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離學臺府越近,岳無忌就越慌了。

他三人坐在馬車裏,只覺得車流滞澀,幾乎是寸步難行,車外全是低聲議論此事的人。

岳無忌慌得倆手直哆嗦,從沒想過大事的腦子轉到了極致。

事兒鬧得小,可能上邊也就高高拿起輕輕放下了;事兒鬧得越大,上邊為安學子心,必然會立案嚴查。洩題的是誰,賣題的是誰,買題的有誰,抄印題紙的又是哪些人,都是一條線上的,拔出蘿蔔帶出泥,好查得很。

光他一個人,就挎了五個哥哥呢!

岳無忌抓着唐荼荼的手,喊姐喊得麻利:“荼荼姐你救我,回頭我把你當祖宗供起來!”

他倒是會挑人,同車坐着的唐厚孜被視若無物,皺眉盯着岳無忌的手,恨不得把這只抓着自己妹妹的鬼爪子拎起來丢開,心裏默念了半天的“事急從權,莫拘小節”。

唐荼荼卻有點走神。她坐在岳家的馬車上,驚奇地發現自己居然不怎麽暈車,這馬車平穩得如履平地,不像坐在倆大轱辘上。

她坐在車裏,沒能瞧出這車的門道,只覺得挺寬敞,又掀簾一瞧外邊,見馬車走的還是她前兩天走過的那條坑窪道,一時有點驚奇。

岳無忌忙湊上來:“荼荼姐,你看出什麽了?”

唐荼荼高深莫測說:“外邊人挺多的,都是儒衫打扮。”

滿街都是儒衫打扮的學子,馬車堵得整個街門水洩不通,還有更多的學子三三兩兩走在一起,面容憤慨,看樣子全是來讨公道的。

學臺是提督學政衙門所在。當初設衙于此,是因為這是太祖時文聖公的府邸舊址,也是他的辭世之地。

一代文宗,著作等身,死時沒來得及歸還故裏。臨去前一天,還在城中設壇講學,叫祖皇帝淚濕衣襟,禦筆親題了坊名——無涯坊。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是學問無止境的意思。

百餘年間,書鋪文社皆愛落于此坊,把這條一字街堆成了一個天下文豪彙集之處,無數學子趨之若鹜。

Advertisement

岳無忌十三歲中秀才,也算是個小才子。再者說,岳家比唐家發跡早得多,有錢了就全往子孫頭上花,岳家世代讀書,雖沒出過鼎鼎有名的大儒,也算是京城有名的詩禮之家。

岳無忌平時有一群秀才哥哥帶着玩,是各家文社的常客。他輕車熟路地找到一家文社,唐荼荼擡頭一看,有個字認了半天才認出來,社名雅得很,叫“又逢君”。

岳無忌要了間三樓靠街的雅間,叫小二上了茶點。

等小二把門一關,他臉上裝模作樣的端莊立馬挎了下來,一個箭步撲到窗戶邊,望向了對街的學臺衙門。

好多人啊,把一條街都擠住了,後來的人還烏泱烏泱地擠在街門口,往裏邊湧。

全是書生,許多人手裏都拿着不知從何處抄錄來的題紙。從他們這麽大的少年,到束冠青年,甚至是駝着背的黃發老兒都有,都與身邊友人憤然議論着,不少人還揮着手臂,要學政大人出來給個說法。

人多口雜,岳無忌一句都聽不清,但不妨礙他腦子裏冒出的一行大字。

——吾命休矣。

事兒鬧這麽大,如何能善了?一徹查,還有自己的活路嗎?

他急得一頭汗,唐厚孜卻揣着一肚子新奇,在雅間裏參觀起來。

這雅間不大,勝在精巧雅致。桌上那盆梅花竟是用彩色花箋折的,活靈活現,唐厚孜輕輕碰了一下,那朵花苞竟咔擦一聲脆響,慢慢舒展成了一朵花。

他忙縮回手,初以為弄壞了,隔了會兒才迷瞪過來,原來是店家巧思,專門把花折成這樣的,心裏暗贊了好幾聲。

就連茶壺茶杯都有講究,外壁上頭以小豪勾字,多是風流詩句。牆桌上還放着一疊飛花令牌,薄薄的木片個個摩挲得圓潤光滑,一看就是叫很多客人愛不釋手的東西。

東西兩面牆上還挂了許多幅詩賦。詩有七言五言,裝裱精美,寥寥幾句,詩作者還會在後邊加一大串題附,寫着“某年某月某日在玩什麽花令時偶得此詩,賀兄輸于我,暢快!暢快!當浮一大白!”

