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将計就計

晉王和袁麟一聽這話立即心中一沉忙問道:“何事驚慌?快講?”

來的人正是袁飛的親衛袁忠,他撲通一聲跪倒在地:“大王,糧車真被陳軍劫了。”

“啊——” 晉王只覺得怒火攻心,險些栽倒。衆将聞聲急忙進來勸慰。

袁麟壓下怒火,沉聲吩咐:“詳細講來。”

袁忠再次叩頭:“……他們從兩日前就埋伏烏陵了,是以,将軍派人前去清掃道路時,什麽也沒發現。然後糧車經過時他們突然襲擊,糧草一半被燒,一半被劫。”

“陳梓坤——”袁麟怒發沖冠,忍不住拍案而起。

父子兩人陰沉着臉,相對無言。帳中諸将無不握拳怒罵,攢着勁誓要奪回糧草。

次日,晉軍繼續攻城,這一次比前幾次都要激烈,雲梯、投石車全部出動,但無奈函關是依山築牆,牆體全是用大塊山石累砌而成,陳國接手後,陳梓坤又命令士兵們拆去了城內的木制建築全部改用堅硬的山石改建,以防對方火攻。

任憑晉軍怎麽叫嚣,陳軍依舊奉令堅守不出。晉王又重新派人回去催發糧草,但屋漏偏逢連陰雨,催糧的士兵剛走,天上便下起了連綿秋雨。道路泥濘不堪,車馬難行。糧草在路上耽誤數日。晉軍眼看就有斷炊之險。

晉軍主将一起請求退兵。晉王一臉陰沉的在帳內徘徊不定:“麟兒,難道為父真要無功而返嗎?我們父子三人均敗于一介女流之手,回去有何面目見朝中大臣和國內百姓?”

袁麟側耳傾聽帳外的淅淅瀝瀝的雨聲,沉思有頃,突然說道:“父王您看近日秋雨連綿,那平江水勢定然漫漲,我們不妨掘堤淹之。”

晉王聽罷,不禁眼前一亮,拊掌贊道:“好計謀,只是那陳軍在平江上游,如之奈何?”

袁麟默然片刻,最後說道:“父王,明日讓我軍繼續讨敵罵陣,慢其軍心,然後着人悄悄去平江上游掘堤。爾後我們趁機班師回朝,父王可修書與魏王,讓魏軍從東面攻擊,我軍修整數日,重發糧草再度進攻,如此兩下夾攻,陳軍必然首尾不能相顧,兒臣再想法設法讓陳國朝堂發生內亂,那陳梓坤一介女流之輩,竟然妄想登上國君大位,朝中老臣多有不服,她的義弟早懷不滿之心,兒臣再從中推波助瀾,陳國必然會禍起蕭牆。陳梓坤為了自己的王位,必然要火速回京。她若一走,陳軍将領只剩下一群莽夫,勇而無謀。父王到時再兵臨城下,何愁陳軍不破!”

“好好。”晉王連聲叫好。“不愧是我的麟兒,果有麒麟之才志也。”袁麟淡然一笑,恭敬的客氣幾句。

晉王沉吟片刻,果斷下令:“傳衆将入帳議事。”

“是。”

Advertisement

……

函關城中,陳梓坤打面外着外面灰蒙蒙的雨幕,也在皺眉思索。她走幾步停一步,然後站在羊皮卷前觀圖沉思。一個計謀已成雛形。

她正想得入神就聽陳劍禀道:“殿下,文傑帶到。”

陳梓坤和氣的說道:“讓他進來。”

文傑深鞠一躬:“殿下金安。”

陳梓坤轉過臉笑吟吟的問道:“你的計策果然可行,說吧,你有什麽要求?”

文傑淡然一笑,面色平靜的答道:“其實就算小的不說,殿下也早已想到了。”陳梓坤微微一怔,不禁多看了他幾眼。

文傑繼續說道:“小的獻這個計策其實另有目的。”

“嗯。”

“殿下想必已經看出來了,小的是女扮男裝。”

陳梓坤笑着點頭:“是看出來了。”

“殿下,小的在軍中多有不便,是以,想借此機會調到殿下身邊。”說完,文傑睜着一雙黑明分明的眼睛萬分期待的看着她,陳梓坤迅速盤算一番,很爽快的說道:“也好,你就先任我的謀士吧,以後單獨給你一座軍帳。”

“謝公主殿下。”文傑沒想到公主竟會這麽痛快的答應,心裏一陣雀躍。

陳梓坤看着她緩緩說道:“既成了謀士,就當我分憂,依你看,我軍眼下怎麽辦最好?”

