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入門

沈霁沒想明白李雲杳是在什麽心境下說出這番話的, 到了李穆家,她敲開那道公屋的門,又毫不見外地往裏頭跑:“我來找老師請教文章了!”

李穆:“……”

誰是你老師了, 我還沒答應當你老師呢!

面對沈霁的厚臉皮, 李穆并沒有反感,反而十分寬容淡泊。問她:“你的文章呢?”

“文章呢?”沈霁自然而然地扭頭問李雲杳。

李穆注意到了跟着沈霁一起來的少女, 略遲疑:“這位是……”

“學生未過門的妻子, 她也寫得一手好文章,只可惜火候不夠, 特來向老師請教!”沈霁道。

李穆:“……”

所以到底是指點你還是指點你未過門的妻子啊?!

李雲杳瞥了沈霁一眼,沒有反駁她的話, 恭謙地上前行禮:“小女子見過李中允。”

李穆想着,指點一個人是指點,指點兩個人也是指點,左右他閑着,那就都指點一下吧!

好在沈霁雖然沒有帶文章來, 但李雲杳帶來了。

這是她為今年的“年中考試”所準備的一篇賦,而和眼下占主流的“律賦”略為不同,是較為新鮮和小衆的“文賦”。

所謂“律賦”和“文賦”, 其實都是“賦”的文體,迄今為止, 共發展出了四種, 分別是“古賦”“俳賦”“律賦”及新出現的“文賦”。

“古賦”在秦漢時期的賦中較為多見, 比如《楚辭》就是是“古賦”中的最典型的文體表現;

“俳賦”則是受骈文的影響, 流行于魏晉南北朝時期, 其中以《洛神賦》為最早的“俳賦”, 特點是對仗工整嚴格;

Advertisement

“律賦”顧名思義便是要求聲律對偶的賦, 它與律詩有着密不可分的關系,而且它在對句形式上也頗為講究。

它自初唐時期出現,之後在科舉應試上占據了越來越重要的位置,為了應舉,寫律賦的人往往會用許多典故及華麗的辭藻,寫出了空泛沒有內涵的文章。

李穆認為,尤其是五代以來,并沒有多少值得稱頌的好文章,正是因為這個原因。這種風氣一直延續至今,而這也是他極力想改正的。

至于“文賦”,它的出現其實與中唐時期一些文士發現了“律賦”的問題而做出的改變有關。比起為了聲律而強行用典故、堆砌華麗的辭藻,這些文士更想寫出自然、随性的散文,因而又将這種文體稱之為“文賦”。

最開始接近“文賦”這種形式的是脍炙人口的《阿房宮賦》,如今也有不少人寫的辭賦文體開始向“文賦”靠攏。①

李雲杳這篇“文賦”寫得正合李穆的心意,它以表達抒發自己在寫文章、做學問時的享受為主,體現了她愛好文學的志向,不過卻隐藏了一絲憂慮。

李穆不知道她的憂慮從何而來,便開門見山地問了出來,李雲杳卻是不知如何作答。

一直都聽不懂兩人說話的沈霁抓了抓後腦勺,插話道:“老師覺得她的文章如何?”

李穆已經沒空去計較她的稱呼問題了,回答道:“很好。”

沈霁又問:“若是讓老師權知貢舉,這篇賦,是否合格?”

李穆斟酌道:“單以這篇賦來說,合格。”

沈霁道:“那老師知道她為何憂愁了嗎?”

李穆愣住了,李雲杳也有些詫異地看向沈霁。

過了會兒,李穆才惋惜地放下這篇文章。

他已經明白了李雲杳的憂愁,——空有一身才華,卻因女子之身而無緣科舉之路,怎能不遺憾?

忽然,他瞥見了一旁的沈霁一眼,想起這家夥可以參加科舉,只可惜從剛才的行為裏便看出“他”其實并沒有什麽才華,一切都還需從頭教起。

想到這兒,他便對沈霁說道:“既然今日說到了賦,那麽我們正好可以從賦開始教起……”

沈霁:“?”

她不是過來進行搶救性文章保護的嗎?為什麽老師突然就開啓了教學模式?

沈霁被李穆拉去打基礎,基礎牢固的李雲杳則被允許借了一卷李穆之師王昭素贈予他的《易論》來看。

系統問李雲杳:“有人搶了夫子的活,夫子不在意嗎?”

