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炸沙雞+燴三事+雞汁冷拌海……

這年十一月初三是蔣禦史母親的八十壽辰,是日在府內大擺筵席,因府內的廚子忙不過來,特請了沈瓊英、悅賓樓的主廚尹弘和一衆廚役來幫忙。

尹弘與沈瓊英商議午宴的菜單:“依祖制,禦史不許食鵝,主菜要上什麽才好?”

鵝在國朝的地位尊崇無比,若一桌上等宴席沒了鵝肉,總覺得缺了點什麽,沈瓊英略一思索笑道:“我看廚下有新宰殺的沙雞,主菜便是沙雞好了。”

“好。”尹弘當即表示贊成。沙雞在金陵亦是稀罕物,售價頗昂。原出自太原、大同境山中,大如鴿鹑,肉質細膩鮮美,用來做壽宴的主菜,亦很說的過去了。

尹弘笑道:“八十壽宴本就難得,蔣禦史又是有身份的人,海參、鮑魚總是不可或缺的。不然做一道燴三事吧?”

沈瓊英笑道:“好,還可以用海參做一道涼菜,賓客吃膩了肥鮮之物後,倒可以爽口解膩。”

尹正好奇問道:“海參還可以做成涼菜嗎?這倒是我孤陋寡聞了。”

沈瓊英解釋道:“可将海參切成丁,加芥末、黃瓜丁、雞絲、雞汁冷拌,風味絕佳。”

尹弘亦是知味之人,不由大感佩服,怪不得沈瓊英即使身涉嫌疑,醉仙樓依舊屹立不倒,她果然是有真本事的。

主菜已定,沈瓊英又問:“總得有一道湯菜吧,做什麽好呢?”

尹弘笑道:“便是蛤蜊豆腐湯吧,蔣府的廚子為了這幾日的壽宴,特地采買了一批蛤蜊,這東西本就要吃個新鮮,時間稍長便腐壞了。”

二人又商議冬筍燒香簟,芙蓉豆腐、火肉煨黃芽菜等配菜,午宴的菜單便定下來了。接下來便開始忙碌的備菜。

主菜是由沈瓊英掌勺的。時下烹饪沙雞多為鹵制,将沙雞用鹽、酒腌制一會兒後,投入鹵水內,加蔥、姜、桂皮等材料煮熟即可。沈瓊英這次卻別出心裁,想要将沙雞下鍋油炸。

沈瓊英将剛宰殺的殺雞清洗幹淨,去除內髒後加鹽、胡椒、蔥、姜、料酒腌制,最後放入攪拌好的雞蛋液內滾一下。起鍋燒熱倒入素油,待到油溫八成熱,下入沙雞,反複炸兩次,直到沙雞表皮金黃,便可以裝盤了,搭配沙雞的蘸料,沈瓊英選擇了花椒鹽和梅子醬兩種,吃起來有不同的風味。

那一廂尹弘在準備今天的重頭菜——燴三事。海參、鮑魚本是無味之物,需要用肥雞吊味方能鮮美。尹弘先将肥雞去除內髒整治好了,再将豬蹄筋、魚翅一起上鍋蒸熟,将鮑魚用酒煮軟。這些食材全都處理好後,将它們一起倒入砂鍋中,加入蔥段、适量清水小火熬至湯汁變濃,再放少許鹽調味,這道燴三事變做好了。

接下來,在沈瓊英、尹弘的調配下,雞汁冷拌海參、冬筍燒香簟,芙蓉豆腐、火肉煨黃芽菜、蛤蜊豆腐湯等配菜也相繼出鍋,便只待管家一聲令下便可上菜了。

Advertisement

蔣府今天來的賓客很多,恐筵宴安排不開,便在內外花廳兩處開宴。外花廳擺了十五桌宴席,專請官客,內花廳擺了十桌宴席專請堂客。

顧希言、韓沐二人也在受邀之列,他們在外花廳東面上首的桌前坐定,各樣菜色便如流水般上來。卻見主人蔣禦史起身舉杯招呼道:“今日是家母八十壽辰,蒙衆位賞臉來參加。菜色粗陋,實在不成敬意,不過這酒是禦賜的秋露白,十分應景,大家一定要滿飲此杯。”

韓沐在一旁腹诽,若這樣的菜色算是粗陋,那金陵的其他宴席就更不堪入目了,他随着衆人起身,一起飲畢杯中酒賀壽,禦賜的秋露白果然不同凡響,口感香柔,清醇甘冽,令人回味無窮。

韓沐坐下後,低聲對一旁的顧希言道:“蔣禦史這次設宴可是下了血本的。我聽說他特地請了醉仙樓的沈掌櫃和悅賓樓的尹大廚掌廚。二人皆是金陵名廚,能請得動他二人,沒有幾十兩銀子是下不來的。”

韓沐嘴上說着,手上也不停,手邊那一碟雞汁冷拌海參賣相很好,碧色的黃瓜丁、黑色的海參丁和淡黃的雞絲搭配在一起十分悅目,他忍不住舀了一勺品嘗。黃瓜脆脆的、海參鮮美彈牙,雞絲回味隽永,配上稍稍嗆鼻的芥末,清涼又爽口,是一道很好的開胃菜。

韓沐好奇笑道:“也不知這道雞汁冷拌海參是沈掌櫃做的呢,還是尹大廚做的。”

