去做自己想做的事,也算不虛此行了。

程衍先看見公主,立刻拱手行了禮:“參見殿下。”

葉庭軒也跟着拱手作揖,正要開口,被唐臻打斷:“大家以後就別講究這些虛禮了,咱們走吧!”

為了出行方便,她仍舊是男裝打扮,沒叫映月和映心跟着,身邊只有葉庭軒、程衍和兩個護衛,聽說此處距離縣衙不遠,她也不要坐轎子,步行向縣衙走去。

自己住的這個“公主府”在雲間巷深處,沒走幾步,葉庭軒便指着一個小院,介紹說那是他的住處。

唐臻好奇心大起,想進去看看,葉庭軒便令福生開了門。

這種一進院特別簡單,進了門繞過影壁,三正房兩耳房一覽無餘,南邊沒有倒座房,只餘一面牆,院子顯得大了些。

這小院雖然表面看起來破敗,但現在被打掃得幹幹淨淨,反倒有種民間煙火氣的親切感。

就是院子裏沒啥植物,缺乏綠色點綴,少了些生氣。

“不錯嘛!将來要是能種幾棵梧桐什麽的便好了,現在看起來光禿禿的,不好看。”唐臻背着手,認真點評。

葉庭軒笑:“那就依公主所言,等回頭讓福生移植一棵。”

程衍卻突然插嘴:“公主喜歡什麽植物?”

唐臻只當是閑聊,一邊四下打量,一邊道:“我?以前見過有人家種的一種爬牆植物,種得好了能把院牆爬滿,春夏會開滿牆的花,秋天葉子變成紅色,冬季挂了雪花冰花也很好看,四季都能欣賞——但我不知道那叫什麽。”

那還是有次去雲南旅行的時候看見的,後來天天在劇組待着,花草樹木都是假的,再沒有見過那麽繁茂旺盛的花朵。

“無妨,回頭我替子昂查查。”

“別啊,這是葉典史的家,他喜歡什麽便種什麽好了。”唐臻想,反正這些富家公子對花花草草多少都有些研究,也用不着自己給建議。

程衍卻笑吟吟地說:“非也,就像人穿的衣服,實際上欣賞更多的是別人。樹自然是要種的,但外牆也得多添些色彩。那面牆與公主府相對,常常看到的是公主,自然要考慮您的喜好。子昂對花草沒有講究,種什麽都沒關系,反正他都不懂欣賞。”

“哈哈哈,你這是什麽損友。”不過唐臻琢磨了一下他的話,覺得确實有道理,“那就随意吧。”

程衍搖了搖扇子,對旁邊葉庭軒擠眉弄眼,收獲了對方陰沉的面孔一張。

唐臻的“公主府”是四進院子,別人都覺得慢待了她,但她反倒覺得院子忒大,住在裏頭的無非是自己加上映月映心兩人,還有使喚丫頭和廚娘三四個——沒有黃門随行,內院伺候的就只能都是女子,禦醫禦廚都不能住在這裏。

偌大的院子,就顯得空空蕩蕩。

這種住宅要擱在現世首都,那真是有價無市!

負責安保的幾個鐵鶴衛另有住處,只是換着班的在府內府外巡邏罷了,況且等後續的車隊陸續抵達,大部分鐵鶴衛還要返回京城,只給她留下一支八人小隊做日常防護。

他們畢竟是皇帝親衛,精英攏共沒幾個人,這撥給公主幾個,已經看出老皇帝的拳拳愛女之心了。

一行人從小院出來,沒走幾步便拐出了巷子。葉庭軒主動向唐臻介紹:“這便是白寒城的主路燕飛大道,兩端分別是城東門和西門。”

唐臻:“……”

她溜達着出來,是想順便欣賞一下這小城秀麗的風景,畢竟那天她是昏迷着被背進城的,什麽都沒來得及看,然而眼前的一切令她……十分無語。

大路光禿禿的連棵樹都不種,道路兩邊都是破舊的房子,看得出曾經也有酒肆、茶樓、筆墨齋等場所,但目前基本是人去樓空的狀态。

也對,沒有物質文明,哪來精神文明?可不得荒廢嘛!

葉庭軒一直觑着唐臻的神情,生怕她太過失望,見她嘴角向下一抿,便趕緊安撫:“只要解決這裏百姓的吃飯問題,相信經濟也能很快繁榮起來。”

是啊,道理我也懂,但葉公子,吃飯問題就很難解決的好嗎?

但唐臻還是對他笑了笑,點頭道:“嗯。”

這般風景她再也無心欣賞,只顧悶着頭走路,走了不到二裏地,便遠遠看見了縣衙。

縣衙就在十字路口北側路邊,一眼望去,沒有想象中的巍峨肅穆,簡直就是妥妥的老破小,遠看色彩灰暗邋遢,大門朱漆掉色斑駁,看起來就像一張麻子臉。

說實在的,要不是它在這個關鍵的地理位置上,唐臻根本都注意不到這裏還有個衙門!

