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三、剪燈花
三、剪燈花
三、剪燈花
剪燈芯,共燭華。
本來一番風花雪月的熱情,變成眼前元稹的《連昌宮詞》,仿佛本來銷魂的場景設定,頓時成了兩個大男人互相瞪眼,不對,确切地說,元稹若真是從墳墓爬出,到這屋中與楊于畏相對,尚未酒醒的楊于畏倒還樂得熱鬧,此時,不過是楊于畏一人望着一本舊書發愣。
琵琶歌舞,詩仙樂,宮中翠重,後成塚。
不知道那個鬼姑娘,生前不過活了十七八年,如何就喜歡這般感慨悲嘆之作。
好在楊于畏只是一介小小書生,沒有濟世之才,自然就少了憂世之慮,縱是隔河對着一片荒塚古墓,縱是不那麽谙懂人情世故,買個房子還要被騙,但是若能如此尋得一處安靜,也不失為一種逍遙。
楊于畏大概翻了一遍鬼姑娘留下的《連昌宮詞》,很多模糊的字跡,他半讀半回憶着,讀出着聲,如此,不知不覺睡去。
第二天醒來,手中的舊書已經不知去向,推開窗戶,外面陽光清澈跳躍而入,昨夜仿佛一場舊夢。
楊于畏繞到卧室窗外,在窗臺上上下下查看許久,沒有找到那根紫色絲帶,确定鬼姑娘把頭繩取回去了。昨晚她忽然離開,不知道是不是因為自己酒後的逾越之舉,讓姑娘心生芥蒂。
如此想來,楊于畏開始疑惑,世間不去游魂何其之多,不說別處,就是對面的古墓群,那荒塚堆中,為何唯獨這位鬼姑娘游蕩出來,還偏偏被楊于畏吓得掉了頭繩。
這一天傍晚,外面又開始起風。
現在,因為知道膽小的鬼姑娘是從對面的古墓群過來,鬼姑娘來去串門已經許多回,楊于畏又不害怕她,這樣一來,外人看來,荒郊野外,陰風四起,本該趕緊關門閉戶的模樣,楊于畏倒是在暮色中站在大門外,看着對岸樹木飛鳥、荒草野螢,河上水波,遠處石橋,漸漸被黑暗包裹,倒覺得好像一直站在自己後院一般,“了如指掌”地望着這逐漸融入黑夜的一切。
這天,楊于畏沒有喝酒了,早早将書房中的燈點亮,便好像跟鬼姑娘約好了一樣,等着她。
其實他哪裏跟鬼姑娘事先約好,不過覺得鬼姑娘會把變出的舊書收回去,說明那首詞,确實是鬼姑娘的心愛之物,既然如此,楊于畏自然願意将自己書房打開,其中書籍典故,更多內容,共讀起來,豈不更有趣味。
沒有約定的等候,楊于畏苦苦等候多時。也不見鬼姑娘出現,至夜深,忍不住拿起一本宮詞,大聲朗誦起來。
寂夜黑風,忽然人聲響徹,屋外院內的一群寵物們,被楊于畏過大的讀書聲驚醒,狗狗紛紛狂吠,此起彼伏,不一會兒,貓兒也跟着湊起熱鬧,喵嚎起來,一時之間,這曠野外的獨宅之中,風吹聲、樹搖聲,草晃聲,夾雜着人聲、狗吠、貓嚎,好不熱鬧。
幸好楊于畏當時為了辟邪,只簡單買了貓貓狗狗,要是再加許多雞鳴、一些豬咆,那場景太美,簡直無法想象。
這樣的情形,也就算得上這僻靜居所,得天獨厚的異常景象了。若是在房屋臨立的街肆之邊,只怕早就有人來敲門抱怨,此時楊于畏的貓貓狗狗們倒确實在抓門撓窗,又有什麽關系呢,這樣越吵,鬼姑娘被叨擾了清淨,再來找他才好呢。
楊于畏本來有些懊悔昨日沒有問得鬼姑娘的名字,約好再見的時間。
如今大聲讀着,不着心意,也不識何意的詩詞,如自己在這荒夜之中,不知投擲到哪裏的聲音。
那些詩詞作者,怎麽會曉得,之後許多年,會有一個這樣的年輕人,白讀這一些朗朗上口的詩詞,本意卻只是為了等一個早已不在人世的鬼姑娘。
再說世間許多約定,曾經海誓山盟、天崩地裂的發願、約定,付諸東流的又豈在少數。
楊于畏覺得鬼姑娘一定還會回來,果然,一本宮詞讀了大半之際,書房的門被推開了,鬼姑娘翩翩而至,知道楊于畏的心意,她輕輕說“以後我就這樣陪着公子讀書吧,只是我生性膽小,這個事情千萬不要讓其他人知道,我怕碰到壞人,來欺負我。”
說着,鬼姑娘已經走到楊于畏的書桌邊,開始一邊幫他滴水研磨,一邊好奇地打量着書房中各個角落。
紅袖添香夜讀書,這樣的美事,楊于畏何曾想象過,自然忙不疊答應,繼詢問鬼姑娘稱呼,喚作“連瑣”,從此,楊于畏與膽小的連瑣姑娘夜夜共讀,彼此逐漸結下深厚情愫。
連瑣生前便懂得詩文,寫得一手端莊柔美的小楷,每每楊于畏誦詩學文之際,連瑣便在旁,或記錄下楊于畏所作詩文,或抄錄一起研讀的古文句篇,時月長久,兩相情濃,不是夫妻,卻勝似夫妻。
不知不覺,連瑣幫楊于畏抄錄的宮詞已逾百首,記錄楊于畏的所說所感,連瑣亦單獨立了一個冊子,其中夾着楊于畏之前給連瑣的對詩。
一人一院夜漫長,荒塚野墳月不光,在這獨院孤宅之中,一人一鬼,結的如此良緣,實在算是難得吧。
連瑣陪伴楊于畏讀書之際,她有時會望着燭光發呆,仿佛期待這樣的夜晚過得越慢越好,因此她總是及時剪去燃得過烈的燈花,就像這樣可以把與楊于畏共處的時“光”節省跟保留得多一點。
剪燈芯,共燭華,省得油蠟,只恨月仍不牽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