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上兵伐謀

捷報傳到京中,全城頓時一陣歡騰,百姓紛紛奔走相告。陳梓坤立即命崔博陵和秦元一起速發糧草辎重。文丹溪也命制衣坊趕制冬衣。

晉國三萬精銳守軍幾乎全軍覆沒,只有王起和一部分将領狼狽逃回了晉國。晉王聞訊勃然大怒,立即下令将王起革職查辦,貶為庶民。

晉國怒氣未消,黑着臉問王恢:“陳軍的謀士蕭舜欽也是魏人,你對此人了解幾分?”

王恢低頭想了一會兒,小心答道:“此人是蕭家嫡支,也是前朝蕭相國的嫡孫。他性格清冷孤僻,不喜與人交往。是以,微臣只見過他幾面,不曾深交。”

晉王咬牙嘆道:“此人竟也被陳梓坤收攏到麾下效力,看來,我們還是低估了她。”早知道當初在竹林行刺時,幹脆連蕭舜欽一起解決了也就沒有隐患了。

王恢看着晉王變幻不定的神色,隐約猜出了些什麽,連忙說道:“大王不必過度憂心,關于那蕭舜欽,臣聽說他素來以評斷人事著稱,未曾聽聞他有兵學大才。此戰之敗,也是王起不了解此人,低估了對手的實力所致。若是再派一個善謀之人前去,定能反敗為勝。”

晉王的氣憤略消,他柱着細細的銀杖緩緩起身,在屋裏極慢的踱着步子。

靜默半晌之後又問道:“那依王卿之見,朝中誰堪為将?”

王恢目光閃了閃,篤定的說道:“王起的侄兒王勇。”

晉王一陣輕笑,搖搖頭否決:“王起尚且敗北,何況王勇!”

王恢接着補充道:“大王可再派一善謀之士輔之。”

晉王沉吟片刻問道:“田憶如何?”

王恢委婉回答:“田憶善于廟堂之謀。臣剛從魏國帶回來一個謀士趙博,此人通曉兵略,而且最善長奇門遁甲,大王若是不信,可抽空前去考校。”

晉王一敲銀杖,聲音激昂的說道:“好!本王明日就去軍營!”

再說陳信帶領士兵進入陽平關後,蕭舜欽當即建議他重修關城。經此一事,陳信對他多少有些信服,幹脆将修城之城全權交于他。蕭舜欽也不推辭,點名要了賀黑子和了陳六子做助手,開始了修複關城的大工程。原來的陽平關城池很小,敵軍一旦登上城牆,将士們除了以死相搏外沒有任何辦法。這次新修的城池就是便是吸取了上次的教訓,将城池分割成四個部分,外城,中城,內城,最後一層是山洞。平時可儲藏糧草,到了非常時刻,便成了守軍們的最後一道依托。

當陳軍還在修築第三道城牆時,晉國的五萬大軍已開撥到城外。陳信威風凜凜的立在城頭上指着城下的晉軍問蕭舜欽:“小子,你說說該怎麽對付這幫狗雜碎?”蕭舜欽微怔了一下,雖然他早聽說過太上王言行粗魯,但在相處過程中他仍會被“驚吓”一番。陳信也隐約的捕捉到了蕭舜欽神情的變化。他忍不住斜了他一眼,十分含蓄的說道:“我的寶兒長的像我,性子卻像她娘,最溫柔文靜……算了,多餘的我就不說了,你以後就知道了。”

Advertisement

蕭舜欽垂下眼斂,十分配合的說道:“大帥所言極是,不過,我們還是接着說守城的事情吧。}”

“好,接着說。”

“敵軍遠道而來,需要大量辎重糧草,我們什麽都不必做,只跟對方耗下去就可。”

陳信無奈的點點頭:“守城就是沒勁,什麽也做不了。唉……”

蕭舜欽早有準備,他從袖中陶出一本冊子遞上來:“在下還有一件事要麻煩大帥,這是大王跟在下商議的邊關屯田之策,大帥可在此期間打遭一批農具,等到來年開春便要使用了。”

“屯田?哦,我倒是聽說過。也行,這就交給我吧。”陳信有了另外的事情,守城的事情就交給了賀黑子和陳六子,兩人也算是久經沙場,又有蕭舜欽在旁邊輔助,守城自然不在話下。

