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巧舌如簧

蘇放的話音一落,陳梓坤似笑非笑的看了蕭舜欽一眼,旋即肅聲接道:“蘇先生,你是本王的外相,出使邦國,勸降外臣本是你的分內之事,怎可再拖上蕭先生?”

蘇放假意思索片刻,恭聲答道:“是微臣疏忽了,微臣獨自前去便可,一次不成接着再去便是。 ”

“你又怎知本人不願意去呢?”蕭舜欽聲音清冷,他緩緩起身,接着說道:“蘇大人前去準備吧,明日在下陪你同去。”說完,他向陳梓坤略一拱手,轉身離去。

蘇放眼中閃過一絲狡黠的光芒,待蕭舜欽一離帳,他起身向陳梓坤道賀:“恭賀大王,公琰肯去,此事便已成了一半。”

陳梓坤倒沒有蘇放這麽樂觀,她微微一笑道:“沒關系,你們明日盡力就行,勸降不成,本王就把他打服。”

蘇放正色道:“大王威武!”陳梓坤不以為意的一笑。

次日上午,蘇放和蕭舜欽帶着禮物和親随數十人前去出使淇州。淇州太守聞訊,命令守城軍士放兩人入城。

淇州太守顧榮是中原世家顧氏後裔,因着他的先輩中曾出了幾個有名的清流耿臣,所以他一直以清流名士自居,十分愛惜自己的官譽和名聲。他的鄰居衛州太守趙成發出死戰之志。他自然不能落後,否則,他們顧氏的數代清名就會毀于他手。但是面對着陳軍的強攻,他又十分惶恐不安,正在不知所措時,士兵來報說,陳王派蕭舜欽和蘇放為使來入城和談。

顧榮一陣驚訝又有些激動。蕭舜欽他自然知道,蕭謝兩大望族的後人。顧家雖然也小有名氣,但跟蕭謝兩家根本無法相提并論,但這個人竟然親自出使淇州!

顧榮稍作思索之後,大聲命令侍女:“快,将本府的官服拿來。”五個侍女一起忙活,将顧榮從頭到腳隆重裝飾了一遍。

不多時,士兵來報說,蕭蘇兩人已到了府衙外。

顧榮本想出門迎接,又覺得自己該端矜一些。于是他正襟危坐在桌前,直到兩人被侍衛領進門時,他才起身沖兩人微微一颔首,淡然說道:“兩位特使遠道而來,辛苦了,上茶。 ”

蕭舜欽略一拱手:“蕭舜欽見過顧大人。”蘇放也随之通報名姓。三人分賓主落座,敘禮完畢。顧榮便将話引入正題:“兩位特使前來,何以教本府?”

蕭舜欽低頭看着茶杯沒說話,蘇放知道他是将難題推給了自己。他當下微微一笑,侃侃說道:“顧大人,蘇放正是為挽救大人的身家性命和前途而來。”

“哦——”顧榮拖長聲調,一副不置可否的模樣。但不得不說,他也着實被蘇放的話挑起了好奇心。

蘇放從容不迫的抿了一口茶,又故意頓了一下,才接着娓娓道來:“大人真的不知道您目前已有累卵之危嗎?”

顧榮以為他指的是圍城之危,他心裏雖然害怕,但面上卻是不動聲色,相反,臉上卻流露出一副慷慨激昂、視死如歸的氣勢,凜然說道:“淇州城內兵精糧足,百姓鬥志昂揚。我大魏四十萬大軍不日就能到來。本府何懼之有?”

蘇放臉上的笑意不減,一語戳破真相:“可是在下卻得知,淇州城內的百姓已有投降之意。至于魏國的四十萬大軍,我王已經派索超索大将軍率領三十萬精騎前去阻擊,不然的話,路關已破,衛淇兩州危在旦夕,援軍為何遲遲不到?”

“這……本府從未聞聽此事。”顧榮半信半疑,心裏卻在打鼓。

蘇放聞聽此言,不禁一臉驚詫:“此事,顧大人竟然不知道?”顧榮愈發驚訝,心中疑雲再起,但他又不好向蘇放詳細打聽。他仍然用那副慷慨激昂、大義凜然的語調說道:“不管是真是假,本府決意死守到底,若是城破,本官唯有一死,以謝天下。”

蘇放嘴裏不住嘆道:“怪哉怪哉。趙太守既然已經得知了軍報,為何顧大人竟然不知道呢?”顧榮眼中閃過一絲猶疑。難道說趙成知道什麽最新軍情,但卻有意瞞着他?這也說得通,陳軍進攻之初,趙成就曾經特地派人來敲打他刺激他,言外之意,是他不能堅守。當時顧榮一怒之下,當着衆人的面發下明誓說要與淇州共存亡。那麽如此說來,趙成肯定是得到了不利于魏軍的情報,但又怕自己知難而退,所以特意瞞了他!這個可惡的老匹夫!顧榮暗暗咒罵趙成。

蘇放悄悄的觀察着顧榮的神色,接着話鋒一轉,語重心長的說道:“蘇放方才說,是為挽救大人的身家性命和前途而來……”

顧榮故作漫不經心的說道:“願聞其詳。”

蘇放胸有成竹的說道:“如今擺大人面前的有兩條路,一條是像趙成趙大人希望的那樣,死守淇州,與城池共存亡。若是我軍攻破兩州,大人便是舍身取義,視死如歸。如此,大人便無愧于君,無愧于列祖列宗。一代清名,百代流芳。大人,蘇放說得可對?”

