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第1章

清晨,霧霭籠罩着迎門的野樹,望遠看,樹叢盡頭是泛着粼粼波光的溪流。

河岸旁栽種兩排別柳,入秋後,嫩綠的柳葉紛紛凋零,只餘下光禿禿的柳枝。

高長松推門而出,先被十月的秋風吹了個激靈,都說一場秋雨一場寒,立秋後已下過三場雨。只見他身着翻領窄袖長袍,皮靴踩在濕漉漉的泥土上,擡腳時帶起泥點。

論長相,高長松生得極好,他面部白淨,頗為俊秀,臉上鑲一雙笑眼,極具少年感,放唐代也是漂亮白淨的年輕人。

是的,沒錯,唐代。

鼻腔內溢滿混雜着雞糞味的清新空氣,高長松心情複雜:若在現代,他一定樂意來生态良好的農村,過田園牧歌式生活,可真穿越到唐代,而且是有“高老莊”的西游大唐,他的心情就很不美妙了。

更何況……

只聽“咯吱”一聲,大門敞開一條縫,粉雕玉琢的小團子滾出來,白嫩的臉上尤帶睡痕,不過四歲的高翠蘭懵懂擡頭,問他:“阿兄,早食用蒸餅罷。”

高長松:“……”

誰能想到被豬八戒強娶的高翠蘭會是他親妹,眼下還是小小一團呢?

……

高長松的穿越之旅還要從三日前說起。

正值畢業季,雙一流大學傳媒系在讀的高長松并未像同學一樣海投簡歷或為上岸而奮鬥,他收拾包袱,準備回到位于塞北的老家。

他老家有塞上江南之稱,農牧業發達,更有菌菇等營養價值極高的特産。

先前寒暑假時,為帶動本地山貨販賣,他錄過好幾則短視頻,想多增加曝光與銷售途徑,誰知一炮而紅,成為當地小有名氣的網紅。

Advertisement

村支書邀請他錄本地的旅游宣傳片,又詢問他畢業後的去向。高長松對大城市生活沒有很留念,略作思索後便答應回鄉。

他準備以塞北人文為主題,制作一系列的視頻,為此上山下鄉,學習了本地芝麻油、糖類的制作方式,甚至還參與照料菌菇,學習手織業。

零零總總學了一大堆後,不想卻意外穿越,成為了西游大唐中同名同姓的“高長松”。

這一系列際遇使他啼笑皆非,好在腦海裏多出一份記憶,不至于他兩眼一抹黑。

他落點頗為精妙,是西游記中的著名景點高老莊。

對這段故事,他已記得不大真切,只能回憶起82版西游中拖着長胡子穿橘黃色袍的高太公,為什麽記得他,是因為他跟87版紅樓中的焦大長了同一張臉。

此外還有大家閨秀似的高翠蘭。

高長松跟“自己”記憶一對,心立馬涼了大半截。

他所穿的正主是因為喪親後憂思過重人才沒的。

這位“高長松”年十四,家在莊上還算富裕,卻沒到鄉紳的地步,種田雇長工來幹,平日生活做飯是高老太(高長松母親)一人忙活。

他父親被喚高太公,前些日子與其母一同到隔壁鄉訪親,走時坐驢拉的奚車,不想回來時驢受驚撞樹,連帶着車也翻了,他雙親一命嗚呼。

“高長松”是長子,忍痛操辦完喪事後也步了父母的後塵,只留下三個還懵懂的妹妹。

現代高長松最初的記憶,就是三個水靈靈的小姑娘圍着自己嗚嗚地哭。

……

想畢,他長嘆一口氣,目前看來,西游記的劇情已經破壞了,高太公沒了的高老莊怎叫高老莊?或許沒人給高翠蘭招婿了,八戒就不會出現。

可讓他來說,想着一切還太遠,先把仨妹妹拉扯大再說。

想罷他蹲身,幫高翠蘭攏緊領口,将其一把抱起往西廂房走,高長松跨過高且厚的門檻,想高翠蘭是如何邁着小蘿蔔腿來找他的。

高長松家是比較典型的唐代院落,且別說他家在烏斯藏國,只要是看過《西游記》的人便會知道,雖說是烏斯藏國,這裏的風氣跟大唐鄉下村落沒多少區別。

這裏的地多,村落中的人口卻就那樣,因此每家蓋院子時都往大、往寬了蓋,高長松家算條件不錯的,光是門就有兩道,一道是連着圍牆的外門,一道是牆內的中門。此時高翠蘭穩穩呆在大兄懷中,頗為安逸,甚至打起瞌睡來。

過了中門是中堂,父母先前停靈便在此。

中堂過後才是生活區,左手邊的一排分別是廚房與茅廁,正對着中堂的是北堂,在唐代起飯廳之用,東邊才是居住的地方。

現代人看這四合院布局的房屋,準覺得高長松家已脫離小康奔向富裕了,實際上各屋看着都很顯空蕩,這高老莊內大多數人家的布局都如此。

高長松先将高翠蘭在小東廂房放下,她與兩個姐姐高香蘭、高玉蘭是住一塊的,高長松還未開門,就見那大門從屋內被匆匆推開,行二的高玉蘭一臉焦急,往院內不住地看着,直到發現高長松懷裏的高翠蘭才松了口氣。

她還怪生氣的,即便身高才到高長松腰上一點也要拽着小妹的襖裙,老氣橫秋地教訓道:“大早上你往哪裏去了。”聲音卻細細柔柔的,看她的模樣,根本看不出高玉蘭才6歲,真早熟得很。

高長松将高翠蘭往寝床上一垛,後者就不倒翁似的晃了兩下。

這年頭床是廣義字,現在睡覺的床那叫寝床,床中除了寝床外還有坐床,坐床就跟椅子比較像了,其中能夠折疊的折疊椅叫做胡床,有靠背的叫繩床,高長松腦子裏是有這些記憶,可在說的時候總覺得別扭。

他跟可靠的小大人高玉蘭千叮咛萬囑咐,讓她看好最小的妹妹,前者小雞啄米似的點頭。

高長松看着高玉蘭每一點頭,肉嘟嘟的臉都會顫抖一下,好似年畫娃娃,被可愛得心都顫抖了,還是在她頭上揉了一把。

……

《西游記》中提到過,高老莊一共有三個女兒,除了高翠蘭,她的兩個姐姐都嫁給了當地的農戶,其中老大叫做高香蘭,老二叫做高玉蘭,這兩人雖在正劇裏沒有出現過,可她們在高長松的記憶中卻是家人,是可愛的妹妹。

高香蘭跟高玉蘭年紀只差一歲,也就是說高香蘭才七歲,高長松看着,只覺得這三個妹妹分別是小學一年級、幼兒園大班跟幼兒園小班,這年紀能自己穿衣服吃飯就不錯了,更別說做別的。

可因是在發展力不足的古代,起碼高香蘭跟高玉蘭已經很有幹活意識了,尤其高香蘭是長姐,母喪後不知聽哪村人說了,竟然生出“長姐如母”的想法,高老太生前她也只看過對方燒火做飯,眼下竟想要承擔起母職,自己在大竈前忙活,還生起火來。

高長松看見這還得了,讓小學一年級女生做飯,她也沒比大竈高多少啊,趕緊把她從廚房趕出去,為了給高香蘭找點事做,還布置了任務,讓她等高翠蘭醒來後給對方紮個頭發。

高香蘭這種年紀還是很希望自己成為大人的,能夠完成大兄布置的任務,照顧好妹妹,對她來說是值得光榮的一件事,很快就點頭出去了。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