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出氣
雖然蕙娘回來了,可這件事不能就這麽算了,顯然韓家長輩也是這麽覺得,六伯父懂些律法,也氣的不得了。
長輩們憤怒不已,怎麽也咽不下這口氣,幾乎韓家年輕力壯的郎君都回了家,包括蓁娘的父兄。
十幾個人把棍子僞裝成柴木,捆成一車拉着去了安家,四伯母敲開了門,後面的男人們一擁而上,擠進門見人就打!
只把個安家打了個稀爛,鬧了個底朝天!
有那逃過一劫的下人跑去鄰居家求救,兩三戶鄰家的郎君們領着家丁提着棍子來幫忙!
韓八郎把安弘拖了出來,他舉起棍子就打,那安弘也只是個驢糞蛋子表面光的孬種,看見兇神惡煞的韓家人吓得臉都白了。
被韓八郎的一頓棍子打的哭爹喊娘,像只糞池的蛆在地上扭來扭去,他娘哭喊着我的兒,卻被十五郎攔着不讓她上前。
鄰家郎君見這群人并非是強盜,只打男人,把一群瑟瑟發抖的婦孺攔在一邊,焦急的同時也覺得奇怪。
這郎君約莫三十左右,他壯了壯膽子上前做了一揖,道:“鄙人姓陳,敢問閣下是何身份?這家主公是武騎尉安公的府第,閣下為何在此行兇?”
韓六伯見來人倒像是個明理的,他上前拱手道:“鄙人乃大理寺敕庫貼書韓六,我們今日并非是無故打砸…”
“那是為何?”那姓陳的郎君聽聞對方是有公差身份的人,遂放松許多,神色也舒散了些。
韓六伯猶豫一瞬,道:“請郎君借一步說話…”
二人行至偏僻處,韓六伯把事情經過粗略講了一邊,聽得那陳郎君也不住皺眉。
韓六伯嘆氣道:“鄙侄女雖然行止越距,可這小子更加有錯,我們韓家也是良民,安小子定是讀過聖賢書的,若是鄙侄女一味倒貼,他就不能嚴詞拒絕嗎?”
“可氣的是孩子們犯了錯,這安家娘子卻把鄙侄女關了起來,那是不是哪一天把鄙侄女殺了,我們都不知道!”
韓六伯越說越氣,語氣越發強硬:“鄙人不才,大周律法也知曉些毛皮,這件事,就是告到京兆衙門去,我們家也是不怕的!”
Advertisement
這陳郎君卻為了難,他本只是來幫着鄰居打架的,卻不知其中還有這些隐情,到底安家也是要臉面的人,此事,他可不能插手!
思慮至此,陳某對還在哭泣怒罵的安娘子勸道:“娘子先稍安勿躁,你們兩家的矛盾都已鬧到這個份上了,具體事由我也不清楚,但容我說個局外話…”
陳朗君看了眼韓六伯,站在人群中間溫聲道:“大家關起門來坐下慢慢商量,這樣打打鬧鬧也不能解決問題,鬧開了大家都沒臉對不對?”
那安娘子怒道:“這群人就這樣兇惡的闖進門,還把我家弄成這樣,豈能與他坐下說話!”
她看着地上痛苦□□的兒子,捏着帕子拭淚,“還有我可憐的兒…都要被打死了…”
“我要報官!”安娘子惡狠狠的看着韓八郎,“我就不相信世上沒有王法了!”
韓八郎怒極反笑:“好!說得好!我也不相信這世上沒有王法,你安家也是有頭有臉的人家,卻出了這麽個披着人皮的畜生,反正你要報官,不如我先将這個畜生打死,要殺要剮我都領着!”
說着他又要動手,陳郎君忙上前死死攔住,“郎君不可意氣用事!”
兩人一番掙紮,韓六伯也上前道:“八郎!先放下棍子!”
韓八郎額頭青筋暴起,猙獰着一張臉使勁咽下怒氣,雙臂掙開陳郎君阻攔的動作,站立一邊不說話,只狠狠盯着地上的安弘。
陳郎君心裏焦急不已,這安家主公今日當差,現下還沒回家,這兩家人鬥雞眼似得一言不合就開打,他本想勸說幾句就避開,這下看來是不可能的!
總不能讓安家今日血流成河吧!
這報官也是不成的,韓家倒無所謂,他家到底占着理,而且又是良民,這安家主公要臉面,報了官鬧得人盡皆知,吃虧的只會是安家!
說到底還是這安家小郎君胡作非為,這安娘子又一味溺愛兒子,慈母多敗兒,這下惹出禍來了吧!
