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朕一刀砍了和太子厮混的下人
第九章:朕一刀砍了和太子厮混的下人
京郊
康熙一手牽着太子,一手搭在火炮上面。只瞧外觀,也是造工精良;單論觸感,更是觸手冰涼,就是不知道這威力有多大。
康熙頓時來了興趣。
胤礽見康熙伸手,便學着康熙的樣子将自己的手也放在上面,卻不想被冰了一下,立刻就收回來了。
胤礽心想:好涼。
“開始吧。”說完,康熙便帶着胤礽坐了下來。
皇帝發了話,下面的将士便動作起來了。
指揮官揮動手裏的旗子:“點火。”
聲音太大,胤礽明顯往康熙身邊縮了一下,康熙伸手将他抱在自己身前,溫和地說了一聲:“保成,別怕,阿瑪在這呢。”說完,更是順手捂住了他的耳朵,避免聲音太大影響到他的聽覺。
在康熙的安撫下,胤礽的慌亂确實減少了許多。他又拿小手捂在自己的眼睛上,卻因着好奇心便将食指與中指分開,悄悄張開了一道縫瞧着。
康熙被他的小動作都逗樂了,只覺得這孩子怎麽這麽可愛呢?
遠處的硝煙散了,康熙心想這威力确實不錯,便問了南懷仁:“這開花炮彈,目前能造出來多少?”
南懷仁需要精确計算才能估出來,此刻回不了康熙,便對康熙如實答了。
康熙也不勉強,只繼續問道:“它的威力,能不能更大一點?射程能不能更遠?你回頭和鑄鐵局的商議商議,看看可不可以重新畫圖,朕想要射程更遠、威力更大的火器。”
胤礽聽不懂他阿瑪在說什麽,只盯着那個放在地上奇形怪狀的東西,覺得它真厲害。點着了以後,聲音那麽大,還能炸出來一個大坑。
Advertisement
康熙同南懷仁商議了好一會,目的只有兩個:一個是希望能盡快将這些火器送到前線;另一個是希望繼續改進這些大炮。
南懷仁點頭應是。
瞧着時辰也不早了,康熙便帶着胤礽回了宮。原本他是打算在宮外同諸臣子共飲共食的,但又擔心胤礽吃不慣外面的飲食再鬧了肚子,便歇了這心思。
何況,康熙覺得沒了自己,估計他們更高興一點。
胤礽這一趟出宮,長了不少見識,興致勃勃對康熙說:“阿瑪,我要把今天出宮看到的東西告訴祖母和曾祖母。”
“好,先用膳,用完膳阿瑪讓梁九功送你過去。”
胤礽聽見是梁九功,不禁問康熙:“阿瑪不去嗎?”
康熙想到立後一事的争執,撇撇嘴。他還是別去了吧,省的又鬧得不愉快了。于是他随口尋了一個理由,“阿瑪要去見幾位臣子,就不去了,讓梁九功帶你去,晚膳前回來。”
胤礽點點頭,都顧不上歇晌午,一吃完跑了。
康熙看着他遠去的身影,不禁希望胤礽這輩子都能快快樂樂地長大,沒有任何煩惱。
為人父母,便要為他遮風擋雨、披荊斬棘。
這道理,康熙從前也懂,只可惜他只做了一半。剩下的一半,他原是希望胤礽自己來的。
可他卻忘了,皇位之争,胤礽一旦落敗,便是再無翻身之力。
康熙覺得自己老了,有事沒事總想起從前。罷了,還是多想想朝堂之事吧。
索額圖一倒,康熙近日頗為倚重明珠。
新科進士中徐乾學才學勉強可以,但性格懦弱的很,每每朝中重臣與他對上之時,多有拿捏之意。因此,康熙便覺得他當不了重任。
高士奇雖有才華,但人卻多少有些輕狂;恰巧張英老成穩重,可與高士奇相得益彰,康熙便讓張英、高士奇共同入值南書房。
在康熙看着,張英與高士奇都是他的心腹,也是他為胤礽留的重臣。從前,他還任命這兩人兼任詹事府詹事,這輩子自然也不例外。當下便拟了兩道聖旨,讓魏珠分別給高士奇與張英送去。
“魏珠,傳旨去。”
明珠最近确實頗為得意,死對頭索額圖一朝倒了,本以為皇帝會更加重用他,卻不料皇帝扭頭就提了兩個人上來。尤其是高士奇,如此年輕便是南書房行走了,前程無量啊這是。
明珠比索額圖更會用腦子一點,到底是飽讀詩書的人,揣摩着皇帝的意思收斂了不少。
康熙對前朝的事,得心應手,明珠這點小心思他心裏一清二楚。畢竟這自古,皇權與相權,從來都是一強一弱。至于誰強誰弱,那就看各自手段了。
眼見着天色也快黑了,康熙估計着胤礽也快回來了。
胤礽從慈寧宮帶了些糕點回來,一進乾清宮就要喂給康熙:“阿瑪,吃糕點。”
康熙低頭咬了一口,算是嘗了,“在慈寧宮吃過了?”
