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10)
好的發揮了他的精明頭腦,做了一個非常正确的決定,迅速找來那些逃跑的士兵們的家人,到時候謊言就會立時不攻自破。
74章
宋忠戰敗的消息很快就傳到了朱允炆的耳中,朱元璋殺戮功臣的現世報來的如此之快,放眼朝野內外朱允炆竟然沒發現一個可用的将才。
這時有人提議長興候耿文炳可堪主将,他是開國功臣中除湯和外唯一活下來的大将,而且耿文炳身經百戰,作戰經驗非常豐富,在衆人的一致推薦下耿文炳被朱允炆委以重任,統帥三十萬大軍出征平定叛軍。
臨出征前,朱允炆不知道出于什麽心思對耿文炳說了這麽一句話:“燕王是朕的親叔叔,擊破平叛即可不要傷他性命。”
耿文炳心頭一口老血真想噴朱允炆一臉,心說人家都起兵造反了,你還顧念什麽親情?有機會殺掉他豈不是更好?
但是無論耿文炳心中怎樣的費解與不認同,皇上了說你就得照做,于是朱棣在今後的殺戮戰場上所向披靡,于亂軍中而過毫發無損身上就跟無形中多了一件防彈衣一樣。因為皇上金口玉言,你要敢把朱棣殺了那就相當于讓皇上背上了殺害血親的罪名,雖然朱允炆手上血親的性命也不是一條兩條了,湘獻王朱柏一家下上下以及朱高熾的性命說到底都跟朱允炆有關。
朱允炆看着旌旗飄揚氣勢恢宏的軍隊漸行漸遠,心中卻是空落落的,儲沾前兩天已經回來複命了,朱允炆最終沒有一怒之下殺了他,只是拔了他的官服把他扔進了天牢。朱允炆還記得儲沾那天笑的很肆意,仿佛根本就不在乎朱允炆會不會真的一怒之下殺掉他,朱允炆有些動容又有些惱羞成怒,儲沾的笑就好像在嘲笑他最終心軟了一樣。
瘋魔了,都瘋魔了!
朱允炆心中覺得對不起朱高熾,所以今天才會對耿文炳交代了那麽一句話。
耿文炳的到來确實給朱棣造成了一定的困擾,初時兩軍對壘耿文炳不敵朱棣,連敗兩場後耿文炳果斷轉變策略,整合部隊打不過我就防守,反正你想從我這過去那是不可能的。耿文炳素以防守著稱,朱元璋之所以留下他也正是因為他的這一特長。
對于耿文炳來說他只要緊閉城門嚴陣以待,朱棣就拿他沒辦法,耿文炳征戰數十年被人圍困也不是一次兩次了,多大的陣仗他沒見過,何況現在剛剛起兵還沒發家的朱棣。
戰事久攻不下雙方都僵持着,這一日朱棣召集手下衆将在中軍帳內商議對策。
齊虎是個糙人,說話向來不拘小節,打仗更是喜歡直來直往,所以他對耿文炳頗有微詞:“這耿文炳把個真定城防護的固若金湯,跟個縮了頭尾的烏龜殼一樣,怎麽讨敵叫陣都不肯出來,真叫人憋悶。”
張玉笑着拍拍齊虎道:“你有所不知,這長興侯耿文炳最擅長的就是防守布陣,當年張士誠厲不厲害,也在他的手裏讨不到好去。”
朱能跟齊虎的脾氣差不多,都是善于打硬仗的猛将,此時也不由氣惱:“那你說怎麽辦?總不能老這麽耗下去。”
“這……”還不等張玉有下文,帳外有守衛傳報:“報王爺,京城有消息遞進。”
看到最新傳來的消息朱棣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真是瞌睡遇到枕頭,因為戰況持續僵持久攻不下,朱允炆居然聽信齊泰的舉薦把耿文炳換下由朱棣的發小李景隆擔任主帥!