篇幅大到寫了好幾頁的是詞賦,末尾也附着話,原來一群才子在切磋文章時,只有文才最優的那篇才能挂到牆上。賦末蓋了好多個私印,是當時一同赴宴的友人。

唐厚孜定睛去看,嚯,全是坊間有名的大才子。

唐厚孜平時只顧着念書,還從不知京城裏的文人有這等消遣地方,他一雙眼睛盯在牆上挪不開了,頗有點心馳神往。

唐荼荼耳力比他們專注,和岳無忌一樣趴在窗前,閉上眼睛分辨街上那些書生的叫嚷。

有的說“這題出得極有章法,必定是真的試題”。言語間,與牧先生猜得差不多,認定了這套題是真的,不是書商亂印出來騙錢。

有的質問“學臺公然洩題,哪裏還有公平”。

也有慷慨激昂作詩的,負手昂頭念了一大段,雲裏霧裏的,半天說不到點兒上,唐荼荼也聽不太懂。

學臺門前有幾位老先生手足無措站着,勸了這個勸那個,年紀大了,聲兒小底氣薄,沒人聽他們的。那位學政大人卻沒瞧見,不知道是不在衙門裏,還是縮着頭不敢出來。

唐荼荼有心聽聽那幾位先生說的是什麽,正閉着眼睛細聽,突然被岳無忌扯住了衣袖,抓着她晃蕩:“荼荼姐,那是我堂哥,哎!堂哥——”

唐荼荼睜眼去看。

他堂哥和岳家幾個兄弟都在,站在衙門大門邊上慌張望着。都是個兒高、人瘦、眉清目秀的公子哥,卻因為參與了買題一事,各個縮頭塌肩,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做賊心虛。

岳無忌朝着那頭揮手叫喚,半個身子都探出了窗外,唐荼荼抓着他後襟提溜着,怕他一個跟頭栽出去。

街上書生太多,他那堂哥是聽不着的,岳無忌拔腿就往樓下跑。

唐荼荼和唐厚孜對視一眼,無奈地跟下去了,還給岳無忌結了賬。這文社花銷實在是貴,就叫了一壺茶一盤點心,唐荼荼的荷包立馬癟了一半。

站在樓上時只覺得人多,出了文社才知道人有多多,街道上已經沒了落腳的地。

唐荼荼底盤兒穩,還好些,岳無忌和唐厚孜兩個瘦猴,被擠得腳都快要沾不着地。岳家兩個書童張開雙臂護着他家少爺,也是前搖後晃。

書生們群情激奮,吵嚷聲幾乎要掀了天。

“哎喲,少爺少爺!”

“都是讀書人,這麽鬧成何體統!”

“徇私舞弊的都該死!”

周圍亂糟一團,唐荼荼被踩了好幾腳,她一把扯住哥哥和岳無忌,把他倆拉出了人群,挑了這附近最高的地兒——一座講學壇,站了上去。

旁邊有書生指着她斥“你是什麽人,只有當世大儒才能站到壇上”,被唐荼荼瞪了一眼,不敢吭聲了。

唐荼荼越過岳無忌,指揮起他家的書童,“你們少爺這裏我看着,你倆速去報官!別找雜伍,直接去京兆府,就說學臺門前圍堵了三五百學子,已經開始聚衆鬥毆了。”

書童急了:“唐小姐,這哪兒有聚衆鬥毆的?這不是報假案嗎!”

唐荼荼一指唐厚孜臉上還沒消腫的淤青:“什麽報假案?這不是鬥毆傷麽,快去報官!”

