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結案

呵呵,死,其實并沒有我想的那麽可怕。

在等待行刑的日子裏,我反而感到輕松。漆黑的地牢讓我想起曾度過八年時光的地窖,光陰荏苒,我仿佛又回到了過去……

我想起老娘時,會忍不住流淚。想起太平,武曌那些無情無義的女人時,我又會失控的狂笑。唯獨想起曉川時,我的心卻是空的很,怎麽也填不滿。

至于那些我恨過的曾叫我不得以選擇的人們,比如連花音,比如鶴先生,而今除了惋惜,再也提不起恨了。

連花音,那可憐的女人,你們已經知道她被溺死了。她的罪名是包庇強盜——是她讓曉川的仕途一帆風順,又在東窗事發之後極力隐瞞她丈夫的去向,盡管她的确一無所知。

鶴先生,鶴南笙。他也死了……是自殺。

告訴我這個噩耗的,是李顯。

哼,你沒想到吧,我也是大感意外。當那位前朝廢帝耀武揚威地出現在我眼前時,我還以為做夢呢。

當然,他并不是專程來看我過得好不好,有沒有飽飯吃。他的目的很明确,要我說出曉川的下落。

鬼知道那男人在哪兒!我止不住的嘲笑,笑得讓人讨厭。

我不知道,我說。

李顯的确教養良好,始終一副慈善的嘴臉。

他驅散的所有人,只留我們兩個人談話。

他說,大理寺已布下天羅地網捉拿曉川,他希望能知道他的行蹤,助他逃過此劫。

有那麽一刻,我差點兒便相信了。只是我突然想到他接連的言而無信,不禁暗罵他不是東西。用腳指頭都能想到,李顯想找到曉川,無非是堵住他的口,以勉使他曾經謀反的計劃公諸于世。

這種只會利用別人的小人,我不好好回敬一次,豈不浪費!

Advertisement

于是,我将計就計,許諾只要他将謀反之事前前後後的講個明白,我便告訴他。

那時候李顯勝券在握,根本不怕我反水,便是真的如了我的願。之後,我才算真真正正解開了所有疑問。

十四年前,當鶴先生第一次在王颢府上見到我時,便決定将我訓練成為日後打擊武氏的一枚棋子。不負衆望,我在所有未安人中脫穎而出,成為最有能力接近武曌的卒子。

連花音将我引薦給太平,只是所有計劃的第一步,他們從一開始,就是奔着武曌去的,至于後來天時地利人和,我成了武曌的面首,多少也靠些運氣吧。

關于我最想了解的暮曉川,據李顯說,那男人當年的确是被送去了五臺山,本是讓其在山上安分守紀,不想曉川報仇心切,自己下了山。那時候所有的計劃都是隐秘的,曉川為了證明自己的能力,便以盜匪的身份出現,果然憑着靈活的身手将長安城鬧得雞非狗跳。

等到時機成熟時,他找到了鶴先生,便是讓我轉交手钏的那次。他主動請纓加入,同時也提出了一個條件。

講到這兒的時候,李顯頗意味深長的看我,我便好奇是什麽條件。

李顯說,曉川提出的條件,便是讓我退出所有計劃。

呵~他送我信物,他不喜歡我做面首,他寧肯造反送命也不肯離開長安……他做的一切一切,他的每一次拒絕,原來,都有理由。

他是喜歡我的……比我想象的更加喜歡。

我不禁回想起土地廟中那男人的話,他說,他去淮汀閣監視總見我……我想象着那傾長朦胧的身影立于淮汀閣樓飛檐之上,他那雙星辰般的眼眸透過字畫被風吹起的縫隙凝望我……我的眼淚再止不住了。

我抹幹眼淚,繼續聽。

後來計劃成功,曉川做上了金吾衛将軍,已經有了調遣武曌貼身侍衛的權力。但李顯認為這還不夠,必須讓曉川當上大将軍,才能确保萬無一失。于是李顯說服曉川,讓他與連花音成親,以借太平之力,更上一層樓。

不過,事情并沒有如想象中的順利,大将軍封測一事懸而不絕。可是突然有一天,曉川主動找上李顯,要他在除夕之夜進兵。他的理由與我聽到的不同。

他告訴李顯,曾經抓到的那名張易之的爪牙(追殺我與曉川那名死士的同夥),召供他們在發現屍體的土地廟捉到一個瞎眼的老頭兒,因為事關利害,他們将老頭兒帶到張易之那裏審問,還沒逼供,那老頭兒便什麽都召了,說他在廟裏聽見了笑笑生和寧海瑈的談話。

合上了,都合上了!

暮曉川,我寧願你為的是自己!你出來!告訴我你不是為我!不是為我!我不配……

請讓我透一口氣,我覺着我快死了!

這生不如死的感覺和與李顯的那次談話有過之而無不及。關于對那個人的痛苦悔恨,從來沒有遠離過我,你不懂……

李顯看着我抱頭痛哭,沒有斥責,沒有阻勸,仍是一刻不停的說下去。

他說,他那時的确猶豫了,使他猶豫的除了曉川自作主張,更有來自大明宮的一紙召書——武曌親下谕旨,召李顯回朝。

李顯最終的選擇,你我明了。

我往他面前啐了一口,罵他小人,嘲諷他上了我的當,我不會出賣曉川。

李顯被我一通辱罵,不快之極,憤憤然的離開。臨了,他突然回頭對我說,我的老師,鶴先生,已于七日前在淮汀閣自己抹了脖子,死了。

說畢,李顯便離開了大理寺,再也沒有來過。

聽聞先生去世,痛,多于傷。但,我沒有流淚。

我回想起最後一次見到先生的情景,才慢慢發現,那時候他便知道,李顯會放棄十幾年的計劃,選擇臣服武曌。

他當是絕望無比吧。

我至今不知道鶴先生的真實身份,但我完全肯定,他有能力站出來揭發李顯,重新将其打入地獄。但他沒有,他選擇了一個人離開,朋友,學生甚至不知道他離開的原因……我想,我現在明白了……先生,不過是想守住心裏的那份信念,那份癡情。

可李顯,不配。

……

呼……我的故事,終于結束了……太久沒有講這麽多話,好累。

大理寺狄仁傑已經坐在那兒很久,都到齊了。

你走吧……若是你仍有一點良心,請在我墳頭多上幾柱香……我怕黑……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