這真是一個振奮人心的消息,再沒有人比朱棣更加了解這個發小了,要說李景隆也是名将之後,他爹李文忠當年那也是與徐達常遇春齊名的開國猛将,但他這個發下卻一點也沒随他爹,虎父犬子說的就是李文忠與李景隆。
李景隆自幼熟讀兵書,但也只會紙上談兵跟齊泰那個書生兵部尚書一樣沒真正打過仗,跟身經百戰的耿文炳更是不能比。
主帥換成了李景隆這确實是一個天大的好消息,但随之而來的對方的兵力又加了二十萬,加上耿文炳之前的三十萬現在就是五十萬大軍,朱棣現在滿打滿算也才不到二十萬人馬,前景非常堪憂懸殊差的不是一點半點,亞歷山大非常适用于現在的朱棣。
中軍帳內氣氛有些壓抑,形勢前所未有的堪憂,充當軍師的道衍對朱棣說:“王爺,如今的情形對我們非常的不利人數相差太大,為今之計只能以兔死狐悲日後封賞為利到周邊藩國借兵了。”
朱棣知道道衍的話是正确的,雖然對方主帥是個不堪大用的,但那五十萬大軍卻也不是好相與的,借兵勢在必行!
過去與朱棣一樣有重兵衛隊的秦王晉王都相繼去世,朱允炆更是一早就把那兩方的兵力收攏了,現在剩下的諸王當中實力最強的就只剩下寧王朱權了,如果能把朱權手中的朵顏三衛收攏過來,李景隆就是那秋後的螞蚱蹦跶不了多長時間。
想歸想,但是如果朱棣此時前往大寧借兵,李景隆就是再傻也知道先攻下北平是最好的抉擇,派誰留守抵禦成了最大的難題,如果熾兒還在……想到朱高熾朱棣的心中又是一痛,自從開戰以來朱棣都是用一刻也不肯停歇的備戰指揮來麻痹自己,為熾兒報仇成了朱棣心中的執念,朱高熾已經咽氣死亡是朱棣無法忽略的事實,對于道衍說的奇遇朱棣心中雖有奢望,但也不敢把寄托過多的放在那上面,因為他怕會換來更大的失望。
像是明白朱棣心中的顧慮一樣,道衍對朱棣說:“貧僧知道王爺的顧慮,兩位小殿下早已能夠獨當一面,貧僧會留下與他們一起抵擋的,現在最重要的是借兵一事,我們最終能不能成功,都要看王爺的了。”
朱棣留了兩萬人給朱高煦和朱高燧用作守衛北平,他自己則帶着剩下的十幾萬人趕往大寧,找朱權借兵去了。
朱棣走後朱高煦和朱高燧兄弟二人,每日勤勤懇懇的深入軍中與士兵們同食同寝巡城戒備。
他們大哥不在了,朱高煦自覺的照顧母妃與弟弟的責任,想象着如果是他大哥來做這些事情會怎麽處理。對即将到來的李景隆五十萬大軍,還是個少年的朱高煦內心相當忐忑,但他仍舊極力表現的毫無畏懼,這個時候他不能退縮,為了全城的士兵百姓也為了他母妃與弟弟,他都不能有一絲一毫的怯懦,他大哥還在看着他等自己為他報仇,朱高煦給自己這樣打着氣。
當李景隆率領五十萬大軍兵臨城下的時候,那黑壓壓仿佛永遠看不到邊一樣的大軍,仍舊讓還涉世未深的朱高煦和朱高燧膽寒。那是怎樣一種精神上的震撼,李景隆的士兵們各個亮甲怒馬氣勢勃發殺氣騰騰,反觀自己這邊孤零零的一座城池內算上全城的百姓也不過三四萬人,真正的士兵才兩萬,剩下的還多是老弱婦孺。
