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胤祺心生敬佩,再加上他遇事也不喜歡拿強,所以這次的差事處處以四貝勒為首,本來人家就是兄長,他這個當弟弟的退一步,也沒有什麽好讓人說嘴的地方。

四爺對此很是坦然,他本來就是一個公心相當重的人,而且跟八爺不同,這時候的四爺并沒有觊觎大位的心,當然也并非是一心一意的輔佐太子,畢竟龍位上坐的是他的皇阿瑪,而非太子,就算他想要做賢王,如今要做的也是皇阿瑪的賢王,而非太子的賢王。

但是跟太子比起來,上蹿下跳的直郡王、八貝勒這些人未免就有些名不正、言不順了,所以比起這些人來,四爺更偏向于太子。

至于五弟,這是個相當老實而且淡泊的皇子阿哥,有能力、也有态度,就是進取心不足,而且耽于享受,跟他不是一路人,但也絕對不會敵對。

四爺對自己足夠狠,對自己兄弟也是一樣,他不能限制五弟吃什麽、用什麽,但是自己廢寝忘食的時候,五弟總得陪着,不可能兩個人的差事一個人辦。

所以哪怕每日好吃好喝,回去的路上也是呆在馬車裏吃喝睡,但胤祺仍然比出發前瘦了、黑了,只不過這變化跟四貝勒比起來還是小,對方得瘦了有将近十斤,皮膚被曬得那叫一個黑呀,而且還特別的粗糙,看起來不像皇子阿哥,倒像是個将軍、侍衛,整日風吹日曬的糙漢子,一點兒都不精致。

這年頭,貴人都活得精致,沒享受精致生活的人就更追求精致了,毓秀就是這方面的代表。

就像是窮人乍富,毓秀上輩子過得粗糙,這輩子就追求享受了,而且心眼全都用到如何享受上去了,讓人收羅了三十幾本話本子,全都擺在書房裏頭,有時間就看着解悶兒,府裏頭還養了兩個說書的女先生,時不時聽一聽,如果不是對戲劇沒有興趣,府裏可能連戲班子都養上了。

胤祺回家的時候,府裏的女人全都在後院門口等着了,許是男主子不在府裏,沒了鬥争的樂趣,所以不管是側福晉劉佳氏,而是幾個格格、侍妾全都有些憔悴,有個別的還瘦了不少,也就福晉氣色好到光彩照人的地步,好像胤祺走了之後,她過得比以前還好。

不過也對,俗話說的好,山中無老虎,猴子稱霸王,放在五貝勒府也是同樣,他出去辦差,福晉可不就成了府裏頭最大的那個,自然是逍遙自在,氣色哪裏能不好。

不得不說,胤祺對此事有些氣悶的,臉色自然不會很好看。

“爺辛苦了,廚房已經備好了飯菜,随時可以開席。”毓秀很是板正的行了個禮,說話也同樣板正的很,從字眼兒到語氣都規規矩矩的,仿佛不帶一絲情意。

有福晉在前,莫說是格格、侍妾了,就算是側福晉劉佳氏也沒有開口的資格,畢竟她已經不再受寵,不管是身份,還是恩寵,都比不得福晉,自然要夾起尾巴來做人。

“你們都回去吧,爺去正院。”胤祺擡了擡下巴,很是疲憊的樣子,坐馬車雖然比在外頭騎馬容易,但也算不上享受,馬車搖搖晃晃,一開始坐上去的時候還好,時間久了實在是……硌屁股,如今剛下馬車,他的屁股還僵着呢,哪有心思跟一大家子人坐在一塊用膳,還是去正院,福晉向來随意,他在正院也不需要端着,躺在榻上吃東西都行。

在五貝勒府,沒人會忤逆五爺的意思,衆女眷本來是打算在前廳陪着也用膳的,所以在打扮上也用了心,既不能讓自己光彩照人,還得保證足夠好看,最好的效果就是楚楚可憐,只可惜精心打扮的妝容沒有機會發揮更大的作用,算是便宜福晉了。

明明已經進了後院了,去正院的話也就是四五十步的距離,但饒是這樣,夫妻倆仍然是一人一臺軟轎讓人擡着走。

Advertisement

等胤祺換上常服,伺候的太監已經按照他的吩咐,将飯菜全都擺在炕桌上,胤祺半倚半躺在炕上,也不用旁人伺候,非要福晉給他親自夾菜,夾什麽菜就吃什麽菜,只不過不是放在他面前的菜碟裏,而是直接放進他嘴巴裏。

毓秀也算是開了眼界了,跟自己這種半路出家的富貴人不同,人家這才是土生土長的富貴人,比她會享受,也比她會使喚人,20多歲的大小夥子還要人喂,真是活見鬼了。

好在因為之前不知道她們家這位爺什麽時候才能到,所以毓秀之前吃了不少糕點墊肚子,這會兒并不餓,不至于饑腸辘辘的喂人家吃飯,那才是活受罪呢。

不過,大概是這具身子養尊處優慣了,飯喂到一半,毓秀覺得手酸了、手腕累了,輕悄悄的放下筷子,慢條斯理的揉了揉手腕,這才不緊不慢的道,“還望爺見諒,我這手腕實在疼的很。”

