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賈環下落,精簡怡紅院

話說寶玉因賈母吩咐好生靜養,故一連幾天每天上午給賈母王夫人請過安,就安心待在怡紅院看書寫字。

忽然會寫毛筆字了,寫得還挺不錯,又新奇又開心,每天至少寫三兩個時辰過瘾。

再讀一讀四書、詩經,樂此不疲。

這天臨摹了一張字帖,端詳一回,甚是得意。

一旁襲人倒了一碗茶來,笑道:“用功讀書自然好,二爺也該注意身體,別太勞乏了。”

寶玉一笑,吃茶不語。

襲人又道:“才剛三姑娘來了,聽說二爺在寫字就回去了,茶也不肯吃。”

寶玉早留意到探春有意無意的躲着自己,偶爾眼神對上也是躲躲閃閃的。猜想大概是因為趙姨娘的緣故,想着過一段時間淡了就好了,也沒太經心。

一會兒晴雯送了一本書進來道是探春打發侍書送來的。

看時是一本名家字帖,一看就不是凡品。

寶玉略一思忖,拿了剛寫的字到外間,親手交給侍書帶回去,道:“你回去告訴三妹妹說謝謝她,我正缺這個。這是我才寫的字,請她務必批評批評。趕明兒我還要上門讨教呢。”

侍書高高興興的去了。

寶玉因又想起一件事來,問道:“這些天怎麽不見環兒?”

襲人嘆道:“二爺問他做什麽。”

晴雯哼了一聲道:“還不是趙姨娘做的孽。黑了心害二爺,反而把自己害了,連親生兒子也害苦了。”

原來趙姨娘事發後,賈府上下忙亂成一鍋粥,誰也沒留意到賈環。

Advertisement

還是後來賈環的兩個小厮來報賈政說賈環不見了。

賈政命人找了一整夜未果。還是探春在一個假山山洞裏面找到了,摔破了頭暈死在那裏。

救醒後就變得呆呆傻傻的,人也不認識了。

後來傷養好了腦子卻壞掉了,只有五六歲孩子的智商。

賈政把他交給周姨娘暫時照管。

周姨娘因素日與趙姨娘走的近些,眼見趙姨娘自作孽不可活,不免兔死狐悲。自憐賈環年幼失母,遂求了賈政認作兒子。

賈政允了。回過賈母、王夫人,只說“知道了”,哪裏放在心上。

寶玉前世看原著時就不喜賈環。環字去掉一橫就是壞,賈環此人确實對得起這個名字。

現在這個情況,只要賈府不倒,賈環雖傻了,衣食無憂還是可以保證的。

倒是周姨娘人不壞,安穩識趣心地善良。如今名下有了兒子,雖是傻子,以賈政的性子畢定不會太過虧待于她,。便是探春,也定會另眼相待,多加關照。

想了一回便丢過一旁。

複回書房翻看了一回新得的字帖,興致勃勃的臨摹起來。

襲人在一旁做針線。

又寫了一張,站起來扭扭脖子活動活動手腕,伸個懶腰,随收撚顆蜜餞送入口中。

低頭看到胸前的玉,想起黛玉來,一邊伸展手臂一邊走出書房。

外間晴雯麝月兩個做針線聊天。

寶玉因問前兒鳳姐送的茶葉放哪了,麝月說收起來了。

寶玉命晴雯送去給黛玉,順便瞧瞧黛玉做什麽呢。又囑咐她轉告黛玉,絡子不急着用,慢慢做,切勿勞乏了。

不久晴雯回來說:“林姑娘打絡子呢,快好了。我看了看,真真精巧好看,跟二爺的玉很襯呢。我傳了二爺的話,林姑娘說知道了。”

一旁襲人嘆道:“真真是患難見真情,林姑娘面上冷,素日愛使小性子,心裏待人卻真。”

寶玉聽如此說倒是意外。因為原著中襲人是薛寶釵的忠實粉絲,對黛玉頗有微詞。

聽得襲人道:“就拿這次二爺生病說吧,林姑娘每天都來,風雨無阻。守着二爺說話,念書,一呆就是半天。有時候待一整天。常常說着說着就掉下淚來,又強自忍住。”

麝月道:“有一次聽紫鵑說林姑娘一有空就翻看醫書。那日有一本書上說有一種病叫做什麽活死人,又叫離魂。說是有的人得了一輩子好不了的。

林姑娘急的吃不下飯,夢裏哭醒好幾次呢。

紫鵑說,二爺再不好,林姑娘眼看病倒了。,急的念佛。”

