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修蟲)

第三十二章三公子

待到第四天上,林海實在得回家去了,徒景之這裏也積壓了不少事情,也知兩人終究要面對現實,縱然有萬分不舍,也不得不離開這處院子。

林海回到清風朗月別院,給林謹知問了安,只道與友人相聚,人家也有別院,叨擾三天便是。林謹知也沒說什麽,只讓他不要耽誤了讀書。朱轼本來要與他詳談,可林海實在不知該如何與朱轼分辨,便借故躲回了華棠院。

雖只三天功夫,華棠院裏自然不會有任何變化,于他內心卻是翻天覆地一般。自從前世知道自己性向與大衆不符,他既無反抗社會的能力,也不想去随心所欲地亂/交,就把自己深深藏起來,偶有兩次動心,也都是暗戀而已。誰知如今到了大夏,自己少年時的思慕之情竟然得了一片真心回報,一想到徒景之,林海便心神馳往。

忽然又想到當日那一僧一道,想到那句“順其自然”。他也知道徒景之不管是不是皇帝,都不可能為自己守身,就如同自己終究也沒法做到一般。大夏不禁南風,卻是在保證子嗣繁衍的基礎上的,如朱轼一般不娶妻,縱有才華也不可能被世俗認可。林海既然要走科舉之路,如今守着母孝還好說,将來必是得娶妻生子的,想到這裏,他心頭郁郁,對将來必要做自己妻子的女子存了愧疚之意。

林海回到家中,便恢複了讀書的日子。到景德二十三年七月初,聖上宣旨,道江南諸事已畢,将要返回天京城。

不兩日,徒老爺派人送來貼子,請林公子往平山堂一敘。

平山堂是宋代名臣歐陽修初建,此後歷代整修擴建,如今已是揚州城裏的一處勝景。之前徒景之約林海見面,除了最後一次,為避開耳目,都選在城外人煙稀少之處,不料這次卻選在游人如織的名勝處。林海也不管那麽多,他自知徒景之絕對不會做對自己不利的事,便欣然赴約。

待他到了平山堂,發現這裏早就被清了場。高有道守在院子外,見林海到了,便将他迎進去,庭院裏,徒景之坐在綁了金絲纏龍紋坐墊的石凳上,不光自己在等他,身邊還站着一個八九歲的小孩子,除他二人外,更無其他。

徒景之見了林海,不待他微揖行禮,便指着他對那孩子道:“這是林如海,你只叫‘林叔’便是。”

又對林海道:“我家小三兒,單名一個逸字。”

林海聽了心頭大震,知道終于逃不過最壞的打算,徒景之果然就是當今皇帝景德帝。他雖未入朝堂,卻也知如今聖上有四位活着的皇子,除了元後嫡出的大皇子司徒遙小時便被立為太子外,這次南巡還帶了三皇子司徒逸和四皇子司徒迪。剩下的六皇子因年紀還小,便同太子一道留在天京城。眼前這個孩子名逸,那他是……

司徒逸因還未行過冠禮,只梳了兩個髻,唇紅齒白,樣貌上一看便知是徒景之的兒子,頗為明秀。司徒逸明明對林海十分好奇,卻規規矩矩地對林海行了大禮,只道:“給林叔問安。”

林海連忙伸手扶起司徒逸,道:“快快起來,看地上涼。”

又不管徒景之滿臉不悅,對着司徒逸深深一揖,只道:“三公子好。”

他起身再看向徒景之,徒景之微微驚詫之餘,道:“逸兒只道我要出來見友人,非要鬧着跟着,我也是被他纏得沒法了……”這種謊話,在司徒逸驚訝的眼神裏立馬就被戳穿了,徒景之被兒子和愛人用根本不信的眼神看着,也不再編下去。見三兒子臉上分明帶着萬千疑問,行禮時倒還規矩,心裏點了點頭,便找了件事把兒子趕走,好去哄愛人。

