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程敬微沒想到駱時行已經想的那麽長遠,都開始計劃着賺北帶縣富戶的錢了!

他有些哭笑不得說道:“那些人手裏才幾個錢?”

駱時行苦口婆心勸道:“錢少也是錢啊,不能因為他們錢少就不賺,他們手上沒幾個錢,我們手上還沒錢呢!”

說到這裏駱時行就有些傷心,看上去他們兩個日子過的紅紅火火,但數一數他們有的東西大部分都是基礎生活物資!

錢財一概沒有,別說存款了,連零花錢都沒有,想買個什麽都要以物易物才行,雖然當地風俗都是這樣,但駱時行總覺得有些不安心。

更何況就算他們現在擁有一些物資,但這些最多也就是滿足他們的基本生活需求,勉強能夠維持溫飽,駱時行甚至從現在開始就要計劃過年時候的年貨,要不然一不小心過年他們都沒足夠的食物弄年夜飯,想想也很慘了!

再細數一下更是悲從中來:衣服是阿勒真送的,吃的是阿勒真送的,房子是阿勒真派奴隸給他們蓋的。

一旦阿勒真把這些收回去,他們兩個……當然是餓不死的,但也沒有現在的生活條件啊。

哎,貓貓焦慮,而且貓貓的焦慮程敬微還不懂!

程敬微敏銳地意識到了駱時行的不安,并且發現這種不安來自于阿勒真的态度,頓時十分欣慰,還行,小猞猁不算太傻,沒天真的以為阿勒真會一直無條件的供應他們。

阿勒真現在對他們的好是需要他們回報的,甚至想要讓他們回報更多。

其實他也不是沒辦法賺錢,只是現在基礎條件還沒達到,不過既然駱時行有這個想法那就讓他去。

程敬微連忙說道:“是我思慮不周,你想做什麽樣就做什麽樣,只是泥磚要不要再多燒制一些?會不會不夠?”

駱時行說道:“等我計算完了之後再看看吧,我估計也差不了太多。”

哪怕說着一步到位,但他也沒打算做太大的磚窯,整個北帶縣才多少人啊,用得起磚的有幾個?

做太大的話浪費人力物力,更何況如果以後需要的更多,那就找地方再建好了,反正空地有的是,有了第一次的經驗,再建也不是很艱難,不過磚窯建多了唯一需要糾結的大概就是燃料問題。

這個以後再說,現在按照這個植被的茂密程度,一時半會估計是不會有問題,實在不行就記得砍了樹再補種好了。

程敬微聽後不在多說,叮囑駱時行不要亂跑就走了。

駱時行對着他的身影做了個鬼臉,這貨還把他當小孩子呢!

他做完鬼臉就開始繼續糊了一塊泥板寫寫畫畫。

磚窯其實也有很多種類的,比如說隧道窯、晾曬型輪窯、人工幹燥室輪窯、多風道輪窯、直行輪窯、單風道輪窯以及駱時行穿過來之前最先進但是并沒有多少條的移動隧道磚窯。

這些磚窯都各有各的特點,其中晾曬型輪窯一直用得都比較多,因為對各種數值要求比較低,也就是說只要用這種窯需求的各種技術含量都不高,但也有一個非常大的缺點就是受氣候影響比較大,到了雨季基本上就不可能出磚,還有就是需要的晾曬場地太大了。

就這兩個缺點已經能讓駱時行放棄這種磚窯了,交州這邊一年分旱季和雨季,雨季會持續很長時間,到時候一到了雨季磚窯就要熄火,這哪兒受得了。

更何況需要的晾曬場地還很大,他們的确不缺地盤,但山裏動物多啊,磚要露天曬,那就需要人工看守,萬一看守不到位可能這一批磚都會被破壞。

所以這個是不行的,而人工幹燥室輪窯是輪窯的幹燥和焙燒分開進行,這個算是晾曬型輪窯的一個進階版本,因為是在幹燥室進行幹燥,所以雨季也能進行生産,但問題在于幹燥室的排潮布局非常關鍵,一旦布局不好,那麽幹燥室達不到效果,反而容易出問題。

而交州大部分時間空氣濕潤,排潮……這個太難了,放棄!

