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改變
“精彩!真是精彩!”
颍川書院一方的學子中響起一陣鼓掌聲,數十名學子對郭嘉報以由衷的敬佩,甚至于就連荀谌、荀悅、荀衍、郭圖、鐘繇、陳群等自視甚高的精英學子們,亦忍不住要在心中給暗自郭嘉寫個‘服’字。
多達八個回合所積累的劣勢,而且還是士氣遠遜色對方的情況下,郭嘉只施了一條妙計,在短短兩個回合便扭轉了張煌的劣勢,這等算計,實在超乎衆人的想象。
要知道,這還只是游戲中而已,而倘若這一幕發生在現實,那麽,恐怕臧霸整支軍早已全軍覆沒在那片火海,絕不可能還有撤走的可能。
颍川鬼才,名符其實!
颍川書院有許多學子們不經意地擡起了頭,因為郭嘉的出色發揮讓他們亦感到面上有光。甚至于,就連之前對郭嘉吹胡子瞪眼的大儒荀爽,此時亦是滿臉春風得意之色,罕見地笑得合不攏嘴。
而對此最為震撼的,恐怕就要屬臧霸了,他此時再看郭嘉,卻驚愕發現郭嘉沖着他眨眨眼睛,一臉的揶揄笑容,臧霸這才意識到,前一回合郭嘉那看似驚慌失措的表情,恐怕純粹就是擺給他看的。
[軍師……當真能給戰況帶來如此巨大的改變麽?]
臧霸震驚地注視着郭嘉,情緒不禁有些起伏不定。
“吃了這麽大的虧,這家夥也該老實點聽我們書院亮的建議了吧?”
“我就說這莽夫不聽良勸肯定要吃虧!”
幾名襄陽書院的學子們在旁冷嘲熱諷着,想來臧霸棄軍師諸葛亮不用的做法,着實也讓那些襄陽書院的學子們感到憤慨。
然而他們卻不知,出身泰山郡武家的臧霸本來就是要強的人,要他服軟,這斷沒可能。
于是乎,臧霸索性一意孤行到底,別說聽從諸葛亮的建議,連他的建議也不再看,繼續與張煌糾纏不休,急地諸葛亮那是無可奈何。
場中的戰況,從這時開始已經出現了巨大的改變,在郭嘉親自出馬替張煌獻策之後,張煌軍一改之前對陣臧霸軍的羸弱,頻頻反制對方,尤其是第十七回合時,郭嘉直接建議張煌軍甩掉了糾纏他不休的臧霸軍,長奔襲擊了正與陳到僵持的李通軍。
“張煌軍急行軍……損失兵力三十,機動力臨時翻倍,趁李通軍攻打陳到軍營寨之後襲其後,李通軍潰敗,兵力損失一百二十。”
戲志才的判定讓殿內衆人心頭狂震,震撼之餘,心智機敏的一些人亦推算出了一些規則。
比如說,在一般情況下,戰敗的一方最多只會出現三十名兵力上的損失,但若是出現潰敗,則受到的損失翻倍。
而潰敗的判定有多種,第一種是正面交鋒時戰敗。比如說第一回合臧霸與張煌的交鋒,若臧霸不是有隐藏的正面交鋒不出現潰敗的規則,那一場交鋒,臧霸的損失将會翻倍。第二種則是夜襲,附加加強夜襲隐藏規則的陳到夜襲李通得逞,李通軍的兵力損失翻倍。而第三種則是奇謀,就好比臧霸那回中了郭嘉的火攻加前後夾擊奇策,兵力損失高達九十名。
不過,臧霸與陳到分別擁有某個情況下潰敗豁免的隐藏規則,不同在于臧霸不會在正面交鋒時潰敗,而陳到不會在夜襲失敗時潰敗。
随着逐漸剖析這場游戲的規則,越來越多的人對這個游戲愈加感興趣,同時,他們心中亦是佩服戲志才竟能想出這一條條有趣的隐藏規則,讓這場游戲變得更加有趣之餘,勝負亦變得更為撲朔迷離。
然而話說回來,就目前的局勢而言,顯然是郭嘉一方的張煌占據了絕對的優勢,郭嘉的出色發揮,使得荀彧一方的陳到也逐漸在與李通的交鋒中建立起優勢,盡管這種優勢現在還不明顯,但是衆人毫不懷疑,只要再過幾個回合,李通恐怕再也難以對陳到造成什麽威脅。
不得不說,在此之後的幾個回合,仿佛變成了郭嘉個人的表現,只見他或配合陳到襲擊李通,或迂回設下伏兵,伏擊追趕而來的臧霸,短短兩回合間,輕而易舉地便拿下了兩場勝事,使張煌軍的士氣再次恢複到了八點。
“你你你……你幹嘛不聽我的?!”
