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有孕

又過一日,四伯母親自去了安家,那安娘子也不怕人看熱鬧,打開大門讓家裏的下人立在門口迎接韓家的人。

別人問起她只讓親近的婆子答:是大郎妾室家裏人來了!

四伯母從沒受過這種氣,羞得臉紅耳赤,氣的咬牙切齒,可心裏的火撲騰的再厲害,為了勸走蕙娘她也只得咬牙忍着,安娘子見狀變本加厲的奚落。

無奈四伯母的苦心卻付之東流,蕙娘不肯露面,只說不會回家,四伯母氣的哭起來,後來又上了兩次門,蕙娘卻連面也不露,實在讓人寒心…大阿翁家一片愁雲慘霧,可憐四伯母一輩子争強好勝,生了蕙娘這麽個漂亮的女兒,引得多少人恭維,此事一出整日唉聲嘆氣的。

即使韓家人只說蕙娘去了鄉下,可還是有不少閑話流傳,鄰居縱有不敢當面指指點點的,背後舌根子也都嚼爛了…四伯父寒心之下,只說就當沒生這麽個女兒!

可到底是懷胎十月,疼了一天一夜才生下的女兒,從小聰明伶俐,夫妻兩疼了十幾年,嘴上這麽說,心裏還是期望女兒回心轉意回家…因蕙娘是在徐家認識的安小郎君,芸娘聽說蕙娘懷孕離家這件事後又驚又愧,一則她沒想到事情會發展成這個樣子,二則她覺得自己沒注意到妹妹的心事,見到四伯兩口子難免覺得愧疚。

她責怪起母親為什麽不早早的把事情告訴她,六伯母卻有自己的計較:“先前你跟我說起阿蕙在你們家的事,我就提醒過你伯母!”

“可她卻沒當回事,後來這都過去這麽幾個月了,阿惠再沒有去過你家,誰知道如今她卻私下跟那個郎君有聯系呢,還懷了孩子!”

“你已是別人家的人了,論理阿蕙出了這事怎麽也怪不到你頭上去,你是徐家的媳婦,娘家的醜事怎麽能跟你說!這不是也連累你了麽!”

“阿娘!”芸娘氣急,“我是徐家的媳婦,那阿蕙還是我的妹妹!她出了事我也可以想辦法幫她解決的啊!”

“我若是早知道,事情怎麽會是這個樣子!”

六伯母不以為然,芸娘發了狠話:“你只看見我婆家知道了這事會輕視我,怎麽就沒看到若是我娘家的妹妹跑上門給人做小,別人怎麽看我!怎麽看我們韓家!”

六伯母聞言臉色一變,自己的女兒是官家娘子,女兒的妹妹卻是小妾,大家族之間互相都有彎彎繞繞的裙帶關系,若是芸娘出去應酬,恰好有知情人,那芸娘怎麽做人!

想明白了這一層利害,六伯母也後悔起來沒有早告訴芸娘這件事,可現在事情都這樣了,該怎麽辦?

若是有人借此排擠芸娘,女兒在婆家還怎麽過!

六伯母急的不得了,芸娘卻冷靜了下來,她安撫母親道:“幸好阿蕙去了安家沒多久,現在只有我親自去一趟安家,阿蕙主動上了門,安家定不會接受她做媳婦,現在只有先把她勸回來,以後的事再想辦法!”

Advertisement

見女兒說的頭頭是道,六伯母不住點頭,卻想起一點:“你親自上門,會不會不太好?要是讓安家知道了你是徐家媳婦…”

“阿娘!”芸娘瞪着母親:“或許安家早就打聽清楚咱們韓家的事情了!誰會打無準備之仗…”

六伯母一時噎住,細想卻是這個道理,她轉口埋怨起蕙娘如何如何不懂事。

芸娘的心思卻在另一邊:安家若是知道自己是徐家媳婦,那應該會賣自己一個面子,大家好好坐下來敞開談這件事,可看這個情況,安家根本就沒把韓家放在眼裏,如此肆無忌憚,卻是為何…芸娘細細想了一番,第二日就帶着婆子上了安家的門,具體發生了什麽蓁娘不清楚,但是從十姐回來後緊緊抿着嘴來看,結果并不如人意…果然,十姐帶回的消息是:安家願意放人,十姐先是松了口氣,準備讓自己的婆子把蕙娘帶走,這時一個婆子卻大呼小叫的跑出來,說蕙娘要上吊!

十姐吓得不輕,那安娘子也急的不得了,忙問起怎麽回事!

