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江市幫幫幫”這個節目受衆不少, 一些附近城市的人也喜歡看,特別是上了年紀的更喜歡這些家長裏短,幾乎每天不落的守在電視前。

記者三人從潘滿家出來, 就立即回到廣播大廈, 把今天采訪的內容總結出來, 攝像大哥們也在電腦前加班剪輯。

江市作為地方臺, 節目比較少, “幫幫幫”算是臺裏辦的比較好的節目了,一般是上午十一點半時播一次, 下午六點半再重播一次。

記者他們一般來說,接到舉報的人都是占理那一方,很少遇到管洪這樣比較喜歡誇大的舉報人,而且觀衆當中不少都是四十到六十這個年齡段,有相當一部分人喜歡種菜。

但這次被舉報人竟然是一對年輕夫妻,關鍵是他們還把陽臺上的蔬菜種得很好, 而小區陽臺種菜也是最近本地論壇上的熱點話題。

記者心想,這次“幫幫幫”節目一播出,肯定要引起熱烈的反響。為了提早播出節目, 三人分工明确, 記者負責寫稿, 攝像負責剪輯, 熬了大半宿才把材料做完,只等交上去領導審核通過後,明個兒上午就能錄。

“江市幫幫幫”這個節目通常一個事件會分成兩次播出, 上集采訪問題,下集派出專門的調解人員,對雙方進行和平勸解, 至于勸解能不能成,基本就看雙方矛盾大小了。

第二天上午十一點半,一些喜歡看調解節目的大媽大嬸兒們就準時蹲在電視機前。

“高檔小區為何有人用電梯拉糞,為何小區物業還偏向這拉糞的業主?請跟我們記者一起探訪……”

這是節目組慣用的“震驚體”開頭,不過效果依舊很好,在成功挑起大部分觀衆的不平後,鏡頭一閃,就開始播放記者采訪管洪的畫面。

管洪在視頻裏痛斥潘滿和小區物業等人,把問題說的極端誇張,更是把觀衆們的心挑到最高。

褚燕是位年近五十的大媽,臨近退休這幾年她腿腳漸漸不利索了,好在單位裏照顧,每天給她分派的都是些輕省活兒,做着倒也簡單。

褚燕早早就能處理好工作,到點兒就拎包下班。她日子過的幸福,丈夫是個愛做飯的,褚燕一到家就先把米蒸上,就守在電視機前等候“幫幫幫”節目。

一看到節目開頭,褚燕就皺了皺眉,她最近還在青龍苑看中了一套二手房呢,要真是物業不行,她就決定不買了。

節目繼續往下播,鏡頭一轉,記者開始采訪青龍苑的物業工作人員。褚燕聽物業上的小姑娘可憐巴巴的哭訴,心一軟,便又感覺舉報人忒事兒。

“是啊!哪兒有人一天五遍消毒的?怕不是想住重症監護室吧?那兒可每日幾遍打掃,不怕有細菌。”褚燕丈夫也吐槽起來。

Advertisement

褚燕點點頭,見丈夫對這次節目感興趣,便拉着他一起看電視。

節目仍在繼續,記者又開始采訪被舉報者潘滿和任蘭蘭夫妻倆。

當看到潘滿把編織袋袋子拿出來裝水裝土做實驗後,褚燕就受不了了,撇嘴道:“我還以為真是他夫妻倆在電梯上裝屎呢,沒想到是發酵後的羊糞,而且你看,這編織袋根本就不漏嘛!”

這時,節目上半集也就到此結束,最後主持人還抛出話題讓大家讨論:“親愛的觀衆朋友們,你們覺得雙方誰更有道理呢?歡迎在江市論壇讨論……”

丈夫直接下結論:“就是那年輕小夥子事兒精!”

說完,就站起來去廚房做飯了,倒是褚燕看完了節目還有些意猶未盡,一直追到廚房左右閑聊兩句,突然起意:“要真是青龍苑物業可以的話,咱們就買青龍苑那套房子吧,那套樓層高視野好,而且陽臺也是大。”

丈夫乜道:“你是也想種菜吧?”

