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烏黑的旗幟在空中猛烈的動着,所有人都全力以赴的趕向被圍攻之處,趕來的援軍和天人很快就混戰到了一處,幾乎分不清敵我,夜兔的戰鬥力實在太過勇猛,最終他們也只是救出了一部分的人。
“督軍呢?”掃視全軍,田中哲夫有了不祥的預感。
“不知道,督軍和夜兔的首領決鬥,再沒看見人影了。”林下純郎回答,他的額頭還流着血液,看起來十分的狼狽。
“那.....嗯?矮杉呢?”銀時聽到前面的問話,忽然發現在茫茫的人群中怎麽也看不見高杉。“矮杉!”
————
————
源安感覺他身上大概沒有一個地方是囫囵的,剛才他奇跡般的殺死了夜兔首領後,自己也身負重傷。
之所以是奇跡,是因為他到最後也不知道自己在幹什麽了,完全是依靠本能和那個夜兔打鬥,當敏銳的感覺到源安是一個可以比試的對手後,原本對戰鬥興致缺缺的夜兔首領馬上向打了雞血一樣将自己戰鬥家族的本性顯露無遺。
四周已經安靜了,他和那只夜兔打着打着就到了另外一個地方,夜兔的行動力超乎意料的強。血從他身上任何一個地方不斷的流下來,他感覺自己大概活不久了,每一步都走的無比艱難,但是不知為何,有一種強烈的意念告訴他,走下去,否則你會死,他不知道自己在走向哪裏,他甚至不知道自己為什麽不能死,但他必須走,他好像已經什麽都看不見了,觸目都是昏黃的接近血紅的一片,沒有什麽清晰的物體。
空氣中全是自己鮮明的血腥味,源安對于血味早就習慣了,不用想源安也知道自己的身後是一連串的血跡。
風,好像是風來了,風中夾雜着一種迷醉的甜香。
源安忽然停下了腳步,盡力調整焦距想看清前面的景色,那應該是一片白色的花野,香氣從每一朵花溢出。很清晰,但是不對勁就在于它很清晰。源安現在應該看不清花才對,可是源安看清了面前的花野。
白色的花?源安面容突變,想起了什麽,立刻想轉身遠離,但是腿卻使不上力,跌倒在了地上。
源安松開緊握的手,感覺絕望正在緩慢的吞噬他。
這片花野上的花是白罂粟,白罂粟是一種.......強效致幻劑。
他躺在花野上,動不了身子,只有麻木的躺着,感覺夕陽照在臉上。
Advertisement
他無比鮮明的感覺到身體裏的血在一點點耗盡,流幹,可他居然很平靜。
如果盡頭拉遠可以看見他身邊的花被全部染成了觸目驚心的紅色,如果可以,源安實在不想自己死在一片花裏,這樣太美,但是美的很女人氣。
他腦中不知道在想些什麽,很久以前的記憶也被頂上了腦海,耳邊響起了樹林的飒飒聲和孩子們清晰的笑聲,鼻尖聞到了類似于冰雪的氣味,源安閉上眼,眼前卻無比清晰的呈現出私塾的樣子,高杉,老師,桂,銀時,博武,一個個的那麽鮮明。
都說人死前會看見重要的東西啊,那麽自己重要的,在意的事呢?
血流到了花上,白罂粟顯現出血色,浸到了蕊裏。
——————前世分割線——————————————————————————————————————————————————前世分割線————————————————————————————————————
風中的盛夏
S市的夏天特別的熱,煙塵總是在任何一個地方彌漫,無孔不入,但因為它的發達,無數卑微如同蝼蟻的人們像是潮水一樣湧進來,或因為貪婪,或只是因為求生,即使他們總是免不了被蒸幹的命運。
“本庭宣布,被告人李河無罪,當庭釋放!”法官平板的語調,意料之中的結果,名叫李河的男人肥胖的臉上是不可抑止的笑容,走下了被告席。
原安面無表情的聽完宣判後直接起身推開法院的大門走了出去。
門回複原位的聲音好像被無數倍擴大在腦海裏嗡嗡作響,原安腦中忽然出現了一個極其明确的想法。
還好,李河好像……從沒有見過他的臉。
四周蟬鳴的極盛,空氣有些讓人煩躁。
他的手覆上臉上因為同學無意中的打鬧傷到的傷口而纏上的滿滿的繃帶,好像是自言自語的,輕輕的,慢慢的說到:“果然,法律不能完成的東西,我來完成。”屬于變聲期少年的語調嘶啞,卻沒有多餘的情緒。
也許就是從這一刻開始,原安明白了如何掩飾自己的情緒.