那婆子喘籲籲道:蕙娘聽說姐姐來帶自己回家,跑進屋裏撕了被子要懸梁,被眼尖手快的婢女死活攔住了。

蕙娘哭嚷着不回家,這時芸娘和安娘子都走到院子裏了,聽見屋裏有哭聲,門外的婆子婢女手足無措,只說,蕙娘說了,若是要帶她走她就去死!

芸娘在門外勸了幾句,屋裏的蕙娘卻一言不發,只是哭泣,那安娘子見狀說了些風涼話,芸娘強忍怒氣,再三勸說蕙娘跟自己回家,蕙娘都不吭聲,無奈之下,芸娘只能帶着人回來了…聽見這件事,原本重新懷着希望的四伯母再次哭的起不了身,衆人看着實在不忍,紛紛勸說四伯母放寬心,從此就當這個女兒丢了…蓁娘默默坐在屋檐下,聽着屋裏哭天喊地的叫聲,眼睛愣愣的看着院子裏的土坑,她想不明白,蕙娘怎麽會這麽倔,她這樣做,把疼愛她的父母兄嫂置于何地…日子一天天過去,蕙娘沒有任何回頭的跡象,這下芸娘都沒了辦法,畢竟這事不光彩,她只跟丈夫提起過。

但細細回想蕙娘從年前初見安小郎君開始,到她親自去勸說,芸娘卻總覺得有什麽地方不對勁,她找了些人悄悄打聽安家的事,卻一無所獲…十月初一是寒衣節,除了祭祖掃墓之外,蓁娘受阿娘所托,帶着一包親手做的衣服鞋子,和十五郎去秦水縣給潇娘送節禮。

姐夫趙大郎和親家長輩熱情的接待了他們,蓁娘見了阿姐很是歡喜,拉着她左看右看,趙大郎拉着舅兄出門轉去了,潇娘兩姐妹則關起門來說悄悄話。

蓁娘細細陳述阿婆和阿娘的囑咐,又說起家裏這些日子的不太平,潇娘又是難過又是着急,拉着蓁娘問了許多。

只呆了一日,蓁娘和十五郎就告辭了,臨走前潇娘細細囑咐了蓁娘一番:“你也大了一歲,上次我回去阿娘說如今你很是懂事,阿姐聽了很為你高興,蓁蓁…”

潇娘輕撫妹妹帶着嬰兒肥的圓臉,滿臉溫柔:“以後弟弟妹妹,都要以你為榜樣了!知道嗎?”

“嗯…”蓁娘點點頭,鼻子有些發酸。

她依偎在阿姐的肩上,長大了阿耶阿娘很高興,長大了,姊妹們,包括自己都要嫁到別人家,小時候那麽盼望長大,可真的長大了,卻失去了很多東西…趙家長輩讓趙姐夫親自送韓家兄妹出縣城,還準備了許多給韓家的節禮,囑咐二人給韓家長輩問好,路上小心些!

蓁娘爬上車,看見阿姐站在門口目送他們離去,心裏不免唏噓:上次是她站在門口送姐姐出嫁,現在阿姐站在自己的家門口送走她,身為女子,就是從一個家族,到另一個家族,此後一生,就是為婆家而活。

半日趕路,兄妹倆剛回家就得知了一個消息,蕙娘回來了!

二人忙問起怎麽回事,阿娘說就在初二的早上,蕙娘一個人回了家,一進門就跪下哭着認錯,四伯母見了蕙娘瘦了一圈,人也憔悴許多,又是埋怨又是心疼,摟着女兒狠狠罵了半日。

待問清了緣故,四伯母就叉着腰直罵娘,驚動了周圍的幾戶鄰居。

晚上蓁娘去四伯家看蕙娘,只見她穿着平時的舊衣,卻不見肚子隆起,再看她臉頰消瘦,顯得一雙杏仁眼更大了。

蓁娘進門時她正坐在燈光下縫衣服,見蓁娘來了,她只點點頭讓了些位置出來,炕上矮幾旁邊擱着蕙娘的一件舊衣,已經剪成了幾塊。

“給孩子做的衣服?”蓁娘輕聲問道

蕙娘點點頭,忽閃忽閃的燈光照在她的臉上,讓她看起來有些陌生,蓁娘有心要問問蕙娘怎麽回事,卻張不了口。

蕙娘之前的态度那麽堅決,為什麽現在突然回來了,這些日子她究竟發生了什麽事情?

蓁娘坐在蕙娘旁邊幾番欲言又止,卻還是問不出口…蕙娘卻頭也不擡打破沉寂,道:“你是不是想問我怎麽回來了?”

