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朕的兒子們都喜歡一個奉茶宮女

第十一章:朕的兒子們都喜歡一個奉茶宮女

過年的時候,康熙帶着一幹人又回了宮裏。

剛過二月,良妃去了。

對康熙而言,只不過是個尋常宮妃去世而已,讓禮部按舊例就行了。

對胤礽而言,良妃不過是個不受寵的嫔妃罷了,唯一的優點便是生了一個和他處處作對的兒子,胤禩。

不過近些年,胤禩安分多了。胤礽雖不太明白他為何一改常态,卻也不在乎。左不過是跟胤禔一樣,被皇阿瑪處置了。

想起胤禩那年塞外之行病恹恹的樣,胤礽不免冷笑一聲。思極胤禩對良妃的孝順,胤礽想若是他的皇額娘當年沒有難産而亡,他會如何?

胤礽想了半天,只覺得和如今差不多,總歸只會是多個人疼他。

康熙和胤礽不在意良妃,但胤禩卻是極為在意良妃的。

自那年塞外之行後,他被康熙明示與大位無緣之後,便将所有的父母之情盡數放在了良妃身上。因此,時常進宮看望良妃,為她尋醫問藥。

萬事不由人,良妃到底還是早早離去。

胤禩心疼難忍,想到良妃離世前還仔細叮囑他,只想下輩子再續母子緣。

若曦這些日子跟着康熙一同在暢春園,便是想要寬慰胤禩,也只能鴻雁傳書了。因此便時常寫信,讓小太監傳到八貝勒府上。

胤禩與若曦這邊情意日漸加深。

康熙與胤礽卻仍在進行拉鋸戰。

兩人從五十一年年初就開始,在處理福建饑荒案、《南山集》案、陳四流民案、江南鄉試舞弊案、噶禮案、托合齊會飲案等一系列案件的過程中,康熙與胤礽就是各有各的看法,可謂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Advertisement

這兩年裏,朝臣與諸位阿哥們也被兩大頂頭上司折磨的夠嗆。太子與皇帝的意思一樣倒是好辦,要是不一樣,該聽誰的?

康熙是皇帝,他的話自然是要聽的。

太子是未來的皇帝,你若是不聽,先不說以後太子登基給你穿小鞋的事,皇帝就先能把你劈頭蓋臉罵一頓,要麽說你不敬儲君、目無皇權,要麽說你不敬兄長、目無君父。

譬如在噶禮一案中。

噶禮祖上有功,他自己又備受皇帝寵信,又時常暗地裏為太子辦事。不得不說,無論是康熙還是胤礽都不免将他視為心腹。

他犯了大事,抄家賜死都是皇帝手下留情了,胤礽對此無異議。

然而在處置噶禮養子幹泰上面,康熙與胤礽卻産生了分歧。

幹泰是索尼的孫子、常泰的兒子,只論血緣關系是胤礽的表弟。

康熙昔年曾因胤礽對赫舍裏一族過于依賴,且覺得這些人教壞太子,處置過常泰與索額圖。猛然聽聞噶禮收養常泰之子,當即就氣言說要将幹泰流放寧古塔。

胤礽不樂意,說到底索額圖一幹人對他幫助甚大。當年皇帝二話不說,說處置就處置了,他心裏不是沒有芥蒂的。因此據理力争要将幹泰收監,判□□,而不是流放。

因着這事,難免有人在皇帝面前說太子重外戚,還有拐彎抹角上太子眼藥的。誰知話沒說完,便被皇帝罵他不敬儲君,尋了個禦前失儀的罪名,而後被攆出京,直接外放去了。

最後幹泰還是判了□□,胤礽大獲全勝。

朝臣們一看太子占上風,當下就明白了皇帝的意思。

康熙與胤礽的拉鋸戰,直到康熙五十二末年才結束。

緣是康熙有日外出散步,聽的牆角兩個小太監說太子之位不穩當,兩人唠嗑之中把康熙與胤礽這一年的諸多行為都一一列舉。

當下康熙就直接把這幾個人攆出宮去。

瞎了眼了,太子之位不穩當。

這世上再沒有胤礽這皇太子更好當的皇太子了。

這兩年裏,哪件事他最終不是順了胤礽的意。就算胤礽處置不當,他也細細跟胤礽講述了為何不當。

眼見着胤礽行事越來越妥當,康熙也終于放下心來。

自來到這個世界,康熙幾乎是年年過于勞心勞力,耗費心神。不但要教養胤礽,時不時還要指點弘皙,身體一直沒有緩過來,到如今已經是強弩之末了。

康熙五十三年,一入春,他便咳了血。手帕上的血跡鮮紅刺眼,身邊的李德全當即就要宣太醫。

康熙了解自己的身體,知道是積勞成疾,也不想驚動旁人,當即擺手,“不必了,朕的身體朕自己知道。”

李德全跟在康熙身邊幾十年,深知康熙說一不二的性子。然而康熙的身體哪能不看太醫,因此當天就尋了個機會跟胤礽透露了一下康熙的情況。

胤礽聽聞康熙咳血,還是讓他大吃一驚,當下就帶着太醫去見康熙。

他知道這幾年康熙身子差勁,但沒想到這麽嚴重。從前皇阿瑪愛好騎射,時常去塞外與江南,這兩年因為忙、身子又不好,便很少去了。但過幾日皇帝想去南苑打獵,随行人員已經在準備了。

