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朕一刀砍了和太子厮混的下人
第三十六章:朕一刀砍了和太子厮混的下人
康熙哪裏舍得讓胤礽去受這個苦,拉着他坐在自己身邊,更是拍了拍他的手說道:“保成,不準瞎說,你才十六歲。這年紀你要是上了戰場,但凡出一丁點兒的差池,都能要了阿瑪一條命。”
胤礽垂眸,“阿瑪,可是禦駕親征過于危險,我覺得不合适。”他倒也沒指望康熙能同意,只是不想康熙親自去罷了。況且朝堂上又不是沒有能征善戰的将士,為什麽非要他阿瑪親自去呢?
見康熙不言語,胤礽意識到自己撒嬌這事不管用,便跪下表示自己的決心:“禦駕親征一事,請阿瑪三思。”
康熙不明白胤礽為什麽非要攔他,“保成,此行一旦成功,朕也算了卻了一樁心事,日後你登基也不用頻頻用兵。阿瑪說過的,會給你一個安安穩穩的江山。”
“而且,阿瑪已經讓常泰他們準備了很多年了。你放心,此戰必勝。阿瑪會畢其功于一役,你只要等着阿瑪送回來的捷報就行了。”
胤礽拗不過他阿瑪,只好一口咬死了自己的話:“那你帶我一起去,阿瑪,我不想你一個人上戰場嘛。”
康熙搖頭,扶着胤礽起身,“保成,你乖乖聽話,就在京裏監國。不說別的,督促糧草這事就夠你費心的了。其他事情,你多跟高士奇幾位大臣商議,若是實在拿不準的,快馬送到阿瑪跟前。”
見胤礽眼圈紅了,康熙不免也嘆氣,他是真舍不得胤礽去上戰場。
別說胤礽如今年紀小,便是胤礽成年之後,他都不會準許,哪怕只是做個樣子都不行。
這孩子被他養得好,從小到大就沒怎麽受過外傷。戰場上生死難料,若是胤礽受傷,康熙覺得自己怕是要瘋。
因此康熙繼續道:“自古以來,哪有皇帝和太子一起去打仗的,若是阿瑪有了個萬一,你是要準備登基的。”
“到時候,你要是不在京城,你讓阿瑪怎麽辦?皇位交給誰?”
胤礽聽不了康熙這話,直視康熙:“阿瑪,你這話我不愛聽。”
康熙見胤礽不吃這套,便換了個法子,“保成,阿瑪知道你不想阿瑪涉險。可是我是你阿瑪,面對危險,自然想着你安安穩穩在家裏,旁的事都有阿瑪去做。”
他語氣更是柔和地哄着胤礽:“你乖乖在家等阿瑪回來,好不好?阿瑪跟你保證,一定會平安回來。”
Advertisement
胤礽見康熙什麽都想好了,氣得厲害,連話也不說了,直接走了。
康熙見胤礽甩袖而去,覺得這孩子是膽子肥了,都敢對他使臉色。然而他又無法指責胤礽,畢竟胤礽這是關心他。
因此,康熙只好默默咽下了這口氣。罷了,他兒子有氣,他受着便是了。
胤礽一氣之下回了韻松軒,就聽到魏珠說胤禔求見。他想了半天,才發覺這人是誰,“宣。”
胤禔一進來就跪下跟胤礽請安,胤礽免了他的禮,問道:“找孤有何事?”
胤礽對胤禔不熟悉,覺得他要是有什麽事,也該去找明珠啊,不應該來找自己啊。
胤禔也不是沒找過明珠,只不過明珠提點他要先去找太子。對于他的要求,只要太子同意了,皇帝肯定會同意的,因此胤禔才會過來求太子。
話在嗓子裏轉了幾圈,胤禔才開口:“臣想出征,求太子準許。”
他這話讓胤礽頗為意外,然而胤礽卻只能搖了搖頭,“孤做不了這個主,你跪安吧。”
胤禔繼續跪着,胤礽見他這樣固執,也不多言,直接起身去了無逸齋。
胤礽對他這個被過繼出去的兄長沒什麽意見,當年的事他還小,他阿瑪都處置過了,他自然不再追究。更何況,他也懶得追究。
這些年,胤禔被他阿瑪過繼出去,只是一個破落宗室而已,他也不曾落井下石過。
對于胤禔求的這個事,胤礽不想插手,他也不好插手。況且,胤礽覺得他自己都不能被康熙帶着去,胤禔又如何能得到康熙的同意?
然而胤礽晚間從無逸齋回來的時候,胤禔還跪在韻松軒裏。
見胤禔這個樣子,胤礽站在他身前,“跟孤去清溪書屋。”
胤礽帶着胤禔一同跪在了康熙的屋子外頭。
康熙得知此事的時候,覺得喉嚨裏有一顆刺。
很好,他兒子為了逼他,都學會與旁人聯手了。
康熙不心疼胤禔,但到底還是心疼胤礽的。眼看着天色越來越黑了,最終還是發了話:“喊太子進來,讓胤禔回去等消息。”
胤礽跪了好一會,這下子直接站起來,都有點走不動道。
康熙也不讓旁人扶,胤礽覺得他阿瑪真記仇,只好磨磨蹭蹭地走到了康熙旁邊:“阿瑪,膝蓋疼。”
見康熙給他騰了地方,胤礽樂颠颠地就坐了上去,“阿瑪,胤禔他想出征。”
康熙猜到了,“你想他去,他便能去。”
胤礽聽到這話愣住了,說話都有些磕巴了:“我、我來決定?”