蓁娘猶豫一下,輕道:“你不想說就算了,只要你回來了就好…”

蕙娘停下手裏的針線,面色平靜的看着油燈,好一會兒才說話,“那天我在街上碰見他的一個貼身小厮,說要帶我去安家,還說只要我安心等着,等生了孩子就可以進門…”

這話怎麽聽怎麽敷衍!蓁娘忍不住想要插話,卻聽蕙娘繼續道:“我知道這話太假了,可我還是想賭一把,他常說他祖母最是個善心人,興許看在我肚子的份上也會為我說句話…”

這件事豈有那麽簡單,蓁娘沒吃過豬肉也看過豬跑,細細一想,安小郎君只說讓蕙娘跟他走,卻依舊不給承諾,可憐蕙娘一片癡情,為他做了那些背棄父母之事…蓁娘輕輕握住蕙娘的手,無聲的安慰她。

蕙娘語氣平平,仿佛在說別人的事:“他阿娘把我安排在下人的房間,說我無名無份的,這是規矩,每天都有人看着我不許我到處走動,我沒幾天就有些後悔,可他們家攔着不讓我見阿娘,也不讓我回家…”

蓁娘聞言瞪大雙眼,不是說蕙娘不肯出來見人的嗎?

怎麽會是安家攔着蕙娘!這究竟是怎麽回事?

蓁娘覺得腦子有些不夠使,蕙娘繼續道:“我覺得不對勁,就半夜偷偷的想跑去找他,還沒走出院子的門,就聽打更的兩個婆子說,等我生了孩子,如果是男孩就抱給安家一個在洛陽的親戚養,那親戚家生了四個女兒,沒有兒子,一直想抱養一個男孩繼承香火…”

“如果是個女孩就養着,反正不差這口飯,等長大了嫁出去也是一份助力,還說我這樣來了他們家,就是納妾也只能按照家裏婢女升妾侍的規矩…”

蓁娘聽得已是怒火叢生,“他們怎麽如此狼心狗肺!憑什麽這麽糟踐你!”

蕙娘淚流滿面,“我以前不懂這些的,在十姐家裏跟那些婆子說話也知道一些事,我一個良家女子,跑上門給人作踐不說,以後過得好不好還要看大婦的臉色!”

“就是生了兒子那也是生給大婦的兒子,我愛富貴是真,可我想跟着他的心也是真,只因為我家門配不上他,就要被如此輕視嗎?”

蕙娘埋首痛哭,蓁娘輕拍她的背,強忍心頭火氣安慰道:“你能躲開他們家的人回來,這也是好事,我知道四伯父和伯母都同意你生下這個孩子,還說就當自己的孫子一樣,阿姐,伯父伯母對你這樣好,所以你更要振作起來!”

“你走以後,伯母整天吃不下飯喝不下水,你以後可改一改吧!他們辛勞一輩子,最疼的就是你,你可不能再讓他們傷心了…”

蕙娘聽了這話哭的更大聲了,嘴裏念叨着:“我真是該死…”

蓁娘聽出她的悔意,安慰道:“他們知道!他們還是疼愛你的…”

當晚蓁娘留在這裏跟蕙娘睡在一起,躺在炕上聊起這些事,蓁娘問道:“對了,你是怎麽回來的?”

蕙娘聲音有些鼻音,回憶了一下才道:“我不是聽了那兩個婆子的話嗎!當時我心都涼了,我想大吵大鬧,想問問安…安弘是什麽意思!”

“走了幾步忽然就覺得問了也沒用,他娘做這些他肯定是知道了,既然知道還這樣算計我,可見從前都是虛情假意…”

“我坐在院子裏,風吹的人冷飕飕的,我想阿耶阿娘,想回家!第二天我就說想給孩子做些衣服,還差一些線,走近門口趁他們不備我就跑了。”

“我知道方向,卻不知道宣義坊在哪,遇見人我就打聽,幸好看見了阿珠的公公趕着車路過,我坐着他的車才回來的…”

阿珠的公公和郎君都是以趕車拉人拉貨為生的,長安城裏都走遍了,也幸好是跟着他,不然蕙娘半路還不知要出什麽事…但讓蓁娘覺得氣憤的是:安家居然攔着蕙娘不讓她回家!而且韓家上門後還瞞着韓家人,這幾乎就是拐子的行徑!

作者有話要說:

唐朝婦女的貞操觀念比較寬松,而且堕胎藥也沒有那麽神奇,唐朝的醫學并不發達,有本事的醫生都去宮裏了,老百姓看病就是找走街串巷的游醫,能不能治好看人品~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