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百萬貫

過了洛陽, 沿官道向東京汴梁行去,越走越是人煙阜盛,街市繁華。

待到了汴京城外, 明遠竟分不清到底是置身城內還是城外。街道兩邊密密麻麻的都是商鋪與民宅, 街道上的行人與車輛絡繹不絕, 根本看不見城牆在哪裏。

好在隊伍中有商英和在,這位同行的商人來過汴京城幾次, 知道這座城池向來如此。

一行人便耐着性子向前, 果然,走了許久,方才見到一座幾乎被民宅完全掩蓋的外城城門。

在門口, 一行人被稅卡攔住, 繳了駐稅。

明遠:果然,稅吏雖遲但到。

當然他不關心交稅的事,畢竟有的是錢繳稅。但是大宋商稅之重他也看在眼裏。在這樣沉重的稅賦之下, 宋朝的行商依舊能往來汴京與全國各處, 只能說:這裏彙聚了大量的商業需求,人們到京城來做生意, 多少還是能有利可圖。

商稅将這個國家在商業與傳統農業之間取得某種平衡。

進了汴京城, 明遠和種建中就要與商英和分別了。

明遠口頭客套,說期盼着下次再與商英和同行。這位老實的陝西商人只能哭笑不得地回答:“是……下次出行之前一定先翻過歷書,請人算了吉兇再出門。”

這個時代的看歷書相當于後來的翻黃歷——商英和這次絕對是被路上的經歷吓壞了。

這時陳三已經和那些後來雇傭的樸實伴當談好, 等商英和賣完貨物, 在汴京本地采購完準備回陝西的時候,再聯系他們, 一起返鄉。

明遠則在心裏暗想:其實他也可以考慮, 組織一個“镖局”“镖行”之類的機構, 專門為來往各地的商旅提供基本的安保服務——應該會有旺盛的需求。

只不過他現在沒有人手來操持此事,只能先把主意放在一邊,留待以後。

一時間雙方告別。明遠帶着向華,望向種建中。

“種師兄……”

Advertisement

他想要問種建中有何打算。

種建中卻一副胸有成竹的樣子:“跟我來。”

于是,明遠一行人跟着種建中,穿過汴京城內擁擠的街道,一路向東,先進了內城,再折向南。

行了一段,眼前赫然是一座驿館。

這座驿館占地極廣,屋宇連綿不絕,一看就是座高等級,高規格的高檔驿館。

驿館前往來的人員也都吐屬文雅,行動有禮,多數穿着文士襕衫。明遠甚至還看見了一兩個身穿青袍的低等級官員。

看起來這座驿館專門接待北宋的國家公務人員,明遠的“鈔能力”到了這裏,再也沒有發揮的餘地——錢,終于不是萬能的了。

他一個穿着光鮮的小郎君,站在驿館門口半晌,愣是沒有人理會。

這也難怪,走在汴京城中的人大多衣着鮮亮,冠帶巍峨。明遠走在人群中,最多相貌比他人更出衆些,其餘并不比這座城市裏的平民更光鮮多少。

反倒是種建中胸有成竹,找來一名驿卒,遞出驿券,并特別交代了兩句。明遠依稀聽他是說了一個人的名字。

那驿卒一聽便去了。

不多時,一個黑臉膛、生着絡腮胡子的中年男子快步迎了出來。他穿着驿丞的服飾,大步流星地走來,見了種建中,免不了上下打量一番,才趕忙上前,豪邁地張開雙臂,用力拍拍種建中的肩膀,大聲笑道:“十七哥,幾年未見,已經長這麽大了……”

明遠聽他言語裏陝西鄉音難改,馬上明白了:這應當是種家故舊,在京中做了驿丞。

只是為什麽種家故舊會到京中來做一名尋常吏員,應當是另一個故事了。

他在胡思亂想的時候,這邊還在敘舊。明遠聽見那名驿丞興奮地答道:“……五郎的信早就收到了,一直盼着你來……清淨的院子?自然是早就給你留了。”

果然是朝中有人好辦事啊!——明遠仰着頭想。

卻不防種建中突然指了指明遠:“李叔,這是我師弟,一同拜在橫渠門下的。今次上京來既是尋父,也是為了讀書。李叔将他安排在我院裏便是,反正我一人也住不了偌大的院子。”