這時同樣與朱高煦和朱高燧站在城池之上觀對方敵軍的道衍,仿佛看出朱高煦的不安,他雙手搭在朱高煦的肩上道:“殿下,怕了嗎?做任何事能夠平心靜氣下來想一想對策,那殿下你就已經贏了一半了。太祖打江山時,張士誠三十萬大軍圍困長興府數月不破,殿下比那時的耿文炳要厲害的多,您比他還要多面對二十萬,我們只抵擋他一月即可,當年的耿文炳能做到殿下一樣也能。別看他們有五十萬人,但想要拿下北平城也不是那麽容易的事,我們人雖少但又不是要跟他們正面交鋒,只要守好城門等王爺回援就行了。”朱高煦被道衍老和尚念經一樣的幾句話這麽一念道,心裏的恐懼和怕守不住城池的自棄還真就壓下來了。
李景隆到達北平後,并沒有着急馬上進攻,他先是在北平九門依次修築了攻擊堡壘,又在周邊設下了九座大營,這才慢條斯理的對北平城發起了進攻。
朱允炆這次是下了血本的,他給李景隆準備了大量的火器和數十門大炮,戰鬥伊始雙方就展開了對轟,李景隆又大炮朱高煦這也有,與敵軍對轟的是朱高熾當年親自組建的飛狼小隊,朱棣臨走時把他們留了下來。
相比于古人的火器,朱高熾這個來自現代的特種兵比他們更加了解和熟練運用,早在幾年前朱高熾就帶人改良過朱棣軍隊內的大炮和很多其他火器,改良後的洪武大炮射程更遠威力也更大,加上朱高熾對魏漢等人風向計算射程瞄準上做了專門的培訓,可以說經過培訓的飛狼小隊的成員在大炮的射程以內基本上可以做到指哪打哪。
這一場對轟李景隆的部隊由于離城池太近,被轟了個灰頭土臉,但是朱高煦這面的情況并不比李景隆好到哪去,對方的射程準頭雖然不如自己,但還是有不少炮彈擊中了城牆。
傍晚時分雙方停止了交火,第一場交鋒誰都沒讨到好去,這一仗大的人即痛快又疲憊,夜晚為了防止對方偷襲,朱高煦遣了朱高燧回去休息自己則挨個城門巡視。
第二日李景隆果斷改變策略使用最古老的登雲梯人海戰術,城牆上不斷有密密麻麻的人借助雲梯往牆上攀爬,朱高煦和朱高燧帶人抵擋的非常吃力,其他幾個城門也同樣遭遇了攻擊。
朱高煦這邊的人手吃緊已經有些快要捉襟見肘了,身後忽然人聲嘈雜,朱高煦回頭看了一眼差點急了,他母妃帶着一堆老弱婦孺背着一筐一筐的瓦片石頭跑到城牆上來了,于是北平城牆上出現了這麽一幕,平均兩個士兵的中間夾站着一個婦女往城下瞄準了砸石頭瓦片,而旁邊的士兵則護衛她們揮劍擊落那些零星爬上來的敵軍,那配合的叫一個堪稱完美。
朱高煦邊奮戰邊想,他母妃不愧是将門虎女,這份果敢可不是一般人能比得了的。
由于徐冉英帶來的娘子軍的幫助戰況稍有緩解,但是李景隆的部隊并不只是攻擊一個城門,總有防護薄弱的地方估計不到,幾天之後李景隆的一個部下瞿能便找到了一個破綻,這一天新的一輪攻守之戰再次展開,戰況一直持續到了晚上,當朱高煦等人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順城門的時候,瞿能帶人偷襲了張掖門,當朱高煦帶人在順城門奮力防守抵抗的時候,有士兵來跟他他禀報張掖門告急,估計再有個一時片刻就要攻進來了。
朱高煦此時真是□乏術了,道衍和朱高燧都在其他城門守衛,他現在根本就過不去,不說這邊戰線也吃緊,就是咬牙分一些兵力過去,又派誰去統領呢?
正當朱高煦急紅了眼的時候,一個意想不到的人出現了。
“調些人來,我帶人過去增援!”聽到聲音朱高煦猛地轉回頭,在看清來人後眼淚差點奪眶而出,那人不是別人正是死在他懷裏的大哥朱高熾複活了!