要是韓家要錢還好,就怕要個說法,不依不休…陳郎君沒辦法,做起和事佬來,這邊勸了那邊勸,好說歹說把其中利害講給兩家聽,這韓、安兩家想着是這個理,雙方都平靜下來,關了大門,讓受傷的下人去包紮傷口。
韓安兩家分坐兩邊,陳郎君做調和人,就這件事雙方你一言我一語拉扯起來。
這一次戰役韓家的目的:只要一個說法,我侄女肚子裏是你安家的種吧!你給個說法!
安家說:你直說想讓我兒子娶你侄女進門就行了!沒門!
論門第、身份,你侄女哪裏配得上我兒子!小娘子家家的還沒結婚就跟男人睡覺,也不是好東西!
讓她進門做個妾就不錯了!
韓家站起來要幹架,陳郎君忙勸說一番…韓家怒罵:你以為你安家是金窩,人家還上趕着倒貼你兒子?
你兒子就是一坨屎,就是娶了鳳凰還是一坨屎!
這下安家站起來要幹架,陳郎君已經快吐血了,不過還是強忍着起身勸架…當雙方越說越激動,你覺得他不講理,他覺得你不要臉,就這麽要吵起來的時候,陳郎君就站起來滅火。
從早上到下午,雙方唇槍舌戰,越說越說不到一堆去,把陳郎君鬧得七竅生煙…最後的結果就是:安家不同意蕙娘做正室,可韓家不願委屈姑娘,最後什麽都不要,只要求把安弘打一頓,韓家馬上離開!
安家人自然不肯,可韓家鐵了心,安家許諾的錢財土地都不要,只要出口氣…陳郎君不說話,他有些佩服韓家人,覺得是個疼閨女的人家,只要出口氣。
其實他覺得安小郎君挨頓打還是不錯的,這小子就是個孬種,騙了人家小娘子的清白,最後還提起褲子不認賬,若是自己的兒子,早就打的投胎去了…這下韓家成了石頭,要麽報官要麽出口氣,安家就是那雞蛋,誘惑一個一個抛出去,韓家就是不接招,眼看兒子都吓得尿褲子了,安娘子咬咬牙,同意蕙娘做兒媳!
韓六伯冷笑道:“有你這樣的親家,我真怕惡心的年夜飯都吐出來!”
陳郎君疲憊之餘居然有點想笑,之後任憑安娘子哭天喊地,韓家兄弟把安弘打的半死,一家人才收拾東西離去,出門前還撂下狠話:以後見着安家人一次就打一次!
回到家以後,衆人紛紛問起今日之事來,六伯母聽後,對芸娘道:“既然安家同意阿蕙做正室了,也該同意就是,以後成了一家人,等阿蕙再生下孩子,有什麽矛盾也就化解了嘛!”
六伯父聽了這話翻了個白眼,懶得說話,芸娘也有些無語,她道:“兩家結親豈有結仇的,今日大家撕破臉皮鬧得不可開交,以後怎麽做親戚?”
“那高門大戶裏收拾媳婦有的是辦法,阿蕙嫁進去就算不會出人命,可過的日子只怕也是生不如死!”
六伯母撇着嘴不樂意,心裏還是覺得這個辦法其實挺好,阿蕙未婚生子,這韓家臉上也不光彩…蓁娘躲在窗戶外聽完大人們的描述,跑去跟蕙娘重複一番,蕙娘臉上無一絲波瀾,蓁娘不知她的想法,有些擔心道:“你是不是也還想着跟他做夫妻?”
蕙娘冷冷道:“人吃一次虧就夠了,我跌了這麽大個跟頭,若是還不懂事,那還不如你們先打死我!”
蓁娘讪笑,覺得自己問的太蠢了,不過蕙娘能這樣想就最好,反正,她不會因為堂姐未婚生子就覺得丢臉的!
