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春華秋實不負你我……

這段時間的研究所裏, 會有為了一個觀念争得面紅耳赤的,也會有前腳争吵後腳一起拍桌做實驗的。工作之餘又是吃吃喝喝,跳這個那個舞。

最絕的是……

賀君每次都能拿出不同的廣場舞,而童文樂不知怎麽就絞盡腦汁又去研究水稻的一萬種食用方式了。

研究人員來來往往, 忙忙碌碌。

鏡頭裏出現了一篇文章, 文章半透明化在所有畫面背景中, 一行行的字虛化到讓人看不太清楚, 只隐隐讓人清楚是論文的格式。

有标題, 有摘要, 有英文,有中文,有圖畫,有公式。

這是一篇最合格的國際性論文。

內容輸入的速度很快,鍵盤BGM的聲音傳來,讓所有觀看的人心跟着吊了起來。

彈幕:“雖說好像研究員每天在幹的還是日常工作, 但意外有點點緊張。”

“是這樣, 看起來感覺已經到了收尾的環節。”

水稻研究工作到最後真正的完成,落于現實裏沒有什麽激動人心的高潮, 而是非常普通平凡的一個句號。審核品種上交後,再度送下來也是常規的流程, 完全沒有任何特殊。

節目組卻愣是将這平淡的最後一個環節,用剪輯搭配音樂的方式,逐漸讓其勾住了觀衆心弦。

賀君和童文樂脫下實驗室的白大褂,匆匆坐車前往另一個場地。

這是一場展會, 展會上主講人正是小組那位開明的導師。他身上挂着牌子,面對臺下無數人,拿着麥克風開講:“我們研究所最近研發的這款水稻。是用……母本與……父本, 經過十幾年的栽培,再引入了……基因……”

臺下的人各個持筆做着記錄。

導師說着:“在這裏,我要鄭重感謝下。感謝每一代為水稻而付出的研究人員,感謝……,最後感謝暫時還不能公布的輔助研究與宣傳人員。”

臺下的人議論紛紛。

戴着口罩縮在角落裏的賀君和童文樂兩個人笑成一團。

轉眼,導師講完了展會上要講的所有內容,應付完所有的咨詢。而臺下的賀君和童文樂也轉移整地,前往一間小辦公室。

賀君和童文樂走進一間小辦公室,導師已經在裏面等着他們了。他見到兩個人進門來,将完整版的論文打印稿,以及一封節目組的信交給面前兩位對于他來說,年紀尚輕的青年人。

“我們這款水稻的研究,也非常感謝兩位的參與。”導師拍了拍兩個人的手:“不管你們以後往哪裏發展,未來可期。”

彈幕裏非常感動:“是的,未來可期。”

“他們真的為這個綜藝付出了很多。看得出內容拍攝花費了大量時間。跑了很多地點。”

“而且每次的學習視頻真的是實打實的。”

賀君很感動。

他到現在為止還沒有看過最終論文,非常不安,也充滿期待。他希望自己能在這上面留下名字,又覺得自己三個月以來所作出的貢獻,還沒有足夠和其他人并肩。

童文樂在邊上也緊張起來。

導師提議:“你們坐下看吧,比較長。我還有事情要忙,就先走一步。”

兩人當即點頭:“好的您忙。”

導師離開,賀君和童文樂拿着較厚的論文,坐到位置上。賀君朝着鏡頭笑了下:“是真的心跳加速,和演唱會上場前差不多。”

他還下意識說了一句:“不過名字一翻就能看到了,長不長都沒有關系。”

童文樂在邊上點頭。

“論文一般,貢獻度最大的人名字排在前面,而排在後面的屬于撰寫論文的,也就是通訊人。方便外界與之聯系。”賀君深吸一口氣,擡手将頁面翻開,“我們不知道會不會在這個上面,更不知道會在哪個位置。”

既不可能在前排,也不應該在最後。從倒數往前看最為合适。

賀君笑容緩緩頓在鏡頭前。

頁面上的名字全是用拼音寫上的。賀君就應該是“Jun He”,童文樂是“Wenle Tong”,但這兩個名字在上面是完全沒有。

童文樂在上面也完全沒找到自己名字。看到這個現實,他臉上露出失望:“看來我們的貢獻度确實還不夠。”

賀君安慰自己,也安慰童文樂,更安慰鏡頭外的觀衆:“可以理解。因為水稻研究耗費了大家大量心血和汗水,我們只是中途加入打個下手,根本不算是正式的研究員。”雖然失望,但可以理解。難怪導師溜走那麽快。

