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章節
控弦。
從這句話裏,曹丕已經猜到,甄宓在臨終前,把建安二十二年的秘密和曹叡真正身世都告訴了自己的兒子。而此時此刻,甄宓的兒子借着獵鹿的話題,朝着自己發起了攻擊。
曹丕當然可以殺掉曹叡,扶他真正的兒子曹霖即位,但曹叡一定會把自己的身世公之于衆。屆時且不說蜀漢和東吳會如何嘲笑,單是如何向曹氏宗族解釋為什麽會把袁家兒子養活這麽多年,就足以讓曹丕皇位的正統性垮臺。曹家适合當皇帝的子嗣還有很多,何必再用這個撒謊精呢。
曹叡同歸于盡的姿态,吓住了曹丕。
最終曹丕屈服了。他唯一活下來而且備受寵愛的兒子曹霖年紀尚小,如果曹叡抱定魚死網破,那麽毀滅的不只是曹叡自己,還有曹丕乃至整個魏國。
于是,這一對“父子”就在獵場裏交換了彼此的籌碼:我給你大魏皇位,而你給我曹氏家族的安全。
我們在史書裏可以看到,這一次獵鹿之後,曹叡終于被立為太子。而據《曹氏家系》記載:“明帝即位,以先帝遺意,愛寵(曹)霖異于諸國。”這是曹叡兌現了他對曹丕的承諾,善待他唯一的後代。
甚至曹叡還有可能向曹丕承諾,等到他死後,會把帝位交還給曹氏。這也解釋了為何曹叡之後,即皇帝位的,是曹彰的孫子曹芳。
曹丕死了,可曹叡的複仇才剛剛開始。曹叡登基之後,屢次向已經榮任太後的郭女王追問母親死亡的真相,郭女王被逼急了,來了一句:“是你爹要殺的,不關我的事。你當兒子的,該去追究你那死爹,不能因為親媽就殺後媽啊。”(先帝自殺,何以責問我?且汝為人子,可追雠死父,為前母枉殺後母邪?)曹叡大怒,逼殺郭女王,而且還把她的死法弄得和甄宓死狀一樣。
關于建安二十二年的真相,想必曹叡也從郭女王口中得到了确認。為了母親的名節考慮,尤其是又涉及到自己身世,曹叡最後選擇了繼續隐瞞下去。至于自己叔叔那篇《感鄄賦》,曹叡怕被有心人讀出端倪,遂下诏改為《洛神賦》。他本以為這麽一改,将會無人知曉,卻不知反而欲蓋彌彰,讓後世之人順藤摸瓜推演出真相全貌。
太和二年(公元228年),曹植上書曹叡,如前文所分析的那樣,他在奏章裏隐晦地提及了當年的那些事情,隐隐有了要挾之意。曹叡和曹丕的反應一樣,有些驚慌,連忙下诏把他從雍丘改封到東阿。
不過在這一篇奏章裏,曹叡發現了一件事,他發現曹植知道的真相,只限于甄宓在建安二十二年和之後的那些陰謀。自己是袁熙兒子的事情,曹植從沒覺察過。對于那一年的真相,曹植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曹叡至此方如釋重負。絕纓之事,揭破之後只是丢臉,何況這麽多年都過去了,曹氏已經坐牢了天下,沒人會去認真追究;反倒是袁氏血統,揭破之後就是天崩地裂的大亂。曹植不知道後者,那是最好不過。
過了幾年,羽翼豐滿的曹叡不再對這位叔叔客氣,一紙诏書把他又發配到了鳥不拉屎的陳地。曹植已沒了要挾曹叡的把柄,就這麽死在了封地,得號陳思王。
又過了幾年,曹叡去世,無子,即位的是曹彰的孫子曹芳,魏國終于回到曹氏血統中來;又過了幾年,曹芳被廢,即位的是曹霖的兒子曹髦,皇位算回到了曹丕這一脈下。可惜這個時候,司馬氏已然權勢熏天,曹髦堂堂一代君王,竟被殺死在大道之中。到了曹奂這裏,終于為司馬氏所篡……
于是我們的演員們終于紛紛退場,只剩下《洛神賦》流傳至今,叫人嗟嘆不已,回味不休。千載之下,那些兵戈煙塵俱都散去,只剩下《洛神賦》和賦中那明眸善睐的傳奇女子。世人驚羨于洛神的美貌與曹植的才氣,只是不複有人了解這篇賦後所隐藏的那些故事與人性……
Advertisement
三國新語
『曹操苦頭風,召華佗診之。佗曰:“先飲麻沸散,刀開頭顱,取出風涎,可愈。”曹操疑懼,仍使華佗施術。術既畢,華佗自矜曰:“吾先為關君侯刮骨去毒,又為曹丞相開顱去涎,可謂完滿矣!”操大驚:“刀可洗過?”華佗默然,遂下獄死。操不日亦亡。』
