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千變》
第三六章 《千變》
五月中旬,南邊的天氣已經逐漸炎熱,是可以吃枇杷的季節了。這三個月,林嘉正着手翻譯一本名為《千變》的小說。
林嘉這樣形容作者無彩:如果我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筆譯,那麽他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作者。但是我相信,我們會扶搖直上,一飛沖天。
沒有人說她大言不慚,因為她只說給家裏人聽,而家裏的這幾個人,全部都支持她。
林嘉在商場買了一床新被單,這個季節,該把加厚的被單換成磨毛棉質的了,裏面塞上厚的棉被,再打上空調,窩在被窩裏舒服得不得了。棉被已經曬好了,有陽光的味道,再晚些時間曬,就要趕上潮濕的梅雨季節了,會麻煩得很。
林嘉在商場附近的菜市場買完菜,旁邊有個不太起眼的水果店,趕巧她又想吃枇杷。個頭挺大,皮也薄。她擡頭問老板要袋子,真巧,是賣臭豆腐的大叔呢。
大叔也認出了她,關心問道:“你跟你男朋友還好嗎?”
林嘉有點不好意思了:“他,他人其實挺好的,他對我挺好。”
大叔哈哈一笑,幫林嘉挑起枇杷來。
林嘉随口一說:“之前我以為,您是老幹部之類的。”
大叔回頭望她。林嘉誠實道:“您太儒雅啦,您太太的氣質也很優雅。”這,與菜市場屬實格格不入。
大叔一樂,解釋道:“從前也喜歡看看書,寫點小文章,後來退休啦,在家閑不住,這菜市場多好阿,能看人間百态。”
林嘉付了錢,直接在店裏吃起枇杷來,大叔給她找了張凳子坐,她邊吃邊聽大叔講述這些年看來的故事。
“你之前都在哪兒買水果呀?”
“從前是公司附近,現在是家附近,有時候也叫外賣。”
“都是連鎖水果超市吧?”
Advertisement
林嘉點頭。
大叔問:“價格比之如何啊?”
林嘉環顧店裏的價格标,答:“比你這兒貴上一倍多,比起沒有店面的攤位可能還要貴上兩三倍不止。”成本不同,價格自然不同。
大叔仿佛能看穿林嘉所思,替她補充道:“消費人群也不同。”
大叔道:“你應該很少來菜市場吧?”
林嘉搖頭反駁:“您太小瞧我啦,我常往菜市場跑,我是無業游民,我男朋友要上班,我嫌外賣叫的菜時而新鮮,時而蔫不拉幾的,我就自己買,跑得勤的時候,每天都去,只不過不是這家,是離我家更進的菜場,今天我來這附近的商場買東西,趕巧。”
大叔點頭:“那倒是難得。那我想那個菜市場應該也跟這邊的差不多。我在這開店開了大約五年,這趕菜市場的人吶,是越來越老了。你仔細看過菜市場裏的人嗎?”
林嘉點頭:“不是看,是觀察。我仔仔細細地觀察過。我去海鮮市場買菜,得起早趕買,才能買得到新鮮的,這裏頭跟我一樣去趕買的,10個裏頭,有8個是中老年人,有2個年輕人的話,其中一個是廚師,另一個就是我。”
“哈哈。”
林嘉繼續說道:“要普通菜市場的話,雖然我喜歡錯開人群買,但從前我也趕過下班的高峰期,嗯,也是中老年人居多,年輕人倒也有不少的,哦,還有外賣員。”
大叔問道:“既是觀察,體态如何,神色如何?”
林嘉沉默片刻,答:“貨比三家精挑細選的都是中老年人,年輕人麽,都很趕。”林嘉的語速突然慢下來:“停車趕,走路趕,買菜也趕,可能買回家後,做菜趕,吃飯也趕……”
大叔笑問:“你看,菜市場多有意思?”
林嘉反問:“大叔在這兒開水果店,就是為了看菜市場的人間百态嗎?”
大叔不答卻問:“你說你是無業游民,是不是太謙虛了?我可是在電視裏看過你,你威風得很啊。”
林嘉尴尬道:“好漢都不提當年勇呢,兩年多過去了,沒想到還有人記得我。我以為這世間均是過客匆匆,來無影去無蹤。我辭職了,從前的工作不喜歡。”
林嘉略略講了自己過去的職場生涯,心中還一時感慨,自己從前可不是閑話的人,跟這大叔怎得就這麽投緣。
大叔贊賞道:“你很有勇氣,很豁得出去。”
林嘉動容片刻,問道:“為何您不說,是因為我有錢了才豁得出去呢?”
