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造訪這牢獄重地

劉尹忽然發難,何瑾弈始終不知何家所負罪名為何,不過當時那卷舊畫他亦瞧在眼裏,多少能猜得八九不離十。

畫中一人乃是父親,另一人身覆铠甲,再看那起伏山脈連綿不絕,想必地處西南,該是元将無疑。可此間最為不解,是此畫究竟自何而來,又因何而來。

畫上筆墨瞧來有些年份,絕非新物。他尚值十六,多年前之舊事,恐怕還需何炳榮親為解惑。

何家上下二十餘口盡在牢房之中,一衆婦孺本已提心吊膽,何瑾弈不願再驚吓他們,鎮定行至何炳榮身旁。

無辜小妹最是懵懂,被李如茵抱在懷中拍哄一陣便又噙着眼淚珠子睡去,何瑾弈小心拭去她眼角濕霧,低聲向何炳榮問道:“父親可否告知畫卷由來?”

何炳榮愁容不展,偏頭看一看妻女,事到如今實在無需隐瞞,愧疚講道:“本是陳年舊事,我早未記在心頭……”

二十年前,新帝即位之初,元将軍平定西南叛亂,為國鎮守一方。

捷報自邊陲傳送入京,宏宣帝大喜過望,厚賞元家親眷,為元老夫人封賜一品诰命之銜,令本就叱咤一時的元家将門更如日中天。

那時舊臣告老,朝堂大換新官,何炳榮多年政績在前,正值頗受新帝高看時,一舉擢升為當朝尚書令。西南內亂得以鎮壓,何炳榮得禦賜尚方寶劍一柄,替宏宣帝遠走邊疆,代天子犒三軍。

元将軍性烈,一身不阿正氣,平日裏最瞧不慣的便屬朝中文臣,以為這些羸弱夫子看似滿口仁義道德,實則深受皇恩還不知安分,背地裏蠅營狗茍,污得滿朝瘴氣。

換在以往,京中每有文官前來,元将軍絕不正眼相待,唯獨這回偏卻不同。許是方平了戰亂,軍中一派歡慶,元将軍情緒正好,又見何炳榮風塵仆仆而來,滿目謙恭,風骨駿爽,當下便沒了那份成見與厭棄。

三兩盞烈酒下肚,元将軍胸懷開了,帶何炳榮登上城牆,領他見識西南好風光。

“如此好山河,豈可由賊人作亂,我元某此生為将,不畏抛頭顱、灑熱血,定要天下寸土盡歸吾皇!”

彼一時之豪言壯語,何炳榮至今銘刻于心。

邊陲之月似比京中豪放大氣,一片銀輝如墨潑灑,為山川河流鍍上耀目光華。

文臣武将,比肩聯袂,共賞江山繁榮,落在旁人眼中豈非分外鼓舞人心。

Advertisement

随行幕僚贊嘆不休,當夜提筆繪就此景,成畫後再将之臨摹一卷,好令兩人各持其一。然而元将軍翌日酒醒,對着畫軸竟好一陣嗤之以鼻,還當何炳榮為人清正,沒想到也同那一衆結黨營派之人無異,不過暢聊幾句便妄圖巴結于他。

元将軍将畫随意置于營中,不作理會。

反觀何炳榮倒恰恰相反,他乃愛畫之人,這一卷畫作于他眼中坦坦蕩蕩,并無其他,不過是一幅着墨精致的佳作而已,實在棄之可惜。于是仔細卷起收進行囊,一路帶回了京城,放入書房櫃底好生珍藏。

不想這一藏便藏了整二十年。

作畫之人本無惡意,熟料多年之後會将畫中二位陷于險境之中。

何瑾弈聽來為之惋惜,見父親舊事萦懷,一番述罷感慨萬端,只怕他郁結成疾,連忙寬慰道:“父親常教導孩兒,為人身正不怕影邪。孩兒信世間自有公道,何家無罪,豈能被污了清白。”

牢裏光線晦暗,何炳榮凝眼看着他,想自己二十年前正值壯年,二十年後終是老了,平素竟未察覺,原來這雙渾濁眼睛已無法清楚拓印出膝下親子的俊朗模樣。

何瑾弈最是像他年輕時候,意氣風發,心懷大義,以為天地間是非有論,因果有報,殊不知世上凡人有時更比鬼神可怖。何炳榮有子如此,與他一朝同落階下囚,不知當喜當悲。

他思忖半晌又搖頭苦笑道:“我眼下最為憂心的,尚不是何家。”

何瑾弈不解。

何炳榮站起身,帶他行向牆邊,高處一扇窄窗隐約飄進雨水,他聽着雨聲嘈嘈,心系京外另一處,無奈嘆氣:“只怕皇上已下旨捉拿元将回京了……元将受冤,處境比我何家更險。我雖高居尚書令之位,但終究一介文臣,不似元将,手握重兵,本就為皇上忌憚,如今無端端生出這觊觎江山之罪,要皇上如何信他?”

