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以逸待勞
以逸待勞
第二十七章以逸待勞
在敵方偵查想必十分艱難,并且是有關性命風險的。若事敗,或死,或是牢獄之災。
白肅熙歸來後,在軍中威信大有提升,幾個将軍均對他佩服得五體投地。
利用間諜的手段是趙衍想出來的,可他沒想到白肅熙居然敢只身一人潛入敵營,還能活着回來報告情況。
聽他說夏瑾奕投敵,趙衍最初是不信,“我不信,夏大人愛民如子為官清廉,并非貪生怕死之輩。”
幾位将領也聽說那宣城太守是十分愛民的人,如若是被威脅卻也是尚有可原,勸了趙衍一番才使得兩位将軍沒有吵起來。
趙衍聽說了蠻夷人在叛軍軍隊裏的事,他根據白肅熙對其穿着外貌的描述,認定在背後控制朱璃的那人,正是東夷的一位皇子。
秦泠最近急于立功,不久前在戰場上還曾與趙衍針鋒相對,他的特點便是腰間的一把長刀,以及随身的鞭子。
宣城被攻陷有一段時日,沒有其它的動靜,不知為何朝廷的命令下來幾次,大将軍白肅熙以及鎮安王都不着急破城。
他們在軍營裏整日研讀兵法之書,趙衍最先沉不住氣,“在這裏把這本兵書啃透了又有何用?不如也讓我潛入城中,去勸勸瑾奕!”他到底怎麽想的,那麽注重名節的人,怎麽會投敵呢?趙衍到現在都無法相信。
白肅熙答非所問,“困敵之勢,不以戰,損剛益柔。”
“……”趙衍登時不想理他,拎起自己的一把長槍,想要往外走。
“要迫使敵人處于困頓的境地,不一定要出兵攻打,而是采取‘損剛益柔’的辦法,令敵人由盛轉衰、由強變弱,再打動進攻,便可獲勝。”白肅熙接着翻看着兵書,若有所思。
趙衍忍無可忍地對他道,“你認為這以逸待勞的方法,對我們現在的形勢有用?”
白肅熙回答,“不一定是我們,我想敵人差不多養好了兵,只需那時候在他們的兵營中制造假信息。在他們士氣最飽滿旺盛的時候,再給他們狠狠的打擊。”
Advertisement
趙衍說道,“制造假信息?”
“你以為瑾奕留在那裏的意義是什麽?”白肅熙嘆了口氣,白肅熙起初也是恨他不肯和他走,就連他放走他那天他也賭氣沒有理他。
那時候,在他的攙扶下借過缰繩上了馬,也不知瑾奕是怎麽做到沒有士兵發現他的,他幾乎是想死了,馬拖着他離開了那座城池。
他的瑾奕比他想象的更有本事,也更有自己的想法。既然瑾奕想要留下,他阻止也沒有用,他思考着瑾奕說的,不想讓那些人死于亂世洪流。他覺得他怎麽那麽傻,為何要一個人背負起那麽多人的生死,他認為自己有能力阻止,便不能逃脫自己的責任。
他真是太自以為是了,在那個人面前,黎民百姓是第一位,他白肅熙算得了什麽?他豁出命去救他,也沒能打破他周密萬全的計劃,白肅熙一直認為自己是很有城府的一個人,可夏瑾奕的強大之處或許是他可以不為私情所動搖,仍舊堅持着道義,這哪裏是普通人做得到的?
那個男人眼裏有江山,有子民,是他白肅熙太小氣了嗎?
白肅熙還是很生氣,又愛面子,所以沒有說原諒他的話。怎麽在這種緊迫的情況下,他還有心思生這種氣?直到現在冷靜下來他有一點後悔,他既然愛他,就該尊重他的想法。
那人既然深愛着百姓,他願意與他一起承擔起守護這江山的責任,赴湯蹈火,萬死不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