大叔目光炯炯,筆直看向林嘉道:“不是所有人,都敢于承擔失敗的風險的。不是所有人,都敢于承認自己是不完美的,哪怕他們口口聲聲所言:人無完人。”
林嘉琢磨着,這句話,也太哲學了吧,什麽意思呢,得仔細回味回味。這大叔莫不是隐世高人?退了休的大哲學家?這樣那我運氣也太好了點吧。她開始興奮起來。
大叔笑問:“翻譯公司也不總是一無是處的吧”
林嘉速道:“那是自然,他們有他們的章程,只是我不适合,我不想浪費時間,我就想全身心地投入在自己喜歡的作者和作品身上,只有那樣,我才能感到真正的快樂。”
也不知是問句還是陳述句:“您知道,指尖跳動的感覺嗎?當我把手覆在喜愛的作品上,那些文字好像在親吻我的指尖,它們像活了過來,會說話,會跳舞,我的心也跟着起舞。那種滋味,嘗過幾次之後,就再也舍不得放棄。它們在告訴我:你必須得堅持下去。”
“而後來我明白了,那種堅持,是即便沒有人看到,也會是快樂的,沒有一點陰郁。雖然我總說,我會成功的,可其實我知道,我已經成功了。”林嘉說着說着,落淚了。
“你已經成功了?”大叔笑問。
林嘉篤定答道:“對,我已經成功了。”
林嘉繼續道:“就像《千變》的作者,我覺得他已經成功了。”
大叔兩眼放光,問道:“《千變》?”
林嘉重重點頭:“嗯,這是我最近在翻譯的小說。它的作者叫無彩,《千變》是他的第一部作品,發布在網上,點擊量寥寥無幾,在網文紮堆的時代裏,它看上去,黯淡無光,沒有市場。它沒有黃金三章,沒有突如其來的爽點,也沒有一蹴而就的閃耀。每一個妙手回春的奇跡背後,都站立着人民的集體悲壯,而每一個悲壯,都是人民在訴說着對這片土地無盡的熱愛。短短十萬字,講了十個故事,卻涵蓋了億萬個中國人的笑和淚。為了成就一個新時代的變遷,我們悲壯卻又幸福。每一個故事,每一個片段,每一個文字,我都不忍心敷衍對待。”
“大作家的作品有那麽多,難道沒有你喜歡的嗎?”
“大作家的粉絲有那麽多,也不缺我一個啊。”
“可如你所說,如果将《千變》翻譯成外文出版,那外國人對中國的想法,會不會産生什麽偏見呢?恐怕願意花錢出版中文版《千變》的出版社都寥寥無幾吧,畢竟,我們都希望外人看到自己光鮮亮麗的一面。”
“您覺得大國的文化自信是什麽?”
“如世人所言,自然是要展示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海納百川。”
“既是海納百川,為何不包容和直面那些還不足夠美好的人事物呢?我認為的大國自信,是無懼無畏。有生就有死,有善就有惡,繁華的土地上不是只有華冠麗服,還有血和淚。這是人間百态,也是我們最真實的模樣,即便沉疴落入眼中,我們卻依然深愛這片土地,并願意付出更多,去讓她變得更好啊,這就是中國人民的偉大啊。因為人民的偉大,所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啊!”
“你小小年紀,哪裏來的這麽多大道理?”
“祖國教得好啊。”
“啊哈哈哈。”
林嘉開始認真回憶:“我出國那年,在機場看到值機臺前排了好長的隊伍。工作人員原本是一直坐着為顧客辦理手續的,但輪到兩個外國人時,值機人員卻站起身來,向他們鞠躬,并露出笑容,以示服務周到,賓至如歸。那年的我,還沒有現在這樣勇敢,所以當時我雖然覺得難過,但我不敢上前理論。人群中有一個高個的男孩,年紀看着比我還小,沖上前去,斥責航空公司,并當場投訴這種行為。人群中引來一陣歡呼,我們為那個男孩鼓了掌,包括那兩個外國人。從那時候起,我便知道,卑躬屈膝絕對換不來尊重,而華服也絕不是遮羞布。我想,那兩個人外國人看到的,絕對不僅僅是航空公司的自降身份,他們同時看到的,還有中國新青年的勇敢和無畏。”
大叔默不作聲。
林嘉卻不能自已,繼續道:“《千變》雖然也展示了醜陋和不堪,但無奈和沉痛的背後,何嘗不是作者傾訴着對這片土地無盡和熱烈的愛?我不知作者年齡幾何,我觀察到他只用了短短十日就完結了這部小說,可我認為,這必是他一生智慧的結晶。他必定是看盡鉛華,紮根塵土,看盡千變的臉,嘗遍善和惡,最後選擇帶着愛,書寫和記錄了這片土地上的血淚和繁華。”
“無彩沒有被很多人看到,但我覺得他成功了,他對得起他的筆,對得起國家和人民,我,也對得起自己的心,對得起作者,所以我覺得,我成功了。誰能規定,名不見經傳的作者就不是一個好作者;名不見經傳的翻譯,就不是一個好翻譯呢?”
大叔點頭道:“謝謝你的推薦,我有空一定會好好看看《千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