++++++
白衣的女孩在路邊蹲着,抽噎的聲音不斷傳出,原安停下自行車一只腳撐地,關切的問:“同學,你沒事吧。”
白衣女孩的身體抖得更厲害了,她哭的更加大聲,原安不禁皺皺眉頭。
“同學,不要多管閑事哦。”一只手橫到了原安面前,發出張揚女聲的是一個漂亮張揚的女孩,她也穿着十二中的校服,挑釁似的看着原安。
原安在本年級從未見過這個女孩,看樣子是高一或者高二的。
“學妹,有什麽事好好說,女孩都哭了。”原安耐心的勸道。
“誰是你學妹?”女孩嘲諷似得說,四周傳來幾聲屬于少男少女的笑聲,應該是她的同伴,女孩繼續歪頭,指着地上的哭泣的白衣女孩說:“這□□勾引我男朋友還裝小白花,我教訓她是分.內.事,你給我快滾!”
原安皺着眉頭,對張揚的女孩不滿似的,他也不再理那個女孩,而是到哭泣的女生身邊,伸出手:“喂!你家在哪裏?我搭你一程。”
白衣女孩擡頭,露出兩只哭的通紅的兔子眼,眼神兩邊瞟,碰見那個女孩又抖了一下,猛地搖頭。
女孩發出一聲不屑的笑。
原安也不說什麽,直接拉上女孩上了自行車準備走。“唉!你…….”一個少年想過來拉住他,卻被他一腳直接掃到柏油路上,他冷冷的瞟了這群學生們一眼。載起白衣女孩離開了這個地方。
“喂!那個男的!你給我記住了!我叫李.芊.芊!”被掃了面子的女孩氣急敗壞的對原安吼道。
++
李芊芊?真是個好名字。
++
作者有話要說: 這是伊藤博武的原型伊藤博文的資料~
伊藤博文(いとう ひろぶみ,1841年10月16日-1909年10月26日),日本近代政治家,長州五傑,明治九元老中的一人,日本第一個內閣首相,第一個樞密院議長,第一個貴族院院長,首任韓國總監,明治憲法之父,立憲政友會的創始人,四次組閣,任期長達七年,任內發動了中日甲午戰争,使日本登上了東亞頭號強國的地位。官至從一位、大勳位、公爵。[1] 不過從本質上上說,他在日本統治集團裏還算是文治派。他的不朽功業是建立了一種有生命力的立憲制度,他使日本人能夠有秩序的進行政治和平演變,在此種變化中,民衆得到日益擴大的參政機會,這是很有意義的。
1909年10月26日9時,伊藤博文在哈爾濱被朝鮮愛國者安重根刺殺。
中文名伊藤博文外文名いとう ひろぶみ別 名幼名利助,字俊輔,號春畝 國籍日本 民族和族 出生地長州藩(今日本山口縣) 出生日期1841年10月16日 逝世日期1909年10月26日 職業政治家 主要成就草拟明治憲法,組織兩院制議會
日本首任內閣首相、樞密院議長代表作品《日本帝國憲法義解》
伊藤博文(Ito Hirobumi)(1841年10月16日-1909年10月26日)日本長州藩士出身。父親是一個普通武士的養子,他在德川幕府衰落,國家政治腐敗和西方影響擴大的時代成長。
伊藤博文
青年時即參加“尊王攘夷”運動。結識了一大批重要人物,木戶孝允是他當時最有影響的良師益友。1863年留學英國學習海軍,回國後與高杉晉作等積極從事倒幕運動。1868年明治政府成立後,任外國事務局判事,1871-1873年随岩倉使團訪問歐洲,以後歷任大藏少輔、民政部少輔、工部大輔、工部卿等職。1878年大久保利通被暗殺後繼任內務卿。1882—1883年赴普魯士研究憲法,歸國後致力于訂定日本憲法,并訂定華族制度、內閣制度、皇室典範,設立樞密院等。1885年起四任日本首相。1888年起三任樞密院議長,1889年國會組成,又任貴族院議長。1893年與英國達成協議,取消英國人在日本的治外法權,1894年派兵戰敗了中國,這兩個重大政治事件表明在東方民族中日本首先獲得現代化成功。1898年9月曾來中國,維新派欲請其贊助新政,戊戌政變猝發離去。1900年組織立憲政友會,自任總裁。日俄戰争後任特派大使,與朝鮮簽訂《日韓協約》,任第一任韓國統監,沒有取得成功,因為盡管他采取溫和、同情的态度,但他即未能博得朝鮮人的信賴,也未能阻止日本其他領導人吞并朝鮮的野心。1909年10月26日在中國東北最大城市哈爾濱火車站被朝鮮愛國者安重根刺死,死後國葬。他最大的貢獻是草拟明治憲法和組織兩院制議會[3] .