Advertisement

司徒逸是後宮淑妃秦氏所生,排行雖是老三,卻因二皇子在五歲上夭折,便成了事實上的老二,這一點讓他在太子大哥面前很是不好過。還好淑妃自己是個有腦子的,他們母子一向行事低調,在宮裏仿佛隐形人一般,平日裏遠不如同年的只比他小兩個月的四皇子司徒迪受司徒偃重視。卻是太子一日大似一日,司徒偃對太子的觀感卻一日差似一日,此次司徒偃南巡,将司徒逸和司徒迪都帶在身邊,未嘗不是存了個觀察的意思。

司徒偃自回到行宮,便想着如何讓林海長久尊榮。他在位時也就罷了,徒景之自不會讓林如海受到任何傷害,但如海比自己小十幾歲,自己很可能會走在如海的前面,到時新皇上位,如海又該如何自處?想來想去,便存了個讓兒子與林海交好的路子。如今林海還未中進士,便只當是個長輩相處,待到将來林海科舉入仕,便是為皇子師也可以。

太子遠在京城,如今自己身邊就只有三皇子司徒逸和四皇子司徒迪兩個,偏司徒迪頭天夜裏着了涼,于是跟着他出門的就只有司徒逸了。

徒景之知道林如海已經收了那輕狂性子,可這回兩人相見,周圍多無他人。自定了情,林海拿出前世所知的與愛人相處的種種樣子,讓徒景之心裏偎貼之餘,對如海能否入朝又有些疑惑。今日一見,他卻沒料到林如海竟謹慎至此,明明自己擺明了微服,又讓司徒逸以長輩禮相見,卻還是要對着個小孩子行大禮,讓他心裏對林海更增愛意,但覺林海終究不是那種恃寵而驕的人。

他自從再見林如海,便存了告知身份的想法,卻陰差陽錯間總也沒有說出口,如今都要返回天京城了,便想着破釜沉舟,連自己身份帶兒子一起擺到林海面前算了。

司徒逸走後,徒景之拉住林海的手,眼睛直盯着林海,道:“如海,我……我……”

林海卻先自己反應過來,他緊緊回握,苦笑道:“景之不必多言。”頓了頓,又道:“今日你還是我的景之就是了。将來……将來天京城裏,我們自有別的相處之道……”

林海自從朱轼推測徒景之身份,便一直抗拒徒景之就是今上的想法。但一件件事擺在面前,他再也不能做個鴕鳥一般。今日之事早晚是要面對的,只是他沒想過徒景之竟已然為他的未來打算到那麽長遠的地步了。聽着徒景之吞吞吐吐的解釋,從當日中毒到後來動心,樁樁件件都對他坦白直言,林海聽了不但沒有生氣,反而覺得這般深情既然讓自己遇上了,便要盡最大可能去維護。

于是他反過來安撫徒景之,讓徒景之忐忑了許久的心終于平複,兩人抱在一處,卻不涉欲念,只享受這秋日安寧。

未來的景仁帝司徒逸第一次見到他的林叔,便是在揚州平山堂。他當日年紀小,只當父皇提攜江南舊臣,就像後來人們傳言的那樣——安平侯林氏從來安分守己,可為衆臣榜樣之家,林海不以祖德,一力上進,是讀書人的楷模,因此入了景德帝的眼,得以在景德二十三年聖駕南巡之時受到單獨召見,并得了不少賞賜。

司徒逸一向不在父皇眼裏,這次能随父皇南巡,對淑妃母子而言,是千載難逢的機會。不需要淑妃再多加提點,他也知道要好好表現。能被父皇微服帶出行宮,司徒迪任憑自己心性不肯出門,司徒逸卻僅憑直覺便察覺到父皇是想讓他們去見一個重要的人。

那個人似乎一開始并不知道父皇的身份似的,見了父皇的面竟不行大禮,僅是微微一揖,可是卻對自己非常恭敬……多年以後,當他坐在龍椅上,環顧滿朝大臣,再回想那天的情形時,卻知道了那才是一個“良臣”該有的樣子。

=======================

作者有話要說:3月15日晚上:只修了最後一句話。

3月21日:修蟲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