75章
朱高煦覺得自己一定是急糊塗了,他使勁擦了擦眼睛仍舊不敢不相信眼前人是真實存在的,那人臉上的笑是如此熟悉,朱高煦酸了鼻子幻像怎麽能如此逼真?
“二哥,你還傻站着幹啥?敵軍都快攻破城門了,那個誰……你……”朱高燧也傻了,他的手機械的拍着他二哥的肩,眼睛直直的瞪着朱高熾,下一秒這孩子更直接嗷一聲就撲向了朱高熾。
朱高熾抱着朱小三拍了拍他笑道:“好了,好了,等敵軍退了在激動,先幹正事要緊!”
朱小三激動的語無倫次的:“二……二哥!大哥,是大哥,活的!”
“燧兒,快去點些人給我,張掖門交給我去抵擋。”
“嗯,那大哥你等着,你可別跑了!”朱高燧抓着朱高熾的衣角戀戀不舍,又有些擔心的囑咐朱高熾。
“快去,說什麽渾話?”=。=朱高熾翻了個白眼,他往哪跑啊?
朱高燧去點人,朱高煦還在發愣,朱高熾在他眼前晃了晃,喊了他幾句見他沒反應,此時朱高燧已經帶了一隊人過來,朱高熾見狀也不再浪費時間,回頭有的是時間解釋讓他想明白,現在還是先把眼前的危機解決了再說吧!
朱高熾帶着人剛要走就被朱高煦喝住了,他上前一步一把抓住朱高熾的胳膊對朱高燧道:“大哥哪裏也不能去,小二你去叫兩個人過來把大哥送回府,你來守這裏張掖門那裏待會我帶人過去。”
朱高燧有些懵,他茫然的看着他二哥:“啊?”
“煦兒別鬧了,這都什麽時候了?有什麽事等過了今晚再說!”這孩子魔怔了吧?
朱高煦執拗的不肯松手,眼淚都吧嗒吧嗒掉下來了,臉上的表情顯得有些可憐。朱高熾擰着眉頭掰掉朱高煦的手,拍了拍他的臉道:“守在這邊別讓一個敵人闖進來,大哥不會有事,好好幹!”
張掖門的告急比想象還要吃緊,朱高熾帶人感到的時候守衛張掖門的士兵已經所剩無幾,朱高熾帶來的人也只是杯水車薪,城門外瞿能正在派人撞城門,朱高熾見狀趕緊讓人到附近尋找大型的車架抵在城門外,朱高熾在等他來之前吩咐人搜集的油來。
朱高熾在修複倉裏待了一個月,被放出來的以後就迫不及待的讓淘小寶把他送了回來,突然複活的朱高熾可把他的大丫鬟青梅吓個半死,好說歹說才讓青梅從震驚中緩過來,在聽了青梅所說的情況,知道現在北平正讓李景隆的五十萬大軍包圍,現在外面還在打着,朱高熾當即就讓青梅找人去給他備些東西送到各個城門,并交代了青梅使用的方法。
朱高熾的這一招極其缺德,城外不是有人不斷的企圖從雲梯上越過城牆翻到城內嗎?他就讓人細細的沿着城牆往下撒油,我讓你爬摔不死你!什麽人多?沒關系朱高熾只為拖延時間,更缺德的還在後面,等到密密麻麻的敵軍快要爬上城牆已經開始對着城上的人獰笑的時候,朱高熾就命人往下點火,轟的一聲火一遇油立刻就迅速蔓延開來,城門都是用鐵皮包了的根本就不怕火燒,一時間哀嚎聲四起,從城外遠處望看過來煞是壯觀,夜間就如一條火龍沖天一樣。
大火其實并沒有持續多長時間,燃料燒盡後自然就停了,但這一下給南軍帶來的威懾力也足夠了,歇站到天明瞿能鼓舞士氣打算再次發動進攻張掖門,可誰知他剛要發起進攻主帥李景隆就來了撤軍的指令,瞿能多次派人前去溝通表示馬上就要拿下張掖門攻進北平了,主帥萬不可在這個時候撤兵,可惜得來的回答解釋立刻撤回本部不得延誤。
瞿能看着近在咫尺的勝利心中斷腕,最終礙于上級命令一步三回頭的帶着人走了。