剩下幾種磚窯也都各有各的缺點,要麽是對磚的成型硬度和成型水分有要求,這是單風道輪窯。

要不然就是駱時行只知道名字沒有看到過相應的資料,這是直型輪窯。

其實直型輪窯據說是結構最簡單的,但問題是駱時行當年看相關材料的時候,這部分只有一句話帶過,不像是別的輪窯都給分析了一下施工難度和優缺點。

所以這個他是真不會,而現在也沒有給他研究的時間,只能建造一個他知道的。

至于移動隧道窯,就別想了,那種窯是要讓磚窯移動而隧道車不移動,為的是省下窯車的費用,在現在基本上是不可能實現的。

于是駱時行最後還是決定建造一個隧道窯,隧道窯就如同後世的流水線工廠。

開口負責送磚入窯,然後前面是溫度不那麽高的預熱帶,幹燥的磚先放到預熱帶去燒制一段時間。

其中預熱帶還要設計好排煙的管道和煙囪,緊接着就是後面的燒成帶,這個地方需要的是做好空氣輸送。

如果直接弄成密閉空間的話,燃料缺乏氧氣容易燃燒不充分,那樣溫度也上不去。

所以這個地方需要設置好第一次送空氣的輸送口,既然是第一次送空氣,那麽就有第二次送空氣。

不過第二次送空氣的輸送口卻是在後面的冷卻帶到出口之間,磚窯兩邊都開口輸送空氣,這樣空氣形成對流會往燒成帶跑。

然後就是窯車的出口,磚從出口出去之後就是成品了。

簡單來說就是一個長條廠房分成三個部位。

分好之後接下來需要注意的就是燃燒裝置的布置,一般燃燒裝置有三種,頂層加熱、底層加熱以及側面加熱。

一般側部加熱比較常用,頂部和底部都需要更麻煩的制作方式。

駱時行自然要選擇最簡單的那種,加熱方式在側面就意味着磚窯的寬度要擴充一些,因為除了側面加熱,還要留出窯車的位置。

而窯車是需要軌道的,因為窯車從進入到出來中間是不會有人操控的,磚窯裏面那個溫度動不動就一千多度,人進去怕不是直接就化成水氣了,除了冷卻窯那邊,駱時行都不打算讓人太過接近磚窯。

這樣的話若是沒有軌道窯車也沒辦法順利進出。

只不過這個軌道的設置也有些麻煩,一開始他的腦子全是火車鐵軌那種形式。

可問題在于他們沒有那麽多金屬,之前去北帶縣的時候駱時行還特意觀察過,發現整個縣城的金屬制品都不多,車架什麽的大部分都是全木質。

顯然受制于當地的冶煉水平才這樣,至于當地對金屬的開采如何,他沒了解過也不知道。

其實這邊山體衆多,礦産應該還是蘊藏豐富的,就是不知道好不好開采。

當然無論好不好開采都不是現在的駱時行需要擔心的事情,因為就算好開采,他也不能真的現開采現冶煉啊!

為了這個軌道的事情,他真的是從頭發愁到尾,一直到程敬微回來,他還在思索怎麽做軌道。

難道要用泥嗎?可是泥不夠結實啊,窯車上面全部都是磚,肯定很重,泥的話只怕幾次下來,裏面的軌道就不行了。

軌道出了問題磚窯就需要停火等裏面冷卻下來之後進去修葺。

可是磚窯一旦停火,損失就太大了,相當于修葺完畢之後還要将磚窯內部的溫度從自然溫度再重新燒起來,會浪費不少的燃料,燃料不缺歸不缺,但收集松枝麥草之類的是需要人力的啊。

程敬微回來的時候就看到小猞猁坐着小竹椅,兩條腿一晃一晃的,還把下巴搭在桌子上,皺着眉頭一臉不開心的樣子。

他走過去看了看泥板問道:“這是什麽?遇到麻煩了嗎?”

駱時行在面對魏思溫以及阿勒真的時候還會有一種這些愚蠢的成年人的感覺,但是在面對程敬微的時候,他從來就沒有過因為對方知識不如他多所産生的那種輕視。

他轉過頭,一只手托着腦袋看向程敬微将他目前遇到的問題說了一遍。

程敬微聽了之後有些奇怪:“凸出地面的軌道?你從哪看來的這種軌道?為什麽要用這種?”