正說着,二門上婆子來回 ,說賈政的小厮來傳賈政的話,明日去拜谒北靜王府,囑咐寶玉準備好出門的衣服。

寶玉是知道的,明日是賈政休沐的日子,而北靜王府的拜帖是幾日前就投了的,也不甚在意。

因說乏了,要到院子裏走走。

順着游廊一行走一邊留心觀察,想着弄個什麽健身設施。

只見院子裏點綴着幾塊山石,一邊種着數本芭蕉,一邊是一棵西府海棠,如火如霞開得正好,真是好景致。

看夠了走累了,回房吃茶。

縱觀整個房間,四面皆是雕空玲珑木板,山水人物花草鳥獸各種花樣活靈活現,雕刻出許多不同形狀的凹槽,琴劍瓶盆景以至書本筆硯,俱皆各得其所,別致養眼,取用也很方便。

咽下一口點心,再一次暗嘆:“這個賈寶玉真是會享受啊!”

吃過茶,想了一回,命襲人等把怡紅院當差的都召集起來。

一打眼烏壓壓一屋子人:四個上夜粗使的婆子,一個常随李貴,大小丫頭二十來個,小厮十來個。

挨個打量一遍,四個婆子不動,命依舊當差,。其餘人等,除去襲人麝月晴雯三個大丫頭,點出小紅佳慧等六個粗使小丫頭,小厮點焙名、墨雨等六個。

衆人不解其意,聽得寶玉吩咐道:“晴雯麝月,這六個小丫頭交給你兩個,安排好她們各自的活計,有偷懶耍滑的,,我只找你們。若有十分淘氣奸滑的,你兩個找襲人商量了只管趕出去,不必回我。”

又叫李貴上前,道:“李貴,這六個小子交給你,他們的差事你安排,出了岔子唯你是問。有什麽問題,我不在時,只管回襲人。”

又道:“四位媽媽還和以前一樣。其餘我沒點到的,――幾位媽媽辛苦下,把他們的父母叫來領回去吧。

麝月晴雯你們幫着收拾收拾,小丫頭們的東西都給他們自己帶着吧。

李貴你負責小厮這邊。

襲人跟我去回老太太。”

說完擡腳走了,一經往賈母那邊去。

這邊好一會兒衆人才反應過來,或哭或求或抱怨,寶玉早走遠了。

襲人跟在寶玉身後,忐忑不安。

寶玉笑道:“知道我為何留下晴雯麝月,單帶你出來麽?”

襲人小心的說道:“二爺自有道理。”

寶玉悄悄笑道:“好姐姐,你是怨我嗎?咱們府上人人都道咱怡紅院人多差輕,那些有頭有臉的管家婆子想方設法的給咱們塞人,我以前只是不理論罷了。這回病這一場,命差點沒了。既然重活一回,就不能像之前一樣混沌天日了。姐姐你想,我今天這麽做有沒有道理?”

襲人又驚又喜,竟然喜極而泣,哽咽道:“好二爺,可是明白過來了!”

寶玉笑道:“我單叫你跟着,一是解你疑惑,二是怕你心軟禁不得人求情。便是我自己也看不得人哭的,所以急急的逃走。晴雯和麝月兩個,回頭你替我解釋一下。”

襲人應了。

一時至賈母處,只有鳳姐一人在側服侍。其他丫頭婆子遠遠支開了,賈母和鳳姐娘兩個說體己話,見寶玉來了便住口不提。

襲人自去找鴛鴦說話。

寶玉請過安問了好,便把裁人的事情說了。只說怡紅院人太多,丫頭小子多有偷懶的,暗裏争強好勝,致使自己無法靜心讀書,雲雲。

又道:“我雖不管事,每每和林妹妹閑談,閑時略算一算,這幾年咱們家費用多,竟是出的多進的少。不如從我開始,能省儉一點也是好的。”

幾句話竟把賈母感動的老淚縱橫。

寶玉慌道:“老祖宗……”

賈母摟了寶玉在懷,拭淚道:“好孩子,我是高興!才我和你鳳姐姐說呢,昨個兒你爺爺啊,跟我托夢說,咱們家功名一世,富貴流傳 ,已近百年。奈何運終數盡,恐難持久。又說唯有嫡孫寶玉,聰敏靈秀,或可望成。

“我這心裏疑惑,只和鳳丫頭商議,這不你就來了。莫非是天意如此?”

寶玉思忖道:“這可巧了,我才有行動,老國公就來托夢,莫非我這假寶玉穿越來是自帶幸運光環的?”

其實在寶玉心中一直有個結,那就是原著中救了寶玉性命的一僧一道。

這二人一直沒有出現,不知道是有事耽擱住了,還是不屑于搭理自己這個假貨呢?

會不會哪天憑空出現把自己當鬼怪收了去?

