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清晨的鬧鐘響起來,把孟伊和昨夜的好夢一起吵醒。晨風夾雜着秋天的陽光,透過窗簾送了進來,原木色的床頭櫃上,一雙藍黑色的板材眼鏡安靜地躺在那本半攤開的《古代漢語辭典》上,淺綠色的方形鬧鐘上顯示着今天的時間:公元2324年10月5日6點15分。天空泛着久違的藍色,當中幾縷薄紗一樣的雲彩微微飄着,看上去讓人心曠神怡。這個時候,大部分人應該都還是在放假的,不過孟伊卻是不行的,因為她早早地就要下地去了。
不要誤會,孟伊不是搞農田的,也不是搞建築的,她其實是搞歷史的。作為晉中大學最年輕的歷史系教授,32歲的孟伊帶着她考古分隊的“小夥伴”們已經在這裏——绛縣 “晉文公墓”進行了三個月的挖掘工作。
這是一座“甲字型”的大墓,墓冢高30餘米,綿延如山。為了減少工作難度,孟伊和國內的同僚們用了将近三年的時間進行研究論證,才最終确定從土丘腳下直接進入墓室的方案。
“孟教授,從土丘下面進去不危險麽?”前往現場的班車上,孟伊的學生伯迢詢問道。
“都來了好幾個月了,你怎麽現在才問?”旁邊的書劉笑道。
“今天不同嘛。晉文公重耳的棺椁就要被打開了,我們在裏面待的時間肯定比平時長。平常如果是待四五個小時的話,那今天可就是四五十個小時。”伯迢的表情認真得場所有的人都快信以為真了,卻不料被書劉及時地糾正過來。
帶着一臉不屑,書劉嗤道:“拉倒吧,一天一夜也才24小時,哪裏來的四五十個小時?”
這一句打趣,讓大家這才反應過來,原來剛剛也和伯迢一樣犯迷糊了,于是都哈哈大笑起來。
孟伊也被他們倆鬧得睡意盡失,她稍稍整了整自己牛仔襯衣的領子,搖着頭笑道:“親愛的伯迢同學,你就放好你的心吧。這個方案讨論了三年,從地質結構和墓葬構造上都進行過論證。這裏的地址堅硬,與地下水的距離也夠遠,雖然年代久遠,但是墓葬結構和地形結合得非常好,所以不會有太大的危險的。只不過……”
孟伊的停頓讓伯迢原本打算放下的心又提到嗓子眼:“不過什麽?”
孟伊故作深沉:“只不過對你不太好。”
“為什麽?為什麽對我不太好?” 伯迢追問道。
“墓葬的為了防止器物過快腐蝕,在通風上的設計可能會對氧氣的供應有所限制,以此保證特定的溫度和濕度。對你的不好就是,如果你還像昨天那樣一睡不醒的話,那你今天就危險了,因為缺氧是很可能導致窒息的。”孟伊話音剛落,車裏的隊員們都笑了起來。伯迢這才知道,孟伊是在批評他昨天偷懶睡覺的事。
“孟教授,您真是批評學生都帶着學問啊。蒼天啊,大地啊,是哪位天使大姐給我挑了這麽一位教授啊!” 伯迢的調皮讓整個車廂笑得前俯後仰。
歡聲笑語裏,車輛行至現場的工棚前。孟伊安排大家穿戴好之後,就今天的工作做了一個簡單的交代。
孟伊一邊把手上關于陪葬品的照片分發到大家的手上,一邊說道:“今天我們要開啓的是重耳的棺椁。一般來說,春秋時期的陪葬品有青銅禮器和鐵質劍器,以及其他一些陶俑。取出的時候只需保證其完好取出即可,細小的污漬,等到實驗室再進行就可以了。明白了麽?”
“明白了。”隊員們點點頭,齊聲應道。
雖然知道隊員們和自己一樣躍躍欲試,已經急不可耐地想到地下一探究竟了,但是孟伊還是把安全問題重複了一遍:“最後還是那句話,安全第一。千萬不要被這些東西割傷自己,如果因為缺氧而感到惡心,嘔吐的話,就趕緊出來地面休息,知道麽。好了,現在可以出發了。”
一聲令下,隊員們在孟伊的帶領下,打開頭上安全帽的亮燈,依次排隊進入。深邃的洞穴如同一個狹長的時光隧道,把過去和未來的時空連接起來。洞內嶙峋的山石,在燈光的照射下呈現出明暗相間的紋路,像波浪一樣一直蔓延到黑暗的盡頭。
到達墓室的時候,孟伊頓時覺得豁然開朗。墓室的四周用實木枋堆壘而成,棺椁周圍用木頭壘起一圈護牆,一塊上了漆的頂板穩穩地蓋在上面,遠遠看去,仿佛是坐落在這墓室裏的一座小小的房屋。
孟伊和隊員們把這個小房屋小心翼翼地“卸下來”之後,才看到重耳的椁室中那個四重相套的木棺。孟伊從外到內,一層一層地把棺蓋移開,終于看到了重耳的“真身”。這是一副一付保存完好的幹屍,旁邊正如孟伊所言,躺着大量青銅禮器,鐵質兵器和陶俑。
然而,讓她萬萬沒想到的是:這些陪葬品中,竟有一卷密封良好的竹簡!這真的是聞所未聞!
孟伊和“小夥伴”們都驚呆了,現場頓時鴉雀無聲。她顧不得思考這卷竹簡為什麽會在此處,只是下意識地把它拿在手中端詳。
燈光下,這卷竹簡泛着古銅般的顏色,捆綁竹簡的絲繩也已經泛黃,看起來有些殘破。而首片竹簡上用利器刻上去的兩個文字符號卻還清晰可見。
這是來自遠古的文字,孟伊盯着這兩個文字思考了半天,終于念出了這兩個讓在場所有人都吓了一跳的字:“孟伊。”
孟伊?竟然是自己的名字!孟伊此時對這卷竹簡的好奇已經無以言表了,她想要立刻翻開它來看個究竟。
然而,考慮到文物在空氣重待的時間過長,可能會發生腐蝕,所以她決定立刻回到實驗室。
“伯迢,你帶領着大家繼續現場的挖掘工作,我先把竹簡帶回去破解。”孟伊匆忙地從背包裏把密封盒拿出來,熟練地把竹簡裝進了進去。
“好的,孟教授,你放心去吧。” 伯迢點了點頭。
經過大約四十分鐘的車程,孟伊終于趕到了晉中大學的實驗室,她立刻将竹簡将翻開并放進密封箱,之後便對照詞典,開始了刻文的破譯。
孟伊逐字逐句地在紙上寫下那些符號在今天的涵義,一個發生在三千年前的凄美愛情故事便在這些遠古的符號上開始還原。
作者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