顧希言随口道:“自然是沈掌櫃做的,席上的主菜炸沙雞,也是她做的。”

韓沐越發好奇了,追問顧希言原因,他卻笑笑不答,轉而品嘗那道炸沙雞,因為火候掌握的好,一口咬下表皮又香又脆,內裏的肉質卻很鮮嫩,飽含汁水,咀嚼之間毫無渣滓。再蘸上花椒鹽,鹹鮮之餘又多了一絲麻爽,別提又多好吃了。

韓沐從沒嘗試過用梅子醬配沙雞,今日好奇一試,倒有意外的驚喜,酸酸甜甜的梅子正好中和了炸雞的油膩,又給雞肉帶來了一絲淡淡的水果香,二者搭配在一起很是和諧。

韓沐不由贊道:“以前在嶺南,見有人用梅子醬配燒鵝,味道極鮮美。今日沈掌櫃用它來配炸沙雞,竟也很适合呢。”

桌上的客人都很喜歡這道主菜,不大一會兒功夫,炸沙雞便下去了多半盤。

韓沐的目光随之投向了那道燴三事,笑對顧希言道:“這道菜用料可真實在,你看魚翅、海參、鮑魚加上豬蹄肥雞,沒有二兩銀子怕是下不來吧。說起來蔣府竟然比我們世襲的勤忠伯府還豪富。”

顧希言也覺得今日宴席的菜色過奢,但這是時下金陵官場的風氣,他也不便于此時臧否,只是不再去品嘗燴三事了。韓沐卻毫無顧忌,燴三事湯汁濃厚肥鮮,配飯最合适。再細細品來,豬蹄筋、魚翅已經炖得十分軟爛,稍微咀嚼,滿嘴便充滿濃鮮的膠質,鮑魚經過長時間炖煮,不像當初那般幹硬,變得軟嫩爽滑、鮮香适口。更妙的是裏面的豬蹄筋,默默吸收了肥雞和魚翅的膠質,入口酥而糯,味道與濃湯渾然一體,絲毫不覺得突兀。

席上冬筍燒香簟,芙蓉豆腐、火肉煨黃芽菜等配菜也馨香脆美、各具特色,酒過三巡,菜過九味,顧希言和韓沐肚子早就填飽了,但韓沐還能喝得下湯。蛤蜊作為海産,于金陵人亦是稀罕物,用來與豆腐同煮做湯,清鮮美味,讓人仿佛領略到了海水的氣息,飽沃肥甘後喝一碗這樣清淡的湯,胃裏別提有多舒服了。

蔣府的後廚有兩個,其一就在外花廳附近。今天與宴人數衆多,沈瓊英、尹弘正在後廚張羅着上菜,卻見一廚役匆匆跑來道:“沈掌櫃,外花廳又來了幾名貴客,說是從京城遠道來賀壽的,管家讓趕緊再準備一桌菜呢。”

準備宴席最怕這種突發情況,沈瓊英甚覺頭大:“材料還夠用嗎?那我們可得加緊了。”

一旁尹弘忙令廚役檢視食材,別的還可以應付,獨獨少了鮑魚一味,這是燴三事不可或缺的食材。

尹弘皺眉問:“貴府還有幹鮑魚嗎?”

蔣府的下人思索片刻,一排腦袋道:“是了,前些日子謝通政送了一些幹鮑魚來,都在外花廳東面的庫房裏收着呢。我這就去取。”

蔣府的下人剛要動身,卻見一管事模樣的中年男子急匆匆走上來對他道:“那裏找你都找不見,快跟我回去,夫人問前日剛收的那架黃花梨福祿壽十二扇屏風放在那裏去了,老夫人說一會兒要擺上呢。”

“哎。”那下人一面将鑰匙遞給尹弘,一面道:“抱歉,今天事兒實在太多了,你們自己去取吧。”

說完便跟着那名管事匆匆離開了。留下沈瓊英與尹弘面面相觑。其中有一廚役年紀大約四十多歲,長得很斯文,此時忽然開口道:“我以前來蔣府幫過廚,知道這庫房的位置,讓我去取鮑魚好了,只是如今蔣府下人不在,我一個人去庫房,恐怕會有嫌疑,到時少了東西,我怕是有口也說不清了。”

沈瓊英随口道:“這話說的是,我随你去吧,也好做個證見。”

沈瓊英與那廚役出了後廚向東一折,便來到蔣府的庫房,那是一棟二層的小樓。管庫的掌事聽他二人說明原委,又驗看了鑰匙,因事出緊急,查了查賬目對二人道:“二樓最西側那間房子裏面存放了鮑魚,你們趕緊去取,快去快回。”

二人依言上了二樓,廚役用鑰匙打開房門,二人先後走進去,沈瓊英走在後面,見那廚役随手關緊房門,心中湧上一陣異樣的感覺,她偷偷将門推開留了一條縫。

那廚役對沈瓊英道:“不如沈掌櫃去左邊的架子上去找,我去右側的架子上去找,你我二人分工,也會快一些。”

沈瓊英答應一聲走到左側架子旁,且不忙着找鮑魚,她用餘光留意到,那廚役正悄悄從右側折過來,袖中寒光一閃,拿起一把鋒利的匕首便向她頸部刺去。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