駱時行微微一愣:“啊?”

程敬微說道:“你是想要做秦朝時期那種軌道?”

駱時行腦子一轉才想起來秦朝的時候其實已經出現過類似于鐵軌的軌道,只不過那個時候這種軌道都是用木頭做的。

而磚窯不可能用木頭,裏面那麽高的溫度,有什麽木頭進去也都燒成碳了啊。

程敬微知道之後也坐在駱時行身邊說道:“那如果用哪種凹陷軌道呢?”

凹陷軌道?駱時行一臉貓貓疑惑,程敬微就幹脆在泥板上畫了兩條線說道:“想是這樣,然後車輪安置在這條軌道之內。”

反正他們需要的是窯車不要跑偏,又不要求軌道好看,什麽形式也無所謂。

駱時行瞬間反應了過來,程敬微所說的這種軌道更類似于後世家具用的軌道,輪子在門板上,而軌道凹槽在櫃體,輪子一直放置其中來回滾動。

這個……好像真的可以試一試哎。

駱時行開心地對着程敬微抛了個飛吻說道:“我們阿微真是太聰明了,我都忘了這一點,好的,這個解決了!”

雖然他的動作比較大膽,但程敬微還是比較淡定的。

畢竟大唐風氣開放,而他們兩個又都是男孩子。

駱時行一開心就容易人來瘋,他已經習慣了。

等駱時行将軌道相關記錄在泥板上之後,程敬微疑惑問道:“這樣的話磚窯沒有人能進去,車要怎麽進?”

駱時行幹脆說道:“制作專門的窯車,車鬥相連,入口出安排人往裏面推,出口處安排人往外拖。”

這樣兩處用力,裏面的車又是聯動的,自然也會一個跟着一個的往外走。

這是他能想到的唯一的解決方式。

後世的話其實大部分都是用機器來解決的,比如說煙道有抽風機,入風口有鼓風機,然後裏面的窯車都是設定好時間全自動進出。

然而如今駱時行一樣都沒有,那就只能用人力替代。

所以他所涉及的隧道窯實際上比後世的那種隧道窯要稍微小一些,首先是不需要那麽大産量,其次要考慮人力推車是不是不行。

程敬微頗感興趣地坐在他身邊看他寫的那些,駱時行頭也不擡地說道:“那些都只是一些粗淺的東西,好多數據我還沒算呢。”

程敬微學着他的樣子趴在桌子上問道:“要算什麽?”

駱時行點着上面的示意圖說道:“比如說有效高度,還有隧道長度以及各帶的長度,這些都要計算。”

程敬微好奇問道:“別的我還能理解,這個有效高度是什麽?”

駱時行說道:“這個就是指從車臺平面到拱頂內襯的最大高度。”

程敬微随口問道:“這個也需要精确計算嗎?”

駱時行認真點頭說道:“當然了,這個涉及到磚窯的效率以及內燃燃料需求多少。”

然後程敬微就看到駱時行在泥板上分門別類地寫了一堆,什麽斷面尺寸,什麽窯頂結構,什麽窯牆結構後面都給空了出來。

程敬微只是稍微看了一下就覺得眼暈了,而駱時行除了這些之外還要更準确的計算。

他看着看着突然問道:“你寫的這是什麽字?看上去好奇怪。”

說字的時候,程敬微都有些猶豫,因為那些東西看上去一點也不像字,但是駱時行寫得太順暢了,一看就是經常用的那種,搞得程敬微都懷疑是不是因為自己讀書讀得不夠多,所以沒見識過。

駱時行被打斷思路有些煩躁的拍了程敬微一巴掌:“哎,先別搗亂,等我算完這個。”

程敬微也不生氣,就坐在旁邊安安靜靜的等,然後他寫出了更多讓程敬微意外的花裏胡哨的符號。

等他寫完之後讓程敬微重複了一下剛剛的問題。

駱時行聽了之後看着泥板上加減乘除的符號以及阿拉伯數字,陷入了沉思。

這個……要他怎麽解釋?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