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蒸餾法取水
第17章 蒸餾法取水
她準備的方法有兩種,第一是過濾,第二是蒸餾。
過濾很簡單,只需要沉澱後再用紗布過濾一下就行,适用于水中雜質不多的情況。
比如說泡了木薯剩下的水,但因為木薯是有毒的,過濾出來的水江笙不确定有沒有毒,還是煮開了再喝為妙。
蒸餾的話相對來說有點複雜。
那兩桶泥漿已經沉澱了幾天,上面有一層淺淺的水,被江笙倒了出來,剩下的大半桶幾乎都是粗糙濕潤的河沙。
将河沙掏松,中間挖個洞,洞裏放個碗,桶上面蓋一層油布,用繩子把油布邊緣紮起來,再将油布中間放一塊石頭,使整個油布呈現出一個漏鬥形狀,漏鬥的尖端對準底部的碗。
做好這些後只需要等待,等明天太陽出來了,桶裏的溫度上升,水分蒸發凝結在油布上,水珠順着油布低落到碗裏,就可以得到一碗清水了。
江家人雖然只看得懂過濾,看不懂蒸餾法,但都覺得這看起來很神奇的樣子,努力在腦海中把操作步驟記下來。
江笙簡單解釋道:“這其實就跟蒸饅頭一樣,揭了鍋蓋,鍋蓋上是不是要滴很多汽水下來?”
這樣一說,江家人便大致懂了。
待一切處理完畢,便各自找了個地方開始歇息,為防止野狗傷人,幾個男人輪着守夜。
一夜過去了倒也相安無事。
次日清晨,江笙把兩個蒙着油布的桶搬到等會兒太陽會曬到的地方放着,留下謝春看着江父和兩個孩子,自己則領着林氏等人出去買東西。
其實買東西用不了這麽多人,但江笙想帶着他們出去瞧瞧,只有見識得多了,未來遇見事兒才撐得起。
昨日進城後未曾好好逛過,今日得空,他們邊走邊看着,一路上全是琳琅滿目的鋪子和攤子以及一眼看不到頭的長街。
好在府城的人已經習慣了最近多起來的流民,倒也沒有過多地将視線投到江家人身上。
林氏去問了問包子的價格,與衆人所料一樣,也漲了很多,但還沒到之前那個縣城那麽吓人,府城的包子如今是十文錢一個。
但府城有錢人多,就算是普通百姓,能在府城立足的,都是有點家底的,十文錢一個的包子還是買得起的。
逛到一個糧油鋪裏,林氏去問價,得知白面漲到了八十文一斤,高粱面等漲到了四五十一斤。
經歷過在縣城買糧食的價錢後,江家人心裏已經波瀾不驚了,甚至覺得府城的糧價還挺便宜。
買多少糧食,買哪些,這事兒都由林氏決定,江笙只讓她再順帶買點黃豆綠豆。
買好大概能吃十天的糧食後,他們又繼續逛,走了一會兒來到一處菜市場。
往日裏繁華的菜市場如今因為沒什麽菜可賣,已經顯得十分蕭條,只有幾個零星的鋪子還開着門。
江笙擡腳走進一家調料鋪,掃了一下貨架,發現了醬油,醋,還有一些雜七雜八的調料。
“姑娘你随便看,我們鋪子的好些貨都是從南洋來的,你瞅瞅這個,聞聞,多香,還有這個,紅色的,味兒可帶勁兒。”
掌櫃的熱情地推銷着。
江笙接過他手裏的東西一看,忍不住眨了眨眼,這居然是辣椒,另一個袋子裏的則是花椒。
花椒是本土所産,大家都認得,但辣椒這時候還沒傳入并廣泛種植,只能在一些香料鋪子裏買到。
另外一些調料江笙倒也能認出一二,因為她在可食用植物大全上見過。
好在調料等東西還沒怎麽漲價,平日裏買辣椒這些的人很少,老板怕貨砸在手裏,巴不得讓江笙全買走。
江笙現在手上只有幾百文錢,花去三百多文買了一堆辣椒花椒香料及醬油鹽巴。
她走出調料鋪的時候,林氏已經提着一塊肉過來了。
“肉價都漲到一百五十文一斤了,但是我想着光是做素餡兒的餃子也不好賣,還是添點肉進去最好。”
舍不着孩子套不着狼,他們已經省下買白面的錢了,那就把餡兒弄得稍微好點。
江笙道:“也行,那便不用買油了。”
他們又去買了幾張油紙,準備裁成小塊明日用來包餃子,待一切買齊,已經臨近正午。
因泡木薯用了三桶水,還剩下一桶,再除去裝着泥漿的桶,板車上還有兩個空桶。
幸好他們別的沒有,桶倒是挺多,江成傑和謝春便又去買了兩桶水回來。
中午吃的是高粱飯,吃罷飯江家人就開始忙活起來。
先把所有的木薯粉都用來和面,再把提前泡好的木耳切碎,配上切碎的肉沫,加入鹽巴,醬油。
江笙把辣椒放在火上烤,烤了之後和花椒放一起,拿布包上,用擀面杖碾碎,灑了一點到餡料裏。
林氏幾人都對辣椒很好奇,“花椒果然香,另一種東西是什麽?也這麽辛辣。”
江笙道:“這叫辣椒,是外邦人的一種調料。”
“味兒如何?麻嘴嗎?”