好在穿來之後繼承了原主寶玉樂天知命的性子,也沒太放在心上。

只想着,抓緊時間為自己在乎也是原主寶玉在乎的人,做點事情。不枉穿越一場,不辜負這一世富貴資源,也對得起原主一生的苦心。

出一回神,鳳姐在一旁笑道:“可不是該高興麽!真真祖上顯靈,寶兄弟病這一場,明白了好多 ,可不是因禍得福?寶兄弟今天這事情,依我看處理的很合适,老祖宗怎麽說?”

賈母點頭。寶玉大喜。

原本以為要費一番周折,沒成想出奇順利。

娘兒三個又說了一回閑話,鳳姐引着賈母說笑一回。

不覺中午時分,一時傳飯,黛玉寶釵諸姊妹都來了。

寶玉将養了這許多天,恢複如常,也就不吃病號餐,和姊妹們一起陪賈母用飯。

老大一桌子美味佳肴,每次都是剩下一大半,暗嘆好浪費。尋思着怎麽想個主意改改這個鋪張的壞習氣才好。

黛玉掩口笑道:“你們看寶哥哥,不吃了還一味的瞪着那些飯菜發狠,感情是沒吃飽嗎?”

賈母和姊妹們都笑了。

寶玉道:“常聽得人說,鄉下好多窮人吃不飽飯。以前出門也見過街頭有老人小孩乞讨,好生可憐。咱們家一餐飯剩下這許多好菜,我看着真真于心不忍。”

寶釵笑道:“寶兄弟,你又發呆了。人各有命,咱們哪裏顧到這許多。”

賈母觸動心事,低頭吃茶不語。聽到寶釵的話,擡頭瞅了她一眼,心中不喜。

寶釵自知失言,後悔莫及。

又閑話幾句,姊妹們辭了賈母出來各自回房。

寶玉悄拉黛玉道:“妹妹這幾日夜裏睡得好嗎?”

黛玉道:“也不過那樣。從你說了那話,紫娟每晚在我枕邊放幾個新鮮水果,也沒覺出怎樣來。”

一語未了,寶釵笑道:“兩兄妹說什麽體己話呢?”

迎春姊妹聞言都看過來。

寶玉笑道:“我在外頭得了一個有助睡眠的法子,教與紫娟給林妹妹試一試,誰知竟不管用。”

又對探春道:“三妹妹可看了我寫的字嗎?有些進步沒有呢?這會子可得閑,教教我?”

探春本因為趙姨娘暗害寶玉之事在人前總覺擡不起頭,後來見無人計較才好些。又見寶玉真心相待一如往常,也就漸漸的把前事放下了。遂笑邀寶玉同去秋爽齋小坐。

寶玉便到探春處略坐一會兒,估摸着怡紅院裏這會子該消停了,帶着襲人回來。

晴雯麝月迎上來道:“二爺好偏心,單留下我兩個收拾爛攤子。”

襲人道:“虧得你兩個,換了我,怎麽纏的過那些人。”

寶玉笑道:“以後我這怡紅院就靠三位打理了。錢財還是歸襲人管,麝月管着老媽媽們,小丫頭交給晴雯安排。大一點的事你們三個商量着來。論年紀襲人姐姐最大,晴雯麝月你兩個凡事多聽她的意見。”

三人見寶玉說得鄭重,皆正色答應了,各自去安排。

寶玉又命一個婆子去找來李貴和焙茗,将二人叫至書房,叮咛道:“你們兩個是跟我最久的 ,也是我最信任的人。有一句話囑咐你們。

咱們府上不管是哪個房裏,你們都多多留心。有什麽重要的事情及時回我,我不在就說給襲人。貴哥哥在外走動的機會多,外頭有什麽新聞你也記得告訴我。”

兩人心中納罕,都聰明的什麽都沒問,只答應是。

本來自從怒怼李嬷嬷,多多少少擔心李貴心中不滿。

冷眼觀察了幾日,并沒有發現李貴流露什麽不忿之意。細想原著中也沒提到過李貴有何不軌之心或是不安分的舉動。

原主記憶中李貴還多次因為自己淘氣被賈政罰。

再則如今自己可用之人實在太少,暫且把李貴和焙茗一道當做心腹培養。

到晚間睡前又把這話囑咐了襲人三人一遍,三人點頭表示記住了。

起先因少了許多人手,頭幾天多有不慣。過不半月,衆丫頭婆子小厮們各司其職,沒了時間偷懶,各項大小事宜井井有條。

且寶玉賞罰分明,有功者不吝賞賜,大家都安分樂業起來。

這是後話。

且說賈政又派人來,提醒明日拜谒北靜王府之事。襲人等打點停當,服侍寶玉睡下。

寶玉還是不太習慣處處有人服侍的感覺,只能一點點适應的同時盡量争取一點自主動手權力。

一宿好眠。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