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二十五】漁翁(二)
元桃被封為正八品貴人,宮內對此議論紛紛,當夜的內監怕早已将我與皇上争吵之事傳得沸沸揚揚,外人都只當是我與一宮女争風吃醋,惹得皇上動怒賭氣,皇上也漸漸疏離熙媛宮,夜宿別宮。
一晃半月,中秋之夜迫在眉睫,晚碧不緊不慢地安排着宮人清掃宮殿,插花擺果,我幽幽嘆了聲,琢磨着哪日豔陽高照,将小書齋裏的書哪出去曬曬,嗅着都有些黴味。
綠蕊正站我身旁擦抹窗棂,見我乏了,扭頭笑道:“主子可要出去走走,這裏交給我就是。”
我淡淡掃了外頭庭院一眼,各色菊花重疊擺到假山之上,紫竹隐着玉階棋亭,虹橋青溪,各色花樹不可計數,連石牆上都雕刻着精細圖案,然而許是見得久了,也甚覺無趣。
我輕嘆道:“我本不是愛熱鬧的人,這裏的日子卻比家中還清淨許多。”
綠蕊眼色一冷低聲道:“主子莫難過,那小賤蹄子得意不了多久。”
我知她是誤解了,神色不動道:“這院裏的花草雖美,卻不如種幾盆蘭草素淨,不如叫小閑子做幾個花箱,放些墨蘭。”
綠蕊放下袖子卷了抹布笑道:“主子我這就去與他說,前日子看凝雪宮池邊種了不少夏雪片蓮,花色勝雪,有空兒我去讨了種子,也在我們池邊種上。”
我微微點頭,叫畫屏抱了琴來,往琴臺處練起琴來,亭臺四角插着水仙,香風習習,倒也雅致。
月明,明月當空,百花園內,鳳帝淩于上座,明黃繡袍,光彩照人,蕭嫔毓嫔對席而坐,蕭嫔着一身木槿暗紋錦衣配着軟羅裙,姿色不減分毫,毓嫔一身七彩百鳥裙更是奪目。
我着着一身褚紅雲紋深衣配着松綠石挂鈎銀絲束帶,正坐毓嫔身旁,底下各小主不計,環坐四周,仙樂奏起,宮女們捧着果食魚貫而入,倏爾一聲尖細叫聲:太後駕到,衆人起身行禮,只見麗妃攙扶着太後緩緩走來,太後膚顏勝雪,毫無老态,頭戴明珠藍寶石鳳钿,身着金羅蹙鸾華服,面色和藹地掃了衆人一眼,而她身旁的麗妃,茹素幾月,竟也平添幾分清淨之色,菊紋上衣配着素紗羅裙,雖不華美倒也應景。
皇上笑道:“許久不見母後,母後身子可好。”
太後溫然回道:“哀家尚好,今夜不必多禮,都平身吧。”說罷太後坐到皇上右側,夜宴開始,妃子獻藝用花簽抽取順序,最先獻藝的是嫣美人,談得一手好琵琶,曲調綿轉,急若小溪奔流,慢如細雨沾花,博得滿堂稱贊,其後獻藝的是蕭雲雁,吹了支輕快笛曲,我知她也是擅舞之子,怕是被毓嫔壓了下去才改吹笛音,我選了只梅簽,排行第三,我喚了畫屏抱來我的鳴風,坐到正中,明月下撫了曲明月千裏寄相思,皇上有些欣喜地看了我幾眼,我知他是歡喜我用他送的琴演奏,奏完不動聲色退了下去,他并未開口,倒是太後竟有幾分動容笑道:“哀家已好久沒聽到鳴風的琴音,早聞顧嫔之名,今日得見,果有谪仙之風,技藝非凡。”聞言衆人微微側目,我恭敬含笑道:“謝太後贊許。”
而我之後輪到毓嫔獻藝,我淺啜了口酒低頭不語,一襲七彩百鳥裙就已引人注目,再配上她曼妙的身姿本應力壓群芳,然而她身邊的周蓉卻搶去了她所有的光彩,帶着熒粉的舞衣在月色下飄舞,靈秀動人,周邊已有不少女子捂嘴笑了,毓嫔臉上自然挂不住,奈何太後在場不好發作,只微微欠身道:“臣妾演奏完了。”
太後笑道:“跳的不錯,你身邊那宮女叫什麽名字,上前讓哀家瞧瞧。”
毓嫔聞言臉色一寒硬寄出笑道:“蓉蓉,太後喚你,還不上前行禮。”
Advertisement
周蓉款款上前行禮道:“奴婢參加太後,太後萬福金安。”
皇上道:“你可是周侍郎的女兒周蓉?”
周蓉羞澀點頭,太後聞言道:“既是小主,怎成了伴舞宮女,皇上,我瞧這孩子甚好。”
皇上明了道:“既得太後歡心,就封周美人,入住春華宮。”
周蓉歡喜謝恩,我瞟了一眼毓嫔,早沉了臉色,死灰般失了光彩,若她知這一切系我安排,不知會怎恨我,麗妃也奏了一曲古筝,因我已演奏過,并無太大反響,李常在唱了首小曲,輪到容婉時,她笑道:“臣妾未曾準備什麽曲目,不過聽聞太後信佛,便從淨水寺請了尊滴水觀音,拜月可用。”
太後聞言笑道:“如此便擺在中間讓大家都沾沾仙氣。”
容婉道:“觀音不是俗物,臣妾還未開匣,請皇上派人請到中間開光吧。”
說罷,叫人端上來只方形木匣。
皇上笑道:“母後看派誰開匣好?”
太後道:“今晚誰表演的最好就叫誰去怎樣,全憑皇上定奪。”
果不其然,皇上目光看向我,我心中隐隐不安起來。
:“顧嫔的琴曲甚得朕心,就由你來開匣。”皇上發話我只得佯笑道:“微臣遵旨。”
起身走到容婉桌前端起木盤,還未行幾步只覺手臂一麻,木匣墜地,匣內觀音碎了一地,衆人驚呼,我垂首跪倒:“微臣該死,請皇上太後恕罪。”背脊發涼,心中怔怔顫抖,端匣時已覺手指微麻,想是下了藥。
太後會怎麽做,此時正是除掉我這禍水的好時機,宮內已有不少傳言是我克死了蕭雲雁的骨肉,雖知真相,難保太後心中早對我厭惡已久。
:“碎碎平安,聖物一旦離了佛廟清淨之地便與死物無異,顧嫔不必自責。”出人意料的,太後竟出言替我解圍,我在衆人詫異的眼光中退了回去,我眼角餘光飛快掃了容婉一眼,只見她臉色慘白,不可置信地看着太後。
皇上發青的臉色也緩和下來,笑道:“奏樂,共敬太後一杯,祝母後福如東海,壽比南山。”
衆人舉杯相慶:“祝太後福如東海,壽比南山。”煙花四起,一片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