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朝堂改制

經過剛才的“龍顏震怒”,蘇若沈相信,現在再将自己的改革之法說出來,也已經不會再有反對的聲音了。剛才之所以沒有提保皇派,而是将其與史彌遠黨、楊太後黨放在一起一棒子打死,就是怕有誰仗着自己“保皇有功”,而出聲反對。

現在,都想着怎麽去保住性命吧!

秦孝公有商鞅,宋神宗有王安石,明萬歷皇帝有張居正,而他蘇若沈現在誰都沒有。

沒有以後的替罪羊,所以他現在只能采取高壓政策。

至于以後的反彈?那時候他已将軍隊牢牢地掌握在手中了,誰若是活膩了,自然可以随便反彈。

說到這裏,自然就不得不提宋代的官吏制度了。

宋承唐制,設門下盛中書盛尚書省;工部、刑部、兵部、禮部、戶部、吏部。即為三省六部。

但北宋前期除刑部尚保留審覆天下大辟案的職權外,三省六部的主要職權都已轉移至其他機構,其長官也都只作為寄祿官銜,另派升朝官分別主判,以處理殘留細務,三省六部制仍是名存實亡。

元豐改制,以三省取代中書門下為最高行政機構,與樞密院對掌文武大權。除正、副宰相外,門下、中書省分設左、右谏議大夫,左、右司谏,左、右正言掌原谏院所領谏诤彈劾職務,起居郎、起居舍人掌原起居院所領修起居注職務,又分設門下後盛中書後省,為門下省及中書省下屬機構,分別以給事中及中書舍人主管,以給事中掌原封駁司的封駁職務,并以封還詞頭的方式行使封駁權。尚書省下領六部,由各部尚書、侍郎主管,以原審官東、西院,流內铨,三班院所領職務歸吏部,以原三司與司農寺所領主要財政職務歸戶部,以原太常禮院所掌禮儀職務複歸禮部,以原審刑院糾察在京刑獄司覆刑獄及三司有關審核會計帳冊等職務并歸刑部,以原三司有關修造、坑冶等職務歸工部,某些次要軍務歸兵部,并廢除樞密院之外的舊有機構,恢複六部下屬二十四司。

宋哲宗元祐元年即公元1086年,反變法派執政,改為三省共同議事,奏請取旨,分省治事行下,實際上使三省合一,後習慣上常統稱三省。

南宋高宗建炎三年即公元1129年,又實行三省合一,二十四司也時或省并,如建炎三年以禮部兼主客,祠部兼膳部,兵部兼職方,駕部兼庫部,比部兼司門,工部兼虞部,屯田兼水部等,還省并若幹寺監入六部。

宋孝宗隆興元年即公元1163年,又進一步省并六部下屬諸司,如以司封兼司勳,禮部兼祠部,兵部兼駕部,都官兼比部,工部兼屯田等。

時至今日,蘇若沈接手之後,三省六部已經縮水,雖然裁剪了一大批多餘官吏,但部下職責混亂不清,國家機器仍運轉效率極慢。

蘇若沈想到了明朝之時的內閣。只要調控好內閣之中各方勢力的比例,緊緊握住大權,這個制度對于急需君主高度集權的蘇若沈來說,是相當不錯的。在此之下,樞密院與監察院也是要設立的。只不過樞密院只是行使現代法院判決之責,并不擁有調查及抓捕的權利;而監察院只有舉報與調查取證之責。

“鑒于諸位愛卿平日的勞累,朕決定重新劃分三省六部。”蘇若沈目光淩厲起來,“有誰反對?”

大殿之上靜默一片。誰敢反對?純粹找死!

Advertisement

“既然諸位愛卿都十分贊同,朕便順應爾等之意。”蘇若沈一句話,把那些個臣子噎了個半死:我們的意思?我們是不敢反對!

蘇若沈款款而談:“三省改為內閣,內閣總領六部,直接對朕負責。內閣之中有九人,設一首輔,總領內閣,設二次輔,輔助首輔,其餘皆為閣老。

“另設樞密院、監察院,樞密院只有審判之責,不具備抓捕、調查之權利;監察院監控全國,有舉報、調查之責,五審判、抓捕之權利;再設‘國安’一院,意為‘國家安定’之意,行使抓捕之責。此三院直接對朕負責,不經過內閣。

“六部之中,刑部劃歸樞密院管轄;其餘五部仍在內閣管轄之下。其中工部除原有的工部司、屯田司、虞部司、水部司之外,再設一科技司,主研究創造,具體的朕會單獨說。

“其餘四部職責不變。但吏部掌管對文官的選舉、勳封、考課,需要參考監察院意見。戶部掌管天下土地、民衆、錢糧、貢賦。禮部掌管國家禮儀、祭祀、貢舉。兵部管掌武人武舉、地圖、車馬、兵器、軍械;兵部設一參謀部,制定作戰計劃。

“內閣首輔暫定為禮部尚書劉文清;真德秀擔任次輔,兼任戶部尚書;魏了翁擔任次輔,兼任吏部尚書;葉适擔任工部尚書,入內閣;孟宗政擔任兵部右侍郎,入內閣;鄂王岳飛後人丘山,恢複本姓‘岳’,承襲鄂王位,令兵部尚書,入內閣。剩下三人,朕自有主張。內閣采取投票制度,其中內閣首輔擁有兩票,其餘人擁有一票。朕則擁有一票否決權。”

劉文清是蘇若沈提拔上去的,為人沒有多大能耐,但是對于蘇若沈的話卻是不敢違背。對于需要中央集權的皇帝來說,這樣的首輔可比有能力卻與皇帝意見相左的宰相更有用處。

真德秀和魏了翁卻是可以勝任尚書之職。內閣之內不能沒有一兩個經驗豐富的老将,次輔之位,二人也是當得。

至于葉适,他在哲學上是永嘉學派的代表,他持唯物主義觀點,反對空談性理,提倡“事功之學”,重視商業,主張提高商人地位,觀點與朱熹、陸九淵對立。目前蘇若沈可以啓用的人選之中,葉适無意是最适合的。

孟宗政的考量,主要來自于孟珙。且內閣之中應該有軍方之人,這樣才算得上是平衡。

岳山的問題,蘇若沈也只不過是借助于岳飛後人的名頭而已,至于他本身是否有才能,卻也并不重要。給他一個空頭王位,以及被架空了的兵部尚書之位,也沒什麽大不了。

而剩下的三人,卻是蘇若沈這兩年來親自培養的心腹,将它們安插進內閣,即使除劉文清之外的四人全部成了一夥,蘇若沈這個皇帝也不會被鉗制。畢竟首輔是兩票,皇帝雖然只有一票,卻擁有一票否決權。所以這看似臣子的權力大了,最終還是皇帝的“一言堂”。

乾綱獨斷。這才是蘇若沈的目的。

政治改革處理完畢,下面就是稅務問題了。

四川和江南地區現在是宋朝稅收最多之地,而四川乃巴蜀之地,易守難攻,如果不掌握在自己手裏,蘇若沈可不放心。況且,巴蜀現在也不安分……

這件事情先放一放,等将軍權抓牢了,再作打算。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