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久病床前無孝子
萬林和家裏的人就是不和氣。外人也不了解詳情,反正就是經常聽見他和家裏的老母老父吵架。其實也稱不上“老”,雖然膝下有了九個孩子,也基本稱的上是:兒孫滿堂了也不過分了。大兒子萬林也報兒子了,不過才十個月大,老二到老七都結婚了,老三的兒子算是最大的孫子了。還好家裏的四個兒子是當兵的,常年累月的不在家,就算春節到了,家裏的人也始終是聚不齊,否則那可絕對是何等的一個盛況啊?這一大家子也算是為國家做了貢獻了。這一家也許是中國頒布《計劃生育》政策以來自不怕罰款的一家了吧?人家就是不怕。也許就是住在農村吧:多生多勞。最小的兒子今年也才十一歲,剛剛上三年級。一個閨女還在外打工。如若不是這樣把他們分布在社會的各角落裏,恐怕家裏面的每個人連一席之地都沒有剩餘的。一家人就擠在一個四間大的瓦房和一棟長二十幾米的兩層樓房上,是不怕。也許就是住在農村吧:多生多勞。最小的兒子今年也才十一歲,剛剛上三年級。一個閨女還在外打工。如若不是這樣把他們分布在社會的各角落裏,恐怕家裏面的每個人連一席之地都沒有剩餘的。一家人就擠在一個四間大的瓦房和一棟長二十幾米的兩層樓房上。兒媳婦多了也并不都是什麽好處。這不他們的母親得了尿毒症,得了這病的人,完全是花錢的料。幾個兒子都不願意管,就拿這病來說吧,做一次透析就是幾百塊,住一天醫院就把一個兒子的一個月的工資給報銷了,這事兒擱在了這農村就等着病死算了。幾個兒子為了醫藥費經常坐在一起洽談,談不和的時候就大吵大鬧,父母也吵,兒子也吵,兒媳婦兒也吵,反正都吵,吵來吵去卻把母親的病給耽誤了,最後誰也不願意管了,父親萬裏竟然把磨坊都賣了,由于病情被耽誤的太久,而且也不能換腎,最後做了幾個月的透析人也折騰的差不多了,還是沒能救過來,花了幾萬元人還是死了。這下兒子們都該幹嘛幹嘛去了,倒是省了心,人也倒是少受罪了。
村裏面又少了一口人了。玉毛和改梅們在一起議論着:“這媚娘死了,村裏倒也清淨了很多。”改梅:“可不是嗎,生前三天兩頭的跟兒媳婦兒們吵嘴。秋麗很厲害的。”胖妞:“說實在的這媚娘還很年青,她才五十多歲,還別說這每天沒有兒媳婦兒和丈母娘的吵嘴聲音了,頭幾天吧還真有點不習慣。”也許是的吧,少了這種聲音,村裏人就少了一種娛樂。沒了議論的主心骨。就聚不在一塊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