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朕一刀砍了和太子厮混的下人

第十五章:朕一刀砍了和太子厮混的下人

在康熙的多次暗示下,毓慶宮修得很慢。畢竟皇帝親口說了“慢工出細活”的話,誰還敢背離康熙的意思,将毓慶宮短時間內就蓋好。

內務府和工部的人互相一對視,當下便明白了皇帝的想法。兩方人馬幹活空閑之時,難免調侃一下皇帝。

“咱萬歲爺,倒真真是個疼兒子的。瞧着這些東西,據說比乾清宮的還好。”

“誰說不是呢,只看萬歲爺這個架勢,估摸着蓋個一年、兩年也不是什麽大問題。”

胤礽不知道這事,只滿心期盼等毓慶宮建好之後,搬去新宮殿住。他阿瑪都說了,那個宮殿是他一個人的,他幹什麽都行。那到時候,他就可以請阿瑪去毓慶宮住。

他是主人,阿瑪是客人。客随主便,他想幾點睡,他阿瑪才能幾點睡。不管他說什麽,他阿瑪都得聽他的。

胤礽越想越覺得美,嘴角咧出來一個傻笑,連康熙給他講解學業的時候都忍不住走神了。當下,康熙便戳了戳他的臉:“保成,想什麽呢?”

胤礽生怕康熙發現了他的小心思,連忙回了神。他随手指着書中某處,面上裝作不懂的樣子問康熙:“阿瑪,這句話,我不明白。”

康熙見他岔開話題,只覺得他兒子大了,有自己的心思了。但他也不打算戳破胤礽這稚嫩的謊言,反而順着他的意,為他解惑。

康熙十八年三月,三藩之亂徹底結束的消息傳遍了全國,捷報一路快馬加鞭送到宮裏。

康熙覺得這是大喜啊!

當下便将這戰報送到宮內各殿,讓大家都沾沾喜氣。

康熙只覺得不枉費他這幾年殚精竭慮,日日夜夜盯着前線狀況。不論是糧草、兵馬還是軍饷,大筆大筆的銀子砸進去,這仗合該早點結束了。

如今大獲全勝,康熙更是命人厚賞三軍将士,只等着他們從前線凱旋,回京領賞。

胤礽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高興得厲害。連康熙今日給他布置的作業都不寫了,放下筆直接跑去南書房找他阿瑪。

Advertisement

一進南書房,胤礽幾乎是徑直撲到康熙面前,康熙當即便伸手接住他。

康熙許久沒見胤礽這般着急忙慌的樣子了,還以為他有什麽着急的事,只問道:“保成,怎麽事要你跑得這麽急?也不怕把自己摔着了。”

康熙見他呼吸喘得厲害,想着讓他勻口氣,只繼續說:“乖,不着急,緩會兒再說話。”

胤礽這幾年晚上偶爾醒過來的時候,都會瞧見康熙還坐在一旁桌子上看戰報,自然是知道他阿瑪多年來的辛苦。

今兒得了消息,只想着第一時間告訴他阿瑪,完全忘了阖宮上下的消息都是康熙派人去送報的。

“阿瑪、阿瑪,他們說仗打完了,我們勝了。”

康熙見他一路急匆匆跑過來就為了說這個事,只覺得自己在胤礽心中十分重要,頓時心裏像喝了蜂蜜一樣甜絲絲的。

他一邊将胤礽抱起來放在椅子上坐着,一邊說道:“是啊,我們勝了,阿瑪謝謝保成專程來告訴阿瑪。”

“今天高興,阿瑪放你一天假,讓你休息休息,好不好?”

這就是意外之喜了,胤礽當下就說好。

待說完了話,胤礽才瞧見南書房還有些大臣,當即便有些不好意思了,不自覺地拉着康熙的手。

康熙瞧見他這般樣子,自然明白了緣由。

胤礽還從未在大臣們面前失過禮,這是害羞了。

但這幾位也不是外人,康熙便替胤礽說好話:“太子年紀小,如今乍然得了這個消息,高興得不得了,你們別見怪。”

高士奇跟在康熙身邊好幾年,自然知道皇帝對太子的看重,率先開口:“臣等豈敢,太子殿下今日之舉動,恰恰是皇上與殿下父子情深、心意相通之體現。”

在場的幾位大臣,只有明珠內心不以為然,但他面上也對太子十分恭敬,同其他人一樣誇贊太子。

康熙覺得高士奇幾人馬屁拍得好,又見張英剛巧也在這裏,康熙便想着先給胤礽透透底。

他對胤礽說:“保成,來見見,這是張英。明年你六歲了,就該出閣讀書了。張英便是阿瑪為你選的第一位師傅,他還是詹事府詹事,日後你要向他多請教。”

張英在今日之前便預料到此事,因此如今倒也不意外。畢竟先前皇帝任命他當詹事府詹事時,估計就有此打算,

康熙話音一落,張英便給太子見禮:“臣參見太子殿下。”

胤礽知道這是他阿瑪的心腹,倒也頗有禮貌,沒拿着皇太子的身份壓人:“免禮。”

又行了徒弟禮:“胤礽見過師傅。”

康熙瞧見胤礽這般乖覺,忍不住摸了摸他小腦袋,“待明年正式拜了師,便要同張英好好學。”

