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抵達了長安,距離回洛陽不過是三五日的光景。洛陽城裏,崇尚道教的皇帝猶在上陽觀中閉關,遂由皇後蘇氏代為傳旨,将太子回朝的消息散了出去,命太子太傅蘇欽及嘉瑞二王親至長安接迎。
嘉王嬴徽及瑞王嬴徯都是聖上當年寵愛的崔貴妃所生,崔貴妃的堂姐又是定國公的發妻,二人事先從薛崇處得到了消息,面對這個即将回宮的長兄,既驚且懼,卻又無可奈何,連夜收拾了行禮前往長安。
早前那些有關更換太子的提議早已悄無聲息地消失,原先依附嘉王、瑞王一黨的大臣心有戚戚,洛陽城中,一時山雨欲來。
……
洛陽,上陽觀。
高閣出雲,麗宇生風,洛陽四月多雲霧,巍煥恢弘的上陽宮嵬嵬聳立于雲霧之中,飛閣複道,與煙雲相連。
小黃門進去禀報的時候,宣成帝方才結束引魂儀式,手持拂塵,身披道服,坐于蓮花紋蒲團之上,神色陰沉得仿佛能滴下水來。
獸面戟耳彜爐內仍散發着濃若雲霧的香,底下宦官道士戰戰兢兢跪了滿殿,銅壺清響,落針可聞。
半晌,皇帝頹然擲了拂塵,閉眸嘆出一聲:“當真不能如願麽……”
十六年了,他以己身堕入方外也已三年,這期間無論舉行過多少次招魂儀式,甚至是以自己與親外甥女的血為媒介,也未有一次夢見那死去多年的胞妹。
她還是不肯原諒他,一如當年。
“陛下……”底下跪着的一個老道士顫巍巍地開了口,
“請恕老道鬥膽,老道想,陛下多年來之所以未能如願,許是因為您是真龍天子,命格不同于一般凡人。”
“你的意思,是朕的皇妹是一般凡人?”皇帝的目光陡然變得銳利。
“不不不……”道人慌忙解釋,“公主自是金枝玉葉,然與您相比,仍屬凡人。死後為鬼,自然不敢親近于真龍天子。”
“那你說,朕要怎麽做?”
Advertisement
那道士卻吓得噤若寒蟬,身顫栗不止。皇帝臉色不悅,再次催促:“說。”
道士一咬牙,似用盡了平生力氣:“陛下一日是天子,則一日與公主神鬼殊途,不得夢見。若禪位于太子……”
他話音未盡,觀中的氣氛驟然降至寒冬,如有千萬芒針在背,迫得人喘不過氣。道士大駭,飛快地磕着響頭:“貧道該死!貧道該死!望陛下恕罪!”
皇帝直起身來,不怒反笑:“是誰教得你這般說話?皇後,高陽公主?還是蘇家?”
道士早已吓得神飛天外,只“咚咚”磕着響頭口裏稱罪不止。皇帝神色厭惡,指示一旁的心腹宦官:“拖下去,嚴刑拷打。”
他近年來是不問政事了些,卻也不代表不操心朝政,更不代表他會容忍這些玩意兒爬到自己的頭上妄圖操控他。
眼下,太子被找到的消息才傳回洛陽,就有人迫不及待地把手伸到他這上陽觀裏來了,當真可恨。
幾名龍虎禁衛領命而上,徑直将那道士拖了下去。道士哭喊冤枉:“陛下饒命啊陛下!貧道說的都是真的,陛下饒命……”
宮闕幽深,那聲音便漸漸遠了。皇帝長長呼出一口惡氣,這才看向了進殿多時的小黃門:“何事。”
“啓禀陛下,皇後殿下求見。”
才出了提議禪讓一事,皇後卻在這關頭求見,殿中跪伏的衆人心內都是一緊。難道,此事是皇後授意不成?
皇帝心內陰晴不定,片刻後,神色卻柔緩了下來:“知道了。延皇後去甘露殿,朕随後就來。”
“妾拜見陛下,願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兩刻鐘後,皇帝在甘露殿裏見到了闊別已久的妻子。
燕燕輕盈,莺莺嬌軟,她着一襲素绫宮裙搭黃色輕紗披帛,髻上黃金九鸾釵步搖,足下絲履卷雲紋高缦,圓潤飽滿的面顏如花鮮豔。
皇帝默不作聲打量她含笑的面龐一眼,攙扶了她一把:“皇後今日怎麽有空過來。”
皇帝相貌清俊,即便人近中年,眉宇間依稀可看出年輕時的俊美。蘇後含情脈脈地看了他一晌,似乎渾然不覺皇帝的考究:“是有關猞猁的。”
“陛下,伯玉的信方才到了,說是猞猁一切平安,後天就将返回洛陽。”
“他還在信裏說了件有趣的事,妾看了,就忍不住想要和陛下分享了。”蘇後挽着他在象床上坐下,笑着說道。
“哦?”
猞猁是太子的小名,皇帝不以為然:“他身上還能發生有趣的事?”