顧榮矜持的點點頭。

誰知蘇放接着語氣一變,肅然正色道:“可是蘇放卻認為大人此舉荒謬無比,大人若果真如此做了,不但不會百世流芳,還會被天下有識之士枉作笑談!”

蘇放此話一出,繞是一直故作鎮定矜持的顧榮此時也忍不住破功,他不禁臉色一變,怒聲問道:”蘇特使何出此言?本官如何會被天下人笑話?你待說個明白?否則本官絕不輕饒!”

蘇放坦然無懼的說道:“大人何其糊塗也。大人所忠之君是誰?是倒行逆施、人神共憤的魏王劉昂?天下世百姓公認的君又是誰,是大梁皇帝。如今真正的君尚在夷州,那魏王算什麽?他充其量不過是一個自封的諸侯王。若他施行仁義倒還罷了,可他做了什麽?他親小人遠賢臣,甫一即位就将朝中忠直大臣貶斥一空,他的身邊只有小人和佞臣。否則,像大人這樣的清流之後,棟梁之臣為何得不到重用?為何像趙大人的那樣的耿直之臣卻被貶到這邊遠之地。這樣一個人,可笑的是顧大人竟然還要為之效忠,并且不惜搭上身家性命。天下有識之士又怎能不笑大人?”

顧榮被蘇放這一通言辭駁斥得滿臉通紅,他有些氣極敗壞的反駁道:“魏王是自封的諸侯王,你們陳王又何嘗不是呢?”

這時,一直認真聆聽的蕭舜欽卻适時插話道:“陳王自然也是,但她一直沒忘卻自己的本分,她已經對臣做過保證,待到天下太平之後,她自會派人去夷州迎回大梁天子。其實,她早有此意,奈何陳國地處西陲,中間隔着魏吳兩國,她即便有意,也無力前去。顧大人別忘了,陳王的母親可是文氏之後,文忠公當年跟顧氏先祖一樣也是清流抵住。若非有此隐情,本人又豈能甘于為之效命?”

顧榮臉色稍緩,拱手說道:“原來如此,可惜本官竟不知情。”

蘇放見時機成熟,語氣再次一變,他十分誠懇的說道:“顧大人,方才蘇放話說得有些急,請大人不要見怪才是。”

顧榮見對方給自己臺階下,當然也樂意順坡下驢,呵呵一笑道:“一時話趕話而已,無妨無妨。”

蘇放接着說道:“顧大人,請容在下再說一句,路關之險,天下聞名,可是我王得來卻不費吹灰之力。今援軍遲遲不到,淇州又能守得多久?大人為顧家全族計,為全城百姓計,為身後名聲計,都應當投誠我王,我王任人為賢,求才若渴。像蘇放一介出身寒門無才無識之人都能得到我王重用,大人見識絕倫,名門之後,我王将來必委以重任。——當然,在下也知道大人不介意這些。但是,大人的職位越高,為大梁天子效力的機會也就愈多。遠的來說,将來一旦迎回梁帝,大人當有從龍之功,千秋萬代,誰不念及大人的威名?近的來說,全城百姓又有誰不念及大人的恩德?”

說到這裏,顧榮已經開始有所動搖,他忍不住嘆息一聲:“可惜啊,蘇特使若是早來一步就好了,奈何本府已經當着衆人的面發了明誓,君子一言,驷馬難追。”

蘇放也随之一笑,只好無奈的搖搖頭:“蘇放言盡于此,請大人三思。告辭。”

顧榮命手下副官前和親衛送兩人出城。

蕭舜欽和蘇放兩人從容離去,走到門口時,蘇放突然轉過身,一臉誠摯的握着副官的手說意味深長的說道:“顧大人當時被人蒙蔽發了毒誓,你等并沒有,還望大人回去後,多多勸慰顧大人。”副官也是個人精,只覺得此人話裏有話,但此時他也沒時間細細咀嚼,只得臉上堆笑道:“特使大人說的是,卑職回去定會好好勸勸大人。”蘇放滿意的一笑。

待兩人走遠的,副官松開手掌,便見裏面有一張紙條:“綁縛,重謝。”他正在沉思間,蘇放的親随又去而複返。高聲說道:“這位大人,我們大人說給副官和大人的禮物忘了卸車了。請大人幫忙帶回。”副官心頭一跳,他直覺這裏面必定有給他的重謝。

蕭舜欽和蘇放兩人并馬而行,蘇放拱手笑道:“今日多謝公琰賢弟襄助。”

蕭舜欽淡然接道:“食君之祿,忠君之事。奉命行事而已,談何襄助。”蘇放笑而不語。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