其實李景隆要求瞿能撤軍的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他不想讓這個功勞旁落,心說老子親自帶人攻打的城門還依然頑強的沒有絲毫要破的跡象,你丫怎麽能先搶了我這個主帥的風頭,這種行為堅決不能有!于是将将勘破的張掖門就這麽奇跡般的守住了。
***
大寧城寧王府朱權面色陰沉的看着自己的官屬們吵來吵去,朱權拄着下巴眯縫着眼睛看他們争論到底要不要讓朱棣進城。
朱權對這個比自己大了18歲的哥哥沒多大的感情,事實上朱權就比朱高熾大三個月而已,對于一個年齡已經可以當爹的哥哥,而且這個哥哥又早就封藩走人了根本就不熟。
于是問題就來了,大家什麽交情也沒有,這個節骨眼上四哥您大老遠的跑大寧幹嘛來了?您是想要讓我一塊反呢?還是不辭辛苦的想要先來蕩平弟弟我呢?
說實話朱權對大侄子朱允炆削藩的舉動确實有些寒心,也對朱棣被逼造反有一種兔死狐悲的感觸,他雖然也手握重兵,但他卻絕對沒有想過像朱棣一樣造反,不過就這樣讓他束手就擒朱權也不想。
看着還在吵的衆人朱權清了清嗓子道:“沒弄清楚燕王的意圖前,先整合士兵嚴陣以待看看他到底是為什麽來的。”
見老大發話了,那些屬下們都紛紛符合道:“王爺說的是。”
朱棣來的時候正是下午接近傍晚的時間段,當天朱棣安排大軍在城外十裏處駐紮好,第二天一早朱棣只身一人來到城下要求進城去見寧王朱權他的好十六弟,城門上守軍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終還是決定去給朱棣通報一下,很快寧王就發了話放朱棣進了城。
朱權對朱棣還算挺客氣,親自到府門口迎接的朱棣,并且還賜宴好好的招待了一下朱棣,宴上酒過三巡朱棣拉着朱權談起了心,朱棣臉上的表情痛苦壓抑,聲音裏更是透着一股悲涼之意:“十六啊,四哥的事你都聽說了吧?朱允炆實在是欺人太甚,我們這些個叔叔們安分守己的替他守着江山,他呢?不顧親情強行撤藩,撤就撤吧他不僅把我們這些皇族血脈貶為庶人,還逼死了你十一哥一家。”說道這裏朱棣用手抹了一下臉,繼續道:“知道四哥為什麽反抗嗎?你侄子高熾祭祖回來的路上被朱允炆痛下殺手回來就沒了,葬禮都沒來得及辦他就讓人來王府裏抓人,四哥反抗也只是氣他連個安生葬禮都不讓我給高熾弄完。四哥今日來沒有其他的意思,只想讓弟弟幫四哥上折子開脫開脫。”
朱權聽後心裏的感覺一瞬間很奇妙,松了一口氣是不假但又有些失望,至于失望啥朱權自己也不知道。但是他在心裏看輕了朱棣幾分倒是真的,曾經被父皇贊譽有加的燕王也不過就是個軟蛋,都被人逼到這個份兒上了,要反就反到底呗臨陣反悔什麽的真是讨厭!
不管內心怎麽吐槽朱棣的軟弱行為,朱權還是答應了朱棣的請求,幫他寫一道奏折替他開脫陳情,不過朝廷會不會放過他就不是自己能左右的了。
當晚朱棣就下榻在了寧王府,第二天朱棣去找朱權聊天談心的時候,委婉的提出現在北平被李景隆五十萬大軍給圍了,他得在這多住些日子,能不能讓他的那些部分官屬們進城來好安排日常後續事宜,畢竟自己那十幾萬人也得有人來聽命令安排,朱棣跟他保證只讓那些文官進來就行,武将和士兵一個不帶,并且還表示會讓他們自己帶金銀進城吃住都自己安排,絕不給朱權添麻煩。
朱權聽後心中對朱棣的軟弱更是不屑,不過想到朱棣還算老實文官進來只要不給自己找事就行,進就進來吧!
