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章節

耳。”

【之十】

袁紹本妾生,常自介懷。适馬超造紹,紹與之語:“恨不得嫡出,為公路諸小所嘲。孟起亦是庶出,必知吾心。”超從容對曰:“仆不為嫡出,不勝慶幸。”

《白虎通義·姓名》曰:“嫡長為伯,庶長為孟。”

【之十一】

魏延在蜀中,每随亮出,欲請兵萬人,與亮異道會于潼關,而亮為萬全策,不許。延志不得伸,心積憤懑。而又與楊儀交惡,深怨葛氏偏袒太甚。凡數年,腹部辄絞痛,發時汗如雨下,鞍馬不扶。醫者斷曰:“将軍情志所傷,憂思惱怒,而致橫犯胃腑。此吞酸之症也。”延請其方,醫者曰:“名姓或有礙。”

《魏延別傳》雲:“魏延,字饋陽,義陽人也。少時慷慨,于鄉裏樂善好施,多行義舉,曾放言曰:‘但有寸金,必饋吾鄉。’”故表字“饋陽”。後,人謂不祥,遂改之。

【之十二】

孟德刺董不成,為陳宮所獲。宮感其志,親釋之,随其行。中道宿呂伯奢之邸。陳宮早寐,獨在一屋。而操與伯奢聯床抵足,共論夜話。伯奢曰:“竊聞黃土以其仁厚,能負載萬物。是故軒轅主後土之養氣,而庇佑下人。卿欲效軒轅而甘負天下之興亡乎?”操慨然對曰:“操自當砥砺心志,荷負天下重責。寧使我負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負我。”适宮起夜,只聞操對句後半,心不自安,遂棄操而去。

【之十三】

曹操大宴于許都,天子在席。宴酣之時,操持酒樽趣帝前,醉聲曰:“陛下可知,設若無孤,天下不知幾人稱王,幾人稱帝?”天子亦大醉,對曰:“袁本初、孫仲謀、劉玄德,與朕而将四矣!”二人大笑,暢飲竟夜。次日醒覺,皆醺醺然,盡忘前事。左右無敢告之者,君臣親善如初。

【之十四】

鹹豐間,川中有說書者名房正,尤擅說三分,書場因得名“三國草堂”。一日正自書場返家,驚覺其妻與鄰人私通,遂縛至衙門。妻辯抗曰:“吾夫名房正,鄰家名方政,名同音類。實是妾耳聽差,乃被乘事,不是媾和。”

時人聞之,做聯一副張于書場左右,聯曰:

〖何分文長雲長,皆為護蜀将

無論孟德玄德,都是偷漢賊〗

Advertisement

【之十五】

吳主嫁妹于劉豫州,又多贈美人玩好,金玉錦绮,極聲色犬馬之能事,意以軟困挫其志也。劉豫州留吳中凡三月,無不惬意。一日出游,适見江邊青石一塊,遂祝曰:“倘使吾能離脫東吳,勾返荊州,當一劍裂石。”言訖手起劍落,火光迸濺,青石兩斷,衆皆稱奇。豫州觀之再三,乃曰:“或誤中,何妨再試之。”

《古今名物通考·石篇》載:金陵有十字紋“恨石”,其上劍痕兩條,傳為三國時蜀先主所斷。

【之十六】

芒砀山中産異蛇,尖頭扁腹,通體鱗青,土人皆呼之為陳思王。世有未解,有熟知風土者曰:“此蛇毒甚,每噬人,七步即斃,倒伏成屍,是以子建名之。”

【之十七】

建安中,西域有力士,黑面虬髯,勇戾敢鬥,三十六國無能敵之者。遂随賈人入中國,遍訪猛士。時人皆稱蜀中有張飛者,有萬夫不當之勇,冠傑中原。力士輾轉至成都,先主使車騎将軍迎之,不敵。先主驚曰:“不意此胡兒,竟賽吾弟!”

力士驕甚,返西域,每自誇矜曰:“以中土人物之盛,猶未吾匹也。當銘記之,以勵子孫。”即更名“賽翼德”。後子孫繁衍,遂化大食俗名。

【之十八】

馬超降劉備,舊非故人,而奉職甚尊。諸葛亮恐備舊部有不平之議,乃修書解曰:“孟起兼資文武,雄烈過人,一世之傑,黥、彭之徒,未及髯之絕倫逸群也。”書既畢,令書佐抄錄數份,分致關羽、張飛、黃忠處。

【之十九】

涼州多駿足,皆麒骥之屬。中平三年,董卓得涼種一匹,喜其雄駿,乃豢于營中,號曰赤菟。永漢元年,董卓進京,贈赤菟于呂布,使殺丁原。布得之甚喜,馳城飛塹,每随驅乘。至建安三年,曹操誅布于徐,遂饋赤菟,以邀關羽,羽欣然納之,不離左右。建安二十四年,呂蒙襲荊,羽敗走麥城,行不及半日,為追兵所戮。赤菟數日不食草料而死,世以“忠義”譽之。