不怪他不信,他這個兒子自小性子沉悶陰鸷,冷心冷情,自他開蒙後自己便鮮少見他笑過。
“可不是。妾聽說後也吃了一驚呢。”蘇後笑道,年近四十的風韻婦人,笑聲竟若銀鈴。
“——妾聽說,猞猁流落村中時,為一戶民女所救,竟以身為報,做了人家的上門女婿。陛下說,這不是有趣的事是什麽。”
“竟有此事。”皇帝唇角微勾,不知是在笑還是嘲諷。
“是啊。只不過猞猁好像和人家鬧了不愉快,那家人消失了。否則,妾倒還真想見見是個什麽樣的女孩子呢。”
皇帝點頭表示贊許:“既是救命之恩,是該報答。”
蘇後正了容色:“不過說起來,他年紀也不小了。也是時候成家生子了。從前妾催他他總說不想還未成婚就有庶子,眼下他已及冠,又是大難不死,也是時候把他和阿姮的事定下來了。”
皇帝微感意外:“朕以為,皇後會反對衍兒和永安的事。”
“要說有氣,妾當然有氣。”皇後挽着丈夫的胳膊,嬌嗔說道,“差一點就害死了我們猞猁,猞猁卻要娶他薛家的女兒為正妃,焉能不氣?”
“只是妾也明白,阿姮到底是永安妹妹的血脈,畢竟當年,是我和陛下有愧于永安妹妹……”
憶起胞妹,皇帝目中亦是一片黯然,嘆息着說:“既如此,等衍兒回來,就讓他們兩個盡快完婚吧。”
“除正妃之外,還當有一側妃,皇後可有人選了?”
蘇後抿唇而笑:“舉賢避親,妾不能說。”
皇帝便明了她的意思,點點頭:“你娘家的十三娘确是個好孩子,就她吧。”
皇後大喜過望,起身行禮:“妾替望煙謝過陛下。”
她此來,本就是為娘家侄女讨個側妃之位,順帶試探下皇帝得知了請求禪位一事後的反應。心願既了,她也未在觀中多做停留,不久後即告退。
皇帝看着麗人娉婷遠去的背影,忽生感慨:“皇後這心性真是十幾年也未變過。”
只想着自己的榮華富貴,最多,再想一想家族的前程,不會過多地把手伸到朝政上來,不像崔氏……
想起宜春殿裏的貴妃崔氏,皇帝深深皺眉。
今日之事,他原以為是皇後指使,但深入一想,這樣做除了激怒自己沒有任何用處,分明是崔氏或者老二老三那兩個蠢貨弄出來的,為的就是讓他厭惡太子。
太子監國多年,羽翼豐滿,近來又帶兵滅了高昌重設安西都護府,朝臣們都言他頗有當年太|祖之風。若非失蹤一事,他還真沒動過換掉嫡子的念頭。
而此事背後,多半還有定國公府的手筆。薛家的手未免也伸得太長了,他也是時候敲打敲打薛玚了。
四月廿四,宮中正式頒下旨意,诏定國公薛玚之女、永安縣主薛氏,族茂冠冕,慶成禮訓,貞順自然,言容有則。可冊為皇太子妃,正位儲闱,曰嫔守器,式昌萬葉。
定國公府裏,定國公薛玚并未因這道旨意而安心半分。他方得了兒子密信,知曉薛姮的身世或許有假,一時心情複雜,領旨叩謝皇恩。
長安宮中,嬴衍亦接到了賜婚旨意。
娶誰不是娶,薛姮也好蘇十三娘也好他都不在意,他只是有些震驚,震驚于父親對待定國公府無限寬容的态度。
差一點就害死了他,且多年來暗中扶持老二老三與他争儲,父親竟寬容至此,他甫一返京,就要迫不及待地降下成婚旨意,以示未因前事而遷怒薛家。
為什麽?是因為要留着定國公府制衡他,還是只是因為當年殺害了元懿姑姑的第一任丈夫,以至她本人也抑郁而死,所以才對她的女兒及定國公府寬容至斯?
因私廢公到了這個地步,他是憤怒的。
但多年修煉出的城府使得他并未表現出任何不滿,領旨謝了恩,次日,車駕東發,于五月初五抵達了皇城洛陽。
皇帝命文武百官至定鼎門相迎,補上了西征高昌的凱旋禮。盛大的儀仗一直從定鼎門排到了內城的阊阖門。
太子将在止車門下車,步行入宮,最後,将由皇帝本人親自登端門以迎,引闊別已久的皇太子入紫微宮,天倫敘樂。
是日,時和氣清,惠風徐徐。止車門外,熱鬧的慶典隊伍已等候就位,皆為宗室公主與名門貴女,立在最前頭的即是未來的東宮二妃——定國公府的千金永安縣主薛姮,與京兆蘇氏第十三女蘇望煙。
作者有話說:
猞猁:哼,我要結婚了。
某作者:你這是重婚罪。
冊太子妃诏書系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