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寫在最後面
寫在最後面
1.
徐黎在現實中不叫徐黎。
但是高中他登上學校門外的優秀榜單時,他的自我介紹裏有徐志摩先生《再別康橋》裏的話。
真的很玄學。
明明是我先開的小說,他卻在後來的自我介紹時也化用了徐志摩先生的詩。
2.
徐黎這個名字是初三時定的。
當時我跟顏悠說徐黎就是徐徐離開的意思,我與他終究要散。
顏悠就說好有感覺。
小說名也本來叫《徐徐離開》,但初中的我覺得還是《清風徐影暫別離》更有意境,所以取了後者。
現在用《單戀他的那十年》是因為大衆化的名字方便大家搜書。
3.
顏悠這個名字是現實裏顏悠本人取的,她喜歡這兩個字。
書裏的我就是現實裏的我,莊慧妍和現實裏的我名字意思很像。
4.
Advertisement
初中時我不讨教官喜歡。
大學時好像也沒多讨教官喜歡。
但是我成了嗑教官cp的粉頭,同時嗑多對教官的cp。
軍訓同人文火遍全年級,好多人為了嗑教官的cp而加我微信。
5.
初中時我是生物課代表。
帶着大家洋洋灑灑排隊下樓去實驗室。
大家嘴上談論着以後。
我說我以後一定不結婚不生孩子!
所以高中和大學,我曾有段時間很想去五臺山出家。
6.
高職一年級我從鋼琴教室穿過,成功翻上過天臺。
我覺得我超酷。
那時我還學過吉他,可惜一直沒機會彈給徐黎聽,我也學得不怎麽樣。
為徐黎好像寫了幾十首歌,最後一個也沒發布,覺得發布了給不給他聽都很尴尬,而且編曲太費錢了。
真正在音樂平臺正經發布的第一首歌是給偶像的粉絲應援曲。
7.
去師大學習也不是毫無意義,只是我更愛別的專業。
師大本專業內應該也有很優秀的老師。
最喜歡的教育紀錄片是《人生七年》,它教會我:再優秀的人也會因為組建家庭變得普通,再普通的人也會因為組建家庭被鍍上一層金。
所以沒什麽好羨慕的。
專注自我最好。
8.
中專快樂的事還有:聽廣播劇和看漫畫。
永遠可以相信無畫面的聲音被聲音織成畫面,還有無聲音的畫面的被畫面震撼人心。
這兩種文藝方式很絕。
9.
徐黎也是別人的替身。
我在喜歡徐黎之前,喜歡的是體育好的男生,和小學合唱團的學長。
徐黎恰好具備了以上兩種特性。
而學長也是我幼兒園喜歡的人的替身。
學長某些可愛的長相很像我幼兒園喜歡的人。
所以,喜歡一個人就是無限套娃替身的嵌套。
但最終還是會有一個落腳點。
真正喜歡上徐黎後,我就再也看不到學長的影子,反而覺得別人像徐黎。
10.
我本來不想寫番外的,但為了在晉江種樹啊!
這篇文應該是我在晉江種的第一棵樹!
11.
中專教我們的美術老師,她兒子和徐黎在一個班。
我總是旁敲側擊她徐黎的消息。
她當時好像是說,徐黎是一個不錯的孩子。
12.
徐黎的高中,他們那一屆只有一個班。
作為唯一的一個班,可見二中培養他們有多精英多重點。
所以我去找他的班的話,怎麽也不會認錯。
直接找他的年級就等于找到了班。
13.
徐黎高中游學過,重點高中好像都有這個機會。
我們師大貫通學院舉着旗子向我們承諾說要游學好幾次了!最後都因為資金不夠還是放棄了,哎真是不靠譜。
14.
之所以在追徐黎的時候,還去找別人聊天。
是因為高中看的那本單戀15年的小說裏,女主似乎也找過男主以外的別人。
只是最後依舊放不下男主罷了。
現實很難搞純愛不渣不招惹別人啊。
15.
雖然我總是橫跳在各個取向之間,去找人聊天。
但我也是有認真了解過的。
我覺得我最認可的性向可能是我是泛性浪漫無性戀,但每個圈子都太小了,脾氣相投的更少……
聽到雙性戀都恐到不行,更何況泛……
所以好多人表面上在社交平臺上說我是什麽什麽屬性,可能本質上都隐藏了另一部分屬性。
我也不例外……
所以我都不信我能找到什麽真愛。
就交朋友吧還是,盡量平等真誠地交朋友,不奢求愛情了。
而且我貸款逾期的事情,也是成年人介意的事啊……
大人的生活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