李驿丞聽說明遠是橫渠弟子,連忙過來見禮。可見但凡陝西人,無論在哪裏,都是敬重張載門生的。

這下終于輪到明遠沾種建中的“光”,入住了京中最大的一間官方驿館。

這為明遠解決了好大的麻煩。

他原本打算随便找一間客棧住下,一面尋訪“渣爹”明高義,一面準備在汴京城裏置産。

試驗方為他安排的劇本,應當是“尋親不見”,他千裏迢迢趕到汴京,卻發現與渣爹錯過了,學籍也被人擠掉了。

但是渣爹會留給他一筆錢,好讓他在這汴京城裏繼續他的“花錢大業”。

現在他卻不必單獨出外找客棧住下,而是能與種建中一起,住在京中最大的驿館裏。人身安全得到了強有力的保證,還能在此打聽到各種各樣的消息。

唯有“免費”這件事,令明遠有點不滿意,他明明應該每天為此支付上一筆豐厚費用的。

李驿丞恭恭敬敬将兩人迎進驿館,帶他們去了驿館裏距離街道最遠的一座小院。

李驿丞将明遠和種建中引至院中,便匆匆告辭,他另外有事要忙。

這時,種建中才有機會向明遠解釋:這位李驿丞原本也是陝西人,曾是種谔(也就是他口中的種五郎)麾下的将領。後來因“贻誤戰機”獲罪,被種谔千方百計營救下來,趕到京中,想要為自己洗刷冤屈,最終卻心灰意冷,甘心在京中做了個小小的驿丞。

明遠聽完了這個“故事”,又轉臉看看種建中,想知道李驿丞的“心灰意冷”,是不是同樣發生在種建中的身上。

但種建中在他的目光注視下,直接移開了眼光,上下打量着李驿丞為他們安排的地方,啧啧稱贊:“還真沒住過這樣雅致的院子。”

明遠深以為然。

這甚至不是尋常驿館裏的上房,而是一座獨門獨戶的院子。院內房舍呈工字形,正中是會客的廳堂,東西各是兩座面闊三間的瓦房,分別做成了卧室、書房和浴室。

院內生活很方便,平時驿卒每個時辰會過來一次,看有什麽需要打掃的。

一出院門,一出門就有一間供驿卒休息的小屋,若是有急事,也可以到這裏來找人。

明遠感嘆了一句:“種師兄,這次小弟可真是沾了你的光了。”

種建中卻搖搖頭不敢居功:“這是沾了家叔的光、整個西軍的光,實非愚兄一人的幹系。”

明遠知道他說的是事實,便轉頭繼續欣賞這院子。

小院布置雅致,院子的角落裏種着一叢修竹,放着一塊湖石,旁邊還有石桌石凳之類。在此對坐品茗,或者手談一局,都是美事。

但明遠料想種建中在參加铨試之前,應該不會有這機會。

于是,種建中簡簡單單地将他一個人的行囊搬進東面的屋舍。

而明遠帶着向華,指揮着驿卒,熱熱鬧鬧地将他的各種随身物品搬進小院。

種建中溫書溫了好一會兒,出來時剛好見到明遠在将從洛陽一路搬到京師來的幾盆牡丹擺在向陽但有不太曬的地方;過了一會兒,又見明遠指揮衆人,将繪有吳道子真跡的幾幅門板堂而皇之地擺在客廳裏……種建中一時也是無語,搖搖頭,回去繼續溫書去了。