胤礽聽了,擡頭看着康熙,只乖乖巧巧地在康熙手心裏蹭了蹭:“阿瑪,我知道了。”

康熙想到胤礽今天不需要做功課,便問他:“那今天在南書房陪阿瑪?等阿瑪忙完了,我們便回乾清宮去。”

胤礽想了想,也無不可,當下便答應了康熙。他坐在不遠處,一邊尋了個九連環玩着,一邊聽康熙與大臣們議事。

待到午間,康熙本想同胤礽回乾清宮用膳,卻不想太皇太後那邊派人來請。康熙只好帶着胤礽前去,陪太皇太後用個午膳而已,一頓飯的工夫他還是有的。

一到慈寧宮便瞧見皇貴妃、貴妃都站在門口,康熙總覺得這午宴怕不是個鴻門宴。

“你們怎麽都在門口等朕?進去說話。”

皇貴妃與貴妃也有多日不曾見過皇帝,如今一見只覺得恍如隔日了。

皇貴妃位尊,先回康熙:“臣妾和貴妃妹妹在此處等候皇上,太皇太後在裏面等着皇上呢。”

胤礽時常和康熙在一塊,康熙待他寬松,平日裏除了大典,基本沒什麽行禮的時候。而且他也甚少見康熙的嫔妃,此時不巧碰着了面,也知道要給兩位母妃問聲安。

卻不想,康熙腦子裏沒想到這茬。

胤礽原先被康熙牽着手,此刻因為要問安,便需将手抽出來。康熙覺得手心裏的胤礽有些掙紮,只以為自己握的他不舒服了,當下便彎着腰将胤礽抱在懷裏。

“怎麽了?阿瑪弄疼你了?”

按理說,胤礽如今五歲了,康熙不應該如此慣着他。但他這輩子習慣了,時常将胤礽抱來抱去,竟然也沒覺得有什麽不對勁。

胤礽眨了眨眼,伸出手環住他阿瑪的脖子,悄聲附耳:“阿瑪,我還沒給兩位母妃問安見禮。”

康熙這才反應過來,但轉念又想到他兒子平日裏都不怎麽給他行禮,此刻竟然要給別人行禮,他心裏多少有些酸澀。

他自個尚且都沒有這個待遇,那又何須給她倆行禮。

因此康熙也悄悄跟胤礽咬耳朵:“平日裏,你都不給阿瑪行禮,怎麽今兒個還想着給別人行禮?”

胤礽鼓了鼓腮幫子,又對康熙說:“阿瑪又不需要我每日行禮。”

在乾清宮東暖閣裏,他每日跟康熙同吃同睡,哪裏需要行禮。

至于南書房,自那年雨夜他哭着去南書房找康熙後,康熙連南書房的日常通報都免了,随他進出來去,更是不需要行禮了。

康熙挑了挑眉,覺得他兒子這是恃寵而驕了,當下便逗他:“那一會回去,你給阿瑪行個禮?讓阿瑪瞧瞧,你這禮标不标準?”

胤礽在康熙懷裏換了個更為舒服的姿勢,語氣裏帶着委屈,沖着康熙撒嬌:“阿瑪真的要我行禮呀?”

康熙心裏覺得胤礽可愛,也不是非行不可。但他面上卻一臉嚴肅地點了點頭,認真對胤礽說:“當然是真的呀。”

胤礽這才覺得他阿瑪是來真的,便讨價還價,“那我只行一個可以嗎?阿瑪,好不好嗎?”

康熙自然應了,原本就是故意逗他,行一個便罷了。真來個三叩九拜的,他都替胤礽額頭疼。

兩個人說話間,便進了屋內。

一進去,康熙便将胤礽放了下來,兩人一同給太皇太後問了安。

幾人一落座,就開始動筷了。

孝莊瞧見康熙是抱着胤礽進來的,調侃胤礽道:“怎麽這麽大了,還要阿瑪抱?”

胤礽脆生生地說:“是阿瑪要抱我,不是我纏着要阿瑪抱的。”

孝莊看着胤礽:“好、好,我們小太子也長大了,可不能再像小嬰兒一樣要阿瑪抱了。”

宮裏這幾年沒有孩子出生,又夭折了幾個皇子皇女,康熙如今留下的皇子們便只有胤禔、胤礽兩個。

孝莊見前朝也逐漸穩定下來,皇帝這幾年行事也頗為穩重,太子年紀也不小了,便有心讓康熙多去後宮轉轉,因此今兒個才撮合康熙幾個人。

康熙本想全程食不言寝不語,卻不想有胤礽這個拖後腿的。

胤礽來慈寧宮的次數不多,因此每次來都會和曾祖母說上不少話,今天有皇貴妃與貴妃在場,也沒讓他把這話匣子給閉上。

康熙暗想,等一會回去了,他就要教育胤礽,什麽話該說,什麽話不該說。

皇貴妃與貴妃看着太子活潑可愛的樣子,眼裏都露出羨慕之意,什麽時候她們才能有自己的孩子。

孝莊看清了她倆的表情,也覺得如今宮裏的孩子少,便對康熙說:“保清也七八歲了總不好一直放在噶祿那裏養着,也該讓他回宮住幾年了。”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