康熙一見胤礽帶着一群太醫過來,深感頭疼。

歷經三世,他已然明白,人終有一死。在他看來,這輩子與胤礽父慈子孝過一生,已然是十分圓滿,又不必追求那長生不老。更何況,他還隐隐有些期待去下個世界來驗證他的猜測。

然而看着胤礽關切的臉,他又說不出拒絕的話,只能伸出手讓太醫診脈。

胤礽聽着太醫的話,将其全部記下,并直接将南苑之行取消,打定主意要讓康熙待在乾清宮。

胤礽一發話,康熙頓時覺得自己身為皇帝與父親的威信都沒了。瞧瞧,這乾清宮裏的人都開始直接聽太子的,他自己的意思倒是不願意問了。

這場面有趣,康熙也十分受用胤礽的關心。然而還是想去南苑,便不同意胤礽的決定,“這兩年除了乾清宮和暢春園,朕就沒出去過。去南苑,朕就過過眼,不上場。”

他這話純粹就是騙胤礽的,真到了南苑,皇帝要上場,誰還敢把他拽下來。然而康熙在胤礽面前,向來是一口唾沫一個釘,從來沒做出自打嘴巴的事。胤礽便信了。

為照顧康熙的身體,一路銮駕都走得慢了。

一到南苑,康熙就打發胤禛幾個纏着胤礽,讓胤礽沒空來找他,自己帶了幾個侍衛就上馬了。

康熙過足了瘾,掐着時間點在胤礽來之前回營。

誰料一回營,就看見胤礽面色不善地站在帳篷前等他,一瞬間竟有一股子兩人角色颠倒的錯覺。

胤礽沒想到康熙會出爾反爾,在他成長過程中,康熙在他面前一向是威嚴的,從來沒有做出這種事。一時間,心裏有氣,也覺得此事可笑,竟不知道如何說康熙。

他自幼年被康熙親手教養,康熙既當爹又當娘的把他拉扯大。為教他,康熙一向是以自己為榜樣,言傳身教。從讀書寫字到處理朝政,康熙都嚴于律己,力求給胤礽做一個标杆。因此胤礽見過康熙的諸多樣子,唯獨沒有見過康熙這幅老小孩的樣子。胤礽此刻忘記了,他自己對康熙陽奉陰違的事情多了去了。他犯了錯,稍一撒嬌,康熙便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了。

這幾年,康熙病重,他心裏也不好受。縱然明知康熙一旦駕崩,他就能登基為帝。可是一想到康熙離他而去,就十分難過。

為了康熙的身體,當下就決定把康熙帶回去。

“皇阿瑪,兒臣請皇阿瑪多多考慮自己的身體。”

胤礽眼裏透露出來的堅定讓康熙為之一振。

他雖然不想把自己兒子想成不孝子,但胤礽一向是沒心沒肺慣了。此刻看着胤礽關切的臉,大受感動,當即就下馬,扶着胤礽的胳膊讓他起來,“朕都聽你的。”

自此,胤礽時時刻刻盯着康熙,食補、藥補那是一個不落,深怕康熙又背着他不喝藥。

然而胤礽的做法卻無法挽留康熙日漸流逝的生命。

康熙也明白自己是大限将至,為确保胤礽能安穩繼位,立馬着手安排一系列事情。胤禛登基謠言漫天亂傳,康熙從不在意。然而他舍不得讓胤礽也背着這個名聲。

這年冬日,康熙感覺自己精氣神好了點,也明白這是回光返照。當即召滿朝文武、諸位阿哥到暢春園。

這時間敏感的很,衆人都知道皇帝的意思。康熙挨個見了朝臣,話說了許多,都只有一個意思,那就是好好輔助太子。哎,皇帝這輩子都在為了太子操心,如今臨死前都放心不下。

胤礽在一旁聽完了全程,只覺得心裏難受,想哭又要忍住。

見完了該見的朝臣,又去宣了各位阿哥。康熙此刻神志已有些不清楚了,卻還是強撐了一口氣, “胤禛,你,你要好好輔助你二哥。他這輩子犯渾的次數多,從前朕壓着他,以後你要多費心,別讓他胡來。”

胤禛跪在下頭,也不敢擡頭看康熙,只聲音裏帶了一絲哽咽,頻頻點頭道:“兒臣一定盡心盡力輔佐太子。”

“胤禩”

“兒臣在。”

“這幾年,你很好。和若曦成婚後,懂事了不少。以後,和胤禛一起安分當差。”

“兒臣謹遵教誨,還請皇阿瑪顧念身體,不要太過勞心。”

康熙喘了口氣,對胤禩這話不可置否,又轉而看向胤礽,“胤礽,你過來。”他盡量将自己胳膊擡起,替胤礽擦去臉上的淚,“莫哭,朕、朕這輩子也算是對得起你了。以後當了皇帝,要當個好皇帝。”

胤礽這一輩子基本沒受過什麽委屈,從小到大,皇帝都慣着他。如今看着康熙躺在床上奄奄一息還為他費心的樣子,當下便忍不住哭道:“皇阿瑪,兒臣讓您受累了。”

康熙瞧着胤礽的樣子,心裏不好受,身體也越難以動彈,只能口頭勸慰胤礽,“人終有一死,朕不過是大限到了,你不要太難過。”

胤礽哪裏聽得進去,只伏在康熙床頭痛哭。

康熙本想用手摸摸胤礽的腦袋,不等觸碰到胤礽便閉了眼、斷了氣。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