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百萬貫【第十更】

系統1127:“親愛的宿主, 請問您前往汴京,一路上打算帶多少錢?”

明遠想了想反問:“普通人從京兆府前往汴京,路上要花多少錢?”

1127:“若是家境一般的尋常百姓, 這麽一程大約也就是10貫;如果是一路追求舒适,不想苦着自己的, 花費大約在100貫左右。”

明遠便道:“那為我準備500貫吧……不, 準備1000貫。畢竟‘窮家富路’, 本就奔波勞累着, 路上不能再苦着自己。”

1127聲音激動:“好嘞!”

按照明遠的要求,這1000貫很快就準備好了, 大約是幾十貫銅錢,500貫左右等值的銀兩,兩小錠黃金, 以及一小部分鹽鈔, 卷成卷, 可以束在明遠的腰帶裏, 或者插在靴筒旁。

“親愛的宿主, 您不打算多帶一點嗎?”

“帶太多了怕招人眼紅,或者是引來盜賊。”明遠一副很有經驗的樣子。

但凡讀過《水浒傳》便應大致對這個時代的治安狀況有所了解, 明遠并不怕那些梁上君子, 只怕剪徑的強盜, 若是看上了他的財貨, 搶了他的錢, 再将他随手“喀嚓”掉, 那麽一代富豪明小遠, 便出師未捷身先死, 錢還未花完, 人先挂了。

按照規則:他要是在這個時空裏挂掉,也就回不去本時空,無福消受自己參加比賽贏來的獎金了。

“對了,1127,”明遠想起了什麽,問他的系統,“你作為金牌系統,有沒有什麽道具可以推薦給我?我想要能夠保證自己平安抵達汴京的。”

1127頓時沉吟:“嗯,宿主,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

“但是沒有這種籠統的,能夠‘永葆平安’的道具,您必須對道具提出具體的要求。”

“比如,您想要在一定時間內力氣變得很大,可以選擇使用‘力拔山兮’卡。”

“如果您想要在一定時間內不受外界兵器的傷害,可以使用‘刀槍不入’卡。”

“如果您想要在一定時間內使用一門武藝,可以選擇開‘十八般武藝’盲盒。”

Advertisement

明遠:……怎麽還有開盲盒?

“如果您想要在一定時間內體驗當世大俠的風範,可以選擇使用‘獨步天下’卡,友情提示,這張道具卡類似‘舌戰群儒’,主要以提供氛圍和效果為主。”

明遠:……還有沒有一件靠譜的?

“哦,對了……‘百發百中’卡,您已經嘗試過了。”

