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龍鳳胎,武狀元
三天後,宮中又傳來聖上口谕:準許寶玉的幹娘李采藥進宮照看元妃待産。
寶玉一顆心終于放回肚子裏,心中默默的為皇姐夫點了一千個贊。
九月份的一個清晨,秋高氣爽。元春發動了。
難産,古代女子的噩夢。
李采藥不眠不休守護了兩日兩夜。
水淵喜得一對龍鳳胎,大人孩子平安。
那一刻,水淵握着心愛女子的手,幾欲落淚。
朝中大臣以為祥瑞之兆,上本奏請大開恩科,普天同慶。水淵依允。
吳松果然參加了武考,自然是寶玉央了北靜王保薦的。
這吳松十分争氣,一路過關斬将,所向披靡,順利拔得頭籌,成為□□建國以來實力最強的武狀元。
且是由無名小卒脫穎而出,一考成名,成為後世一個傳奇。
說起來吳松的成就,寶玉的功勞不小。
寶玉特意請教了姜先生,得知科舉武考分三場。第一場試射馬步箭,第二場試技勇,第三場考兵法。
其中前兩場對于吳松來說自然不成問題。第三場兵法就不好說了。
兵法,就是行軍打仗的方法。其中包括帶兵、行軍、布陣諸多內容,難度極大,絕非寫一篇兩篇文章那麽簡單。
寶玉本着送佛送到西的原則,每天拉了武松和自己一同上課學習。兵書要看,孔孟之道也要學習。閑暇時二人也讨論一些什麽孫子兵法、武穆遺書之類。姜先生抽空開小竈,悉心指教。
Advertisement
關鍵是吳松此人性子倔強,認準了的事就一定堅持到底。眼看人生有了新的期待和目标,白天練武晚上習文,從不松懈。其刻苦用心,寶玉和賈蘭自嘆不如。
此次恩科,寶玉征求過姜先生的意見,也下場參試,輕松進學,名次居中。
賈蘭火候不夠,暫且不考。
吳松雖不是賈氏子孫,但畢竟是賈府出來的。寶玉更是自賈珠以來,榮寧二府的一個秀才。從賈母、王夫人,到東府的賈珍和尤氏,都覺面上有光。
賈珍向賈母提議大排筵席以示慶賀。賈母心動,打發人叫寶玉去商量。
寶玉在賈母榻下小凳子上坐了,一邊捶腿一邊笑道:“老祖宗,珍大哥,依我說,這很不必。今年咱們家喜事連連,實乃上賴天子之恩,下托祖宗之福。咱們有花錢擺酒席唱戲的,莫若把這項銀子錢省下來,接濟城中的貧苦百姓呢。一來為咱們娘娘和小皇子小公主祈福,二來咱家也為子孫積些陰德。老祖宗說可好啊?”
賈母甚喜,道:“可是呢,我的心肝兒,你想得周到。珍兒覺得呢?”j
賈珍笑道:“還是寶兄弟書讀得好,有見識,侄兒這做哥哥的倒是淺薄了。既如此,這事情交給侄兒去辦,保管妥當。”
當下計議已定,賈珍又陪賈母閑話兩句,告退出來,自去料理。
寶玉進學,賈母和王夫等族中長輩皆有敬賀之禮,不消細說。園中姊妹也有禮物,或一字或一畫或針線。黛玉命紫鵑送了一個親手繡的荷包來,十分精美,寶玉最愛,随身佩戴。
襲人、麝月、晴雯等歡喜更甚于旁人。大家都覺的臉上有光,在人前腰杆子也挺得比別人直,說話也中氣十足。大小丫鬟們商量着湊了銀子,交待小廚房準備了兩桌精細酒果。
當晚查夜已畢,襲人等命小丫頭重開了門,把黛玉、探春、寶釵、住着的史湘雲并李纨都請來,大家吃酒玩笑直到深夜。
後來家政使人帶回來一套精心挑選文房四寶送與寶玉,賈母更加喜悅。
這邊賈府人人喜悅,處處歡欣。老對頭忠順王府那邊可實在是看不下去了。宮中元妃隆恩盛寵自然動不得;寶玉一個小小秀才,沒有把柄可尋,且寶玉也并沒有尋常纨绔子弟的諸多壞習慣。漸次竟将主意打到武狀元吳松頭上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