他往後翻了下:“論文确實很長。”

翻看到最後,賀君又一次頓住了。論文的最後是致謝環節。

那是一段不算長的致謝,用一種雅而樸實的話語表達出了對水稻的熱愛,對研究所以及團隊中每一個人的尊重。

而另起一行後,上面寫着:“由衷感謝藝人賀君與童文樂以及江山代有才人出節目組,在水稻研發過程中,給予團隊的鼓舞與支持。山水迢迢路遙馬急,春華秋實不負你我。”

賀君手落在最後一句話,一時啞然,說不出任何話來。

喉嚨口如同被堵上了棉絮。

他們在論文上留下了名字,不是那些研究人員迫于某種客套或者其他成因而留下的。這些沉浸在學術中的人既沒有将他們擡高,也沒有将他們的痕跡抹去。

這群年齡不一的學者以一種求真務實的态度,誠摯寫下了這般含義的感謝。

賀君最終笑起來:“我們留下名字了的。”

鏡頭落下,片尾是一片田野。水稻從無到有,拖拉機與無人機齊備。所有參與其中的人沒有一個露臉,哪怕是賀君和童文樂出現,也不過是給了一個背影。

背景音樂裏,悠揚的女聲将詩句吟誦成曲:“一畦~春韭綠,十裏~稻花香——”

水稻研究所的四期,終就此落下帷幕。

……

彈幕遲遲沒能發出一些正常的人類該說出來的語言,基本上都是胡言亂語的“啊啊”和“嗚嗚”,又或者是純粹的驚嘆號。

好半天之後,衆人才終于找回自己的語言組織能力,重新發表自己的個人看法。

彈幕:“我的心仿佛過山車。我當時心想,真他媽就沒有嗎?好歹三個月!但我不敢說,因為我細思覺得三個月确實是不配。沒想到!”

“水稻人家研究都按年算,這樣的挂名方式是我最認同的。”

“兩人有參與,參與的所有情節都拍了出來,也落在了感謝中。”

“文化人到底是文化人。春華秋實不負你我!”

彈幕中觀衆有無限的感慨,網絡上各大公開的平臺也給出了無限的友善。對于一個正向宣傳的節目,沒有做到刻意去強調嘉賓的作用,實屬對得起它開播以來的高分。

與此同時,這塊新水稻也正式開賣了。

節目組甚至給出了購買平臺,并熱情介紹了一下如何從水稻品種的劃分檔次裏看哪種水稻更為好吃。

底下的評論完全被吃貨占領:“長粒香!長粒香永遠的神!”

“五常大米!五常!”

“盤錦啊!看看我們盤錦大米!”

“是我們兩千一斤的米沒有牌面嗎?”

巧的是,正好最近囤貨囤米的人極多。如果斷電斷水,其實米囤了也較為難煮,但對于只是難于出門而言,囤一兩周的米還是必要的。

吃貨的戰鬥力永遠驚人,這也導致了不少投資贊助商看到了水稻種植上可發展的前景。人生活富足,總喜歡吃得精細健康些。都是可投資的地方。

而不少人看了水稻研發的困難和五十年代以來種田發展中的不容易,對節約糧食也有了更深的概念。

一大波的宣傳打出去,回饋了十二分。

至于Vacation男團的五個人,這會兒除了幫助節目組适當進行宣傳外,倒沒有過多的出鏡。他們五個非常認真在家裏,面對研究所新送來的米。

米是小袋包裝,一包裏只有一斤,真空壓縮下像是一塊板磚。米粒帶着輕微的粉色,看上去與衆不同。也确實與衆不同。

別說另外四個條件正常的,就連童文樂這個條件高于常人的,摸上米袋的手都帶着一種溫柔。

童文樂第十次發問:“這就是傳說中幾千塊一斤的米嗎?我配吃這樣的米嗎?是限量的是嗎?”

老幺邱豐節儉慣了,開餐廳也不會賣這種米。他第一次見這麽貴的:“要不我們供起來?”

葉浩:“這是不是有點誇張了?”

關正陽義正言辭:“我們怎麽能吃這麽奢靡的米?說出去像話嗎?當然要供起來!”

這麽一說,大家當即拍板,把這些米放到廚房高處,并在邊上放了兩朵小花當裝飾。

賀君:“……”

不愧是他的隊友,每天都有新的搞笑行為。他今天就發出去曝光他們。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