明遠:确實……當初那張“百發百中”卡,還算是效果不錯。

系統啰啰嗦嗦說了這麽一大堆,明遠基本上是明白了:道具卡大多有時效性,所以預先準備是沒用的。等到發生情況時,再具體情況具體分析,選用合适的道具卡也不遲。

就在明遠做着各種準備的同時,薛紹彭給明遠介紹了一位同行的旅伴。

這位旅伴姓商,名叫商英和,行五,年紀在四十歲上下,是一名專做玉石生意的豪商。

薛紹彭介紹兩人認識以後,明遠與商英和都“相見恨晚”。

商英和是暗悔自己早沒認得這位長安城中出類拔萃的小“財神”;而明遠則在想,要是早點認識珠寶玉石商人,估計能早兩個月花完十萬貫。

明遠從商英和手裏購入了價值将近一萬貫的玉雕,經系統1127鑒定,都是“等價交換”。

這些都是質地上乘、雕工精湛的藍田玉雕,後世放在蘇富比或者佳士得的拍賣行裏價格都會很驚人。

明遠便從中挑選了一件贈給薛老太太,以先行感謝鄰裏長輩的照拂之恩,又贈了一件給薛紹彭,以紀念兩人在過去一年間的友誼。其餘則都留給母親和十二娘。

這樁交易似乎是為明商兩位的結伴同行開了一個好頭。

而商英和為自己這次前往汴京專門準備了一支“隊伍”,總有十來名伴當,外加車夫押着裝滿四五輛大車的貨物,浩浩蕩蕩,确實是頗具規模的商隊。

出發那天,明遠在城門前與商英和會合,見到了商英和雇來那些伴當。只見十來個壯漢,個個人高馬大,器宇不凡。

明遠略點了點頭,問起商英和,以前帶他們去過哪裏,出過幾次遠門。

誰知商英和卻說,只有馬車車夫和幾個小工都是跟他跟熟了的,這十多人的伴當卻是第一次雇傭,以前沒有和他們合作過,但确實是一個同行向他推薦,跑過去汴京府的長途,是富有經驗的伴當,在路上的表現老道而出色。

明遠有點意外,沒有多說什麽,但聽商英和說起,和這幾人都在京兆府官牙那裏簽過契約,又覺得不會有什麽大問題。

他便自管自與前來送行的胡四和薛紹彭等人話別。

商英和那裏,管着那些伴當的是商家的管家,姓陳,行三,旁人都叫他陳三。陳三指給那些伴當看主家的旅伴,便聽那些伴當們嗤笑:“這個小郎君,生得好看是好看,穿得忒窮酸,路上不會要吃主人家的白食吧?”

其他人也起哄:“若是有人吃白食,只要您說一聲,小的們就替您轟走。”

陳三想起明遠從他家主人手裏買走的一萬貫和田玉,再看看明遠身上一身吉貝布做成的袍子,聽見這評價只覺得無語。

“別有眼不識泰山,明小郎君那一身衣裳看着不打眼,卻是最好的新式料子,一匹要七八百錢的,你們以為……”

教訓了伴當們,陳三覺得這些新雇來的伴當實在是沒眼力勁兒。但他也沒往心裏去。

一旦上了路,明遠的“鈔能力”便很快體現出來了。

一路上,明遠騎着出色的神駿“踏雪”,而他的伴當向華也有一匹小馬可以騎。

除此之外,明遠還另外雇了一駕馬車,馬車上載着他的随身行李,另有一個專門在京兆府和汴京城之間跑長途的車夫替明遠趕車。

商英和則親自押着馬車,而給他的十來名伴當雇了驢。

人高馬大的漢子,一個個騎在小毛驢上,兩只腳都能拖在地面上。再加上馬車和驢又行得緩慢。每天商英和的車隊都會落後明遠一大截到地方。

一到了晚間歇宿的驿館,商英和就會發現明遠已經定好了上房,托驿丞安排好了洗浴用水和晚間的飯食,甚至還預留了牲口棚的位置,以及喂馬和喂驢的草料和豆子。

甚至商英和一到驿館中,便有人殷勤遞上熱水燙過的手巾,供商英和洗手洗臉。這可就不是一般的商旅在路上能做到的了。

商英和每每感嘆,誇贊明遠這小郎君真是事事周到,很難相信他是第一次出遠門。

而伴當們也漸漸發覺明小郎君絕不一般。他們這夥人在這條官道上走得次數多了,驿館裏驿丞的嘴臉都見過。若是沒有點“財力”,明遠根本不可能次次都弄到上房。更別說驿館裏提供的那些飯食,每次都是清爽雅致的小菜,一看就知道是用新鮮材料烹饪的。

他們這些人上路好幾天,竟還沒有哪個鬧過肚子。

于是,這些伴當們終于相信了商英和的話——那位明小郎君,是個出門在外也絕對不肯虧待自己的主兒。

“怎麽樣,頭兒?”伴當們問領頭的洪四,“依計行事嗎?”

“那當然了,”洪四沖自己手下點點頭:“依計行事!”

“把那場好戲一演,不愁主家和明小郎君不給我們一筆大的賞金!”