晉軍修整兩日後,便開始了輪班攻城。陳軍也分班守城,一時間滾木擂石涼水一起往下招呼。蕭舜欽讓人在最外層的護門牆上鑿了許多方孔,又命人打造了鐵叉,敵軍的雲梯一架上去,陳軍找準位置,幾個人一起用力叉住梯子往外一推,敵軍便連人帶梯一起墜落下去。晉軍因此而亡的不計其數。趙博和王勇商量幾日也想出了不少應對之策,但每次都被對方一一破解。罵陣、刺激對方出城作戰,能想的辦法都用了,但陳軍卻是出奇的沉穩,任憑晉軍使出千般手段,他們只管堅守不出,打定主意,耗其銳氣。

陳晉兩軍在陽平關對峙僵持。陳軍守得像鐵桶一般,任憑趙博詭計百出仍是無處下手。天氣越來越冷,北方最難熬的冬季已經來臨。陳軍早早做好了準備,木炭糧草十分充足,極有耐心的繼續跟晉軍耗着,晉軍卻是進退維谷。

晉王更是愁眉不展,進則無功,退則不甘。他初登王位,先是聯魏抗陳,如今魏國白白得了河津三城,魏陳兩國眉來眼去,晉國卻被硬撇在一邊。他聲勢浩大的進攻陽平關,如今又陷入了這等尴尬的局面。他只得趕緊召回王恢問計,號稱足智多謀的王恢這次也是一籌莫展,只得推脫道:“大王莫要着急,再等上幾天看看有無轉機。”君臣相對無言,最後不歡而散。

蘇放見王恢已經離魏,他亦迅速回國。

“大王,陽平關戰事進展如何?”蘇放一回來,連家也沒回便急忙進宮見駕。

“蘇先生一路辛苦,快上茶來。”陳梓坤笑容滿面的招呼道。

蘇放也不客氣,汩汩飲下一大杯熱茶。陳梓坤趁這個空隙将陽平關的戰況仔細說了一遍。

蘇放雙手抱着杯子問道:“如此說來,晉軍如今是進退兩難?”

陳梓坤痛快的笑道:“正是。”

蘇放沉思有頃,肅然說道:“大王,聯晉抗魏的時機到了!”

“什麽?先生的初衷仍未改變?”陳梓坤略有些驚訝的問道。

蘇放坦然一笑:“這是長策,豈能随意改變。”

陳梓坤這次比上回更加猶豫,而且臉上多了一層激憤:“晉王先是聯魏封鎖陳國,再是奪我關隘,殺我兩萬守軍和兩員大将。本王不滅他實在難消心頭之恨!”

蘇放等她發洩完畢,微微一笑,說道:“大王忘了,我軍先是斬殺一萬津西守軍,再殺得王起大敗而歸。”

蘇放說完,又接着追問道:“臣鬥膽請問大王,可有把握在短時日內滅掉晉國?”

陳梓坤搖搖頭,誠實的答道:“沒有。”

“臣再問大王,魏國的威脅可曾徹底消除?”

陳梓坤再次搖頭回答:“不曾。”

蘇放正色道:“臣勸大王不要以個人好惡來決斷邦國大事。魏王性格剛愎自用,反複無常。且胃口奇大,大王以河津三城賄賂之,說不定他日他又要索要城池,大王若是不給,他定要興兵伐陳,到時晉國定會趁火打劫。魏晉一定會重新結盟。兩國聯合鎖陳的事情将會再次發生。再說晉國,相較于反常無常,貪婪狂妄的魏王。晉王為人較為理智,一旦他想通其中關節答應結盟,在相當一段時日內,陳晉兩國可以和平相處。大王可趁機整肅內政,一旦時機成熟,兩國一起東出中原。兩國國力相當,暫時可以維持均勢,大王可一邊争戰中原,一邊積蓄力量。為将來大出天下做好準備。”

陳梓坤的怒氣一點點的消逝,她極其認真的聽着蘇放的分析。然後,她又習慣性的一下下的敲擊着桌案,凝神思索。

良久之後,她似乎下定了最後的決心,面色莊重的說道:“先生言之有理,本王确實不該感情用事。晉國着實該滅,但卻不是現在。”

蘇放欣慰的點點頭:“大王能這麽想實是國之大幸,臣定當盡綿薄之力,為大王分憂。”

陳梓坤眸光一轉,随即又說道:“先生要去出使晉國,那魏國怎麽辦?先生看誰人可代先生使魏?”