這不是前兩日被自家少爺打出來的麽……書童腦子一靈光,拔腿就往京兆府跑。

他二人跑後,沒半盞茶工夫,在場的學子竟真的越鬧越兇了,朝着學臺大門湧過去。

學臺是學政衙門,從來不是什麽機要之地,裏頭一群文官,一群編書的老儒,年紀都大了,沒一個當用。八個守大門的衙役也都是腦滿腸肥的廢物,遇此驚變,竟沒一人知道關門。

學子聚成黑壓壓的人潮,人擠着人往大門湧。再朝兩邊街口看,目之所及全是儒袍冠帽,聚來的學子越來越多了。

北面的晨光明晃晃地灼着眼,晃得唐荼荼眼前黑了黑,她許久沒犯過的恐慌,也被這黑壓壓的一片人潮喚醒。

這樣鬧下去,必定要生禍的。

她定了定神,拉着哥哥和岳無忌叮囑:“別亂跑,在這兒等我。”

“荼荼,你……荼荼!”

唐厚孜還不等出聲問她要做什麽,就看着妹妹跳下講學壇鑽進了人群,擠出了一條夠她通過的縫隙,後頭的學子飛快堵上,一眨眼就把她埋進了人堆裏。

唐荼荼借着個頭矮的便宜,從側面鑽進學子群裏,劈手搶過了一名衙役手裏的殺威棒。

身邊人聲鼎沸,已經分不清誰是誰。

“寒窗苦讀十六年,竟比不上十兩雪花銀,這官場的路倒是好容易走!”

“甲辰年舞弊大案,查出夾帶答案者七十餘人,通通判了斬頭吶!”

“老朽今年已經五十啦!五十啦!還是一個秀才,全是這些狗學官害我至此!”

盛朝重文,立國一百四十餘年,至如今,私塾、縣學、府學開遍天下,說滿國百姓中讀書人占了十之一二也不為過。學風昌盛至極,連鄉野農夫都以會寫大字為榮。

讀書人越多,科考的錄取比例就越低。童生試、府試、院試、鄉試,一層一層地往下刷,至死不入秀才門的也多得是。

為了限制寒門學子入官場的數量,為了維持門閥士族的官運,為了各省道府的高官位不被這些寒門學子占盡,只能越來越嚴苛地往下刷人,優中擇優,人才中擇奇才。

而秀才與舉人,又是官與民之間的最後一道坎,過了這道坎,人生大道才能在腳下展開。

久不入門,天下讀書人積怨已久。

而學臺這麽薄薄兩扇門,仿佛就是秀才離舉人的最後一道阻礙了,推開它,掀翻這腐敗的學政,大道就在腳下。

書生們摩肩擦踵,如潮水一般朝着府門湧過去,瘋了似的把衙役摔到兩旁,推倒門前勸阻的老學究,就要往學臺裏闖。

正此時。

一根殺威棒從天而降,以銳不可當之勢橫在了府門前,沖在最前頭的幾名學子當胸撞了上去,直撞得胸口窒氣,一個趔趄,仰面往後頭倒去。

唐荼荼面無表情地把殺威棒穿進兩側門環,瞪大門裏的衙役:“還不關門!”

衙役們如蒙大赦,忙站成一排,努着勁兒關上了大門,把剩下的學子攔在了學臺門外。又聽到門外的胖姑娘隔着門喊了一句:“已經報案了,等京兆府來了再開門。”

等一群學子再看,堵了他們門的那姑娘竟沒影了。

唐荼荼也沒一夫當關的能耐,一棍子挂上去,聽到大門內挂起了門闩,立馬跑得不見影兒了。

鬧哄哄的學子繼續湧上去,都紅了眼睛,砸門的、翻牆的,徹底沒了理智。

朝陽大盛之際,一道尖厲鳴聲從北面而來,刺破了整條街。北面有銅角金钹之聲嘹亮高亢地唱起來,随着朝陽貫透人群,瞬息間壓制了這一場鬧劇。

鬧事的學子都愕然回頭望去。

一隊金吾衛策馬揚鞭穿過長安街,為首的武侯高舉一只金黃卷筒,運氣長喝道:“聖旨到——”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