朱棣的下屬們進城後十分老實,朱棣更是每天過來跟朱權聊聊天說說話,既沒有提啥無理要求也沒給朱權找事,時間一晃就過去□天,朱權估摸着奏折應該也快到京城了,朱棣這十來萬人老跟自己家門口待着也不是個事,就想找借口把朱棣打發走,誰知這天朱棣卻主動跟朱權來辭行了,說他想繞道去雲南去看看老五朱橚。
朱權一聽心裏大大的舒了一口氣,讓他直接開口攆人,你別說他還真有點拉不下臉來。
朱棣走這一天朱權特意帶人出城來送朱棣:“四哥來這一趟也不容易,你我兄弟這一分別不知道又要多久才能想見,只恨弟弟也沒什麽能夠幫到四哥的,做弟弟的真是慚愧!”
朱棣來着朱權笑了,朱權不知道是不是自己的錯覺,此時的朱棣仿佛變了一個人一樣,眼神犀利冷峻眼底的隐忍狠意直逼人心,與之前求自己幫忙收留的那個眼神麻木懦弱的軟蛋截然不同。
朱棣周身散發着一股迫人的暴虐氣息,身上的恨意太強烈了,這讓朱權心裏咯噔一下,猛地明白過來朱棣之前一直都在扮豬吃老虎,朱允炆逼死朱棣的兒子,他又怎麽肯就這樣善罷甘休?
朱權下意識的後退一步道:“四哥你……”
“嗯?怎麽?十六若是舍不得四哥,那就跟四哥一起去發兵靖難吧!朝無正臣,內有奸惡,我們這些做叔叔的理應奉天靖難,還朝政一個清明,你說是不是?”
朱權鎮定了一下看了看護送自己出城的這些人馬,再看看離朱棣還遠的很的軍隊,便冷笑了一聲道:“四哥,難道忘了這裏可是我的地盤!”就你那幾個人要怎麽翻出花來?朱權的話音剛落,脖子上就架了一柄泛着寒光的長刀,動手的就是他那些随行的護衛。
朱棣拍了拍朱權的肩膀道:“十六,你的朵顏三衛已經決定跟着四哥走了,那麽你呢?是留在這等朱允炆來抓你,還是跟着四哥一起去靖難?你放心将來四哥不會虧待你的。”
朱棣在出發來大寧之前,道衍給朱棣出了一個收服朵顏三衛的主意,以金錢和今後的利益誘之,于是朱棣的那些下屬進城時帶的那些大量的金銀其實全部都給了朵顏三衛的頭領了,在金錢與利益的作用下,朱權的這些手下全部都投靠了朱棣。
***
十一月中旬,北平城。
朱高熾看着連夜讓人在城牆上澆水結起的一層層厚厚的冰,心中不由感慨古時候的天氣真他媽的好啊!絕對不會有啥溫室效應,該冷的時候不冷,該熱的時候下冰雹的事發生。朱高熾讓李景隆徹底的體會了一把冰火兩重天的游戲,只一個晚上整個北平城就變成了夢幻水晶宮,朱高熾連城門都沒放過,澆了一層又一層。
可以這麽說只要氣溫不驟然變熱,除非李景隆打飛機過來,否則他現在只能望城興嘆,半點辦法都沒有!
李景隆帶來的士兵多是南方人,初到北方好多人都受不了如此寒冷的天氣,因為是從南京趕來,士兵們的棉衣在南方過冬綽綽有餘,但是在北方就一點用都沒有了。
北軍的士兵看着凍的嘶嘶哈哈的南軍攏了攏身上厚厚的棉衣,拍拍手上的羊毛手套不厚道的咧嘴笑了,快一個月了天天讓人家攻牆頭,終于揚眉吐氣了一把!