何瑾弈醍醐灌頂,恍然一念閃過心頭:“父親如此說,我倒愈覺奇怪,畫卷一事時隔多年,又怎會有人知曉?”

“正是,”何炳榮颔首,“想必劉尹最初派人前往西南,原只意在拉攏元将,而非尋他罪證。”

“然而元将軍剛直不阿,劉尹深知此人不可為他所用,便欲就此毀去?”

話到此處,父子兩人俱是心驚。

事實誠如所料,劉尹此番派人西下,本是想借清查郡縣官吏之名,假公濟私,拉攏元将軍,好令六皇子身後兵力厚重,牢不可摧。奈何元将軍油鹽不進,還諷他身為命官但滿腦腌臜東西,幾句冷言将人斥回。

劉尹聞信惱怒不已,轉令手下将之徹查,不期然從軍中探得一絲傳聞,道元将軍素不與文臣結好,偏卻同何大人交際匪淺。

劉尹如獲意外之喜,順蔓摸瓜,揪出塵封多年的畫卷兩幅。

何炳榮暗中決了心意,斂眉叮囑何瑾弈道:“你且好好記着,若元何兩家只可救其一,則必當以元家為先。”

何瑾弈驟然咬牙,瞪眼望向父親。

“天下可以沒了何家,卻萬不可沒了元家。元家一門忠肝赤膽,多年來開疆拓土,平寇無數,若無元家,恐致天下大亂!如今皇上糊塗,你我卻不可糊塗,斷不能将黎民蒼生推入萬丈深淵。”

何瑾弈豈會不明白父親話中道理,只是私情于心,他如何都難以接受,緩緩搖頭道:“孩兒即便以元家為先,也無法棄何家于後。”

何炳榮還欲再勸,覺眼下境況危急,能保其一已屬不易。可不及多言半字,不遠處忽有獄吏行來,将何瑾弈帶離獄房。來人舉止客氣,出言道請,分毫不敢得罪,令何瑾弈約莫猜到是何人想要見他。

他心下了然,卻仍在見到平懷瑱時倍感意外,因這一人渾身狼狽相,鬓發濡濕,衣擺鞋履皆被泥水所染,哪還有半分平日模樣。

他快步近身,擡手拭去平懷瑱額上水漬,方要開口便被緊緊攥住手掌。平懷瑱喉嚨幹澀,好半晌将話喑啞道出:“瑾弈受委屈了。”

何瑾弈暗壓心底的窒悶難受頓時為之撫平。

“不委屈,”他低聲安慰,好令平懷瑱也冷靜下來,“我知你會來見我。”

“我會來見你,更會将你好好帶離此處,何家受屈之事,我絕不袖手旁觀。”

何瑾弈颔首一句“我信”,罷了為他擦拭發間水珠,将方才與父親所談講給他聽,道:“父親心系元家,可如今自身難保,深陷牢獄,莫可奈何。”

平懷瑱總算知曉了前因後果,兀自沉思良久,心底有話不敢道與何瑾弈知。

因為事到如今,他怕的不是宏宣帝受人蒙蔽,昏庸愚昧,而是明知何家無辜,卻還佯裝糊塗,只為削平隐患。所謂君要臣死,倘若宏宣帝早已心存芥蒂,眼下罪證當前,清白與否豈還重要?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帝王當權,為穩固江山,枉殺良臣早有先例,平懷瑱只怕這一回落到何家頭上。

他将滿心慌亂壓下,手掌撫在何瑾弈肩頭,片刻後傾身上前擁了一擁,沉聲低道:“瑾弈放心,我拼盡全力也要還何家清白。無論如何,我生你生,我死,你亦不可死。”

何瑾弈原還鎮定自若,驟被他最末一句擾亂心神,久久說不出半個字來。

牢房重地不宜久留,平懷瑱見他一面求得半分心安,終要離去。

空曠足音愈漸行遠,何瑾弈同他道別之後仍在原地立着,望着他遠去背影,漸而不畏生死。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