“這又何妨,讓李中允先給她打好基礎,婚後我再替她鞏固基礎。”

沈霁的科舉之路才開始,她不必急于這一時。

——

沈霁離開李穆家時,滿腦子都是“賦”跟“楚辭”的關系、辭賦的來源等。李雲杳還告訴她,這些知識點只是科舉考試題海中的滄海一粟,她若想達到能去考進士的水平,還得好幾年。

“你若想放棄,可以趁早。”

李雲杳不僅沒有勸她堅持,反而勸她放棄。

叛逆的沈霁被她用激将法一激,立馬道:“我答應了的事情就會說到做到,才不會輕易放棄呢!”

李雲杳勾了勾唇角,也沒再管她,捧着自己剛借到的書,美滋滋地看了起來。

沈霁伸長脖子看了眼,發現沒看懂,心裏頓時有了一點點落差。過了會兒,她問:“貢舉要怎麽考的?”

她雖然知道每年的八月都有一大群人去參加解試,來年的二月又去參加省試,但是具體的考試事宜,她并不了解。

李雲杳詫異她終于開始關心起這件事,在腦海中組織了一下語言,才用最為淺顯的話表達出來:“科舉是所有貢舉考試的統稱,分進士科、明經科與諸科,因你不需要考明經科和諸科,所以我們只講進士科,餘下內容改日再教。”

沈霁點頭,跟她無關的考試內容,她才不想了解呢!

“進士科考試又得從地方的解試開始,每年的七月齊聚當地州府的考試地點,八月正式開考,考中者為解舉人,于十一月到達開封備考,并且于次年的二月進貢院參加省試,及格者為進士及第。進士科的內容有詩、賦各一首,雜文即論兩首,還得帖經二十帖、墨義五道、對策一道。”②

經過剛才李穆的教導,沈霁已經知道了什麽是“賦”,“詩”她也很了解,然而雜文、論是啥,對策又是啥?

她不懂就問,李雲杳頓了下,解釋道:“雜文也就是論,往往會從經書或史書中出一題,讓你根據此題發表你的看法。”③

沈霁一臉驚喜:“我知道,這就是我娘說的議論文!”

李雲杳:“……”

閻舒還問她是如何發現其來歷的,她回答說,若不是沈霁,她也不會發現沈霁的一些言行舉止跟她夢中的那個世界相似。然而她試探過沈霁,後者壓根就不知道那個世界的一切,因此她将懷疑的目标放到了撫養沈霁長大的閻舒身上。

若不是她也接觸過那個世界,她或許并不會發現閻舒母女的異常,只會歸結于她們只是活潑了些。

“若說雜文僅僅是根據一題給出你的看法,那麽對策便需要你給出實際的解決辦法。考官出一道策問的題,你需要根據朝廷如今的一些政策,結合現今的一些情況,比如最常見的大河決堤的問題,給出你的應對之策。④

“至于帖經,是從經書中選一段,抹去其中幾句,讓你填上。你可以理解為‘填空題’。墨義則是問答題。”

說完了基本要考的內容,李雲杳又說:“進士科之所以被認為含金量最高,是因為它所考的範疇囊括了明經與諸科的一些內容。考題每次貢舉都會根據出題的考試官的風格而不同,因此只有多讀、多學才能随機應變,不被黜落。”

沈霁有了不祥的預感:“所以要看的書有哪些?”

“不多,也就上千本,數萬卷吧!”

沈霁:“……”

要想看完這些書,只怕得住在趙老大的“三館”(即昭文館、史館、集賢院)裏,不眠不休地看十數載吧?

她想到李雲杳這些年白天讀書,夜晚也在讀書,便知道李雲杳不是在吓唬她的。

要不,她還是選擇被殺頭吧?

作者有話說:

沈小雞:我選擇原地爆炸。

——

注釋:a.①賦的四種文體,參考資料為張慶利的《讀賦通識》。

②③④出自《中國科舉制度通史·宋代卷》

b.北宋殿試始于973年,文中此時還未出現。

——

感謝在2022-01-08 02:12:09~2022-01-09 12:24:04期間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

感謝投出火箭炮的小天使:八歸 1個;

感謝投出手榴彈的小天使:昵嗎滴瞄魚 1個;

感謝投出地雷的小天使:BXHX、不易 1個;

感謝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leonheart 161瓶;_DYKHILY_ 20瓶;言商 10瓶;花花世界、小P、阿檸 5瓶;毛病、子非魚 2瓶;17622433、輕風吹過 1瓶;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