【之一】
十七年,塞北送酥一盒至。太祖自寫“一合酥”三字于盒上,置之案頭。楊修入見之,竟取匙與衆分食。衆問其故,修答曰:“盒上明書一人一口酥,豈敢違丞相之命乎?”衆大喜,一掃而淨。适荀彧有疾遲至,見盒,疑而問修:“此何物?”修對曰:“丞相所饋也,卿可自取。”彧發之乃空器。
彧不自安,遂飲藥而卒。時年五十。谥曰敬侯。
【之二】
後主敬哀皇後,車騎将軍張飛長女也。初,建安五年,時夏侯淵有女年十三四,在本郡,出行樵采,為張飛所得。飛知其良家女,遂以為妻,産息女,是敬哀也。
章武元年,時後主未立皇後,亮與群臣上言曰:“故車騎将軍張飛之女甚賢,年十七歲,宜納為正宮。”後主即納之。後亮初亡,言事者或以為可聽立廟于成都者,不從,野有後主懷怨于葛公之議。
裴注引《敬哀別傳》雲:“飛之儀容,身長八尺,豹頭環眼,燕颔虎須;淵之儀容,虎體蘊臂,彪腹狼腰,俱一時悍勇之士。”
【之三】
操與馬超戰于潼關。西兵悍勇,縱騎攻之,操軍不敵,遂大潰而走。操雜于亂軍之中,馬超策騎疾追,乃大呼:“長髯者,曹操也。”操聞之大驚,割須棄袍,以旗角掩面,方亡歸本營。衆來問安,操撫膝大哭:“倘使雲長在側,孤必不致此。”衆将問曰:“關君侯武姿卓然,丞相頗思否?”操對曰:“吾思雲長美髯也。”
【之四】
明嘉靖朝間,兵部右侍郎範欽始建天一閣,置古善、孤本于其內,良加眷護,卷冊至七萬餘。
時有仆役舉燭不慎,閣中走水。護院不得以,遽以水潑澆。火既熄,範欽點檢古本,有《三國志》與《範文正公集》兩下交疊,頁濡粘連,字多互篡。
範欽揭卷讀之,見《諸葛亮傳》上猶有洇跡。其上曰:“臣亮言: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俱興。”
【之五】
關羽鎮荊州,有女二人,一名嫣,一名容。孫權遣使求親。關羽甚喜,然未知二女取舍,踟蹰未決。使者再三催之,關羽召二女于前,曰:“漢吳聯姻,國之大事,汝誰可任之?”嫣時十四,有乃父之風,慨然出步應承。羽大喜,遂語于使者曰:“吾女嫣,能嫁權子。”
使者驚而未發,回轉江東,具告孫權:“關将軍辱之太甚,傲之太甚,竟言虎女焉能嫁犬子。”孫權怒,遂北降曹魏,合兵襲荊。
關羽,字雲長,河東解縣人也。時燕趙之地,與江南方言钜異。北滞于沉濁,南失在浮淺,互不能通,多有聽謬而錯悖者。
【之六】
曹操多疑,恐死後墓陵為人所掘,頒遺令曰:“天下尚未安定,未得遵古也。葬畢,不置陵寝,以百馬踏平,上植青稗。至次年,無人知吾所栖也。”丕泣拜:“兒敢不從父命也。”遂從操令,不加磚石,不圍墓穴,唯立石駝兩對、石人一雙于上,四時享祭。
【之七】
備住荊州數年,一日席間在劉表之側,忽慨然流涕。表怪問備,備曰:“吾常身不離鞍,髀肉皆消。今不複騎,髀裏肉生。日月若馳,老将至矣,而功業不建,是以悲耳。”表宴然自若,解曰:“玄德毋憂,汝撫之者,是吾髀也。”
【之八】
操與紹相拒于官渡。紹謀士許攸投曹,夜入營帳,問彼糧谷。操僞曰:“計一年之度。”攸曰:“明公欺我。”操又曰:“半歲尚濟。”攸不言,袖手冷笑。操離席長謝:“止月餘矣。然先生何以知之?”攸徐曰:“仆本不知,然觀明公左右,便知糧蹙之狀矣。”
《三國志·許褚傳》曰:“許褚字仲康,谯國谯人也。長八尺餘,腰大十圍,容貌雄毅,勇力絕人……從曹公讨袁紹于官渡,常侍左右。”
【之九】
二十四年,關羽率衆攻曹仁于樊。于禁、龐德等救,皆沒。曹公遣徐晃往救仁,又遣将軍徐商、呂建詣晃。兩軍會于四冢。羽軍勢大,晃與之遙共語,但說平生,不及軍事。須臾,徐商、呂建軍至,晃乃下馬宣令:“得關雲長頭,賞金千斤。”羽驚怖,謂晃曰:“大兄,是何言邪!”晃曰:“此國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