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十二

第二天晨訓,狄堂宣布了部長換成幸村,副部長換成真田的消息,但相對應的,這也只是暫時的,在正選選拔賽結束後,名額才會正式定下來。

而正選選拔賽重開的消息也宣布了出去,包括新的正選選拔賽采取抽簽的方式進行,網球部的每一個人都需要參與。

同樣分成4組,A組和B組各12人,C組13人,D組14人,C組會有一個人在第一輪輪空。淘汰過一輪後,A組和B組進行6V6對決,C組和D組進行7V7對決。第三輪時,A組和B組晉級的6人再進行一輪淘汰賽,獲勝的3人直接成為正選,第四個人則從輸掉的三個人裏進行車輪戰計算勝負場數決出。

C組和D組獲勝的7人也是同樣的規則,只是換成輪空的那一個人需要接受輸掉三個人的挑戰,最後贏的人是最後的正選。

同樣是三天的賽程,一天打兩場比賽。第二天時就能夠選出六個正選,第三天選出最後兩個正選時,前一天決出的六個正選也可以再進行組內挑戰賽——大家都明白這個規則的意義,大概也就是最後定部長和副部長的時機。

仁王算了算:“感覺真田的副部長只能當三天。”

“如果狄堂前輩會想要副部長的位置的話。”柳補充道。

仁王眯起眼,飛快地改了口:“那估計真田的副部長還能再當下去。”

作為退位的部長幫助新生處理網球部的事務是一回事,在新生手下做副部長是另一回事。仁王和狄堂前輩并不熟悉,只能以通常的人情世故規則去判斷這些前輩們的選擇。

當過部長的人再退而求其次去選擇副部長?人總是有傲氣的。前後輩關系也不是那麽好處理的。幸村需要面對的難題還有很多。就算狄堂願意幫忙,也還有其他二十幾個前輩。不能指望所有人都會接受“被一年生指揮”這種事的。

反正天塌下來高個子頂着,仁王認為這種事和他沒什麽關系。

新生們當然很高興自己有了當正選的機會,但很快他們就發現,事情沒有那麽簡單。

前一天看同為新生的四個人打敗了前輩,甚至還是正選,就以為這些前正選的實力也不過如此。可當他們自己站在球場上,就發覺事實完全不是這樣。

第一輪,大部分的新生就直接被淘汰掉了。

仁王被分在B組,同組裏需要在意的對手是三枝。鶴守一直希望再和他抽在同一組,結果抽到了D組,和真田同一組。狄堂和宇佐見分在了A組,幸村和柳在C組。其餘四個原本的正選也正好平均分在了四組裏。這可真沒有暗箱操作。做了點手腳的只有把幸村,真田,狄堂和三枝分別分在四組。

那四個原本的正選中,需要在意的有兩個人。一個是二年生裏實力最強的真峪拓也,被之前的狄堂認為是值得重點培養的“王牌”,現在也分在D組。另一個則是道江俊樹,是仁王卡片資料裏,實力比鶴守還強一線的選手,五維和也是16,各個指标都是4星。當然,具體數值要比狄堂低一些。要知道同是4星,81和99可是有很大差距的。

Advertisement

道江則分在了狄堂這組。

當然,這算不上三年生的內鬥,畢竟到了第二輪,A組和B組會進行交叉對決。不過按照抽簽的數字來看,幾個有成為正選實力的并沒有安排在相近的數字上,也不會在前兩輪遇到。

這當然是安排過的。內部正選選拔賽如果選擇淘汰賽,那麽讓實力強勁的選手提前遇到就是浪費。大家抽簽只是抽組別,具體的數字還是在組別出來以後由狄堂和幸村共同安排的。

二三年級的社員自然認同這樣的規則,而一部分有微詞的一年生在迅速被淘汰後,也明白了,他們并不具備參選正選的實力。哪怕幸村同樣是一年生,但一年生和一年生之間的差距可能比他們因為的還要大。

同樣的,這樣的安排也對新生四人組有利。這将他們分明挑戰前輩勝利卻還拿不到正選位置的可能降到了最低,也保證了每一組的平均實力差不多。而這種類似保證正選位置的比賽安排方式,也算是狄堂和三枝商量過後給予這四個新生的“挑戰賽獎勵”——當然,更多的針對的是仁王和柳。幸村和真田的實力是不管怎麽安排都能進入正選名單的。

而等到下次正選選拔賽……

那都是縣大賽結束之後了。按時間算,那該是兩個月之後。五月中旬縣大賽結束,五月底抽簽大會,六月開始舉行是關東大賽。

而對仁王來說,按照時間算,中間按照現實任務的要求可以完成各種挑戰任務得到獎勵不提,他還能趕上一次排位任務。雖然不知道系統又會選擇怎樣的方式打排位(按照仁王的猜測,有很大的可能是循環正選選拔賽),總歸到了那時候他的實力又會是一次飛躍式的增長。

