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太妃歸家

第23章 太妃歸家

◎哎嘿◎

元岫提議将有皇子的老太妃,送出去由其子侍奉養老。就連沒有兒子的,也想給條生路。

朱慎堯從沒聽過這樣的話,但好在他這人,喜歡元岫同他議事。

“此事不是兒戲,我知你一片好心,可若放出去,說是你我夫妻二人容不得人,不肯給庶母養老又當如何?”

元岫又道:“那這可是強制的?陛下下旨叫他們離宮?”

朱慎堯不答。元岫又道:“先帝皇子諸多,也不是都成年的。最小的老18才周歲。生他的周太嫔因為入住慈寧宮不得不母子分離。若是皇上封王賞賜府邸分出去,周太嫔晉升周太妃,一同出去養育小王爺,一來全了慈母之心。二來……也免去了先·帝之子長流皇宮的尴尬。豈不多處有益?至于無子的太妃……臣妾想法有些大膽。若母家願意養,大可家去。”

如果前面說的有理,這後頭就顯得荒謬了。

朱慎堯不覺凝眉:“為何如此想?”

元岫道:“是妾身的一點私心。許是想家了,不由得想老太妃們入宮多年,再沒見過骨肉血親。他們已然侍奉帝王多年,如今身為未亡人,本就抑郁寡歡,何不往後餘生順遂一些?只要不改嫁污了皇家名聲,哪裏其實都一樣的。”

又道:“皇上擔心外人嚼舌頭,以為皇上将太妃們當累贅。那皇上大可給了個恩典。凡是接回太妃的人,其骨肉血親中,可封家中女兒為縣公主。妃嫔入宮,多帶着母族的榮耀。若回歸也能給母族帶來好處。那麽那些原本為了名聲委屈自己的人,也大可放心下來了。”

這是元岫病了幾日所思所想的。

太妃裏頭出幺蛾子,只怕是太閑了。打發出去,既可讓後宮安生些,其實也全了元岫憐憫她們年輕守寡的心思。

她争取不來太妃改嫁。這一入宮,生是皇家人,死是皇家鬼。元岫微末之軀無法改變。便叫她們活着時,過得再從容一些吧。

朱慎堯聽進去了。思考片刻方道:“就是說家務事。你是個有心的。只是未必都有意。若有人認準了留下來又當如何?”

元岫早想過:“沒有強求的道理,自然繼續金奴銀婢的伺候着。但也定有走的人。”

有一個離開這見不得光的地方,就是元岫積的一份德。

“那便聽你安排吧。太後身子弱,确實需要靜養。”

後宮幹淨,麻煩卻頻頻出在太妃中。叫外人聽了笑話。既然不能吃齋念佛的安心守寡,打發出去也樂的清靜。

想一想,朱慎堯又補充了一句:“你剛提到想家。想來确實,你入宮後沒再見過家人。你想見誰了,真安排入宮陪你幾日如何?”

他們是夫妻一體,元岫作為正妻,母族親眷方面本就多一層随心。

所以不必讓皇帝特意安排。

“現下還不是時候。總有這樣那樣的要忙。等時機成熟妾身再行安排吧。”

皇帝呆了一個多時辰,與元岫一道用了膳。元岫尚在病中,朱慎堯雖舍不得,還是披了一身月光離去。

人一走,晚秋伺候元岫安寝。

元岫任憑晚秋給她擦着身子,沉思了片刻,才道:“晚秋,你今晚辛苦些,好好整理本宮嫁妝都有什麽。最好加上外頭莊子、店鋪收益。明早我要看。”

晚秋點頭稱是,元岫翻身尋了個舒服的位置,一夜安寝。

次日清晨,元岫一早起來就在翻看賬本。

晚秋昨晚熬了半宿,打着哈欠解釋道:“前面的基本都是禮部采買的,娘娘入宮不久,幾乎沒動用過。娘家準備出來的嫁妝雖多,但多數不好帶入宮中。除了銀票地契和首飾,其餘的基本還在元家未出嫁前的院子裏。店鋪每季度中送來一會銀子,莊子一年一結算。道現在,也就接到了鋪子送來的共計三千五百二十兩銀子。都在這了。”

晚秋辦事穩妥,元岫放心。

“說回來,我倒是忘記嫁妝事情了。皇上下旨叫我入宮匆忙。好些從小攢起來的嫁妝都不适合擡入宮。當時只想着有空另行安排。結果入宮就忙到了今日。一會兒你遞消息分別送巧雲那兒和爹娘那裏。讓巧雲回府整理的我的嫁妝,要盡量詳細。最好再去那幾家店鋪轉一轉,看看什麽情況。”

晚秋領命出去了,又過了兩日,楊巧雲身着元家丫鬟的衣服入宮。看着就與宮中宮女們的裝扮格格不入。

重新踏入坤寧宮,巧雲不覺四下看一眼。一切都那麽眼熟。而她此時的心态完全不一樣了。

明明被攆走的宮女竟然又以皇後娘家丫鬟的身份回來了。坤寧宮裏的宮人們都十分好奇的打量巧雲。卻不敢上前攀談。

将元岫要的都呈給了元岫。

元岫讓巧雲坐在下位飲茶,看賬本的功夫擡眸瞧一眼這丫頭。

沒了宮中明裏暗裏的打壓,這丫頭人瞧着都多了幾分明媚。

“這麽看,這幾處店鋪都有點問題。”

巧雲颔首:“我買通了幾個乞丐幫我數着。就拿這個首飾鋪子來講,一日二三十的客人,至少一半都買了東西。就拿店裏最不值錢的來算,每天也有幾十兩銀子的進賬。一個月就上千兩了。就算刨去成本,一個季度也斷不可能是他們送來的一百二十兩銀子。這還只算的最低進賬。那些夫人小姐總不可能各個都只挑最便宜的買。”