從那以後,蕙娘像是變了個人,不再像以前那麽活潑任性,整個人變得有些沉默寡言,鄰居們異樣的眼光讓她難受不已。
見她情緒越發低落,人也不長肉,四伯父和伯母親自送她回了鳳鳴村,至少在那裏,她可以松一口氣。
在鄉下,即使蕙娘肚子越來越大,還堅持做家務,長輩們越發憐惜她遇人不淑,過年時都繞開結親那些話題。
天應八年的四月底,潇娘生了了個五斤九兩的女兒,姐夫趙大郎親自來岳家報喜,見他滿臉喜色,說起孩子頭頭是道,并不因為是個女孩就不高興,阿娘才放下了心。
蓁娘高興的想要立刻就見到阿姐和小外甥女,她和阿娘忙了一天給孩子準備賀禮。
與潇娘孩子洗三的熱鬧不同,五月下旬,蕙娘也生了,她足足疼了一天一夜天,阿祖親自接的生,是個帶把的…韓家人,特別是蕙娘的父母,對這個孩子的感情萬分複雜,既厭惡他的生父,又憐惜他一生都要背負私生子的名聲…洗三禮和百日禮只有本家親戚去看了看孩子,蕙娘畢竟是未婚生子,韓家也不好意思擺宴,只想快些淡化這件事,想辦法給蕙娘找個好人家。
四伯父一家願意養着女兒一輩子,可外孫怎麽辦,有人說要把他送人,蕙娘不說話,只是抱着孩子流淚,長輩們也于心不忍。
這樣行不通,最好的辦法就是給孩子找個爹,可現成爹怎麽好找,窮人家倒是不嫌棄,四伯母又不肯,條件稍微好點的,又看不上蕙娘的品行,事情就這麽僵着…芸娘一直對蕙娘的事感覺愧疚,她覺得自己若是沒有低估少女懷春這件事的嚴重性,就不會出這些事了,所以洗三那天她親自來了,還送了一副銀項圈給孩子,告訴四伯母:蕙娘找婆家的事交給她來辦!
四伯母忙不疊的應了,再怎麽芸娘眼界寬闊些,找到的婆家也比他們找的要好。
蓁娘做了兩套小衣服小鞋送給外甥,那孩子或許是知道自己來的不對,蕙娘懷孕時就幾乎沒有反應,出生以後更是安靜乖巧。
不管是餓了還是拉了都叫兩聲就完了,一屋子生過孩子的女人都誇他,過了百日,臉也張開了,眼睛鼻子長得像蕙娘。
一雙黑葡萄似的眼珠子稀奇的望這望那,就是四伯父拉着一張臉,看到這孩子也要逗兩下。
他的乳名是阿祖取的,就叫阿桐,希望他就像桐樹一樣,耐得住貧瘠的土地,生長的快,樹木高大。
蓁娘想起長安城裏幾乎不種桐樹,因為那樹長得快,而且高大的桐樹根能把地掀起來,若倒了下來,能砸到一片房子。
阿祖到底是心裏憋了一股氣,安家那麽欺負人,只望着阿桐長大給他娘出口氣!
八月十五月兒圓,這一天上至天家下到百姓,都要聚在一起賞月拜嫦娥,一起唱歌跳舞,阿祖每回都要說蓁娘生在這一天是有福氣的,既是團圓日又是普天同慶的佳節。
蓁娘不以為然,過得好不好不是靠生辰日期決定的,而是要靠自己的本事。
阿祖搖頭說她不懂這些,還舉例說那誰誰誰過得好,又是誰誰誰生錯了日子過得不好,蓁娘左耳進右耳出,抱着一歲多的侄女小妞妞,跟着羯鼓的聲音搖來蕩去,逗得她咯咯笑,口水流了一地。
韓家的姑娘都嫁得晚,可看人家不需要晚不晚的,蓁娘十五歲了,虛歲十六,從去年到今年,阿娘把蓁娘的終身大事擺在最重要的位置。
一家有女百家求,來說媒的倒是不少,蓁娘也去相看過,不是阿娘不滿意就是阿爹不滿意,再就是蓁娘不樂意。
無窮盡的相看讓蓁娘被阿娘折騰的要翻臉了,撂下一句話:“長得周正,性格像十姐夫那麽好,做事像我十五兄那麽靠譜,對我像阿耶那麽好就行了!”
阿娘眼皮也不擡回了個‘呸’!丫頭片子心還挺大,就是長安城翻遍了也找不到這麽個人出來,就是找出來了也輪不到你!
阿娘繼續把時間浪費在上門的媒人身上,蓁娘覺得自己的要求雖然是有些離譜,不過這也正常啊!
誰不想嫁給這麽一個人呢!
所以當蓁娘說自己找到了個這樣的小郎君,還帶上門時,阿娘的嘴巴都合不攏了!
作者有話要說:
關于稱呼問題:
對于男孩或者男人,除了賤籍,任何人都可以稱呼郎君,不管他啥地位~女孩子都稱為娘子~
下人對主人的稱呼也是:阿郎和娘子~女孩子起名就叫××娘,男孩就叫××郎,通常是用排行稱呼,比如在課文中出現過的:送元二使安西\崔九堂前幾度聞\黃四娘家花滿蹊~楊玉環稱李隆基為三郎,不是因為她受寵愛,當時李隆基的親戚,都叫他三郎,皇家也講人情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