王知縣得了信兒,又被叮囑不許去公主府接,便早早帶人在門口候着,此刻見到公主一行人,便拎着袍角一路小跑地沖唐臻他們過去。

行了禮,客套幾句,知縣便帶着他們進了縣衙。

唐臻不擅長官場的這些推來搡去,也不打算跟王知縣搞什麽虛的,便先讓他跟葉庭軒辦職務上的手續。

這幾天葉庭軒一直守着公主,沒抽出功夫,今日也是第一次來縣衙報到。

原本預測就狀況不佳,現在問了幾句便知果然是差中之差。

這白寒城人口不多,連上周遭幾個村落,也只有只有三百多戶,城裏才一百多戶,合起來攏共不到一千人,總的來說政務不多,因此縣衙只有知縣一人,并未設縣丞和主簿。

連這兩種佐貳官都沒有,就更沒有什麽屬官了,所有的事情都是王大人一手抓,三班六房的人也湊不太夠,大家也只是為了俸祿才來。

現在葉庭軒到了,至少要兼任縣丞、主簿,看王知縣的年紀,搞不好巡檢、閘官、稅課司等都要由葉典史一人承擔。

不過這些事之前王知縣能一肩挑,葉庭軒倒也是不怕的,而且現在程衍來幫他,文書刑律這部分,也算有了着落。

程衍在來投奔葉庭軒的路上就打算好了,到了白寒城,他就來縣衙做師爺,雖然俸祿微薄,但他也不指着這點錢過日子,這算是為了幫朋友,也能展現自己真正的實力,比之前在京城游手好閑可好多了。

葉庭軒把程衍介紹給王知縣,知縣不假思索地應下,有人樂意來幫忙幹活,那真是求之不得!

他們商議這些事的時候,唐臻就在護衛的陪伴下在縣衙裏溜達,陸續了解了一下後邊倆車隊的情況。

她帶來的部分農作物的植株和種子已經被分批運進城來,但她最關心的咖啡樹還在翻山。

辦事的衙役知道公主對咖啡樹最看重,因此特意将它們留到最後搬運,據說最晚今日傍晚就能夠抵達。

這後續的安排都是葉庭軒一人布置,現在的結果很令唐臻滿意,看來這位小同學很有管理天賦。

樹運到了,就會是另一個麻煩的開端。

唐臻心想,這批樹從西域運到大曜,又從大曜運到白寒城,不知道還活着有多少,得趕緊栽進地裏才成。

也不知道這裏的土壤适不适合培育,還得弄出個對照組,往後改良育種一堆事。

要是這裏氣候不好,說不定還得建大棚。

可古代沒有塑料布,這可怎麽搞大棚呢?實在不行,只能拿別的來替代。

不過最難搞的還是修路,要修一條便捷快速通往山外的路,是個大工程,光靠本地財政肯定沒用,看老知縣官服上的補丁就知道了。

因此,最好是寫折子跟皇帝爸爸要經費,經費來了就能招募工人,當地農戶要是這一季真種不出什麽東西,去做開山工,至少還能保證生存。

唐臻擡頭望着四周的巍巍大山,更加犯愁,這麽厚的山體,可怎麽開路?古代炸山雷無法實現定向精準爆破,控制不好可能會導致山體滑坡,最安全的是人力一點點開鑿,可是這得挖到猴年馬月去?!

來之前沒考慮那麽多,現在想想,她真是欲哭無淚。

愁啊愁,真是愁白了公主的頭。

王知縣是官場上的老人兒,他對葉庭軒的态度是尊重,但絕不會失了自己的體面,算是不卑不亢,葉庭軒對他是上級般的尊敬,因此兩人你來我往,淨瞎客套,正事兒還一點沒說。

程衍在旁邊聽得不耐煩,便打岔道:“王大人,縣衙的各種書冊記錄賬本都在何處?煩請找人帶我們去典史衙,再派個熟悉公務的胥吏幫忙介紹,也好讓葉典史盡快熟悉事務。”

葉庭軒本也不喜歡這些虛與委蛇,見程衍替他開了口,正好順坡下驢:“對,下官想盡快了解本縣情況,也好盡快履行職務。”

“這個好說,本官這就去安排!”

接着王大人便喚來一名衙役,帶令葉庭軒和程衍往典史衙走去,唐臻在院子裏看見他們出來,便欣喜迎上去。

典史衙這個詞對她來說有點新鮮,問過後知道是典史辦公的地方,聽起來還怪氣派的。

這裏縣衙雖破,但畢竟是個衙門,麻雀雖小,五髒俱全。典史衙就在縣衙大堂的東南側,其實是一組建築,由四間拼成“口”字型的小房子組成,其中朝南的那間就是葉庭軒将來辦公的地方。

這裏窗明幾淨,日光通透,雖然不算特別寬敞,但也還算不錯。

三人正在參觀,便有幾個衙役陸續抱了一大堆冊子過來,基本都是本地治理的日志、案件檔案等等,還有一小部分是未結案件,都等着葉典史親自過目。

片刻後,王知縣走進來,笑盈盈地拱手:“殿下、葉典史,對此處是否滿意?”

“不敢不敢,幹淨整潔已是上佳,豈有滿不滿意一說?”葉庭軒拱手回道。

唐臻坐在椅子上,笑眯眯地說:“就是,咱們葉典史是來服務百姓的,又不是來享受的,哪裏還能挑三揀四。”

葉庭軒颔首:“正是。”

王知縣陪着笑,目光看向唐臻:“公主殿下此番前來,是否有事要與下官商議?”

“是有點事,那個……”

“煩請殿下移步二堂,下官也好伺候些茶水,令殿下說話也自在些。”

唐臻:“……”

明白,這是典史衙,要跟知縣說話,得去人家的辦公地,那就走着。

作者有話要說:

之前對典史“未入流”理解錯誤,以為不是官,而是吏,後來又查了查,發現“未入流”是從九品以下,雖然品級非常低,但也是官,也有官服,因此修改了一下第 五 章的描述部分。這裏寫的官服(官員常服)顏色及補子繡紋依然參考明制。

另外縣衙主要分三堂,大堂也叫公堂,是審案的地方,二堂是知縣辦公的地方,三堂就等于是內衙後院,是知縣家人住的地方。

以上知識來自網絡哈~

……

噫……節奏是慢了點,估計原本計劃的二十五萬字肯定剎不住了,但好多事都得一點點來,感情線和事業線都得推……其實這不光是種田和基建,還涉及到一個小城鎮的管理,但咱就挑主要的說吧(捂臉)。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