胤礽點點頭,蹭到康熙的椅子上,只等着康熙給他讀書。
康熙瞧他急切的樣子,忍着笑意說道:“等阿瑪一會,阿瑪先去用個膳。”
胤礽已經翻開了書,都不看康熙,只嘴巴一張一合:“好,阿瑪快去。”
康熙心想:今日這般用功,是發生了什麽他不知道的事嗎?
胤礽朗朗背書聲在乾清宮響起,沒一會就換成了康熙的讀書聲。
聽着康熙的聲音,胤礽從一開始挺拔地端坐到後來歪在康熙身上,眼皮子都開始耷拉着。
康熙見狀,開了口:“困了?”
胤礽揉揉眼睛,又靠近了康熙一些,他今天大早上就起來和康熙出宮,中午也沒歇息,這會子自然犯困。
“阿瑪,想睡覺。”
康熙放下書,讓宮人将桌上收拾好,自己帶着胤礽去休息了。
日子一天天的過去,康熙瞧着胤礽越來越高,身體也頗為健康,氣質更是非凡,在諸皇子中更是顯得鶴立雞群、獨一無二。
對胤礽小小年紀便頗有儲君之風一事,康熙是樂見其成。
這年五月,康熙想着是仁孝去世的三周年祭日,便親自舉辦了祭禮,還讓人清掃了坤寧宮。
坤寧宮許久沒人來了,皇帝下令要打掃,宮人們自然都明白這是為何。只瞧瞧如今滿宮嫔妃全是庶妃一事,也該明白皇帝的心在哪裏了。
胤礽今年也三歲了,從前也是在坤寧宮出生的,但自出生後就被康熙養在乾清宮,倒是沒來過坤寧宮。
如今在祭禮結束後被康熙帶來坤寧宮,只充滿了好奇。
聽說這是他額娘的宮殿。
康熙瞧着坤寧宮的擺設,一草一木、一磚一瓦倒是十分熟悉,過往的場景也歷歷在目。
“保成,來,磕個頭。”
胤礽聞言,跪在墊子上,老老實實給他額娘磕頭。
“阿瑪,這裏以後會有其他人住嗎?”
胤礽如今年紀是小,但他日日跟在康熙身邊,也知道康熙承受着不少壓力。上次他去慈寧宮,看見了他阿瑪的好多妃子。
胤礽想到乾清宮,那麽大的地方只有他和阿瑪兩個人。可是阿瑪的妃子卻有那麽多,都住在後宮裏。
胤礽略有嫌棄:好擠。
坤寧宮空着,會不會有人想住呀?胤礽這麽想着,便問了出來。
康熙見他小小年紀故作成熟,當下就把他抱在懷裏,“說什麽呢,保成,坤寧宮不會有旁人住的。”
“這裏只會有你額娘一個人住。”
胤礽拖長尾音,應了一聲,“哦。”面上的神情卻告訴了康熙,他是不信的。
康熙也不再承諾,說得再好聽,總沒有實際行動讓人信服。因此,當下只和胤礽講坤寧宮的一應擺件與故事。
一整天,康熙都陪胤礽在坤寧宮待着,朝事讓那些大臣們操心去吧。
後宮嫔妃聽了這消息倒也不覺得意外,畢竟她們一群人連妃位都沒混上。皇後到底是皇後啊,差距太大,已經不想比了。
孝莊瞧着康熙的行動,多少有些難以理解。
她就不明白了,怎麽順治、康熙這父子兩,一個比一個瘋癫?
她兒子為了一個女人半死不活,後來直接追着人家下地府去了,連皇帝也不想做了。
她孫子,也好不到哪裏去。想到康熙停靈乾清宮的事,再想想他如今既當爹又當娘的樣子。好好的皇帝和太子,非要弄成這個樣子,還拿人家唐太宗與高宗來堵她的嘴,人那對父子兩有這樣嗎?
罷了,好說歹說,起碼沒有和他阿瑪一樣,直接兩腳一蹬、兩眼一閉萬事不管了。她倒是該感謝仁孝皇後,至少留下了一個孩子,沒有讓康熙一蹶不振。
康熙沒想過他這輩子在嫔妃中的形象如何,皇後祭禮一結束,他便開始為一件事犯難:要去昭烏達盟參加蒙古會盟了。
胤礽才三歲,帶他前去自然是不可能的事。山高路遠,必定是要把胤礽留在紫禁城了。
只是這事,他要如何同胤礽開口呢?然而再拖下去,他就該出發了。
因此康熙挑了個晚間睡覺的時候,便對胤礽說:“保成,阿瑪要出去一段時間。”
胤礽眼睛撲棱撲棱地眨,帶了一絲期待:“阿瑪,我們又要出宮了嗎?”
康熙瞧他這個期待的樣子,只覺得不妙,下面的話要是說出口了,這孩子必然得鬧。
“保成乖,這次阿瑪得一個人去。等你十歲了,阿瑪帶你去好不好?”
康熙捏了捏胤礽的耳垂,繼續說道:“這次,阿瑪要去很遠很遠的地方,騎馬都要一天一夜的。你在這兒乖乖等阿瑪回來,很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