終于,四位軍師當中有人忍不住了,龐統指着李通氣憤叫道,“人家援軍都來了,你傻傻地還攻陳到……”
“警告一回。”戲志才及時出聲制止了龐統。
此時圍觀的衆人才意識到,原來除了郭嘉與張煌配合地頗為默契外,其餘三位軍師或多或少地都會各自的大将心生了怨氣。哪怕是老好人荀彧亦不能避免,神色複雜地望着陳到,索性之後幾回合不再給陳到建議,任憑他與李通拼個你死我活。
龐統的話,仿佛導火索般,迅速點燃了圍觀學子們對臧霸、陳到、李通三人的不滿。在他們看來,這場仿佛游戲的比試,那可是他們文士之間的比試,四個大将說得難聽點只不過是站樁、只不過是綠葉罷了,而現在倒是好,綠葉徹底蓋過了紅花,就差把紅花給壓死了。
“我等可不想看你們這種毫無計略可言的交鋒!”
“果然是不學無術的匹夫!”
“一群只曉得操刀的匹夫,一輩子充其量也就只是士卒!”
莫道文士不會出口傷人,文士罵起人來可遠比武夫難聽地多。
而就在這個時候,殿內響起一聲吵弄。
“一幫蠢材!……自己沒本事折服于人,就莫怪人家不聽你建議。難不成日後你等投奔了人主,主公不重用你等,你等亦要破口大罵?哈,真是該殺的狂士也!”
殿內衆人下意識轉頭望去,愕然瞧見一個年紀與諸葛亮、龐統相仿的小童滿臉嘲諷之色。
[咦?]
荀爽驚訝地望着小童身邊那位滿臉苦笑的中年人,擠開人群走上前去,拱手說道,“不想孔明兄竟也到訪我颍川書院,荀爽有失遠迎,還望恕罪。”
[此人是誰?為何荀慈明對其如此客氣?]
龐德公愣了愣,便聽得司馬徽在旁驚訝地喃喃自語道,“不想連此人都來了……”
“是誰?”龐德公不解地望向司馬徽。
見此,司馬徽壓低聲音解釋道,“此亦乃颍川名士也,姓胡名昭,字孔明……徽不服荀慈明,但對此人卻心服口服。”
[……]
龐德公吃驚地望着司馬徽,因為他從司馬徽的話中聽出,那胡昭似乎還要比荀爽更加有學問。
而這時,那位中年人胡昭則是滿臉苦笑朝着荀爽拱了拱手,謝罪說道,“方才乃是小兒之論,荀師可莫要在意。”
“哪裏哪裏。”荀爽毫不在意地擺了擺手,旋即目視着胡昭身邊那名嘲諷衆人的小童,疑惑問道,“此子是?”
“乃是小徒。”胡昭謙遜地解釋道。
荀爽聞言面色微微一變,驚訝問道,“孔明兄竟然收徒了?”
胡昭聞言剛要解釋,忽聽得他那位學生冷笑着說道,“怎麽?難不成只有你荀氏可以開學院授徒?”
“我倒不是這個意思。”荀爽有些意外于自己竟被一個小童給奚落了,朗笑着對胡昭說道,“孔明兄不是向來只顧自己做學問,從不授徒的麽?……要不是曉得孔明兄素來喜歡獨自一人隐居,爽怕是怎麽也要将孔明兄請到我書院來。”
“慈明兄言重了。”胡昭捂着他那學生的嘴,表情十分尴尬地說道。
見胡昭似乎不願他那位學生再說話,因而捂着他的嘴,荀爽瞧着心中有些好笑,忍不住逗那小童道,“你方才譏諷衆人,雖是有理,但亦不近人情。你倒是說說,他們有何失誤?”荀爽指着除郭嘉以外的其餘三位軍師問道。
那小童聞言掙脫了自己老師的手,嗤笑道,“此三人最大的疏忽,便是将自己擺在‘軍師’的位置,而将那四人擺在‘将’的位置。”
“有什麽不對麽?”荀爽細細梳理了一遍戲志才制定的規則,并沒有發現這有什麽不對。
“當然有錯!”小童冷笑一聲,反問道,“若是尋常将領,可以自由無視軍師的建議?……在我看來,那四人并非是‘将’,而是‘帥’!是‘主’!”
