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孝經
更新時間2015-5-23 21:14:29 字數:2448
“姑娘莫要謙虛!”顏卿笑着拍拍我的手背,轉而對雲夢格格道,“雲夢,可有看得上眼的?”
雲夢搖搖頭,顏卿道,“那便陪我去流水閣瞧瞧樂器吧?”說着,又轉向我,道,“長寧姑娘可有興趣一道去?”
長寧姑娘?她這樣稱呼我?
我有些驚訝,對上她的目光,搖了搖頭,道,“奴婢稍後便要回宮了!”
“真是遺憾!”她嘆口氣,轉而對十四道,“十四弟,我和雲夢先行一步,失陪了!”
“五嫂慢走!”十四拱拱手,送她們走到門口。
“雲丫頭,咱們一道坐馬車吧……你那匹馬,野得很,方才你在前邊兒騎着,我看得驚心動魄的!”顏卿挽着雲夢,一邊走一邊說。
我忍不住跟了上去,叫住她,“側福晉——”
她頓住腳步,回身看着我,有些疑惑,“姑娘還有事?”
“其實……”我想了想,捏捏拳頭,看着她的眼睛,問道,“其實奴婢入宮之前,在京城白雲觀的三清閣,曾與側福晉有過一面之緣,不知貴人可還記得?”
“你入宮之前?那是何時?”顏卿想了想,揉揉額頭,問道。
“去年重陽,白雲觀的廟會九皇會……”我目不轉睛地注視着她的目光。
她眼中确實有什麽閃爍了一下,旋即歉然道,“實在抱歉,姑娘,我去年重陽生了一場大病,很多事情都不記得了……”
不記得了……原來是不記得了……連大師兄也不記得了……
“姑娘,你怎麽了?”見我神色有異,她有些擔心。
我淡淡一笑,道,“沒事……忘了好啊……”我無力地轉身,回到美人齋內。
“長姐,你怎麽了?”永寧迎上來,一臉擔憂地望着我。
我勉強笑了笑,道,“沒什麽,來,咱們挑挑首飾吧!”
……
回宮之後,日子依舊清閑。而自從我來到這個時空,便有意識地将自己曾經學過的知識記錄下來。也許,我潛意識裏始終相信還有能夠回到現代社會的可能!所以,未免回去之後與那個時代格格不入,我一定不能把學過的知識忘掉!因而,當銅鏡中的人影跳窗閃進我床前的屏風後時,我正将吹幹的函數圖像收進梳妝櫃的抽屜裏。
是誰?我有些驚訝,但沒有出聲,隐隐見到那人矮身一團,滾到床底下去了!
我屏住呼吸,一步一步靠近屏風,正當我的手觸到屏風時,忽然響起了急促的敲門聲。
門口站着七八個侍衛,見了我便問道,“可曾看見十阿哥?”
我有些莫名,方才那人,是十阿哥?那可不能說出來,萬一以後他報複我怎麽辦?
于是我乖覺地搖搖頭,但領頭人有些不信,道,“方才明明見十阿哥往這邊來了,怎會憑空消失呢!你且讓開,讓咱們兄弟進去搜搜!”
“唉,這可不行!”我忙伸手攔住,“侍衛大哥,這裏好歹是我的閨房,怎能讓外人随便亂闖?”
“這……”領頭侍衛想了想,苦口婆心道,“長寧姑姑,咱們都是在宮裏當差的,都不容易!太子爺命咱們兄弟把十阿哥抓回去,找不到十阿哥,我們難以交代啊!姑姑能否賣個人情?”
他态度軟化下來,我也不好直接拒絕,問道,“太子爺為何要抓十阿哥?”
“姑姑有所不知,聖上起行前,曾囑咐太子爺好好教導十阿哥,教他做學問!今兒個太子爺陪着十阿哥練字,寫了還沒半個時辰,十阿哥就偷偷溜走了……太子爺沒辦法,只得叫咱們把十爺找回去!”
“原來如此!”我點點頭,那侍衛便要闖進去,我忙伸手攔住,解釋道,“不是我不通人情,實在是你們進去也搜不到!實話告訴你們吧,十阿哥方才确實來過,不過他現下已經往儲秀宮主院去了,估計此刻在向娘娘請安呢!你若不趕緊過去,只怕他又要跑啦!”
“多謝姑姑提點!”那領頭侍衛聞言,指指主院的方向,衆人便向齊齊向主院走去。
關上房門回到妝臺前,我盯着眼前的銅鏡,看着窗外那方衣角,輕輕扣手。呵,看來侍衛長也不是好糊弄的!人家派手下去拜訪良妃娘娘,自己卻蹲在窗外守株待兔!
敲門聲再度響起,我拉開房門,葉之捧着一本書走了進來。
“你怎麽來了?不必伺候良妃娘娘?”我有些意外,通常這個時候,良妃娘娘午睡醒來,葉之得陪在身邊為娘娘梳頭潔面的,今日怎麽到我這裏來了?
“長寧姐姐,今兒密嫔娘娘過來了,正跟娘娘下棋呢!”葉之其實比我大一歲,但誰讓我職位比她高呢?她本來也是堅持要叫長寧姑姑的,我花了好長時間才說服她叫我姐姐。畢竟,上輩子活到了二十五歲,倒也能坦然接受這“姐姐”的稱呼。
我點點頭,她将懷裏的書本塞給我,祈求道,“長寧姐姐,這是我從花奴那裏借來的書,您能不能……能不能教我讀書認字?”
我瞅了眼那本書,原來是《孝經》。其實,我起初以為葉之是識字的,畢竟當初的話本子《桃花扇》是她從別人那裏借來的。可後來才知道,原來她是替我借的!雖然我性子冷清,不愛與人結交,但眼前這姑娘,待我極好。我想,日後我走了,她若能識書認字,也許有朝一日也能被提拔成掌事宮女!這也算報答她對我的好吧!
于是我拉着她來到書桌前坐下,翻開書本一個一個字教她念,“開宗明義章,第一,仲尼居,曾子侍。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順天下,民用和睦,上下無怨,汝知之乎?’”
她認認真真地跟着我讀了兩遍,又自己默念了兩遍,問道,“這段話,是什麽意思?”
我背起雙手,朝後窗瞥了一眼,那侍衛不知何時已經離開了,于是清清嗓子,解釋道,“仲尼,是孔老夫子的字。這句話的大意是說,孔夫子閑坐家中,弟子曾子在旁侍坐。孔子問他,“先代君王有着至高無上的德行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其使天下人心歸順,百姓和樂,人民不論貴賤,上上下下都沒人心懷怨恨和不滿。你知道這是為何?”
“為何?”葉之愣愣地問道。
“咱們往下看。曾子避席曰:‘參不敏,何足以知之?’”我指着那行字念了一遍,解釋道,“參,是曾子的字,此處是曾子的自稱!這句話的意思是,曾子起身離座,拱手道,‘弟子不夠聰明,哪裏能夠明白呢?’”
“然後下文,便是孔夫子的見解,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複坐,吾語汝。’”
葉之跟着念了幾遍,起身問道,“這話是什麽意思?”
“孔子說,那是因為孝啊!孝,是一切德行的根本,教化世人,要從孝義出發。你快坐回去,為師細細講給你聽!”
“是,遵師傅命!”葉之乖巧地坐好,我按了按太陽穴,道,“我是在向你解釋那句話,并非自稱為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