北軍的厚棉衣都是過去就有的,羊毛手套也早在幾年前就被朱高熾提議給守城的士兵準備了,他們冬天的時候站崗還要赤手握槍,就着手說了想法讓府中的繡娘嘗試制作,發展到後來北軍士兵人手一副,當然戰時是不能帶的。
随着朱棣回歸的日子越來越近,李景隆心裏也清楚朱棣不可能一直不回來,北平城久攻不下李景隆漸漸焦躁起來,就這麽一座孤城死活攻不下來,讓他感到非常的顏面無存。
既然爬不上去,李景隆看看還剩下三分之的炮彈,決定還是接着用炮哄城門算了,攻得破最好,攻不破再說吧!
于是不長教訓的李景隆又嘗到了苦頭,當他們的大炮剛剛推倒射程以內還沒開始裝炮彈的時候,就被守城巡邏的士兵發現了,朱高熾能放過這麽好的報仇機會嗎?那必須不能,在朱高熾的指揮下南軍的大炮被一門一門的端掉,後面還沒靠近的死活都不敢再往前湊了。
磨到後來,李景隆開始不要臉的天天派人讨敵罵陣,尼瑪你說你五十萬大軍跟我一個只剩下不到一萬人的人叫個什麽陣?朱高熾采取的措施就是都不搭理他,徹底無視他!
就這樣在老天爺都幫忙的情況下,朱高熾等人又堅守了十天,終于迎來了朱棣回歸的日子。
76章
十一月末的北平天寒地凍,這一年的冬天比往年都冷,雪下了一場又一場,整個北平都覆蓋在鋪天蓋地的銀白色之下。
陳晖騎在馬上裹緊大氅吸了吸鼻子,他旁邊有一個副将跟在他的左後側遞過一壺燒酒給他:“将軍,咱們這要找到什麽時候啊?這數九寒天的咱們兄弟老這麽繞下去也不是個辦法啊!誰知道燕王什麽時候回來,從那條道回來?”
陳晖喝了一口燒酒咧了下一嘴,呼出一口白氣道:“那你他娘的說怎麽辦?主帥有令我還能抗命不成?不過我估計八成也快到了。”
在接到朱棣回師的消息後,李景隆派了一萬人的突擊隊出來阻擊朱棣回歸的軍隊,陳晖就是指揮這支突擊隊的将領。一眨眼他已經帶着人出來三四天了,白天就帶人在附近瞎繞,晚上就找個被風的地方駐紮,這真不是他出來混日子不作為,是他根本就不知道敵人在哪?李景隆只是接到朱棣要回來了的消息,卻根本不知道他還有多長時間到,又從哪條路回來,所以陳晖只能沒頭蒼蠅似得跟這轉悠。
今天已經是他出來的第五天了,所帶的糧草也已經不多了,可還是連朱棣的影也沒找到,今天要是還找不到的話,他也只能先回大營再說了。
正在陳晖和那副将感嘆天真他媽冷的時候,忽有探馬來報:“報将軍,前方發現大量不明行軍痕跡!”
陳晖眼睛一亮,終于找到了!
當即陳晖就帶着人到現場觀看了一下,然後确認是大批人馬經過留下的痕跡,陳晖興奮的立刻招呼手下士兵沿着這些痕跡追了上去,很快他的探馬就在前方不遠處發現了朱棣大軍的身影,陳晖令人慢行就這麽吊稍一樣悄悄的跟在朱棣的後面,打算在朱棣等人靠近大本營的時候,和主力部隊來個夾合前後攻擊朱棣。
陳晖設想的很好,他幾乎都已經能想象出大捷後皇上對自己的封賞了,但是朱棣如果這麽輕易的就能讓一萬多個人在屁股後面跟蹤,那他就不是朱棣了。在明知道李景隆五十萬虎視眈眈的南軍就蹲在自己家門口,眼巴巴的盼着自己回來,朱棣還會不加以防備嗎?