褚燕嘿嘿笑了笑,連忙上去幫丈夫剝蔥淘菜。

江市不少家庭看了這次的“幫幫幫”,大多反應跟褚燕的差不多,還有一些持反對意見,表示反正是不能用公共資源拉那些比較髒污的東西。

江市論壇正好是江市本地廣播臺組織的,還在V信上連通了公衆號,“幫幫幫”節目一播出,跟着文字版的發布到公衆號上,市民們可以在這篇文章下面發表各自的意見。

若是哪個評論比較受歡迎,還可以點贊,前二十條評論都是點贊量最多的,二十條以後則是比較新的觀點。

下午,褚燕上班時,單位裏也有幾個“江市幫幫幫”的忠實粉絲讨論起節目內容來。

不過褚燕下午工作突然忙起來,沒顧得上跟她們閑聊,下班回家吃飯後總覺得缺點什麽,就登上江市公衆號,直接摸去這條文章下面看評論。

經過下午又一次重播,觀衆們反響越來越熱烈,又不少跟褚燕同樣的人登上論壇或公衆號,在下面留評,褚燕一條一條的看下去。

【風過有痕:種菜是個人自由,有人喜歡家裏東西簡少,有人喜歡把家裏弄的生機勃勃,我們不能把自己的觀點和意願強加到別人身上。】

褚燕點點頭,難怪這人是點贊第一,說話就是公允。她接着往下看。

【劍指蒼天:舉報人屁事多,管好他自己吧!】

【醉仙:我就想問問舉報人他是不是每天在家三打掃五消毒?他是不是每天都不需要工作,光是管別人屁事就能吃飽飯?】

【米炒飯:老話說得好,不幹不淨吃了沒病。天天怕這個細菌怕那個細菌的人,反倒是因為身體接觸細菌少抵抗力不行,容易生病!】

褚燕再次點頭,這個米炒飯說的有道理。

可第五六條評論就不是這樣了。

【笑對人生:算了吧,住小區就別種菜了,我家樓上就在陽臺種菜,一澆水我家就下雨,大夏天的連個衣裳都不敢曬!】

【忘了昨天:我家隔壁種菜,也不知道造了什麽孽跟他們鄰居,他家的菜生蟲跑來我家,搞得我被咬了好幾個大包,都快被氣死了!】

當然,這兩條評論下面也有人□□,褚燕點開一看,大多是在幫他們譴責不良鄰居,也有一部分人表示視頻裏的年輕夫妻倆就把衛生打掃的很好。

看到這裏,褚燕眉毛才稍稍舒展。随後,她又繼續往下看,一條熱評畫風直接歪了:

【小沖沖:就我一個人覺得他們菜種的很好嗎?真想認識認識他們,跟他們一起學怎麽在陽臺上這樣幹淨的種有機蔬菜】

褚燕也跟着好奇了,她點開這條熱評下面的□□區,發現還真有不少人交流在陽臺種菜的小技巧,基本上都是在視頻上根據自己經驗做總結,□□條數居然比熱贊第一的都多!

突然,褚燕看到一個□□,問為什麽他們陽臺上要放一個風扇對着菜吹,這個問題褚燕也同樣好奇,便認真往下面翻。

還真有人站出來回答,說是為了通風,植物通風條件好就不容易生蟲。

褚燕把手機拿到丈夫面前看,丈夫斜她一眼:“咱們現在住的三樓可不行,又小陽光還不好,你一種菜肯定要生蟲生病。”

“那咱們趕緊周天再去青龍苑那套房子看看,要是可以就直接訂下好了。”褚燕催促道。

潘滿也沒想到,明明是管洪往電視臺告物業不作為的狀,愣是吸引了一個二手房購房人。

這事兒說出去多離譜啊!

電視臺裏,記者的分管領導看這次節目收視率高,論壇互動也多,便要求他們再做一個中集。

也是電視臺為保收視率常用的手段了,記者自然明白。

這事情說大不大,問題雙方都很明了了,可怎麽水過一集呢?按理說是應該好好把這個事例好好做贏口碑的,可領導這樣記者也沒辦法。她思來想去,決定從青龍苑其他住戶下手,中集采訪采訪住戶們的意見。

于是,記者又帶兩個攝像直奔青龍苑小區,先采訪了其他棟樓的住戶,最後集中采訪了潘滿他們這棟樓的住戶們。

一些住戶看了電視,見潘滿購肥的袋子都是不透水的材質,大多揮揮手表示不在意。還有一些住戶表示潘滿家用的是大廠出産的肥,也專門做過殺滅有害菌和病毒的處理,他們同樣表示願意讓潘滿繼續用電梯運肥。

漸漸往上面樓層采訪,靠近潘滿那幾層樓裏的住戶,有一半都曾受過潘滿送來的果蔬,說起這件事來,他們沒兩句就跑偏了,基本就一個跑向:潘滿種菜有一手,種出來的菜很好吃!

記者還采訪到了冉飛,他大大方方的邀請記者他們進來,看當時潘滿送給他的一些蔬菜,他也按照潘滿說的方法進行管理,菜長勢都很好,吃起來還真比超市裏買來的菜味道更佳。

記者心裏一轉,想起昨天那篇稿子下面,有個熱評是想學習潘滿家種菜技術,而一共二十條熱評裏面,就這一條下面的□□最多。可見大多市民也對潘滿家的蔬菜很感興趣。

借此機會,記者便詳細采訪了冉飛,冉飛是個熱情好客的,他招呼三人:“我這蔬菜不全乎,我對門王克家有幾種我這沒有的蔬菜,我去叫他!”

王克跟來後,被記者問了同樣幾個問題,他笑呵呵的看了眼腕上手表,道:“反正現在也晚了,咱們直接就用這些菜吃個火鍋,你們可好好嘗嘗潘滿家的菜苗子!”

記者三人意動,既然民衆們對盤滿家的菜園子感興趣,那肯定親口嘗嘗做個反饋是最好的,于是三人簡單推辭兩句,也就同意了。

前天下了秋雨,到現在外面天氣還涼涼的,記者三人又天天在外面東奔西跑,自是喝了一肚子涼氣。這會子要是在屋子裏吃上一頓火鍋,那是再好不過了。

王克家有鴛鴦鍋,冉飛大方的出了五花肉和肥羊卷,這層樓另外一個住戶也是獨居男青年,他們仨平時關系就好,這次正好趕上,索性也邀來。

飯桌上,記者先是用清湯涮了幾樣青菜,發現他們在陽臺上自己種的果然味道極好,比較薄的葉菜軟軟的,白菜這種比較厚實的葉片則是吃起來有點脆甜,跟超市裏平常買到的蔬菜味道更出衆。記者便在鏡頭前如實告訴她這頓飯的體驗。

從冉飛家出來,記者三個還不得閑,他們得立即回電視臺加班,把稿子和素材剪出來。

第二天中午,褚燕按時按點的蹲守在電視機旁,她已經迫不及待的想要看調解員嚴詞聲厲的教育那個窮講究的管洪了。

沒成想電視臺給他們整出來個中集?褚燕傻眼了,同樣心裏還有些不滿。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