蘇放豁達一笑,胸有成竹的說道:“大王無須憂心,臣臨行前再次秘密進宮面見魏王,委婉勸谏魏王向晉國索地。恐怕這會兒,魏使已在路上了。而且大王若是有意交好晉國,此時同魏國的邦交最好冷一冷。否則會給晉國以首鼠兩端的不好印象。”

陳梓坤頓時心情大好,拍案笑道:“先生真是好計謀,本王剛剛想到,先生卻都已經下手去做了。”

蘇放也随之一笑,謙遜的說道:“大王謬獎。大王日理萬機,不像臣這樣整日只專一揣摩邦交一事。”

陳梓坤無謂的搖搖手:“先生不必謙虛。我們來接着商議使晉的事情。”

蘇放痛快的應道:“好。”

陳梓坤眼看天色将晚,便命令侍女将飯菜端進書房,君臣兩人邊吃邊說,整整密談了一個半時辰,蘇放才滿臉疲憊的走出書房,坐車回府。他稍息片刻,又接着去拜訪了崔博陵,兩人又密談了将近一個時辰。蘇放這次才算是徹底放心。

等一切準備妥當時,已是三日後了。蘇放帶領十幾名随從秘密進入了晉國。就在同一日,魏國的使者剛好離開了晉國。

晉國君臣正在滿臉憤慨的商議着此事。

晉王臉色鐵青,冷聲說道:“今日朝會專議一事:如何應對魏王的無理要求。”

底下的朝臣們議論紛紛。有的責怪魏王貪婪無恥,有的責罵都是陳王挑起的頭。大多數都是洩憤之言,卻沒幾個拿出切實可行的辦法來。

就在這時,典客令袁就命人送來了奏報,晉王随意一翻,不由得一陣詫異。他沉吟片刻,便對衆人說道:“典客署剛剛來報,陳國使者蘇放今日剛到晉陽,他已經遞交了國書,要面見寡人,衆卿說說陳國此舉究竟意欲何為?”

衆臣也是一陣愣怔。晉陳兩國素有血仇,兩軍仍在僵持對峙,蘇放此時竟敢入晉

晉陽令陸硯冷笑道:“這個蘇放一定是偷偷入晉,否則,晉陽百姓能把他撕吃了!”

“就是,我們堂堂晉國不跟這種兇殘殘暴的蠻夷之國來往。”

“正好将舊仇新恨一起了算。”

……

衆臣越說越激憤,有些年輕氣盛些的還當廷撸起了袖子。

田憶則是靜立一旁,一副若有所思的樣子。王恢臉上似笑非笑,眸光頻閃。

晉王緩緩往下壓壓手,示意衆人肅靜,然後将目光投向田憶和氣的問道:“田卿以為如何?”

田憶深深一躬,拱手說道:“大王,諸位大人,古人雲,兩國交戰不斬來使。無論晉陳兩國過往如何,我等對陳使理應以禮相待,不可失了大國風範。”

晉王滿意的點頭:“田卿所言大是。王卿又是什麽看法?”

王恢習慣性的捋捋幾縷胡須,慢條斯理的說道:“臣啓我王,微臣以為蘇放此來定是為晉陳兩國結盟之事而來。”

“結盟?”晉王眉毛略略一挑。

王恢清清嗓子,以一副十分篤定的口吻說道:“陳王為保全陳國,忍痛割讓河津三城,微臣猜測她定會然心懷不甘。恰逢魏國又向晉國索地,他們君臣便想拉攏我國一起對抗魏國。”

晉王微微颔首,不置可否。

王恢此言一出,衆臣再次嗡哄一聲議論開來。

“什麽?陳國妄想與我國結盟?簡直是妄想?”

“絕不可能,陳王奪我函關,殺死二王子,毒害先王,她還有臉來講和?”晉王聞言面色不禁随之一變。

他擺擺手沉聲說道:“此事暫且擱置,以後再議。那個蘇放,先晾他幾日,就說本王沒空。”

一連數日,晉國君臣似乎根本不曾想起蘇放這個人來。蘇放早有心理準備,倒也不急,他一得了空便換上常服帶上侍衛到晉陳城中胡亂轉悠。聽聽評書喝喝茶,日子過得頗為滋潤悠閑。自然,他的一舉一動都被密探報給了晉王。

到了第五日,晉王終于抽空接見了他。蘇放被一輛十分華貴氣派的馬車接到了王宮,他坦然自若的打量了一眼氣勢巍峨的王宮,款款下了馬車,跟着內侍邁着大步昂然進了大殿。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