文傑定定心神,快步走到行軍圖前,用手指着一處地方說:“此地名叫齊陵,地勢低窪,若能把晉軍引到此處,然後掘堤引水淹之,必能死傷大半。晉軍若要逃竄,前方二十裏外還有一處峽谷名曰烏陵。派人埋伏在山陵兩邊,再堵住出入口,然後放火燒之,如此,全殲晉軍也不定。”陳梓坤兩眼放光,用力拍了一下她的肩膀,略有些激動的說道:“我近來一直憂慮軍中将才匮乏,想不到上蒼這麽快就把你送了來。”

文傑聞言,面色平靜如常,謙遜的笑笑:“殿下過獎了,文傑只會些雕蟲小計。”兩人平靜下來又把此計的細節仔細推敲了一遍。

兩人還沒商量妥當,就聽見有士兵急急禀道:“殿下,不好了,平江決堤了——”

“什麽?”陳梓坤一驚,她萬沒想到對方竟然會先快自己一步。

她快步走上城樓,向下一望,就見江水滾滾湧來,函關城下已是一片汪洋。

陳信和軍中衆将也一起急急忙忙的趕到城樓。

陳信立即命令:“快,派人去堵住缺口!”

陳梓坤盯着水面想了皺眉思索,腦子飛速的旋轉着。探馬來報說,晉軍糧草遲遲未到,軍中将要斷糧,那麽晉軍只有退兵一途了。此時,陳軍被大水阻攔,晉軍必然會乘機撤退……不行!絕不能讓他們安然撤出九原!陳梓坤的臉上露出一絲陰冷的笑意。她神色鄭重的吩咐:“請衆将到大廳議事。”

諸将一起應道:“是。”

陳信在前,陳梓坤在後。

一進大廳,陳梓坤将自己的分析簡明扼要的說了一遍。這一次,時間異常緊迫,她來不及讓衆人商讨,索性直接下令:“時間緊迫,本殿來不及與衆位商議,權且獨斷一回,請衆将聽令。”

“是。”

“陳劍,你速去征調民船,讓士兵捆紮竹排木排。越多越好。”

“是。”

“賀黑子,你帶三千士兵去準備大量幹柴幹草和引火之物,裝到船上。”

“是。”

“程綜,你帶領八千精兵,多帶弓弩箭矢,乘船去追晉軍,只需延滞住對方行程即可。”

“是。”

“陳光,你帶領三百名工兵以及數百擅長水性之人,帶上鐵鍬等物,聽候命令。”

……

半個時辰後,第一批船已經準備好。陳梓坤命陳劍陳光先行。并分別交給兩人各一錦囊:“像往常一樣依計行事。”

陳劍陳光領命而去。

接着是程綜的三千弓弩手上船,最後才是陳梓坤和陳信領着一萬精兵輕裝上陣。朱寧等人則領七萬步兵從陸路追趕。

九原山地多是粘性黑土,泥濘不堪,車馬難行。晉軍騎兵只得下馬步行,行程極慢。陳軍坐船順流而下,行程自然快了許多。到了晌午時分,兩軍已經遙遙在望。

晉軍斥候踏着泥水上前禀報:“大王,陳軍沿水路追來了,離我軍只有二十裏。”

晉王冷然問道:“有多少人馬?”

斥候回道:“先頭有三千,中間三千,後面約有一萬。”

晉王冷笑道:“不到二萬兵馬,竟敢來追我二十五萬大軍,不是送死嗎?”

晉王高聲命令:“全軍停下,準備迎敵!”

這時王起上前拱手禀道:“大王,陳軍既然敢輕裝追來,必有詭計,我軍若驟然停下與之糾纏,豈不是正中對方下懷。”

袁麟也接着谏勸:“父王,王老将軍言之有理。兵家之事,不必計較一時之短長。”

袁寅卻是怒氣沖沖的高聲說道:“父王,兒臣不敢茍同兄長和王将軍的意見。我們父子三人此次出征本就是無功而返。如今二十萬大軍竟被那兩萬陳軍追着打,傳揚出去,我們袁家還能在天下人面前擡起頭來嗎?”

晉王聽了袁麟和王起的話,本來有些動搖,如今一聽袁寅的話,迎戰的決心愈發強烈了。

當下,他哐啷一聲拽出寶劍,向空中一指,沉聲說道:“全軍備戰,務必全殲陳軍。再有言退者,斬!”王起和袁麟對視一眼,無奈的搖搖頭。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