此言一出,殿內頓時寂靜一片,所有學子無不對此震驚。
“……”戲志才驚訝地望了一眼那名小童,嘴角泛起幾分仿佛得逞般笑容。
殿內衆學子瞧見戲志才臉上的詭異笑容,哪裏還會不明白,他們這才意識到自己被戲志才給诓了。想想也是,只有一軍之帥,一方之主,才有權利漠視軍師的建議,若是一般将領這麽做的話,置軍法于何地?
[好個戲志才!]
殿內,兩個書院的學子們不由的在心中嘀咕起來。
而至于諸葛亮、龐統、荀彧三人,聞言更是渾身一顫,他們終于意識到自己在哪裏出現了疏忽。疏忽在于,他們之前始終将自己的位置擺在比場中大将更高的位置,用仿佛下令般的語氣,驅使對方按令行事。可若對方是一軍之帥、一方之主的話,他們豈會聽從?
“識己不明啊!”小童的哈哈笑聲,讓諸葛亮、龐統甚至是荀彧都是面紅耳赤,尤其是荀彧,要知道他在見陳到三番兩次不聽從他的建議後,索性就不再為其出謀劃策。
用那名小童的話來說,倘若你荀文若有朝一日投奔了主公,莫非也是這樣?!
[此子……不同凡響!]
荀爽驚訝地注視着那名小童,畢竟此子看出了一條在場所有人都沒有察覺到的隐藏規則。哪怕是郭嘉也沒有發現,他之所以能發揮出色,皆是因為張煌欣賞他的才華罷了。
“那……事到如今,你有何主意?”指了指場上,荀爽輕聲問那小童道,“你也瞧見了,那三方将……唔,是‘帥’與‘軍師’不合,若你在場中,你該如何叫那幾名大将聽從你的建議?”
“這有何難?”那小童晃了晃腦袋,一臉理所當然地說道,“按照那幾名将的性格出謀劃策不就得了?察言觀色,這可是謀士之道的基本啊。……明知主上的心意,卻還要背道而馳,豈會得主上親睐?”
[……]
諸葛亮、龐統、荀彧三人聞言劇震,這才開始仔細打量起各自的大将來,準确地說,應該是‘帥’,是‘主公’。
[若是主公的話……]
諸葛亮臉上的焦慮之色逐漸消融,揮筆在建議牌上寫了一段,并且張口說道,“請閣下一定要看!”
“軍師不得開口。特此警告!”戲志才笑眯眯地對諸葛亮說道,但是并沒有實際的懲罰。
“……”臧霸聞言回頭瞧了一眼諸葛亮,見諸葛亮眼神真摯誠懇,面上不由一愣,猶豫了一下,終于接過‘傳令兵’遞來的軍師建議,仔細閱讀起來。
與之前幾回不同,諸葛亮這次并沒有指出臧霸在用兵方面的不足,而是詳細地向臧霸分析了眼下敵我雙方的實力對比,并且提出了上、中、下三條計策,每條計策都附加行動後可能會發生的事,若成功如何如何,若失敗如何如何,至于選擇權,則是交給了臧霸自己。
很罕見地,臧霸在仔細觀閱了一遍後,竟朝着諸葛亮點了點頭,盡管還是面無表情的樣子,但是一看就知道比前幾回合他對待諸葛亮的态度明顯要好得多。
整個殿內頓時就沸騰了,尤其是颍川書院的學子們,畢竟臧霸的舉止,無疑是意味着他将再次采用諸葛亮的建議。
而與此同時,龐統與荀彧亦分別寫了一份建議牌由傳令兵交到了李通與陳到二人手中,與臧霸的反應相似,這兩位‘主公’在深思之後,皆朝着自己的軍師點了點頭。
“哎呀,這下可麻煩了……”郭嘉表情玩味地說了句,結果卻遭到了戲志才的警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