從攘夷到尊王
志士時代的伊藤博文
日本天保十一年出生于長州藩熊毛郡束荷村。幼名利助,後改稱利介、利輔、俊輔和舜輔。父林十藏,母名琴。其父原在村務農,後去萩城謀生。不久,入伊藤武兵衛家做工。武兵衛年老無子,收十藏為養子,博文即随父母入伊藤家。
伊藤博文自幼備嘗辛苦,其父外出打工時,伊藤随母寄居外祖父秋山家,過着貧困的生活,那時他是個喜歡惡作劇的頑童,村裏的孩子叫他餓鬼大将,胡說利助。11歲時曾寄宿于寺院,後又在藩士福原等家作侍童,平時做雜役,閑時習文識字。16歲往相州服役,守衛邊防。次年返回長州,他先是投奔來原良藏,後入松下村塾,受教于改革派下級武士的領導人吉田松陰門下,深受吉田器重。1858年10月,伊藤去長崎,入幕府辦的炮術傳習所,學習軍事。1859年6月回長州,認識了桂小五郎。10月,随從桂小五郎一起去江戶。
十九世紀六十年代的日本正處于社會變革的大動蕩時代。幕府與西方列強簽訂的不平等條約,不僅加深了封建幕府體制的固有矛盾,而且使日本面臨着淪為半殖民地的嚴重威脅。為反對西方列強的侵略和幕府的妥協态度,以薩摩、長州等西南藩為中心的下級武士階層,與豪農巨賈結成聯盟,開始了尊王攘夷。伊藤博文登上政治舞臺後,即投入尊王攘夷運動。1862年12月12日夜,伊藤與久坂玄瑞、高杉晉作等十幾名志士,潛入品川禦殿山新建的英國公使館周圍。伊藤在前面開路,手持木鋸,鋸斷使館四周的木栅欄,其他人随即魚貫而入,扔出自制的燃燒彈。随後,伊藤等人返回附近住處,徹夜痛飲,沉醉于攘夷的狂熱之中。
1863年5月,伊藤同井上馨等5人,受長州藩派遣,去英國留學。他親眼見到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物質文明,思想發生變化,認識到僅僅憑着一股保衛民族獨立的熱情去盲目攘夷,決非上策,只有開國,向西方學習,才能成就倒幕大業。在英期間,了解到薩英戰争爆發,1864年6月,伊藤同井上回國。此時正值英法等四國聯合艦隊攻打下關前夕,伊藤即力勸藩主毛利敬親不可攘夷。指出,與其空費國力,不如将此力用于恢複王政,以完成國內統一。後因藩主執意攘夷,終發生四國艦隊炮擊下關事件。不久,幕府第一次讨伐長州,藩內保守派即向幕府表示“恭順”。1865年初,高杉晉作等改革派下級武士起兵,奪得藩政,伊藤堅決支持。伊藤是從攘夷到“開國進取”轉變的先行者和促進者。
1866年1月,薩、長兩藩下級武士結成倒幕聯盟。6月,幕府第二次讨伐長州。伊藤前往石州,準備參戰,抗擊幕府。後受長州藩之命,去長崎向外商購買輪船,以對付幕府的海軍,但未成功,又轉往上海。8月底買回兩艘輪船。此時,征長戰事以幕府失敗告終。
在同幕府鬥争中,倒幕派勢力不斷壯大。1867年10月14日,朝廷向倒幕派發出讨幕密诏。同一天,幕府将軍德川慶喜提出“大政奉還”。12月9日(陰歷),天皇發表“王政複古”大诏令,宣布廢除幕府制,建立新政府。伊藤得知讨幕消息後,即從長崎來兵庫,欲與長州藩諸隊一起戰鬥,後因故回長州。1868年1月初又來兵庫,1月13日,被明治新政府任命為外國事務交涉員。在木戶孝允、大久保利通和細田道一的領導下負責處理外交事務。後又任外國事務局判事、大阪府判事兼外國官判事、兵庫縣知事。
話說歷史上的伊藤博文居然真的是吉田松陰的弟子啊......松陰老師好福氣,弟子一個兩個都那麽有出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