江笙:“不麻嘴,但辣嘴,你們嘗嘗?”
林氏等人聞言,伸手用指尖蘸了一點辣椒面放嘴裏,好像沒什麽味道,但好像又有點奇怪。
這加進餡料裏能好吃麽?
江笙笑了笑,“和其他調料搭配起來就好吃了。”
可惜她沒買到生姜,不知道是還沒傳入還是她沒遇見。
把餡料攪拌均勻後就先放着,明日起床後再包,免得不新鮮了。
好在他們所在的巷子很偏僻,隔壁的主人家似乎不在,宅子空着的,他們一路上撿的柴火也多,這才能夠在這裏生火做飯。
“離遠點,別把人家的牆壁熏黑了。”林氏指揮着江成山他們搭竈臺。
江笙看了看太陽,發現太陽曬過去了,這個巷子已經全陰下來了。
她走過去把油布上的石塊取下來,又解開系着的繩子,啓兒和珍兒兩個小家夥圍在她旁邊,滿懷期待地看着。
被小孩子給予滿滿的信任,江笙是很有滿足感的,她小心地揭開油布取下來,三個人一瞧裏面,果然見桶裏的碗中裝着滿滿一碗清澈見底的水,油布上也凝滿了水珠。
“哇!水!真的有水诶!”
啓兒和珍兒忍不住叫起來,叫聲吸引了旁邊的江家等人。
大家都湊過來一瞧,頓時喜上眉梢。
一碗水雖然不多,但如今足夠兩個人喝一天了。
“這法子居然真的如此有用,小妹你真是太厲害了!”
“小姑好厲害!”
一家人看着那碗水的眼神像在看什麽金銀珠寶。
江笙把碗端出來,伸手撚起桶裏的沙搓了搓,道:“這沙還是濕的,明日再用這法子,還能出不少水。”
一桶泥沙太少,若是把這方法用在河灘上,想必一天就可以出一桶水來。
雖然在府城能夠買到水,但離了府城,往南走還有兩千多裏的路,他們至少要走一個月才能走得出缺水地帶,所以這法子很是有用。
這一夜,江家人懷着激動的心情入睡。
隔日一早天不亮,林氏就把剩下的兩桶水拿出來,讓大家擦洗一下,又把自己和江父的舊衣服取出來給他們換上。
在這之前他們只會在做飯的時候用一點水洗洗手,今日一次用掉兩桶水,足以見得林氏等人對這次擺攤的重視了。
當初急着逃荒,只帶了林氏和江父的衣服,有五六件,雖然破舊,但勝在幹淨,逃荒路上穿得髒點沒啥,但去擺攤還是要注意下形象。
女人換衣服的時候,男人們都背過身去擋住巷子外行人的視線,男人換衣服的時候就由女人背過身去。
梳洗完畢後,周氏幾人都煥然一新,雖說這是婆母的衣服,款式和花色都很老氣,但很幹淨,至于頭發就用一張頭巾包起來,這是鄉下婦人的常見打扮。
收拾幹淨後,就開始包餃子,點火燒水蒸餃子,蒸好的餃子用油布裝着放在桶裏保溫。
一共蒸了兩大鍋,香味彌漫在整個巷子裏,江家人都要饞哭了。
這加了肉餡的餃子聞着就能把人香死。
但他們忍住了,這都是要賣錢的,不能吃,就連林氏給兩個孩子夾了兩個喂他們,啓兒和珍兒都懂事地搖頭。
“奶,我們不餓,留着賣錢吧。”
江笙揉了揉他們的腦袋,“等咱們桶裏的那些木薯泡好了,咱們也吃一頓肉餡兒的餃子。”
餃子蒸好後,江笙照樣把蒙着油布的桶擺在太陽曬到的地方,留下謝春和大哥江成山守着江父和行李。
二哥和江成傑挑着桶,背着背簍,林氏等人跟在後面,向着廟會的地方走去。
廟會離得不遠,到的時候天剛亮。
此處是一座大佛寺,從山門往上的地方是不允許擺攤的,只能香客進去,江笙等人便在山腳下找了個地方停下。
因多數來參加廟會的人只是出來游玩的,是以今日不必吃素,也不拘泥于能否賣葷食。
把背簍倒扣過來,放上一塊木板,先取出幾十個餃子擺整齊。
透明的餃子圓滾滾的,可以清晰地看見裏面的木耳餡和肉沫,還有紅色的辣椒面,光是看着就想要将其一口吞下。
擺攤沒多久,周圍也陸陸續續來了很多攤子,來參加廟會的人們也到了。
有坐馬車的,有騎馬的,有坐轎子的,更多的是走路來的。
他們剛一走到附近,就聞見了空氣中散發出來的香味。
賣包子的,賣餡兒餅的,賣糖葫蘆的,賣小零嘴的。
客人們邊走邊看着,江家人也緊張地等待着。
半晌,終于有一個人停在攤位前,問道:“這餃子怎麽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