翌日,一行人照常上路。

明遠和向華還是像以往那樣,先行到了中午打尖休息的茶棚,在那裏叫了一些吃食,等着商英和押着車隊慢慢過來,大家一起用飯。

待到吃飽喝足,衆人繼續上路。

這回還沒等明遠座下的駿馬和商家車隊之間拉開距離,就見一群穿着怪異的漢子,鬼鬼祟祟地朝商家車隊圍了過來。

此刻商家的伴當們大多騎在驢上。見到有人來犯,這些“驢上英豪”自然是大顯身手,紛紛就坡下驢,大喊着從大車上抽出事先藏好的刀槍棍棒,沖着“盜賊”們就是一通好打。

明遠在前面聽見動靜,自然不能扔下商英和不顧,他趕緊與向華一道掉頭,急急忙忙地縱馬趕來。

但看見伴當們和“盜賊”們打得正歡,明遠卻勒住了馬,也不上前,也不逃跑,只是端坐在馬上,在旁圍觀。

高舉樸刀的伴當頭領洪四:……?怎麽回事?

沒過多久,伴當們“打退”盜賊,商英和與管家陳三一道,滿臉是汗地從他藏身的大車上爬下來,沒口子地将伴當們的“忠心”和“勇武”誇贊了一番。

而洪四卻只覺得從明小郎君那邊遞過來的眼神有些冷飕飕的,很有些看戲的意思。

最終,明遠不帶多少笑意地揚起嘴角,沖伴當們點點頭,贊道:“各位……就算沒有多少功勞,也是有苦勞的。”

伴當頭領洪四終于後知後覺地反應過來:明遠已經看出了他們這是一場“做戲”。

原來,這群“伴當”原本是京兆府附近的一群小混混,後來找了個頭領,合起夥做起了伴當。他們原本都是好逸惡勞的性子,只想着掙快錢,因此想出了一個促狹的法子:

他們之中,分出一撥人,僞裝“盜賊”“強人”,試圖搶劫車資。另一些扮演“伴當”的則将盜賊打跑,以此來騙取雇主的大筆賞賜。

他們這算是“一招鮮,吃遍天”,只不過不能對同一個雇主反複使用。

因此每跟完一趟,伴當的頭領總是找到這樣那樣的借口,請雇主将他們薦給其他人。

沒想到這次在路上,他們的“假把式”竟然被明遠看出來了。

而明遠将話也說得很明白:沒有功勞也有苦勞。他們這麽多人,辛辛苦苦演一出戲也不容易。

而明遠也不是他們的正經雇主,因此不會說什麽,也不會将他們戳穿,但是指望從明遠手裏得到大額賞賜,那就別想了。

只要他們這一趟兢兢業業地跟着商英和,把伴當該幹的事都幹好,這件事可以一筆勾銷。若是做不到,那對不起,以後就別在陝西路上幹這一行了。

洪四吞了吞口涎,對沒能騙到這位小郎君既感到意外,又覺得不那麽意外。

明小郎君看似年輕,但是眼光好生毒辣,就像是能看穿他們在想什麽似的——難怪能輕易看穿他們的把戲。

做人偏又是通透的,饒了他們一回。

洪四長舒了一口氣,有心做完這一趟之後就改邪歸正,真的做個上規矩的“伴當”,就算吃點兒苦,按說也是能賺到錢的。

誰知當天晚上,商家車隊的馬車趕到可供落腳的驿站時,洪四一瞥眼看見了箱籠上用白垩畫了一個大大的符號——

那是一個左右交叉的“叉”。

洪四一看見,頓時腦海中轟隆一聲,接着他的身體像篩糠似的開始發抖。

一時間其他伴當也都看到了。一群人頓時都發了傻。

突然,洪四轉身,奔進驿站,向坐在一處休息的商英和與明遠報告此事。

商英和不以為意。他正接過陳三遞過來的熱毛巾擦着手臉,一副相當享受的模樣。

“這洪四你肯定不怕的吧?”

商英和悠悠閑閑地說。

“下午晌那麽多盜賊都被你們打去了。”

洪四一時竟張口結舌,無法向雇主解釋,他們這群人自打開始做伴當,就根本就沒有真正遇到過盜賊。

倒是明遠,聞言擡起雙眼,眼神銳利,目不轉睛地盯着洪四。

還有什麽不明白的呢?

明遠總結出兩點:

第一,真遇上盜賊了。

第二,這些人不能指望。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