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絲路小貨郎(16)
絲路小貨郎(15)
“這真是金礦?”
“臣走南闖北,之前從自己的車辇之上發現了這冊書,當時便吓了一跳,臣在之後的日子,也去了其他的地方,沿着路走了一遍,雖然沒有走遍,但大致驗證了其中所述的真假。”
“哦?”
“正如陛下所看到的,金便是真的金。嘉蔭便有金礦。”
“臣,臣買下了那裏的一片土地,種上了大豆,地契臣也願獻上,那一片有露天的礦石。”
雍正繼續翻閱,約麽一炷香的時間,他合起書。
書中的圖冊透露的信息是非常多的,譬如金礦只占用了一個符號,還有許許多多,諸如圓形的,虛點的圖标,三角的。這些在地圖之中标注着,是否意味着這些都是與金同等級的。
除此之外,還有許多是雍正現在無法理解的。
“火車是何物?”雍正問道。
“這,臣也不知,也許是與馬車類似的物件。”
火車、汽車如今還沒有發明出來。
雍正若有所思“倒也是,依愛卿的觀點,這些書從何而來?”
這冊地理書,也不過是黛玉收錄在書匣中的一本。她不是春媚兒,春媚兒對皇室來講是一個很無害的人,而黛玉作為冷墨,走南闖北,一方面他是個男性的軀體,與皇室的利益聯系并不緊密。
被質疑是正常的。
不等回答,雍正便想到了一個驗證的手法
Advertisement
雍正很是懷疑。“蘇培盛,去取地球儀、地圖來。”
江山起伏的曲線一點一點合上的時候,黛玉也忍不住微笑。
雍正比劃着不禁感嘆道。
“這些線路,真是不可思議,竟然穿越了山脈。”
真是鬼斧神工啊。
“傳岳鐘琪将軍前來。”
“封岳鐘琪為黑龍江大将軍,駐守黑龍江。”
“封冷墨為正三品皇商,負責內務府采買。”
岳鐘琪比年羹堯稍稍穩重一些,他進殿之後目不斜視,聽到旨意掃視了一眼殿內。
與黛玉一起領旨謝恩。
對于清朝來講,康熙解決了南邊的戰亂,并在黑水一帶留下了自己的威名,西北一帶也平定。
但他走的時候,曾經被他打敗的敵人的後代再一次站起來,向他的後代示威。
對于雍正來講,國庫空虛、西北邊陲的侵擾,還有便是東北一帶也需要安撫。
“勁敵環繞。”
就是當前的局面。
“荷蘭在海上獲取了大量的利潤,他們的船隊從這裏饒過好望角到了身毒。”黛玉指着地圖上的位置。雍正拿着筆一點一點記錄着。
“他們打敗了葡萄牙的船隊,便占據了這處海峽,他們在這裏打劫了來往的船只,約麽是壬寅年間。”
雍正了然
“當時是明萬歷年間,荷蘭曾侵占澎湖灣、臺灣。我父,英明神武聖祖仁皇帝收複了臺灣。”
一點一點用自己和商隊了解的外界信息填補在地圖之上。
岳鐘琪便在一旁補充
“荷蘭的船造的好,他們船上有火炮。但是這船在地面上,發揮不出多大的威力。”
三人便一起聊到了火器。
“大炮攻城好使。”
“鳥統槍火繩槍是不錯,但是需要點火。”
黛玉便補充“洋人那邊依舊在研發新的武器,方向應當是希望這些更快更便捷。我與一些傳教士交流過,這些需要算數好,而且要多次試驗。”
兩個文科生和一個軍校生凝眉深思,都沒有頭緒。
黛玉曉得後世的歷史,只得說“這樣更偏向墨家,需要有巧思的人,才能完成”
“陛下,該用膳了。”
“今日便道這裏,兩位愛卿同朕一道用膳。”
用膳之前,又聊了幾句,岳鐘琪在外征戰,對外邊了解頗多,雍正做皇子的時候便在外領了不少差事,三人可以聊的話題多了。說到物價,雍正很敏銳地發現——
“宮中采購的物資比外邊的貴,皇商的商隊采買的馬匹比民間商隊的貴。”
“小國不愛跟其他國家的商隊打交道。一個是不好讨價還價,另一個,咱不準賣鐵器馬匹,人家也不許啊,周邊不少國家不太樂意見到賣這樣的物資。”
“薩法維夾在沙俄和莫卧兒中間,這條路現在火藥味十足,一路都不好走。”
“海路之上,也有葡萄牙占據商路。更不好突破。”
康熙年間便有海禁的政策,但也曾短暫的開放過。
“放開之後,便發現這些人特別狡詐,他們不是這裏的人,因此無所顧忌。”
“他們若是一點一點試探着,将糧食收購,開着船揚長而去,這一代的百姓怎麽辦?”
康熙年間的禁止将糧食賣給這些船只。
一個是每一個地方生産的糧食是有定數的,清朝疆域廣闊,每年都要處理一部分赈災的事宜。
但若是民間允許将糧食賣出去,恐怕會造成人禍,餓死不少人。
“該采的還得采買。”
說完了這些話題,雍正便關心了一下臣子的生活,不免談到了些許風流韻事。
黛玉苦笑着說“那些外域的女子都是苦慣了,都很是勤勞。”
“時下女子大多在內宅,若是家族有所不測,便沒有了收入的來源,只得去做一些漿洗的工作。因此,對于薪酬來講,她們要的不多。”
雍正沉默了一會說了句“真是當世的周扒皮啊。”
岳鐘琪調笑道:“也不知冷兄是如何舍得?”
等出宮的時候,黛玉便和岳鐘琪一起。蘇培盛送了幾步
拿着聖旨回家之後。
內務府的人前來更改冷宅的門匾“冷府”
雍正等人走後,一點一點用朱紅色的筆圈點着一個個礦産的地點。
“冷大人每年進獻糧食十噸,良種多種,如今瓜子、西瓜,胡瓜有不少都是她再一次引進改良的錢。”
“各個地方都有冷家的莊子,因地制宜種着不同的植物。”
“冷家在今年進獻了不少藥材。是三年前從域外得到的種子。”
“冷大人平日便住在冷宅,與境外的書信全都是委托走商的人,經查驗并未有不妥。”
“冷大人的妻子是榮國府的姑娘,名賈秀,出生那年榮國府主子,賈代善大發雷霆。”
“賈秀有隐疾,應當是“陰陽人””
……
“這些女子大多數來自西域,今年開始在各地開始開店鋪。同一個城池之中,物品多有不同,大多數就是一零嘴、首飾、服飾。”
“其子冷子興目前考中了科舉,中了狀元,只是兩人如今的關系是叔侄。”
粘杆侍衛一點一點報告着冷墨身邊的相關訊息。
雍正一點一點聽着,分析着這人的人生軌跡,侍衛的報告是從後往前的,很明顯他的人生從某一個地方變得截然不同。是被換了嗎?并沒有,有冷随佐證。
臨近年關。冷府上熱鬧非凡。
黛玉這幾日正在熟悉手頭的工作內容。
“大人如今負責的是絲綢的采買,和洋人打交道的。大人若是懂洋文,這便輕松許多。這些事務大人此前做的也大差不差,就是身份上,您如今代表的是朝廷,而不是個人。因此,需要格外注意一些,萬萬不可失了風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