所以當陳晖還沉浸在自己升官發財的美夢時,朱棣新招的打手朵顏三衛中勇悍的蒙古人揮着腰刀呼喝着對他們發起了進攻,這一仗持續的時間并不長,一萬多個人很快就被沖散敗落了,唯一遺憾的是陳晖逃走了。
朱棣帶着氣勢高漲的北軍很快便在鄭村壩與李景隆的五十萬人馬對上了,這一對兒時的發小誰都沒給對方面子,剛一照面就發起了猛烈的對攻,朱棣派了朵顏三衛做沖鋒直沖對方大營,剩下的北軍以護翼的形勢給朵顏三衛做防護。朱棣自己的軍隊論勇猛程度并不輸于蒙古人,之所以這麽安排朱棣也是打着自己的小算盤的,花錢雇來的不放到前頭難道還要讓自己的根基沖在前面嗎?
首戰告捷,但朱棣的心情卻并沒有多高興,蒙古人這把刀雖然鋒利,但是敵人的軍隊人數仍然不是朱棣可以比拟的,戰鬥陷入了僵局,這樣耗下去沒有任何意義,最終吃虧的還是朱棣這一方。
這天朱棣召集了手下的大将在中軍帳內商議如何快速擊退敵人的方法,朱棣讓帳內的人各抒己見,有什麽想法都可以說說,大家一起商議。
跟随在朱棣身邊多年的近侍三寶,突然想起張昺與謝貴圍困燕王府那天朱棣使用的計策,他對朱棣說:“王爺,我們何不再用一次擒賊先擒王的計策,那李景隆的人數衆多他自己又畏縮在後,我們殺再多人也動搖不了他們的根本,若是能引得他的中軍出來,到時候我們在派騎兵突襲他的兩翼夾擊,中軍孤立無緣想要擊敗他就容易多了。”
朱棣贊賞的看了看三寶,戲谑的道:“看來,來福借給你的兵書沒少看啊?”
三寶垂下眼睛有些不好意的道:“是啊,都是他從殿下那裏借來的。”說完看到朱棣明顯一變的臉色,他才驚覺食言。
朱棣沉着臉再沒了多說其他的興致,就在這時帳外有人來報,南軍主帥率部在外讨敵罵陣。
朱棣挖了挖耳朵很是疑惑,他差點以為自己幻聽了,難不成他這個發小轉性了?朱棣帶人來到營前一看,果然是李景隆黑着臉帶人在讨敵罵陣。
李景隆一見朱棣出來臉更黑了,他直接讓人先給朱棣投擲了一封戰書,內容大概如下:
反賊燕王親啓
朱棣你我多年不見,如今你卻已成賊,想不到你是這樣的人,枉我們相交多年。自今日起你我兒時的情誼一刀兩斷,如今你我為敵我不會對你手下留情的!另外你們家的教育太失敗了,能不能管管你家的熊孩子,我原本還顧念你我原先的情分沒有對他們下死手,你自己看看他們都幹了什麽?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今日你我就來一場死戰,到叫你看看我這五十萬人馬慫不慫?
随之附贈的還有一張标題為【給李狗蛋李元帥的一封信】的信,朱棣一看就樂了,難怪李景隆會跳腳,原因在這呢!
【首先請恕我孟浪,雖然你與我父王是兒時的好友,但輩分不能亂,我就叫您一聲大兄弟吧!承蒙您這一個月以來的照顧,北平城依舊安安穩穩的毅力在這片土地上。
這真是太不容易了,五十萬人圍攻一座空城一月不破,您也算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了,但請您務必不要沮喪,有句話說的好,失敗乃成功之母。
對于您之前在城下讨敵罵陣的勇氣,在下十分佩服!對于沒能回應您這一提議的我表示非常的歉意,鑒于您一貫的勇氣可嘉,希望您在面對我父王的軍隊時依然能夠保持這樣的勇氣。
另:聽說我父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