《伯樂相馬經》雲:“馬種如人,貴龀貴韶。壽逾三十、齒白者,縱麒骥骅骝,亦歸羸驽,殆不堪用。”

【之二十】

明人《玉堂漫筆》載:正德朝有學子,儀姿雄正,貌頗堂皇,俨然文曲之相。及鄉試,主考望之甚奇,遽取其卷讀之,笑而批曰:“真河北名将也。”生不明其意,有同窗以詩解曰:“可憐白馬死,難免延津亡,河北真名将,到此夢黃粱。”

【之二十一】

荀湛問學于許,曹公設席宴之,矜誇曰:“孤雖戎不解鞍,亦重經學,麾下武人,無不精熟典籍。”荀湛試問曰:“仲尼誅少正卯事,衆卿其意為何?”曹洪驚曰:“許下盜匪,非某所轄,請咨夏侯将軍。”又問元讓,夏侯惇獨目圓瞪,拔刀喝叱:“仲尼何人,竟擅行戕殺!宜速付有司名正典刑。”荀湛略疑,又轉問許褚,許褚少贛,默然許久,方答:“不知,或是董卓遺黨。”荀湛語于曹公,曹公怒,曰:“此必青州兵所為,彼黃巾舊部,軍紀甚憊。”急召于禁責罵。于禁惶然不敢言,口稱萬死。

後荀湛游學至南皮,谒袁紹,盡言其事。适紹讨曹,聞之大喜,遂傳檄四方,中有文辭:“閹曹無德,兇暴放橫,所過無不殘破,前戮徐、泗之地,又使仲尼誅少正卯,天下壯士,寧不懷恨欤?”

《兩晉學案》載:“漢季經黃巾之亂,千裏荒殚,人物喪盡,學多不彰。”

【之二十二】

蜀漢伐魏,軍在五丈原,久不得進。諸葛遣使約戰,司馬宣王問丞相起居,而後嘆曰:“食少事煩,安能久乎?”又問軍中士氣,司馬宣王又嘆:“事少食煩,安能久乎?”旬日,諸葛病薨,蜀軍糧斷,乃退。

【之二十三】

國朝既興,有夷人擅蹴鞠名貝利者訪華,至成都,入武侯祠,獨拜恒侯。衆不解,貝利泣曰:“此故長官也,雖遠必拜。”

《三國志張飛傳》載:“益州既平,以飛領巴西太守。”

【之二十四】

晉永寧元年,有氐族李特者,與兄弟李庠、李流作亂于蜀,與益州刺史羅尚戰于廣漢。李特使人大張旗纛,兄弟三人,皆稱“賽諸葛”。晉軍聞之,無不膽寒,自顧相謂曰:“葛公鎮撫蜀中多年,魏吳不敢側觑,一人而已!況今三葛乎?”遂漏夜遁走。

軍入廣漢城,有白首老吏,當街斥特:“諸葛丞相天縱之才,爾有何恃,大言若是?”特停缰,笑答曰:“吾擅弓矢,百步可散馬蹄;大弟庠擅搏撲,可鬥健兒五人;二弟流,長于騎,入險峻如履平地。此三者勝諸葛遠矣。”

【之二十五】

三年,太祖既破張繡,東禽呂布,遂與袁紹相拒。時議紹軍勢大,惟彧曰:“紹兵雖多而法不整,田豐剛而犯上,許攸貪而不治。審配專而無謀,逢紀果而自用。皆不足畏。”

《袁紹傳》雲:袁紹在河北,軍中謀主以六子為佳:田豐,巨鹿人也;許攸、逢紀,南陽人也;審配,陰安人也;辛評、郭圖,颍川人也。

《荀彧傳》載:“荀彧,字文若,颍川颍陰人也。”

【之二十六】

明永歷年間,閩中有書生擅寫志怪。建陽坊主餘象鬥愛其才,惟恐稿成不速,乃問:“書約二十萬言,卿每日可完字幾何?”書生對曰:“可比三國時飛将軍夏侯妙才。”象鬥大喜,遂不問。月餘,索其稿,竟未成。《魏書》載:“淵為将,赴急疾,故軍中為之語曰:‘典軍校尉夏侯淵,三日五百,六日一千。’”

【之二十七】

初,紹欲伐曹,田豐阻谏,紹不從。豐懇谏,紹怒甚,械系之。紹軍既有官渡之敗,紹謂逢紀曰:“田別駕前谏止吾,吾慚見之。”紀曰:“豐聞将軍之退,拊手大笑,言‘袁公若勝,吾姓颠倒寫’。”紹于是有害豐之意。

【之二十八】

有常山趙雲者,性勇烈。先主既有新野之敗,分兵潛行,異道會于江夏,約以飛鴿傳書。軍發數日,先主接雲信曰:“江夏何在?”先主使孫乾标于輿圖,回送雲軍中。越數日,又得信曰:“江夏知矣,臣何在?”先主回書曰:“江夏之西。”又數日,雲信曰:“臣見日自前出,莫非東乎?”先主大慰,俄而鴿又至:“面向既東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