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秘密入川
聖武二年初,蘇若沈的第一個孩子出世了,是個小公主。她的母親是一個普通的宮女,可惜生産時大出血死亡。蘇若沈為其拟定的封號為安國公主,交由後宮中的一個貴人撫養。
聖武四年初,蘇若沈剛行完及冠禮,全太後領頭正在商議立後事宜。此時,楊昭卻傳來密函:西夏皇帝李德旺秘密謙使入成都,希望能求見宋帝,商議共同對抗蒙古的事情。
由于他們是秘密進入蜀地的,在現在看來就是偷渡,被衛聖軍抓住時很正常的。于是楊昭暫時将他們扣下,寫了密函給蘇若沈。
蘇若沈陷入了沉思。
這件事情應該是發生在歷史上的鐵木真成為成吉思汗之後。現在自己身處于小說世界,這件事也應該順延才對,可為什麽又按照歷史記載的時間發生了?難道是除了小說上确切寫出的關鍵性事件,其餘的都以歷史為準?
穿越過來這麽多年,很多東西都已經模糊不清了。向宋朝求援,這件事歷史上是否發生過?
蘇若沈皺起眉頭。
半晌,方才道:“董衛,傳在臨安的所有內閣大臣入宮。”
一日後,蘇若沈秘密出京,帶着岳淩秋與數十侍衛趕赴四川。
皇帝離朝之事沒有驚動任何人,只是對外宣稱,天子突發疾病,需将養數月,立後之事暫延。此間由榮王監國,國事一律由內閣處理。
雖然理由不吉利,但沒有人會認為皇帝離開了臨安,這就達到了目的。
親自去四川之事,也是蘇若沈深思熟慮過的。他需要去看看,這些年來,國家究竟發展得怎麽樣了,民間還缺少什麽;更需要考察一下時局的進展狀況,以驗證自己的推測是否準确;況且,趁這個機會,還可以看看誰有不臣之心。
一路走來,蘇若沈還是比較滿意的。畢竟當今天子的鐵腕作風已經深入人心,還敢做陽奉陰違之事的,已經不多了。
快馬加鞭趕地到四川之時,已經過去了将近半月。
蘇若沈雖然武功只習練了一套太祖長拳,但是馬上功夫卻十分不錯,這也得益于岳山教導之功。
楊昭一聽朝廷秘使前來,立刻出來迎接,待看清來人後,驚得差點跪下去,幸好蘇若沈眼疾手快,給攔了下來。
Advertisement
楊昭也不是蠢笨之人,立時明意,便恭敬地将一行人引入府中。
楊昭迎着蘇若沈與岳淩秋進了密室,商議起西夏求援之事。
“臣楊昭參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平身吧。”蘇若沈問道,“楊愛卿,西夏密使具體都說了些什麽?”
楊昭起身,垂手恭立,答道:“西夏密使要求與大宋結為兄弟之邦,共抗蒙古。”
“他們能付出什麽代價?”
“日後蒙古進攻大宋,西夏必定相助。”
蘇若沈冷笑道:“這種空話他們也說得出口?我大宋強過西夏不知多少倍,日後也定是愈加強大,那時還要他相助?他倒是打得好算盤!”
喝了口茶,蘇若沈又道:“西夏本是大宋之地,當年李元昊竊此地立國,如今我大宋也是時候收回來了!告訴那密使,朕要他整個西夏!”
“遵旨。”
“算了,”想了一會兒,蘇若沈擺擺手,“還是告訴他,朕的條件只有三條。第一,我大宋商人去西夏行商,必須給予最大優待,不準以任何名目阻攔;第二,西夏每人都要看到我大宋的報紙;第三,也就是最重要的一點,讓西夏全國學習儒學,不得有任何遺漏。告訴他們,不要妄圖着違約,朕既然能幫他們打敗蒙古,自然可以滅了他西夏!”
讓商人只帶奢侈品去西夏,換回來真金白銀以及各種實用物資,最終達到從經濟上控制西夏的目的;報紙嘛,當然是忽悠西夏民衆:你看我大宋如何如何好,如何如何繁榮等;讓西夏人學習儒學,是用了文化侵襲,到最後,西夏成為大宋的一個省,就是很自然的事情了。
雖然滅了西夏史最快最直接的方法,但是能兵不血刃的拿下,盡管時間長了些,但也是很好的。
更何況,西夏與大宋之間隔了個金國,現在打下西夏,根本不是時候。而且有西夏鉗制蒙古兵力,總比讓自己的軍隊去對抗的好。畢竟這時候的西夏人還不算是大宋子民,死多死少無所謂。
最終,西夏密使還是面色蒼白地答應了蘇若沈的三個條件。
——難道是楊昭抓他的時候,衛聖軍太彪悍了?把人給吓成了這樣啊,真是太慘烈了。
西夏密使走後,蘇若沈寫了手诏,讓岳淩秋先行送回臨安,讓內閣照辦。
岳淩秋卻道:“末将的職責是保護陛下的安全,而不是去送信。”
蘇若沈微笑道:“淩秋,此事乃是國家大事,在國家大事面前,我也只是個普通人。這件事早一天解決,就對大宋越有利。你,難道不想上陣殺敵?不想為國争光?”
“上陣?”岳淩秋的眼睛一下子瞪了起來,滿臉的不可思議。
蘇若沈認真道:“是啊,我大宋的女将軍。”
岳淩秋走後,蘇若沈讓楊昭先密切關注蒙古與西夏之間的戰争動态,準備在一個最恰當的時機,帶領衛聖軍殺去戰局,宣告大宋參戰。
岳淩秋帶回臨安的密函是告訴內閣這件事的。雖然蘇若沈可以直接調兵,但現在“皇帝”在病中,這些戲還是要演的。當然,那封密函中除了這些,還有最重要的一點,那就是皇帝的心玩野了,過一段時間再回去,有什麽事內閣看着辦吧。
楊昭一直用“正在上報朝廷”為由,堵回了好幾次西夏催促加入戰争的口。
蘇若沈在成都府住了十幾天後,所謂的“機會”終于來臨了。
蒙古已經快打到了西夏國都,眼看着西夏皇帝李德旺就跑收拾包袱跑了,大宋終于出兵了。
初次近距離觀看戰場,蘇若沈還是很興奮的。
對于皇帝親自跑來戰場,楊昭真的有苦難言。他在祈禱着皇帝千萬別出什麽事……更加咒罵內閣那幫人,為什麽要同意皇帝出來?
——其實誰也沒有想到,少年老成到成了精的皇帝,竟然還會幹出這種先斬後奏的事情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