這個首飾鋪子還只是其一。元岫手裏有七家鋪子,其中問題不會少。

論理來講,鋪子只要準備好給女兒當嫁妝了,就算不會婚前交接,也會叫女兒先學着打點。元岫自幼跟着祖父在外面,婚前一年才歸家待嫁。

這期間母親狠下心來訓誡她學好規矩女紅。管理只限于宅院內,這些鋪子都是母親親自打點。

元岫看賬單越看眉毛凝的越厲害。

“之前我叫你出去待命。眼下算是有事情可做了。就這家店鋪為首。你拿了本宮的令牌去接手經營。順便打探一下其餘鋪子的掌櫃、學徒、小二一類的來歷。若你經營的好,這些鋪子往後都會交給你。若遇到可用的人才,也大可舉薦給我。”

巧雲當即起身,激動的有些語無倫次。

“娘娘,我……奴婢定不辱使命!”

巧雲只待了一盞茶的功夫便匆匆離去。

元岫也着手去安排太妃們的事情。皇帝同意後,還要與太後商議。太後自當不贊同的。不過她不是個有主意的。不然也不會被純貴太妃利用。

一聽皇帝也同意了此事,便撒手任由元岫折騰了。

皇帝要遣散老太妃的聖旨一下,幾乎朝野動蕩。

皇帝一人彈壓了反對的衆臣。與此同時,元岫也在太後處面對了幾十位哭哭啼啼的先帝嫔妃們。

“諸位母妃若是覺得妾身私心藏奸,就未免把我想的太恨毒了。誰家沒個老人,宮裏又何時缺了贍養的銀子?不過平心而論,當真好過嗎?”

元岫的話過于直白了。直白到衆人忙于表決心都顯得虛假了。

一陣不可言喻的沉默後,一位虛弱的老太妃苦笑:“祖祖輩輩哪裏不是這樣來的呢?我們不過是比尋常寡婦多了幾分尊貴罷了。”

元岫颔首:“自然再沒有更尊貴的。雖尊貴,卻也更多束縛。兒媳還是那番話,這并非是遣散。一切皆由自願。太妃們伺候先帝盡心盡力,亦為皇家延綿子嗣,一生進獻皇家。現如今也理當有些自如惬意的日子。不喜歡折騰的,留下來,喜歡清淨的,去修行。想家的歸家,念子的入王府。種種皆由自己決定,或是尋人商議,妾身哪裏會幹涉。”

太妃們沒怎麽再說話。卻将這些聽進去了。她們作為天下女子之表率,本該表現的對先帝忠貞不二。出嫁從夫,夫死從子,被當金絲雀一般的在小小慈寧宮裏窩着了此殘生。

莫說是一群寡婦,就是好好的人,也抑郁着提不起力氣來。

事情剛提,并沒有什麽水花。

直到聖旨襲來的第三日,與朱慎堯關系最親近的十四王爺入宮,祈求恩典接走溫太妃回王府贍養。

朱慎堯當場下了聖旨,賜封號溫賢貴太妃,着吉日送入王府,讓親生的十四王爺承歡膝下,盡孝送終。

溫賢貴太妃就如同一顆石子砸入了水面。很快就有了第二個。

最後除了二王爺的生母身體實在年老孱弱,不宜動身外。皇子生母們幾乎都有了去處。反到顯得不肯接生母入府的王爺不孝了。甚至出現過兩位王爺搶一個生母的情況。

但朝堂衆臣倒是沒有接太妃回去的人在。只是王爺們紛紛接走王爺後,太妃們的家眷入宮明顯頻繁了許多。只是沒人願意做這個出頭鳥。

最讓元岫意外的是,先帝的四公主朱敏成入宮找到了皇帝,想要接自己的生母入住公主府。由她這個女兒養育。

“誰又說女兒家就不能養老的?再說,公主府本就是父皇給我建造的獨屬我一人的。驸馬也與入贅無異。既如此,身為家主嫣有不養老人的道理?”

元岫從朱慎堯口中得知此事的時候,四公主的母妃已經被擡了一階位份收拾行李準備出去了。

元岫其實沒見過這四公主幾次面,聞言不禁嘆道:“有道是誰說女子不如男,我竟不知敏成有這般心胸。”

“就是不知此事為開始,其他公主會不會有動作。”

事實是朱慎堯想多了,四公主後,其他公主都安生的緊。也有動了心思的太妃聯系親生的女兒,但後頭都不了了之了。

不過公主動身,對于前朝的官員來說也是信號。不多時便有官員陸續恭迎太妃回府贍養。

不論是真的心疼同胞女眷,還是為了那縣主的晉封,歸家太妃有着皇家太妃的頭銜,回娘家後的餘生,日子都不會太差。

又過兩日,太妃們一批一批送出去,慈寧宮中幾乎空了一半。倒是安靜的十分适合太後靜養。

元岫有空的時候,金太貴人捏着帕子來到這邊擦着眼淚跟元岫商量。

“皇後,要不你送我去寺廟修行吧。”

這幾日倒有太妃主動去的,但多是歲數稍大的。年輕人有幾個受得了青燈古佛的?

“太貴人實在不像個能寧心禮佛之人。”

金太貴人更委屈了:“那也比家去強。虧我巴巴的等着他們接我回去。原來是想用我歸家,給我繼母生的那個妹妹換來個縣主封號。她們待我不好,我也恨極了他們。就算去剃了頭發當姑子去,也不要給他們便宜!”

作者有話說:

那個~可能要V了,哎嘿

好像是第一個古言入V哎~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