正選選拔賽第一天的兩場比賽,一場對上的是同為新生的對手,一場對上的是一個二年生,對仁王來說沒什麽難度。

相對應的,他拿到的比賽勝利的獎勵也比不上前一天打敗鶴守拿到的獎勵。

等到第二天,六選四的比賽,仁王輪到的對手是宇佐見。

狄堂對上組內另一個前正選,三枝則和道江對決。

這不是最好的比賽對象,同樣也不是最差的。

“之前和鶴守前輩比賽,現在和宇佐見前輩你比賽,還挺有緣分的。”仁王在賽前以這句話作為打招呼的寒暄部分。

宇佐見眉頭跳了跳:“仁王君,用這種方式讓我生氣,是很難的。”

“總得試試吧?”仁王随意道。

如果要将宇佐見與鶴守的實力作對比,是比不出什麽結果的。能在二年級時就成為正選并且作為正式的雙打組合被培養,就說明本身他們的網球是互補的。如果作為單打選手一個人控場,面對差不多實力的對手就有明顯的短板。可如果一起站在場上,就是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宇佐見擅長後場攻防。防守大于攻擊,體力充沛,單打時更傾向于持久戰。

這樣的對手,對仁王來說确實是比對上鶴守更棘手的。

可要說宇佐見比鶴守更難打?那也不一定。

鶴守的速度是絕對的強項,要應對起來對仁王來說并不容易。但宇佐見的五維是平均的五項全三星,與加成後的仁王是同樣的實力層級。力量73,速度64,體能78,精神力64,技術70,這樣的五維數據每一項都無法給仁王帶來壓力,那麽用磨的,仁王也能一點一點拿下比賽。

仁王當時之所以選鶴守,只是認為以鶴守的性格,更容易抓住破綻一口氣拿下比賽。

宇佐見算是他不太喜歡的那類型對手,卻遠遠稱不上苦手的程度。

試探着用了幾次言語挑釁,沒什麽效果,仁王也不覺得失落。這是早就預料到的事,多說兩句話也不費事。這種話不用過腦子,也不需要太多精力,不會分散比賽的注意力。沒用也無所謂,萬一有用就賺到了。

對手穩紮穩打,那麽不斷變換攻擊節奏反而可能弄亂自己的進攻節奏。索性也跟着穩下來。

一球一球,交換對決。

仁王的耐性是很好的。

或者說,可能他以前耐性并不是很好,但在經歷過兩次JR大賽為藍本的排位任務以後,他的耐性被一點一點磨出來了。

不斷進行高強度的比賽,每一場比賽都不能敷衍,必須用出自己的實力,否則就是在浪費時間。對上相同的對手,也不能簡單打完比賽。要通過每次比賽去觀察對手的比賽方式,讓下一次發揮得更好,拿到更漂亮的比分。就算是被同一個對手擊敗許多次也不能沮喪,更不能有陰影。

因為這樣的比賽越打會越明白這就是類似游戲副本的東西,而人在打游戲時,難道會害怕NPC嗎?是能明确感受到對手的實力是不變的,而自己的實力在進步,那麽就永遠不會因為不斷的失敗而心理崩潰。

仁王就這樣一點一點在排位副本中磨練出了對一切都冷靜面對的心态。玩游戲反而是可以選擇的,副本不行。不服輸的心态也讓仁王忽略了“随便打一打”的選項。每一場比賽都是對他的考驗,不只是本身的耐性和能力,更是對網球的愛意的考驗。

如果不是這樣的磨煉,他也不會這麽快承認,他有這麽喜歡網球。可既然已經對網球有了執着的心态,那麽為此付出百分百的努力,就只是最基礎的前提條件了。

此時仁王用這樣的耐性去與宇佐見對決,就展現出了他讓人驚訝的韌性。

在此之前,他的比賽方式都是偏向于跳脫的。和真田的比賽是如此,和鶴守的比賽也是如此。

此時與宇佐見的比賽,讓看比賽的幾個三年生前輩,和幸村,都有些意外。

狄堂和三枝在重新對仁王進行實力評估。

幸村則調侃一樣轉過頭對真田道:“看來我說的沒錯吧?你對仁王來說是特殊的。”

真田剛剛比完賽沒看兩分鐘,也看出了場上的形勢。他也在重新評估仁王的實力,沒提防聽到幸村說了這樣的一句話。眼角跳了跳,真田擡起手壓了壓帽檐,有點無奈地道:“這種事就沒必要提了。”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