胤祺悶笑,也不用人伺候了,自己拿起筷子夾菜,“原是如此,是爺考慮的不周,福晉坐下來一起吃吧。”

不管是給別人夾菜,還是給自己夾菜,雖然力道、方向不同,但用的終究都是自個的手,毓秀可沒有心思讓自己受苦,也不習慣別人喂到嘴裏,索性端起碗來捧着喝粥,既不用筷子,也不用湯匙,雖說不雅了點兒,但房間裏頭又沒有外人,無需介懷。

胤祺心裏頭更樂了,岳父雖然官職不高,但福晉自幼也是嬌養着長大的,可能是沒想着會成為皇子福晉,所以教養上并不怎麽嚴苛,日子長了,倒是讓他發現了福晉性子裏天真爛漫的一面,煞是可愛。

毓秀并不關心她們家這位爺差事辦得如何,自然不會主動問起,胤祺也沒有跟自家福晉讨論差事的心思和習慣,所以關于皇阿瑪給的差事,兩個人是只字未提。

不過這一路上的許多見聞,卻是可以拿出來聊一聊的,只不過有意思的事情不多,讓人無可奈何的事情卻多的很。

“有一次去檢查工程的時候,正好趕上民夫們吃飯,裏頭一點葷腥都沒有,除了菠菜,就是蘿蔔,胡蘿蔔、水蘿蔔、白蘿蔔炒在一塊,看着就讓人覺得好笑,也不知道口感如何,但瞧着那些民夫們吃得都挺開心的,私底下還跟爺說,他們在這吃的比在家吃的要好,油水足,關鍵是管飽。”胤祺說這話的時候,心裏頭難免有些悵然,他自幼沒有嘗過餓肚子的滋味,但是幾種胡蘿蔔炒在一塊,五花八門的算是一道菜,聽起來就讓人覺得荒唐,但是高高大大的壯漢在家裏頭吃不飽飯,就更讓人覺得荒唐了,也不知道大清還有多少百姓依然食不果腹。

毓秀上輩子确确實實是餓過肚子的,而且還沒少被餓過肚子,孤兒院缺錢的時候,她上學根本就沒有生活費可帶,中午飯只能硬挨過去,早飯和晚飯雖然可以在孤兒院裏吃,但是粥稀的和水一樣,菜也都是市場上最便宜的,甚至是人家不要的,這些也只能讓她吃個半飽,前世她的身高只有1米58,多多少少也和青春期的時候經常餓肚子有關系,影響了骨骼發育。

現在她雖然衣食無憂,甚至有人伺候,有的是銀子揮霍,但是餓肚子的滋味兒想起來還讓她心有餘悸,不過200多年以後,尚且還有餓肚子的人,現在就更不用說了,如果能讓全天底下的人都吃得上飯,那康熙才能真正稱得上是千古一帝。

只可惜,在她看來,康熙這個千古一帝名不副實,溫飽問題尚且不說,其他的方面也并不突出,盡管康熙晚年對自己一生的評價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但是他的政績,不管是平定三藩,還是整治漕運,還是治理河道,這些功績加起來,可以算得上是明君,但是千古一帝,還是不夠格的。

所謂的千古一帝,不過是吹噓而已。

毓秀倒不是看不起康熙帝,不過作為後人,看待歷史人物都要更理性一些,不像康熙、雍正、乾隆時期的滿人,眼前加了濾鏡,将功績放大,将缺點縮小,以至于連千古一帝這種話都出來了。

不過,這個想法毓秀可不敢跟任何人說,畢竟來到這個世界這麽久了,對于皇權,她也有了更多的認知,如果非要她這個現代人來形容的話,那就只能用一個成語——膽戰心驚,皇權之下,人命、自由、尊嚴這一切都是虛無的,都是可以被打碎的。

幸好,這輩子她的身份不低,若是穿成宮女、丫鬟,便只有任人宰割的份兒了,更別說享受這些東西了,甚至很有可能還會被餓肚子,這可是天底下最最殘酷的刑罰了。

“前日我去給額娘請安,正好九爺也在那裏,還問起爺了呢,說等爺回來以後,接他出宮玩兩天。”毓秀不愛聽煩心的事兒,她無力改變什麽,聽了也只是平添煩惱而已,幹脆把話題岔了過去,也省得影響心情,上輩子遭罪遭慣了,好不容易老天爺讓她想一輩子的福,她得好好惜福才是。

胤禟還在上書房讀書,輕易出不了宮,除非皇阿瑪準許,否則的話就只能老老實實在宮裏呆着,胤祺若是想要接胤禟出宮的話,必須得問過皇阿瑪才行。

“不在宮裏好好讀書,出來玩什麽,不必理會。”胤祺很是冷漠的道,好事兒想着老八,出力讨好的事兒就找到他了,天底下哪有這樣的事情,親兄弟也不成。

他們兄弟之間的事情,毓秀不是特別清楚,也懶得管,又不是她親弟弟,再說了,歷史上老九這個八爺黨的中堅人物,确實下場不怎麽好,但是可沒跟她們家爺扯上關系,依然不會被拖下水,那她何苦操心這些,有這個時間,還不如看個話本呢,最起碼可以愉悅心情。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