康熙靠在椅背上,點了點頭,“對,你是太子,是儲君,你的那些兄弟全部交給你處置,你安排什麽他們便做什麽。要是有人不聽話,你也不必管。”
胤礽聽出來康熙話外的意思,不自覺地問道,“阿瑪,你為什麽待我這麽好?”
“不對你好對誰好?”他這話問得康熙頗為無語,要知道無論哪輩子,能真正走進康熙心裏,被他當兒子養的,從來都只有胤礽一個人。
“阿瑪就你一個兒子,只要你好好地活着,阿瑪做什麽都願意的。”
胤礽聽到這話,心裏到底是高興的,見康熙情緒也十分好,便問道:“阿瑪,那我能不能跟你出征啊?你就同意了吧,我保證全程都聽你的指揮。”
康熙嘆氣,“阿瑪要是不同意,你怕是得繼續跪着。你膽子又大,萬一等阿瑪走了,你騎馬再偷偷溜過來,那還不如一開始就跟着阿瑪一起去。”
胤礽聽到這話,就知道康熙同意了,頓時歡欣鼓舞地靠在康熙身上。
因着胤礽非要去,康熙便只能安排福全監國。
康熙身着戰甲檢閱三軍的時候,胤礽身為皇太子自然也跟着去了。
瞧着三軍将士,見他們都殺氣騰騰,康熙心裏滿意得很。
康熙一擡手,示意開始,便有将士揮舞旗幟。
一時間正陽門外喊聲陣陣,康熙為鼓舞士氣,更是親口說了噶爾丹的種種劣跡。
将士們也紛紛附和,直言此戰必勝。
皇帝禦駕親征,兵将們樂見其成,一時間衆人都覺得自己和皇帝共同出生入死。
大軍出征,胤礽騎馬跟在康熙身側。
康熙在烏蘭布通附近駐紮。
他站在沙盤圖前,思索着這仗如何打,最終打算兵分三路,伺機合圍噶爾丹。
康熙自己坐鎮中路大軍,又任命常寧領左翼軍,常泰領右翼軍,并安排了探子時刻來報噶爾丹的去向。
胤礽對戰事似懂非懂,只看着康熙調兵遣将。
康熙想到噶爾丹這厮向來狡猾,打不贏就跑,便安排了費揚古、胤禔等人埋伏在後。
這次要是不能活捉噶爾丹,康熙覺得他和太子怕是得被釘在恥辱柱上。因此,戰事一開打,康熙便是全軍出擊。
火器營直接炮轟,一時間戰場上槍、炮聲不斷,煙霧彌漫,噶爾丹的營地頓時遭到重創。
炮/火聲暫時停了,騎兵便沖陣殺敵,步兵直接清掃戰場。
康熙讓胤礽待在大帳內,他自己穿着戰甲騎馬上陣,與諸位将士們共同出擊。
噶爾丹看着他的駝城就這樣一步步淪陷,心裏恨極了康熙。
他心知這是康熙親自來了,大清将士們才會如此勇猛,甚至探子來報康熙那個寶貝兒子也來了。他只要抓住其中一個,便有了大機會。
不,抓住那個小太子,比抓住皇帝有用多了。
抓了皇帝,皇帝要臉面,會為了不受辱而自裁。
但抓了太子,皇帝只有這一個繼承人,自然會同他談條件。
想到此,噶爾丹縱馬,繞開康熙,直直奔向康熙的營地。
康熙見此情形,發現噶爾丹前去的方向,當下也騎馬追在噶爾丹的身後。皇帝追擊,周遭的精兵侍衛自然紛紛跟随。
這噶爾丹,是賊心不死,去營地簡直是自尋死路。
康熙不會允許胤礽陷入被動的境地,胤礽身邊守着的護衛全是一等一的勇士。
這一追,噶爾丹身邊的侍衛也越來越少。還不到康熙營地,噶爾丹便有些撐不住了。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噶爾丹直接率親信騎兵逃走。
康熙看着他們西去的方向,心下大喜,只要胤禔攔住,噶爾丹逃不了。
然而康熙沒想到,胤礽會不聽話。
胤礽覺得他來都來了,便背着康熙悄悄和胤禔一起埋伏在那裏。
噶爾丹覺得是峰回路轉,看着那個被護在中間的年輕人,便知道那是皇太子了。
當下噶爾丹直直沖着胤礽前去,胤礽也不害怕,一揮手便下令身邊的人直接手持鳥铳開了火。
噶爾丹縱然小心翼翼,卻不想□□的馬挨了一個子,頓時跌落在地。
衆人見噶爾丹落馬,一時間歡欣。胤礽與胤禔更是一馬當先,直奔向噶爾丹。
康熙追在後面,目睹了全程,只覺得有些不對勁。他眼皮子跳得厲害,看到噶爾丹的動作,當即喊道:“保成,閃開。”
康熙邊說邊朝噶爾丹開火,他準頭不錯,一下子打在噶爾丹的右臂上,但到底是晚了一步。
噶爾丹還是朝着太子的方向連續開了好幾下火。
康熙目眦盡裂,“給朕攔住。”話音一落,更是抽了一下馬鞭,速度快了不少。