明遠将一切收拾停當,直接去自己的卧室裏躺下,黑甜一覺,睡了個昏天黑地,又洗了個熱水澡,似乎這才将一路上的勞頓全洗去。

他剛剛換好衣物,外面向華進來報,說是從陝西一路跟過來的車夫找到了回長安城的差事,明日出發,前來辭行。

明遠當即匆匆寫了一封報平安的家書,讓那車夫捎回長安,帶給舒氏娘子和十二娘。

他将家書和一貫額外的車資給了那車夫,車夫千恩萬謝地去了。

這時天色已黑,明遠一問,便知早已錯過了驿館的飯點。

但明遠也不擔心,他帶上向華,走出驿館,自去街面上覓食。

他在長安時就曾聽說,汴京城裏酒肆飯鋪林立,通常不論飯點,随到随吃。這次他親身經歷,确乎如此。

從驿館出來不多遠便是朱雀門,沿街道往西去,明遠已經看了一路的招牌——這招牌比他在長安城裏見到的那些招牌和幌子要氣派多了,即便是在晚間,也可遠遠望見。

畢竟這些招牌,都是“燈箱廣告”——将半透明的帛布繃在木制或者竹制的架子上,內部點上蠟燭或者油燈。晚間遠遠看去,都是異常顯眼。在明遠看來,竟有點後世熱鬧的商業街上霓虹燈遍布的感覺。

那些燈箱廣告旁,是高大的“彩樓歡門”①,也就是用竹竿等物紮制的門樓,再縛上彩紙或者彩帛。門樓上裝點着各種式樣的各色絹花,在夜色下看起來栩栩如生。

跟在明遠身邊的向華,乍一來到汴京這樣的繁華大都市,便只覺眼花缭亂,看什麽都覺得新鮮,事事向明遠詢問。

明遠随口回答:“這……看起來像是一家‘正店’。”

偏巧明遠的解答被一名路人聽見了,掐着胡子回答:“這位小郎君說得不錯。這原是京中最有名的正店之一,叫遇仙正店②,以釀造玉液酒出名的。”

明遠:好耶……宮廷玉液酒,一百八一杯。

他袖子一揚,便想去那遇仙正店裏大手筆地解決晚飯問題。誰曾想向華傻乎乎地問人家:“遇仙正店,去了就能遇仙嗎?”

幾個路人聽見了,全都哈哈大笑。

更有人揶揄向華:“小夥子,那裏确實是能遇‘仙’,但是需要多費錢鈔……”

明遠一眼望見那座輝煌正店跟前挂着的栀子燈①,知道那是裏面有歌女陪酒的飯館。

果然,那人在路面店鋪的燈光掩映下看見了明遠的容貌,笑嘻嘻地又補了一句:“如果是你家小主人去了,就未必要多費錢鈔,不僅能遇仙,仙沒準還趕着來遇你。”

明遠保持禮貌的态度,暫且将這當成是恭維話。

誰知向華依舊沒反應過來,伸手撓頭:“所以……這裏頭是道觀?”

四周頓時爆發出一陣哄堂大笑。

連明遠也忍俊不禁,終于和衆人一起笑了起來。

向華依舊不明白,最終被明遠拉走。

看這樣子,向華這淳樸少年還是不宜直接帶去這些聲色娛樂場所。

于是明遠沒有選擇遇仙正店,而是帶着向華沿街慢慢閑逛,路過曹婆婆肉餅店和王樓山洞梅花包子、李家香鋪、李四分茶③,最終在朱雀門附近夜市挑了一家小吃攤,選了幾樣“雜嚼”④。

他睡了半天才起床,到了晚上便胃口不大。而向華卻是“半大小子,吃垮老子”。看着向華狼吞虎咽的樣子,明遠只得又給他買了幾個酸餡包子⑤。

這酸餡包子又叫“面繭”,是一種兩頭尖尖的長包子。包子裏的餡料是經過發酵的蔬菜,也有內裏加了肉末的“豪華版”。

明遠原本想象不出“酸餡”會有多好吃,但他看向華狼吞虎咽,一連吃上好幾個,打着飽嗝說好吃。明遠便也忍不住,自己也買了一個嘗嘗——還真的好吃,面皮精道,餡料酸香撲鼻,十分開胃。

明遠更添了幾分“逛吃”的興致,沿着汴京城的街道,信步向前走去。

這時街面上已有更鼓響起,行人漸稀。街道兩邊的店鋪卻華燈依舊,似乎都沒有打烊的打算。

明遠直到二更方才返回驿館,沒忘了給種建中捎上兩樣吃食,都是适合做宵夜的,水飯、爊肉、旋煎羊白腸⑥……

他抵達驿館的時候,種建中剛剛合上書本,雖然說是“吃過了”,但很明顯還是歡喜的。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